Scene 1 大型園區
鏡頭從我第一天上班開始。
那時我初次在台東騎著單車享受迎面而來的微風,沉醉在南島大道的鳳凰木樹影之下,心想著今後我都會如此開始新的每一天。
流暢的美景播放到一半卻出現了一個雜訊。
像這樣在農田和牧地之間突然出現的龐大建築物,通常會讓我起疑。
因為它不但在畫面美感上破壞力十足,周遭形成強大對比的自然環境更為讓人懷疑它們究竟是如何達到商用建地標準,就像杉原海灣建案會過關一樣離奇。
尤其當它建築物品味低俗 、本身又涉及爭議性產業 、設了三名以上的警衛把守 ,還裝有十來支監視器 的時候,就更可疑了。
園區的大門前擠著好幾台遊覽車,停車場裡的大型停車格早就被塞爆,遊覽車仍然絡繹不絕地等著警衛指揮要進去。這和方圓十公里內寧靜的釋迦田再度形成對比。
我匆匆跨過內線,繞過佔滿遊覽車的單車道和機慢車道,心裡默默記下這個讓我很在意的名字,雖然我當時並不知道這四個字會在我日後的生活中出現那麼多次。
Scene 2 台東拼觀光
在台東,觀光發展這件事一直被牽扯進各式各樣的議題當中。不管是當地人口流失問題、原住民守護傳統領域,還是環保團體反對生態破壞,每一項都和觀光發展這件事曖昧不明地糾纏著。
有些人認為,如果台東積極發展觀光,那麼因為工作機會太少而到北部和西部工作的年輕人,就有機會回到家鄉工作。但是也有些人認為,許多部落的年輕人在這時選擇離鄉背井,也是因為希望有一天有能力回來幫助家鄉的人過更好的生活,但要是等到他們回來了,發現山也變了、海也變了,家鄉也因為財團開發消失了,年輕人還能去哪裡呢?
有些人認為,雖然蓋飯店、海水浴場、高速公路,難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是為了讓東部也有和西部對等的所得和便利的交通,就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做一個取捨;有些人則認為台東已是島上的最後一蓋淨土,如果繼續循著西部模式開發,只會將台灣珍貴的自然資源消耗殆盡。
但是另外還有一些人,並不認為觀光和環境無法並存 。因為他們清楚地明白,大部份選擇造訪台東的遊客,不是為了住大飯店、吹冷氣和五星級享受,而是為了好山、好水、好人情,因此他們提出應該讓台東走向微型觀光產業,不進行大型建設開發,而是個別輔導部落開展自己的特色工藝和美食、培養年輕人成為當地嚮導和生態解說員(而非飯店服務生),讓遊客不是跟團走馬看花,而是由當地人帶領去認識真正的台東。
看我在篇幅上的偏心,就知道我是屬於最後一種人。對於這種人來說,爭論觀光發展和生態保育哪一個重要是愚昧而落伍的,因為無論是在國際和國內市場,台東現有的生態資源便是她的觀光優勢。無奈現行地方官員始終在跳針地重申「觀光需要大型建設」,並把環保團體視為為當地工作機會為敵的「反發展」份子。
那麼誰才是備受地方政府青睞的「支持發展人士」呢?
答案揭曉: 那些有龐大資本興建購物園區、透過提供回扣讓旅遊業抽成帶大陸觀光團前來購物的珠寶業者 。
地方政府將這些業者高高捧在手心上,說是為了觀光發展、提高就業,或許我們整合另外兩者的說法,更能看清事情的本質:
一、對大陸觀光客來說:
旅行團以廉價行程帶陸客來台環島遊,在台東停駐的只有兩個地點:「水往上流」以及「綺麗珊瑚文化園區」。兩者之間有以下的共通點:
1.台灣人不會去。
2.被旅行社塑造成台東首選景點(但是台灣人根本不會去)。
3.有許多不標價、可議價的購物內容。
4.除了購物外,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甚至沒有值得拍照的景觀)。
於是陸客被一車一車地載到這個地方,在導遊的宣傳下開始購物,每一個貴重珠寶或工藝品最初都在十萬起跳,但是「看在您遠道而來的份上」勉強少了一個零,而它真正的價值,可能還要再少一個零,因為要扣掉50%給旅行社的回扣,以及40%商家自己賺。等到旅客因為買了贗貨而咒罵台灣時已經來不及反悔了。這是雄獅旅行社育成總經理來我們博物館演講觀光行銷時分享的歷來旅行業最佳營利模式:「 被騙就被騙,反正他們不會再來第二次了嘛! 」
告訴我,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點熟悉?
對!就是幾年前的內地購物團 風波,台灣人過去砲轟層出不窮的內地購物低價旅遊團,在底下426、426地回著,如今又做著一模一樣的事。差別大概是大陸人多,怎麼騙都騙不完,所以社行業者可以放心地複製黑心模式,賺它個五年十年。在這個資訊就是一切的時代,台灣只會成為下一個網民口中「不去會遺憾,去了會後悔」的地方。我們正在一邊毀滅自己,一邊稱這叫做「反共復國」。
台湾绮丽珊瑚店劣质饰品悲催购物日记 (連結文章:天涯论坛 > 畅游台湾)
二、對本地待業青年來說:
哈,在這篇美麗灣新聞 回應的這個人說得很清楚了。
就算沒有淪為廉價勞工,即使是在台東懷著夢想創業的人,包括經營民宿、小吃店、部落美食、原民現代設計小店等,都會因為旅遊資訊被壟斷在「水往上流」和「綺麗珊瑚文化園區」, 根本無法透過引進團客觀光人潮而受益 。
總地說來,在「觀光發展、提高就業」的口號背後,陸客上當了,台灣當地青年上當了,那誰才是真正的獲利者 呢?
(註:前台東縣長吳俊立在因賄選案被收押以前,環團曾要求他簽署「促使縣府命令美麗灣渡假村停工」承諾書,他在空白的簽名欄後註記「要求失當,宜發展並濟,而非完全否決」,而他被捲入的涉貪小型工程收受回扣案,現在仍在上訴中。)
在這場遊戲裡面,財團 是贏家,官員 是贏家,賠掉的則是台灣珍貴的自然生態以及在國際旅遊上的聲望 。
Scene 3 飢不擇食博物館
我在中午吃飯時從同事的言談中,遇到了我的人生與「綺麗珊瑚」這四個字的第二個連結點。
我先是聽見他們談起很想念以前的博物館紀念品店承包商。那時的紀念品店和餐廳是由來自台東拉勞蘭部落的原住民發展組織承接下來的,他們將兩者分別以原民風味美食和藝文書店的方式來經營。
在餐廳裡,推薦產地嚴選的有機食材。在書店裡,不時舉辦講座,邀請各地原住民工藝師和教育、文化工作者來分享他們的部落生活和經驗。
即使他們在理念上和氣氛營造都與博物館的文教角色相契合,一年之後,仍然因為虧損而選擇與博物館解約。
過了三、四個月的空窗期,新的紀念品和餐廳業者進駐了,並且徹底改造了原先的裝潢和經營風格──有機農產、部落文學和藝文空間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櫃一櫃的珠寶、玉石、珊瑚,和俗不可耐的風景看板。
同事告訴我,新的廠商是賣珊瑚出生的大企業。
「台東怎麼那處都是賣珊瑚的啊?來上班的路上也有一間。」
「就是同一間啊,」同事無奈地說,
「『綺麗珊瑚』就是新的承包商啊 。」
接著又說,在販賣物品的比例上,新廠商一直達不到館方合約要求的標準,例如圖書、原民文創商品等等都不足。
「那為什麼我們館會在標案過程中選擇這個廠商呢?」此話一出,同事們眉頭一皺,連我也覺得案情不單純。
「因為館長希望引進陸客來館。」
博物館館長為什麼也要靠珊瑚業者招攬陸客?這下子問題沒完沒了了,但是經過我在博物館待的這段時間,慢慢地也從各處取得的片段資訊整理出事情的來龍去脈:
2011年上任的新館長一反常態,不再是在地學術研究圈出身,而是從駐外政府機構跳板式抵達,宛如政治酬庸般登上這個位子。
緊接著2012年文化部成立,包含本館在內的眾多博物館 從教育部底下的機關,移交到了文化部手上。
這兩股中央化、時尚化的力量,讓過去支持偏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補助費用完全斷糧。
新的主管機關認為,能夠聚集人潮的大規模文化表演才是藝文發展的重點 ,那些下鄉教學、災區文物保存、社區婦女培力等等的,根本不是一個博物館該做的本業,更不能稱作「文化」績效。
於是原本不同於其他市區中心博物館、作為偏鄉教育資源中心的角色消失了,這個地處偏遠、不斷消秏國家預算的一級博物館開始面臨強大的「入館人次」壓力。
飢餓的博物館,必須找到能夠一舉衝高數字的解決方案。
館長的目光便落到了 每天都有大量陸客人潮的縣府新寵兒 — —綺麗珊瑚文化園區 。剛好他們的名字裡也有「文化」 兩個字,可見一定是 「 有文化」 得不得了 。
連紀念品競標都還沒結束,他就開始與綺麗洽談日後要如何將每天早上停泊在綺麗的陸客購物團引流到博物館來。
為了符合旅行團需求,館長 要求博物館餐廳供應陸客最愛的牛肉麵 ,而不是台東在地的農特產食材和原住民特色料理。並且召開會議要求館內公共服務人員、策展人、研究人員全力配合大量陸客來館,包括 提早開館一小時 ,讓旅行社可以在趕去「水往上流」之前把陸客帶進館參觀一小時(包括上廁所和吃牛肉麵的時間),至於那些社區工作, 「能不做的就盡量少做。」
一部份的館員感到憂心,因為陸客只有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大部份都找地方坐著休息,根本無心逛博物館,而且與台灣遊客不同,陸客是一次性消費(目前的狀況要叫做一次性欺騙)大家心裡都清楚這輩子大概也不會再來第二次;更因為動用國家級博物館資源納入珊瑚業者,不但是支持在產品真實性和環境保育上都備受爭議的產業,還等於是給了綺麗「國家認證」的免死金牌,讓他們可以告訴陸客說: 嘿,您看看,咱們賣的是國家級博物館御用的高級飾品吶!
儘管如此,大部份的人顧及飯碗,只能沉默。
這一齣博物館對珊瑚業者的百般拉攏,只不過是整體政治環境的小小縮影。
臺灣所有的縣市都在爭取大型工程,所有的縣市長都不能忍受將小型社區營造輔助案作為發展重點,他們有更大的野心,他們要開出去的大張支票能夠順利兌現,有些認為這是選民要的,有些宣稱 這是選民要的。
至於缺乏基礎建設、聯外交通及企業投資意願的台東 ,其縣府的 飢餓程度 又是當中的佼佼者。
Scene 4 珊瑚故鄉 V.S. 釋迦的家
最初,「綺麗珊瑚」帶給我的疑惑是很直接而單純的:為什麼一天四、五十台遊覽車排隊等著來綺麗買珊瑚,珊瑚是台東名產嗎?
我以為台東的名產是釋迦鳳梨洛神花呀?難不成是因為我的記憶一直停留在沈文程的來去臺東,這十年來都沒update嗎?
VIDEO
這個疑惑在四月初的一個早上得到了解答:
「中國貴賓請注意,請不要被誤導事實,台東不是紅珊瑚的故鄉,而是釋迦的家,請勿上當受騙。」
兩台印著大紅大綠的簡體字廣告車出現在珊瑚園區前面,放慢了速度,不斷播放著上面這段話,我停下單車,瞪大了眼睛, 經過門口了再迴轉,迴轉了再來經過門口。
我憋著不敢笑出來,原來不只我一個人在煩腦這件事,這個不知道哪來的團體聘來的廣告車,也想挑戰這些旅遊壟斷者。
(照片取自中時電子報,警方獲報前來「關心」)
我回到家裡和一位來自高雄的室友分享這件事,她聽了笑著說說:「水啦!夠性格!」一面補充說早就注意到這個園區不但遊覽車不斷,而且只做遊覽車生意。
(註:雖然沒有台東人會跑去這個荒郊野外的綺麗珊瑚園區,但是綺麗方面很早就盤算好,一般散客是不能在9-14:00的陸客歡樂購物時段 進入珊瑚園區的,好像怕宰肥羊的血淋淋場面 被台東居民看到會礙事 一樣)
五月之後,這兩台廣告車便消失了,我無法得知他的來由,但是找到了這篇報導:
說實話,我還真想不到什麼好方法可以接觸到這些不上fb也不會去背包客棧爬文的遊覽車陸客(剛剛知道要上天涯論壇)。
雖然陸客沒有責任救台東,但是我打從心底敬佩這位台東鄉親想要告訴陸客真相的坦率、超高行動力,以及獨自一人背水一戰的決心。
於此同時,我住的這棟樓搬來了一位新室友,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台北人,幾天之後我得知他在綺麗珊瑚園區的櫃檯工作,便花了點時間想從他那裡套出點園區內部的狀況。
其實易怒如我也不擅長套話,乾粹就開門見山地問他園區是不是專做陸客生意?賣的珊瑚真的是台東產的嗎?
想不到他竟然一臉自豪地說: 「哪來那麼多珊瑚啊?管它是不是台東產的,反正是賣給陸客的啊,本地人才不會買勒,我們去旅遊都要被騙的嘛,現在陸客來台那麼多,賺大陸人的錢就賺翻了,隨便賣一只業績就十幾萬了。」
我不可置信,努力在他臉上搜尋反諷的痕跡,但是看到的只有他驕傲的神情— — 對於騙陸客的錢,他是發自內心地沾沾自喜 。
到底是他們專聘這種有「共同理念」的員工,還是說這就是他們員工訓練的內容?
我想起台東也有像廣告車的主人這樣想要反抗的人,耐著性子,裝作話家常地問說:「那你的同事都是台東人嗎?」
他理所當然地說: 「拜託,台東人工作態度那麼差,要麼遲到要麼早退,還有人翹班去喝酒的,怎麼可能用台東人嘛!」
我以為我還需要花心思去說服台東人,不要為了工作機會犧牲原有的環境、人情和傳統。現在才知道, 台東人根本也沒得到過這些工作機會 。
(上圖截取自台東縣政府 縣政新聞 )
Scene 5 十月一日旅遊法
當小琪告訴我她聽到消息說有一條新的法規通過了,終於要對旅行業者帶團購物抽傭的方式開罰時,我興奮地以為劇情終於出現大逆轉、正義終將得到伸張、結局很有機會是圓滿收尾了!
火速上網一查,才發現這重頭到尾,就是一部諷刺劇。
搞了半天竟然不是台灣自己的法案。
自開放陸客來台旅遊以來,台灣旅行社不斷削價競爭2000塊就可以出團,現在竟然是因為陸方明文規範,至少要4000才能出團。臺灣旅遊的品質,要陸方立法把關。我們自己的問題,還要別人幫我們解決。
重點是他們的人民投書抱怨低價旅遊強迫購物,然後政府就受理解決問題了。
我們的政府怎麼了?
還是我該問,我們的人民怎麼了?
驚見大陸推出革除剝削的旅遊法
國家旅遊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三十五條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 。
旅行社組織、接待旅遊者, 不得指定具體購物場所 ,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遊項目。但是,經雙方協商一致或者旅遊者要求,且不影響其他旅遊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發生違反前兩款規定情形的,旅遊者有權在旅遊行程結束後三十日內,要求旅行社為其辦理退貨並先行墊付退貨貨款,或者退還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費用。」
(註一:有點懷疑中央社報導中「常識」的缺席。
事實上,台東免門票的景點還包括三仙台、都蘭糖廠、 小野柳、池上伯朗大道等 台灣旅客 和 金城武 都愛去的地方,
低價團不去這些地方的原因只有一個: 那裡沒有可抽傭的購物點 。咱不能浪費時間在沒傭金抽的美景上呀! )
(註二:珊瑚業者之所以只休假不裁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還有台東新站的飯店正要落成需要員工,
只是飯店嘛,不是購物點,所以旅遊法管不著,
不過飯店裡有沒有附屬禮品店、不消費會不會影響房價,這我們就接著看吧。)
事件爆發後的兩天,館長興沖沖地帶著各級主管去看館史室動線,說是綺麗珊瑚要捐十幾萬給博物館,並且多承租館史室空間。
因為這樣館方要將長期承租給台鐵展示的館史室收回,提供給綺麗珊瑚使用。
聽到這件事我才真正明白綺麗珊瑚接下這個穩賠不賺的冷門博物館紀念品店和餐廳,原來是因為早就有了穩賺不賠的全盤性計劃:他們早就透過特定管道,嗅出了大陸官方打算對購物團抽回扣的方式開罰,於是先來博物館買個保險。如果有一天原本的珊瑚賣場出事了,他們還可以把珠寶櫃移來博物館,讓遊覽車路線換個地方,繼續賣陸客。
但是我們館方不但沒有發覺自己在當初早已偏差的方針下成為購物團鑽法律漏洞的墊腳石,還興奮地以為遇到大貴人了。
正常人腦袋再簡單也感覺得出來,如果這麼大一間珊瑚館可以在修法的一夕之間,從五、六十台遊覽車,變成一天十台(我當天經過時只看到兩台),這不正說明了一直以來他們都在利用不當方式獲利嗎?
不但如此,別忘了這些事情還都是在台東本地地方官員的支持宣傳下進行的。
今天就算出事了,這些始作俑者也還是自我感覺良好。
同一群人,直到美麗灣被法院裁定停工了,他們的心態還是: 都是你們這些環保團體,害台東沒辦法發展觀光!
如今大陸旅遊法實行了,他們也說: 都是大陸旅遊法,害台東沒辦法發展觀光!
討論的基調從來不是他們自己當初心存僥倖做出了 錯誤的決策 ,把台東的未來放置在 總有一天會出事 的基礎上 。
當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算現在旅遊法乘著勢頭搞得台灣旅遊業者、珠寶業者一片風聲鶴唳,但是只要業者的心態不改變,只要台灣人低迷的辨斷力持續放任(甚至認同)黑心風氣,他們總會想到辦法鑽過去。
很多人在電視前面看著新聞,或許覺得旅行社抽不抽傭跟我有什麼關係?他們騙的是陸客又不是我,我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關於台灣以及我們這「活得好好的」人,湯馬斯·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裡面說過:「台灣不過是在颱風侵襲之中的一座小島。」
這是事實,沒什麼好否認的,我們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比颱風更豐富了。我們沒有自產能源,沒有與生俱來的競爭力,沒有不可撼動的國際地位,但是換言之, 我們的品牌就是我們的一切 。
現在有人,正在毀掉我們的一切。
我不是在談什麼高尚的道德操守、民族意識、還是禮樂大同,我談的是 賺錢 。
我談的是這群人為了自己幾十萬的利益,讓全台灣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觀光產值持續低迷。
包括你我的父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這些真正憑著良心做生意的人,這些或懷著創業夢想、或只求生活平平安安的人,不久以後都要因為這群人現在做的事情而失去希望。他們騙的不只是陸客,同時也是選擇閉上眼睛的我們, 他們正在預支我們未來要賺的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