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我自小在果園長大的室友所賜,我從一個分不清菠菜和A菜的廚房白痴,開始稍稍地開始挑菜、注意菜價、問清產地等等。
除了近幾年風靡全球的有機熱潮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土地友善的做法,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立即做到的——吃當地當季的蔬果。
許多長輩為了家中兒女的健康其實早就有這樣的認識,但是在現代速食和消費主義之下,老一輩的可貴經驗反而中斷了。
在你下定決心要吃素,或是吃有機蔬果以前,或許先看看自己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吧?
順便把過去的得到的訊息整理一下,今天來說說,
為什麼要吃當地當季蔬果?
1.救自己
蔬果的成長茁壯有它的特定環境、時期,如果在不屬於它的時間點栽種,往往在栽種時需要更大量的農藥、除草劑和化肥。
另外,進口蔬果為了運送後的新鮮,必須提早強制採收,當中的養份來不及完整轉化,不但不夠美味、不夠營養,長途貨運時噴的「保鮮劑」也讓它不夠安全。到了你嘴裡,吃進去的化學藥劑,比蔬菜原本的營養素還多。
當然如果你不怕死,可以跳過這個原因,看下面三個。
2.救人一命
台灣是亞熱帶地區,幸好因為四季分明,老天讓我們在秋冬時能產出原本是北方才有的蔬果,例如高麗菜、花椰菜等等。
但是消費者無知的採購和生產者的貪婪,逐漸把產地推往高山,以便全年供應溫帶蔬果。
大量砍伐山林、開闢田地、濫用除草季的後果,就是土地失去的牢固的根和遮風避雨的樹蔭;
旱季時曝曬於烈日之下,土壤鬆動之後,雨季時無法涵養水份,連砂帶土地沖進我們的水庫裡,造成的淤積耗費再多的資金人力也清除不完。這就是為什麼台灣雨量多,卻年年缺水。
原本幫我們固水的森林已被消耗殆盡,再遇到颱風整個山坡地便頃瀉而下。如果你我不希望土石流奪走第二個小林村,請以平日的消費救人一命。
為了平衡報導,貼上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吧。 第一種:
第二種:
可惜在平衡報導本身就沒什麼用,第一種的點擊率總是壓倒性地勝利,並且義無反顧地進駐主流媒體,第二種言論,只能在留言回應區哇哇叫然後被刪掉而己,不過我還是很三八地跑去第一種網誌裡哇哇叫了。 |
3.救國
吃進口食品過去被視為是個人地位、國家成長、產業轉型和全球貿易自由的標記,但是這樣的觀點已被證實是現今糧食危機的主因之一。
即便是最崇尚上述四項價值的美國,近年也開始收回國內糧食產量,企圖以農業拯救經濟。可見吃國產糧食已經無關乎愛國主義或貿易保護了。
除此之外,雖然吃慣了7-11的現代人大概感受不到菜價的波動,然而糧食是人們最重要的需求,它的價格反映的是基礎的貨幣水平,有了穩定的季節供應和時價,才能有穩定的物價、房價,和你我的薪水。
4.救世界
進口蔬果為求新鮮當然要用高成本、高碳排量、高石油消耗的空運配送。
高山蔬果則是將能夠幫助全球碳抵消的原始森林破壞殆盡。
兩者通力合作加劇溫室效應和石油危機。這兩項危機的醞釀看似漫長,實際上,因為暖化和石油間接導致的戰爭和屠殺早已在你我眼前發生。
但是,它並不是無法挽回的,它就掌握在智慧的消費者手中。
想查詢本季有什麼蔬果嗎?揭露一下我這陣子的買菜秘笈:
台灣蔬菜水果產季表[總整理]
來源:DoDoCook 開伙囉(第一棒廚藝網誌)
它資料來源的農糧署農業知識網站上面還有可以查詢你住的地方當地附近有什麼農產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