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最新消息:本片將於2013/9/7(六)16:30 於關渡自然公園放映,更多關渡場野望影展資訊在這裡

 

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由三年前開始,和英國Wildscreen總部接洽,每一年舉辦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在這之前本是從事傳播業的野望祕書長王誠之說:曾經,他單純地認為臺灣也可以參與像Wildscreen這樣的國際生態影展,之後才了解到,這些國際級的生態電影作品,臺灣人連「看」都沒看過,何論參展!

於是,他開始了每年五百萬的燒錢人生,四處奔走想盡辦法鑽出經費,從英國Wildscreen取得播放權、募款、影片的轉檔及翻譯、印刷品的設計,一步一步,要讓臺灣人享有,與其它國家的人民同等的環境知識權

 

 

我在這次博物館與野望合作的機會之下,扮演一個小小的印刷品美編。

 

在暑假一連串活動轟隆隆的設計趕稿之後,終於有一日,我停下來,走進放映廳,看了其中一部,野望無論如何都想讓臺灣人看看的電影。

 

就單單這一部,只是影展中21部的其中一部而己,就讓我先是驚醒而後滿足,之後的一個禮拜,見到每一位朋友都興奮地忍不住要分享從中得到的啟示和解答。

這或許就是初得「知識權」的激動、或許愚昧和平凡如我的人們都會因為這樣的啟蒙而激動、或許散播這樣的激動,便是燒錢影展持續進行的動力。

 

2114297026.jpg  

【點圖片去野望自然傳播社FB,看2013野望國際自然影展下個場次在哪裡】

 

我看的這個場次是「伊拉克沼澤奇蹟」(Miracle in the Marshes of Iraq)。

一般聽到「伊拉克」,臺灣人會想到什麼呢?

石油?戰亂?暴政?恐怖份子?已成為歷史的海珊政權?或者,對於長期默然的大多數人來說,那只是一個無法聯想到任何精彩事物、空白地理名詞而己。

這些大概反映了一小部份的事實,但在這部影片中發生奇蹟的沼澤,是傳說中美索不達米亞濕地的伊甸園,那個已然被現世人們遺忘的人間天堂。

 marsh.jpg  

過去在這裡,人類與自然和諧生活了五千年之久。然而90年代伊拉克總理薩達姆.海珊開始大興土木,為了他的建設抽乾濕地。一夕之間,滿山遍野的蘆葦枯死了,無數的野生鳥類消失了,世代定居在沼澤旁的人們,失去了賴以維生的漁場,也被迫離開家鄉,在這動蕩的國家中另求生計。

 

p00db627.jpg  

 

直到海珊政權跨台之後,Azzam Alwash博士回到這片乾枯的沙漠,著手展開了世界最大的棲地復育計畫……。

 

 

 

這部份影片曾獲2012人與自然獎提名。在生態影展中,大部份的獎項似乎都是這樣令我這種見識淺薄的人猜不透內容的名稱,不是熟悉的最佳劇情、最佳美術、最佳音樂、最佳女主角之類。

但在走進放映廳之後,首先讓我感到震驚的,不在於什麼深奧的知識、抑或大自然的力量之類。而是身為一個觀眾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螢幕本身。

細緻的生態畫面、運鏡和節奏的鋪陳,尚且不談自然、尚且不談熱情、尚且不談理想、尚且不談感動,光是這些基礎的技術層面,就足夠吸引我繼續看下去了。即使場景不過是一片由沙漠變成沼澤的土地,它仍然讓我看到繽紛豐富、精彩刺激。

在台灣,紀錄片幾乎是拮据的代名詞。不但紀錄片導演生活得很拮据、拍攝的硬體和工具很拮据,願意播放的劇院很拮据,呃,甚至是在家裡下載的人次都很拮据。

但是在這樣一部,短短一小時,很容易在台灣被視為冷門的生態題材紀錄片中,我卻看到比國內紀錄片,不,比國內商業電影更加純熟的取景、拍攝和剪輯技巧。坦白說,這樣的認知,在情緒上當然是負面大於正面的。

 

 

另外一個讓我明白,為什麼王誠之會認為台灣現階段根本無法參展的事實是,影片當中導演和攝影師的能耐,或者應該說是,他們所處在、台灣影視環境完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世界。

 dsc0204.jpeg  

【點照片看本片攝影師Stephen Foote的部落格】

伊拉克,如同其它被西方社會以軍力「拯救」後的國家一般,注定陷入無止盡的內戰、奪權和武器泛濫,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條街上都可能遭遇到無目的攻擊。為此,導演和攝影師預先安排了各種維安計劃,還雇用了一整組武裝車隊隨行,除此之外,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即使他們根本沒有主動要求,聯合國部隊和當地警察也會迅速趕到。這樣的資源,是我原先想像不到會為一個filmmaker動員的。或許在一個更開闊的世界,人們眼中的filmmaker的定義與在台灣並不相同,filmmaker的任務和價值,也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樣。

 

【一口氣打太多,竟然還分了上下集:看文章下集請按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