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中央社記者吳翊寧攝 104年7月31日)

 

我第一次聽到課綱微調這檔事,是在2012年9月,我作了一個夢。

 

夢到剛剛結束了暑期營隊的工作,接到一通大學時很欣賞我的統派教授的電話。

他問我現在有沒有工作,他有個朋友,是國內經濟學權威,需要一個執行祕書。

 

接著我google了一下,此人何止是經濟學權威,還曾經擔任國策顧問,就算後來因為負面新聞而請辭,對國家決策仍有極大的影響力。2014年3月闖立院反的那些東東,也都是由他主力推動。

 

我雖然對祕書一職興趣不大,但感覺能夠在政府決策核心工作也算刺激有趣。

 

次日我依約來到面試的基金會大樓,準老闆親自面試我。

 

他是一個溫和有禮、講話聲音好聽、上了年紀依舊充滿吸引力的老男人。(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個評價)

 

面試全程不在乎我的任何學經歷,就開出了對剛畢業3個月的新鮮人來說高得離奇的薪資,顯然他十分信賴教授推薦給他的人選。

 

在閒聊之中,他起了一個話題:

 

「妳會不會覺得,教授的政治傾向太強烈,這樣在課堂上會不會不妥?」

 

確實,教授是一個每堂課都要高喊統一、動不動就發表仇日言論的終極統派,但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關係。原因很簡單:

 

「不會啊,因為他在課堂上直接表明他的立場,他也歡迎我們有別的立場。既然講清楚了,我想學生就會懂得自己判斷了。總比不表明立場卻偷偷灌輸某種思想來得好。」

 

通常會認為某個人帶有立場的某種行為「不妥」,根本上就是因為對方的立場和自己不同。

(就像馮光遠用自己的影響力公開弄計程車司機一樣,本質上不是投訴服務不佳,而是厭惡對方立場和自己不同。)

 

所以我知道他想問的其實是另一個問題:妳有沒有台獨傾向?

但我就是實實在在地單純回答我對教授上課喊統一愛中國的看法。

 

我絕對無法認同教授的主張,但做為一個人,我很欣賞他。一是他站在講台上大膽說出自己的立場,不曖昧、不畏縮,不像我們這幾年流行的國家領導人風格;二是他每天搭公車上下班,是個節能減碳的好公民(笑)。

 

不過,大概是因為沒有得到他要的答案,國策大叔又緊接著追問:

「我最近在想,現在的年輕人,在網路上的言論是不是都比較偏台獨?」

 

「喔?你說蔡阿嗄嗎?」直接指名道姓出賣一個代表性人物。

 

這個回答其實是一句玩笑話,因為我真心不覺得網路上大唱台獨會受到的時下年輕人的歡迎(別忘了,我說的是南榕廣場事件和太陽花社運都還沒發生的2012年)。

唯一想到勉強還算有粉絲的就是熱愛重現「愛逮丸」梗的蔡阿嗄。

(補充:後來我想過,為什麼國策大叔會說年輕人的言論大多有台獨思想。)

 

「…誰是蔡阿嗄?」

好吧,我以為他接了那麼多雙北市政府廣告,應該在政治圈小有名氣。

 

「嗯…就是一個在youtube上做搞笑影片的人。」我很明顯是在跟我爺爺解釋這一切。

 

「這樣啊…。我只是在猜,這個情況,是不是因為我們的課本教的內容需要改變?」

這個問題讓我完全啞然。

 

在我生活的世界裡,人們早就已經開始拍著電影、畫著漫畫、說著相聲、辦著眷村展覽,諷刺那個國民洗腦教育的年代。老人家笑鬧地說著,小時候在學校寫作文時明明不知所云,結尾總是要加上一段「中華民國萬萬歲」、「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才能拿到高分。我在布拉格媒體社會學期末報告上,還比較了30年前的華視如同北韓風格般的新聞報導和現今的張雅琴尺度大開,連歐洲同學都在底下笑成一團;無論是誰,只要走過威權的年代,就能秒懂我的梗。

 

我們已經自由地在做這些事了,不是嗎?

 

難道不是嗎?

 

我充滿疑惑地看著他,他依然如故地接著說:「我想是我們課本教的東西,讓現在的年輕人很容易出現台獨思想。所以,我打算建議,我們的課本教材,應該要改一改。」

 

 

 

 

 

 

我當時的震驚是全方位的。

 

一方面驚訝身為一位經濟學家,可以這樣理所當然地準備跨領域對教育政策給出實際執行的建議。我其實不完全反對在經濟上對中國開放(因為對美國開放對食安和底層產業的衝擊也是一樣高),但不是很有把握,當政策推行受阻, 就動用教育內容來取得人民對政策的支持,有正當性嗎?

 

二方面驚訝他提出這個想法的時機點,說實在不是很聰明。當時正值香港反國民教育運動熱烈延燒的同時,我嚴重懷疑,在這個時候提出修改課本內容,未免對於兩岸情勢民意脈動太不敏感了;香港都鬧這麼大了,台灣人民會輕易放過你嗎?

 

三方面就是驚訝,這個操弄手法在解嚴將近三十年後,竟然還有活生生的人認真地提出來,顯然沒在開玩笑。

 

 

 

「教育不是用來做這件事情的。」

這句話在我心裡重複播放,我卻沒有說出口,俗辣如我是沒有那個勇氣的。

 

 

 

「我主要是希望找來的人在政治方面的認同沒有衝突,因為這裡的工作,自然會接觸很多國民黨的事務。」

 

他依舊是個溫柔的大叔,一邊問我對未來有什麼規劃、還會不會唸研究所等等。我全面真心地回答,一面點頭微笑。

 

三天後的一個午夜,我接到他的來電,問我願不願意去上班?

 

我告訴他我已經接下一個私人英語繪本班的教師工作。

 

他問我:「那個工作薪水多少?」

 

「…是算時薪的,目前沒有接很多課,一個月加起來一萬多塊吧。」

 

「這樣啊。」

 

無論他這一連串的問題是不是在測試我,這場面試確實成功排除了在政治方面的認同感到衝突的人了。

 

————————————-——————-—-

一年多後,課綱微調的爭議開始在媒體上出現。

 

不少人用字數、史學、教育觀點去闡述新課綱的「不妥」之處,但這些激辯顯然無法傳到當權者耳朵的毛裡面。

 

並不是你提出的證據不夠多,並不是你的分析不夠完善,並不是媒體輿論不夠客觀,而是這件事,本來就是從政治出發,為政治目的服務,你請神請鬼請什麼專家來都沒有用。我們都知道背後那個要它過關、權力大到能讓它過關的人是誰,而那人至今默不作聲,只想著等這個打手撐不過時,要用什麼智障新聞躲過這陣風聲。

 

 

如果你明白這件事情無法客觀,就知道擔心「政治力介入」是多餘的。不用懷疑課綱背後有沒有紅色推手,也別再擔心年輕學子被政黨利用,把這件事情「政治化」的絕對不是抗議學生,也不是在野黨。

它的本質不但政治透頂、直接關乎一個政黨(與主權立場)的利益,而且那個直接握有決定權的人還非要它發生不可。那些說得清白理想非關政治的、被派出來用學術專業擋子彈的,全是狗屁。

 

 

這他媽就是一場政治遊戲,他們也不怕你知道,只有你還怕事情被政治化,怕?怕你就輸了。

 

微調課綱的目的就是要杜絕任何有關台灣主體性的思想來源,讓下一代順從當權者量身訂做的親中政策不搗亂。

 

這段話如果是民進黨講的,你肯定覺得他在危言聳聽、煽動民粹。但我有幸能在夢中從提出這個政策的人口中聽到,夠不夠真實呢? 
 

————————————-——————-—-

一段微不足道的回憶,敬你令人不捨的瘋狂。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幾年是苗栗最風光的時期,幾乎每天都有新聞上報紙,不但登上黃金政治舞台,還成功吸引年輕族群緊密關注,換作是8年前肯定沒有這種待遇。

所以這個週末的小旅行,就決定是你了!台灣小希臘!

 

【下圖轉貼自我最近迷上的:客家小吵

   
 

【039 苗栗正式宣布退出台幣區。】苗栗縣發不出公務員七月的薪水,宛如有可能被迫退出歐元區的希臘。在此歡迎吵粉們前往「台灣小希臘」苗栗,讓你搭台鐵就能盡覽歐洲風情!聲優妹正式宣布真人發音...

Posted by 客家小吵 Don't fight with me in Hakka. on 2015年7月11日

 

 

所以這天上午,我在苑裡火車站下車了。

上一次來這裡是騎單車,和高妹住在火車站對面的老旅舍裡。靠7-11的熱水和wifi過活。

這次出發前先找到有兩間帽席行的苑裡老街,原來就是上次我買了一堆橘子當單車補給品的那條街直直往北走(誰知道妳是在哪買橘子啊?!)。

 

看到這間店時,我立刻明白老街到了。

 

年輕男子躺在椅上,老師傅正在替他刮鬍子。

說實在話,我完全沒有意料到還能看到一間活生生的這樣的店,門口還貼著嶄新鮮紅的春聯。

春聯這東西,對經營一間老理髮廳來說,每一年的換新比fb上貼文重要得多。

「三春草長」這句,不但是商家富貴滾滾來的意思,還像是提醒大家過完年該刮刮鬍子了。

 

不過底下這間我就不是很明白了。

IMG_2655

 

這位「仁心施妙術」的仁兄,店招牌卻是乾洗店,似乎是時空重疊了,不曉得是哪一個先。

我雖然極度熱愛這個拉門,也很欣賞當時風靡一時、現在又被文青店準確復甦的Tiffany綠油漆,但拍這種傾斜角度特異的建築要抓水平還真不容易。

這倒是條名符其實的老街,沒有麥當勞和星巴克,每一間店都「老」得可以。

 

這條街上唯一一家這幾年才新開的店,就是:

 

對面,就是我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謙昌帽蓆行。

 

雖然有新招牌,但店裡頭果然還是那個時代最IN的Tiffany綠櫥櫃。

我走進店裡時,一對年輕夫妻正在看草蓆,一邊向阿婆殺價。

我就晃到這個櫃前,假裝自己在看草拖鞋。

20秒後,夫妻倆殺價失敗走了,阿婆的聲音在我背後響起來:「小姐,妳在找什麼?」

我轉過頭去,這位滿頭白髮、瘦小、眼神明亮的女士正皺著眉頭一臉狐疑地看著我。

一鼓強烈的熟悉感湧上;我現在這份工作,正好大量地接觸這樣的表情。

「我想看草鞋。」

「喔,那妳慢慢看。」阿婆毫不意外地不打算招呼我。我接著問:「一雙多少啊?」

「110塊。」阿婆是閩南口音,但國語標準,我就半國半閩地搭腔。

「我的腳很大,會有我的size嗎?」

阿婆看了一下我腳,說:「那妳可能要穿男生emu,鞋子底下都有寫。」

我探進櫃子裡,找到一雙綠色紋線的草拖,背後寫著有點模糊的M。

「這能試穿嗎?」

阿婆拿了塊日曆底下的紙板過來,扔在地上示意我把草拖放在上面試穿,原來她擔心鞋底沾了地板,就弄髒了。

我在阿婆的注視下,倍加小心翼翼地打開袋子,把草鞋放在紙板上試穿。

「真的剛好。那就這雙吧。」我完全可以感受到阿婆鬆了一口氣。

她不是因為賣了一雙鞋高興,而是知道一雙好好的鞋被破壞的危機解除了。

 

 

我付了錢,然後問她,「這鞋是藺草做的嗎?」這才是我今天真正的目的。

「不是喔,這是拉菲亞草【註1】。」阿婆把剛剛那對夫妻看的草席拿到我面前,說:「這個才是藺草。」

我靠近摸了一下草蓆,「是不是藺草比較硬啊?」

「不是,這是做到細才有那麼硬。因為喔,妳用藺草的話,鞋子沒辦法耐。」到了這個階段,阿婆的眉頭開始放鬆了。

她說話輕輕慢慢,但對於我的笨問題很有耐心。

 

【註1】拉菲亞這個名字很異國,其實就是棕櫚的葉脈,因為拉力強,所以做鞋子、袋子,支撐較耐操。

這類材質在南洋各地都有應用,台灣人也從早期就做這種編織。不過這拖鞋相對便宜,其實有不少量販點,大概不是全手工的。

 

「那帽子呢?帽子就沒關係嗎?」

「對啊,帽子的話,這個就是藺草啊。」她轉身從櫃子裡拿了一個塑膠袋,裡面裝著三頂帽子。

她把帽子一一拿出來讓我看,那是三頂尺寸、帽簷和細節略有不同的平頂帽子,邊緣有簍空編飾。

「這是台灣做的嗎?」

「這個都是、都是我們苑裡的人做的。」

我注意到店裡大部份的帽子特意用塑膠袋包起來,這些帽子的款式樸素,但仔細看會發現它的編織非常細緻。

不過,門口有幾款帽子,材質光滑,款式新潮而一致,卻沒包上塑膠袋。

IMG_2687

這些帽子,其實是來自南洋國家的觀光產品。

阿婆知道我是來問藺草的,所以完全沒讓我看這些東西。

 

原來這間店裡,臺面上擺出來的大都是這種進口帽子,真正的苑裡手工藺草帽,都藏在地上、櫃子上一堆堆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價值的塑膠袋裡。

阿婆在保存上都加倍小心。

我問能不能試戴,阿婆有點不好意思裡拿出一只浴帽。「戴是不會怎樣,但就是怕流汗,我又要重新曬過。」

其實抗潮、抗曬對堅固的藺草帽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每一頂帽子,都是老師傅們花上幾天才編好的,在這裡寄賣,阿婆都有看顧好它們的責任。

可惜三不五時就會出現一家子人衝進店裡,大人小孩抓了帽子就往頭上戴。看了看不喜歡、嫌貴走人之後,阿婆就得慢慢收尾。

「這不是我們自己孩子,說不得。有人跟我說,在日本是不能樣樣拿起來試的,要試就要戴浴帽。」

於是草帽行乾脆把草帽收了起來,真正要看再拿出來,這樣阿婆才可以趕在客人一鼓腦把頭塞進帽子之前,及時拿出浴帽給他;同時還策略性地在門口放了些不相干的進口廉價帽子,用來分散那些不明就裡的觀光客。

不過我想,這間店最佳的保全措施,就是阿婆的臭臉

絕對可以成功嚇跑那些不管去哪都必須享有僕人式頂級服務的客人,可惜趕不走我這種職業就是專門和臭臉老人家聊天的怪人。

 

我戴著浴帽試到其中一頂符合我的大頭,問她多少錢,「600塊。」比我想像中的手工帽價格便宜很多。

「還有另外一頂也是大的,稍微比較貴一點。」阿婆從櫃子底下拿出壓箱的日式紳士帽給我看。

「貴多少?」 

「這個……我是賣2500。」

我不小心「哇」了一聲,阿婆笑一笑。

「買了這頂我如果弄丟我就要哭了!」

「如果買2500的,妳就絕對不可能讓它弄丟。」有道理。

「這個差別在哪裡?」

「妳仔細看它的紋路,這個洞的做法要很多工,還有這種不對稱的帽型也是最難編。織這頂的那個人,已經90多歲了。」

她從抽屆裡拿了張報紙出來。「這是別人來拍的,我沒放好有點黃掉了。」

原來曾經有記者報導苑裡草帽時,來阿婆這裡拍過這頂帽子。「一登出來,我還想說,咦,為什麼最近來就直接說要買這款的人那麼多。」

 

「其實如果想想看,她這一頂要編幾天,就不嫌貴了。像我們草蓆,經常有人來看,問了價錢就說太貴。

「所以有一次,我乾脆不說,我問他:『你覺得這張你要出多少?』那個人說八千,我就賣了,這就是識貨的人。」

 

【上圖是一頂2500的紳士帽】

「不過,買帽子這種東西,要靠緣份。」阿婆突然用溫和的語氣說,「有時候就算是看了喜歡,也不一定合你的尺寸。」

手工帽的形狀、寬度,都是靠師傅自己抓的,不同於工廠,只要模板做好就能大量生產6、7種統一的尺碼。

所以在這裡,不光是你挑帽子,帽子也挑你。

我突然可以體會哈利波特去買魔杖時的感覺,阿婆慢條斯理的樣子,也十足奧立凡德。

 

一面和阿婆聊天,一面在盤算要怎麼樣才能去對面那間看一下再決定買哪一頂帽子,後來乾脆就直接傻笑地跟她說:

「我去對面那間看一下再決定買哪一頂帽子。」

 

走到隔壁,這一戶上頭橫聯寫的是:

可惜鐵門拉下不曉得平常是做什麼。 

 

前往對面振發帽蓆行時,發現有新人正在店門口拍婚紗,索性就繞到帽蓆行的後面逛一下。

發現這屋子一路連到底,結構很像鹿港的老房舍,前店面、後宅院。

 

後門可能是居家進出的地方,整個建築保存得還真完整,看來當年賣草帽確實是個不錯的職涯選擇。

不過對面則是一排完美的廢墟。

 

原本的廳房裡,綠意盎然。

 

竟然荒廢到能讓三、四棵喬木長到兩層樓高了。

 

可惜這屋舍已被認定為危樓,我離開的第三天就要拆除了。

 

看這後門右上還有疑似電表的東西,猜想上一次有人在這裡生活並不是那麼遙遠的年代,裡頭卻已經是個生態圈了。

 

邊走邊拍時,持續聽到「很平面」的廟會聲音,有人致詞要國泰民安,還放鞭炮,接著鑼鼓齊響開始一齣熱鬧的布袋戲。

我循著聲音轉過街角,真真實實地見識到一人戲班是什麼意思。

所有祝詞、吹奏、對白,甚至鞭炮聲,全都是事先錄好的,接下來只要一個人站在台上雙手套上戲偶擺動給神明看就完事了。

昨天小黑學長才發了篇文章,拿這廟前戲來比擬媒體業:「當一個人能取代整個戲班,就代表整個產業的死亡。」

沒想到隔天我的旅行,正好出席了見證死亡的一幕。

 

接著我轉回振發帽蓆行店前,新人拍完婚紗照正要離去,店裡就湧入一群客人。

振發整間店的拉門原汁原味,果然很適合文青風的婚紗。不過如果是我,可能會選擇後面那排廢墟(笑)。

原以為同一條街上,同一個年代的老店,大概會大同小異,想不到兩間店的內容差別這麼大。

振發行的櫥窗裡,堆滿了色彩繽紛、各種材質、款式新穎的帽子。

 

進來的客人也迫不及待地一頂、一頂試著,不亦樂乎。

 

 

原先在阿婆那裡想買草蓆的夫妻也轉往這裡了,年輕的老闆正在招呼著,他們繼續在問:「可以便宜一點嗎?」

偷拍舖子後頭還有個廳房。

振發行的經營風格完全和謙昌不一樣。

或許是年輕一代經營,徹底明白了客人只想瘋狂戴帽子自拍,而不是那麼在意這帽子是哪一國做的、什麼材質、什麼在地工藝。

所以店裡展示的,全是價位在100~199元之間的進口草帽,百分之百和那什麼苑裡手工藺草帽一點關係也沒有。

這種方式,大輻減少了身為帽蓆傳承者卻要眼見著傳統手藝被饑渴的遊客玩弄的心痛感,同時也大輻滿足了現代人花錢最大、試戴有理、超過兩百不買單的尊榮感。

但我相信,就像阿婆一樣,老闆並沒有忘記苑裡草帽,只不過是把它們藏起來了,在等那個尋找魔杖的巫師走進斜角巷。

 

是說現在他正被這對其實比較適合去麗麗傢俱的夫妻檔糾纏當中,所以我也只好回去謙昌找阿婆聊天了。

 

 

回頭,店門口多一張草蓆曬著,好佳在我一個下午對草蓆價值的敏感度提升了不少,沒踩過去。 

 

阿婆不在櫃台,我往裡頭喊了一下,只看到一位外籍女孩忙進忙出,沒做反應。

 

於是我趁機在店裡放膽拍照。

 

這是絕對沒有我的size的楔型涼鞋。

 

竹椅上的椅墊,花紋看起來很不得了。

 

 

過了一會,阿婆終於出來了。

「妳跑去睡午覺啊?」

阿婆笑著說:「沒有啦、沒有啦。」其實她並不期望我會再走回來。

我和阿婆說,我想要剛剛600塊大頭的那頂帽子(沒錯,我還是無法想像2500的那頂掉到山谷下時的心碎),她說可以幫我把綁脖子的帽帶現車上去。

但一般的仕女帽帶太粉紅又太寬了,感覺好熱。

「妳不想要帶子也可以啊,現在的人好像都不喜歡帶子。」確實,不管是潮帽還是NET基本款,現在還綁帶子的,只剩下牛仔帽了吧。

但想到我接下來的行程可能要上山下海,而且有條帶子以後退休了要務農也方便(這頂600塊妳是要戴幾年啊?)

「有沒有細一點的帶子?」

「有啊,有繩子,直接幫妳穿。」

IMG_2692 

繩子的好處是沒那麼少女風,而且穿洞只是把草枝稍稍撐開而已,以後就算不想要繩子,也可以自己拆掉。

就這樣,阿婆瞇著眼不靠任何量尺就穿好完美對角線的繩子了。

 

 

 

 

戴上之後。

 

 

我要成為海賊王!

 

阿婆看我開心地拿著帽子東拍西拍,就指著帽頂上的乳頭(?!),補充說:「妳買的這種,就是我們最古早的起頭法。我們說『有在』的,就是在講這個。」

 

「本來我是不跟人家講這個的,因為每個人喜歡的不一樣嘛,但看妳在拍就順便告訴妳。」

 

我翻過帽子,內裡有個「朱」字,看來是編帽的師傅專屬的產銷履歷。

 

和阿婆告別,離開草帽行。

前往竹南的火車還沒來,於是走回市場抽空吃了碗傳統豆花。

雖然拍不出來是什麼料,但我喜歡的是面前擺了碗豆花和碎冰的光線。

 

 

 

下一站是南庄,住在一個讓我十分享受的地方,草鞋踏在那裡的階梯上時,和空氣中的色澤很搭。(待續) 

 

 

IMG_2836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這一篇跟台灣競爭力無關,純粹是在捷運上看到最新的新北市就業服務廣告所以想到這件事。

find job.psd  

(廣告的品質不怎麼樣,可以不用點來看)

 

 

一般求職,現在除了藍領徵人還會在傳統各大報廣告版刊登之外,大多數沒有人脈或不打算靠關係的人都已經開始利用線上工具尋找了。常見的管道包括:

  1. 104人力銀行
  2. 1111人力銀行
  3. 518人力銀行
  4. Yes123人力銀行
  5. 全國就業e網
  6. OKWORK台北人力銀行
  7. PTT的JOB版
  8. 奇集集分類廣告

 

我本身完全沒接觸過人力資源管理之類的知識,但之所以敢寫這篇文教人找工作,主因是我從畢業到現在平均每一年都有兩個月在找工作(有什麼好驕傲的?)而且以上8種管道我全都使用過!已經算是求職小達人的我,也在今年轉職時,成功達成100%命中率,也就是只面試一家公司,只想去這家公司,也立即被該公司錄取的記錄!

 

「妳都用什麼找工作?」

因為曾經被問過這個問題,所以趁這個機會就稍稍分享一下做為一個求職者,對於各平台的看法:

  • 104人力銀行、1111人力銀行、518人力銀行、yes123

這四個網站基本上在強烈的競爭和管理層互相挖角之下都大同小異,其共同的優勢就是強大詳盡的分類、可交叉的搜尋系統、履歷曝光度高、便捷的投遞及面試邀請管理。

 

但是這幾個便利性,導致房地產和保險公司可以輕鬆發送大量的面試通知,也造成求職者很容易亂槍打鳥、其實沒什麼興趣的工作也投一投,產生很多非誠又擾的垃圾投遞。

 

One-click就自動寫好的邀請也很難看出對方的誠意(公司看到每一篇都是「我對貴公司的工作內容很有興趣…」、求職者看到每一篇都是「你的專長很符合…」的系統預設文),搞得最後又要另外設一個黑名單功能擋保險公司和房仲,再設一個守約會員認證,向企業主證明你不會已讀不回。

 

不過這幾個網站仍然是職缺多、好搜尋的地方,為了累積人氣,Yes123、1111又陸續推出(我個人並不信任的)履歷及中英自傳診斷功能,104則是因應轉職者隱私需求還特地弄了一個「部份開放履歷」,讓你可以背著現任老闆找工作。

 

 

 

  • eJob全國就業e網 與 OKWORK台北人力銀行

政府開的求職網。比起上述搜尋分類較少,但優勢是可以發現比較多的公教職缺(不過如果是以政府約聘職缺為目標的求職者,直接去行政院事求人找更詳細喔)。

 

然而,它們的弱點是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媒合方式

 

eJob基本上直屬於充滿業績(失業率)壓力的勞動部,所以你找不到工作他比誰都更擔心,因此在eJob註冊履歷的民眾都可以免費得到政府的關愛(?),也就是每隔幾週就打電話問你找到工作了嗎、還需要工作嗎、提醒你更新履歷或是不找工作時關閉履歷。聽起來很囉嗦,但定期更新履歷和追蹤媒合職缺本來就是一個積極的求職者該做的事。

 

除此之外,對方還會主動媒合推薦的工作給你,但這時候就要分享一個令我費解的故事了:

 

剛剛畢業時,我在eJob履歷上寫下的專長大致是下列這幾樣:

  • 文字編輯
  • 平面設計
  • 影像剪輯
  • 中英翻譯

 

理想的媒合產業則勾選了:

  • 教育服務業
  •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雖然分類很模糊,但我認為參照我的專長,我能做的工作應該相對明確了。

 

然後有一天我在公車上接到eJob小姐的電話了,對方問了一句我很不希望長輩們問我的問題:「請問您找到工作了嗎?」

「……還沒。」

「那我這邊有個職缺可以推薦給謝小姐您,需要嗎?」

「好。」

「職缺名稱是看護人員,內容是老人或身心障礙者照護,請問您有興趣嗎?」

 

「…蛤?!」

 

 

我並沒有要責怪她的意思,只是我太驚訝了。

如果不是打錯電話,我真的的猜不透這個推薦名單是根據哪一點來的?

 

看護人員這個工作並不差,說實在話如果有個社工系的帥哥想去做看護員、復健員、職能治療師之類的工作,就算他超沒錢、個性超沒原則、腿超短,我都會覺得他超性感、超想嫁給他。

 

職能治療師  

絕對不是因為他是妻夫木聰。 
 

是說,我的專長雖然很普通,但一般搜尋也可以出現個5、600個相關職缺,要怎麼媒合才會媒出一個完全不相干的還特地找電話來推薦給我,真是非常之了不起。

 

  • PTT的JOB版與奇集集分類廣告

把這兩個並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同樣分類很粗糙(PTT不設分類,只能搜關鍵字),欄位限制很少,所以看到資訊通常不見得詳盡,刊登履歷也很難被看見,更沒有什麼媒合功能。不過因為欄位彈性大、又有免費空間,比較容易發現意想不到的非主流選項。例如之前讓我學到很多東西的小小英文繪本教室的職缺,就是在奇集集發現的。

 

不過搜尋工作就好,我倒是不太建議在奇集集刊登履歷,因為人生就是飲食男女,像這樣毫無限制的平台當然會被用來解決生命的各種需求。

 

我在五專青春年華時於奇集集刊過一次履歷,接到一通聲音很好聽的大叔的電話,說他建立了一個「國際伴遊平台」,讓台灣人到大陸旅遊無聊時可以找在地的女性朋友介紹他們好玩的地方(非常婉轉),所以需要一個在台灣接電話的活潑女孩,只要接電話,不必露面,工作超輕鬆,月入數十萬。

 

有生之年居然會有跨海經營的八大行業找上我也讓我十分興奮,不過還是拒絕了他,他失落地掛掉電話並且從此成為我茶餘飯後的話題。

 

 

 

所以,到底哪一個平台才是最好用的呢?

 

幫助我達成100%命中率的平台到底是哪一個呢?

 

 

答案揭曉:以上皆非

 

 

這一回合,我直接升級到完全不使用上述任何一個平台找工作。

 

原因為很簡單:我已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

 

我有明確的產業目標、明確的專長和學習領域。

 

這些屬性替我畫出了一幅清晰的藍圖,接下來我要做的其實是調查興趣產業中的公司或團隊逐一搜尋職缺公告工作環境評價,然後自製履歷投給它。其實這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你雖然不一定會進那間公司,但你可能會因此了解你未來公司的競爭對手。

 

我拋棄了所有包山包海的仲介式平台,資訊來源改成google該產業的相關網站(註一),以及該公司自己的網站

 

【註一】許多產業交流的平台都會提供職缺公告的功能,例如:

國藝會:藝術、表演、活動、展覽

社企流:弱勢、環境、教育、公益

黑秀網:各種設計正職及接案,包括平面、建築、網頁、APP全都有。\

環境徵才:生態、環教、社區、募款企劃

 

(抱歉我有興趣的就這幾個,其他領域就要請你自己找了。)

 

 

雖然我個人只會投給有在某個地方公告徵才的公司,但如果你想要把握住任何機會的話,其實不管有沒有看到公開徵求的職缺,都可以放膽投履歷才是。

 

這種方式我稱為「主動式求職」,它的優點是可以找到不透過人力網站的專業職缺,透過事前調查也可以完整了解該公司、進而加強自己履歷的契合度與求職動力,連帶的該公司也更傾向認定你是帶著誠心與決心來面試的。

 

當然缺點就是,它比上104選個分類就跑出一堆職缺讓你選的爽方法,要花更多的時間做功課、精心製作每一份履歷,並且還要等待機會的來臨。

 

我個人能夠像最近這次才搜尋一週就出現了各項目完全契合的職缺,實在是需要非常幸運怎麼找男人就沒這種運氣

 

不過,分享這種方式並不表示你不能使用任何人力銀行和仲介平台,而是要改變你使用它們的方法

 

大多數的人把履歷表當成住院表格,只求填滿它,然後滿心歡喜地重覆點擊「搜尋 > 應徵 > 搜尋 > 應徵」這兩個按鈕。即便是履歷診斷功能也測不出這份履歷的內容品質、這個求職者夠不夠清楚自己在幹嘛。

 

此外,這些平台的特性,看似給了你很多選擇,實際上這些選項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對於自身目標的干擾。尤其當你已經失業了一陣子,很容易出現「好吧,做這個其實也不錯」的想法,甚至開始亂投履歷亂接面試邀請,這些情況並不少見,也就是使得求職仲介平台資訊垃圾化的主因。

 

「什麼都好,什麼都不夠好」,其實都是廉價求職的副作用。求職這麼方便,不需要特別打聽、反正按一下就ok了;獲得新鮮的肝這麼方便,只要上人肉市場每週都有自動推薦。這些都讓真心求才的公司備受搞不清楚狀況的履歷轟炸,也愈加讓求職者感到恐慌、迷失、無所適從,這些平台也因此被指控為助長22K的幫兇

 

總而言之,「主動式求職」實際上無關於使用什麼網站,而是在於認清目標預先了解全力以赴

實際上,提供這個方法的原因,就是要你知道,人力銀行不是最強大,也絕對不是唯一的求職管道。

不要把每天上線瀏覽職缺誤認為積極求職。

當然,反過來說:就算人力銀行找不到你要的工作,也絕不代表你走到盡頭了。

更重要的是,從人力銀行看起來不算十分有吸引力的工作,也不等於沒前途。

即使你能在兩份條列式待遇中找出最細微的差異來比較,它們之中,也不一定有哪一個離你的夢想比較近。 

 

別以為這只是一份時間換台幣的工作,這是人生啊。

雖然寫完這篇我的人生也不一定會成功就是了。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繼上次聊到花生醬的那些事之後,這次再度補上當初說好要買來吃的另外兩個牌子,另外還買了大賣場的雜牌「台灣製造」花生醬來參考,導致整個冰箱都是我的花生醬。

 台灣醬王  

不過這次的比較僅限於上下游週週現磨新竹福源花生醬,以及厚生市集水林泰平現磨花生醬,原因是這三者皆標榜以台灣本土花生製作,並且絕不含任何添加物,而大賣場的雜牌醬配方和吉比一樣,滲雜了深奧的化學公式,已經不在我們界定的「安心」、「開心」、「摸著良心」的範疇裡了。

 

(提醒您,我個人已在2週前成為厚生市集的利害關係人,連帶與它共生共存,請各位以識讀者的智慧自行判定其客觀程度,但花生醬絕對都是我自己花錢買的。)

 

首先是環島帶回的新竹福源花生醬:

 IMG_2212.JPG  

 

在包裝上算是俗閣有力,很像我爸那個年紀的人會選擇的配色和字型,讓我想起小時候最喜歡去自強菜市場一間叫做老大房的傳統麵包店。

 

左側標示了生產者,

IMG_2214.JPG  

 

右側有營養標示、成份,保存期限是三個月。

IMG_2216.JPG  

 

瓶口的封裝雖然很一般,卻是三者中最「厚工」的。

IMG_2217.JPG  

 

打開來之後立即出現了熟悉的油,挖了一口發現質地非常順滑。

 IMG_2228.JPG  

 

 

我買的是顆粒版,所以裡面有一粒粒的碎花生。

 

顆粒花生醬的缺點就是很容易不小心塗太多,因為太難抹勻了。

 

使勁想把它抹勻殊不知有一角烤焦了……。

IMG_2231.JPG  

 

不過我們從沒焦的那半來看,發現表面有形成一層脆脆的膜。

 

吃了一口,發現味道不像看起來的那麼重,糖與鹽的含量似乎比上下游的還低。

 

口感確實濃郁,但是烤出來的香氣卻不如上下游來的令人驚豔。

 

 

再來,輪到由厚生市集購入的水林泰平花生醬,

IMG_2256.JPG  

 

這款醬讓我有點緊張。

 

原因是它是一款連鹽、糖都不加,原料只有花生的花生醬。

 

這樣終極健康的原味花生醬,上下游市集也有出品,但在當初不認為自己可以接受連鹽、糖都不加的醬,所以購買時被我直接跳過買了「加了一點糖和鹽花」的版本。

 

除此之外,水林泰平製作方式完全和上下游一樣,把花生倒進製醬機裡,冷壓磨出花生醬。

 

據說以前製醬的機具必須要加入油和其他材料才能完成,但是水林泰平種花生的鐵齒姐妹花覺得做花生醬還要另外放入別人的油(通常是棕櫚油、綿籽油,對心血管風險較高,和花生本人零負擔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同)這件事讓他很不喜歡,所以一直在找不必滲東西的製醬方法。

 

終於在近幾年台灣研發成功出現了這台機器,再難榨的原物料如堅果、杏仁,不需添加物都能輕輕鬆鬆簡單成醬,老闆立即購入,自己榨醬裝罐來賣,也才有我們今天吃到的單身獨立不搞曖昧的花生醬(在說我嗎?)。

 

也因為這個原因,上下游和水林泰平的花生醬上面都貼了封條,而且又有嚴格的保存方法(需冷藏)。因為這是微型創業者少量生產、自行裝罐的,沒有真空包裝,所以貼封條以示這瓶出廠後絕對沒有被偷偷開封過。

 

IMG_2253.JPG  

 

不過除此之外,水林泰平的包裝可以說是大大地不如上下游了:logo的毛邊很生硬,像是想做印章效果卻失敗了;明明是差不多的印刷面積,卻沒有好好利用來增加故事性;文字資訊已經比較少了,看起來還是很擁擠,幾乎沒有設計美感可言。

IMG_2262.JPG  

 

不過畢竟吃好吃的比較重要,先不談包裝了,內容才是實在。

 

打開來發現他們家沒有浮起一層花生的油。

IMG_2263.JPG  

 

質地上和上下游很相近,比它要再細一點,但又沒有福源做的那麼細滑。

 

烤出來稍微有形成脆脆的膜。

IMG_2268.JPG   

   

讓我想起只有當初上下游的,是沒有明顯出現這層膜的,我想這原來可能跟製醬的細滑程度有關聯,粒子太大的自然是很難結在一起吧?

 

懷著忐忑的心咬了一口,發現它確實比上下游的稠,而且不加調味這件事絲毫沒有影響我享用這兩片吐司的時光,說實在話,簡直和上下游的大人口味沒有兩樣。

 

IMG_2273.JPG

 

幸好有這瓶花生醬,經過這次,讓我更加堅定了。

 

 

我明白自己對花生醬確實是真心的,並不是貪圖他身邊的糖或鹽。

 

 

 

 

不過烤出來的成品還是有種沒上下游的那麼香的感覺。

 

當時在厚生門市質疑不加調味的花生醬真的會好吃嗎,得到的答案是:「如果有些家裡有小孩的,覺得不甜不喜歡,可以在烤好之後上一點蜂蜜,代替糖,就會很好吃!」

「而且沒有調味有一個好處,就是你不一定只能拿來抹甜食,像我們有客人就拿來拌麵!」

 

拌麵?!

 

馬上煮了一碗乾麵,直接挖了一湯匙的花生醬進去。

 

想不到它一接觸到熱熱的麵條,立刻釋放出直接會干擾到室友的香氣!

 

色澤實在太像消化不良的產物,所以還是別放照片上來好了。

 

吃起來很像麻醬麵,一小坨味道就滿足夠了,頂多再灑點鹽。

 

不過拌起來不太容易,一直和麵糾結在一起,事實上它應該也能用麻醬麵的作法來使用,拌之前先依個人喜好加入醬油、麻油、黑醋、蒜末、辣油之類的調勻(也可以參考這篇厲害的花生醬鹹料理食譜),解決過於黏綢的問題,味道也應該會是意想不到的合適!

 

 

接下來為了要評選台灣醬王,列出以下表格針對各項目評分:

 

 

吉比

上下游週週現磨

福源花生醬

水林泰平

原料

花生、天然棕櫚油、糖

嘉義東石十甲有機農場花生、糖、鹽

花生、糖、鹽

雲林縣水林鄉西井村無毒花生

生產過程

來路不明的花生,搭配砍伐焚燒雨林開發田地種出來的棕櫚油(現原料標示改為棉籽油)

本土有機哉培、逐批送檢黃麴毒素、全程冷藏,現場製作可直接帶瓶子去裝

堅持純手工,不含防腐劑

本土無農藥種植,採、曬、去、挑、炒、磨皆由農家一手包辦,公開製程透明生產

口感

濃而滑,絕不分離

有些沙沙的小粒子

很稠很細滑、油、醬、糖會分離沉澱,取用前需整瓶攪拌

很稠

香氣

有味道嗎?

開瓶即香透

沒啥感覺

拌麵扳回一城

品牌經營

大量廣告其天然原料,加上低價促銷

超級詳盡的產品介紹和產地故事

以馬英九為代言人

網路上很難搜尋到深度介紹,似乎只有大聲叫賣而已

(註一)

價格/10g

$3.1

$159/510g

$11.25

$225/200g

$3.61

$130/360g

$10

$200/200g

通路

全台超市

上下游門市或線上訂購

新竹福源、全台松青愛買、線上團購

厚生市集門市或線上訂購

總評分

★★☆☆☆

★★★★★

勝!

★★★★☆

★★★★☆

 

結果根本就還是選了最貴的那一個?!

 

縱使大老遠試了那麼多值得推薦的花生醬,然而,當我閉上眼睛想著,如果全世界只能剩下一瓶花生醬,我希望它是哪一瓶,浮現在腦海的依舊是……

 

上下游週週現磨啊!

 

(註一)2017.8.31更新:在我成為厚生市集利害關係人之後有在網路上補充一些水林泰平花生醬的詳細介紹(呃,對啦作者就是我本人,商業文章自有立場請以您獨道的眼光自行判斷 XD)

可惜後來2016-2017連續兩年雲嘉南一帶在花生採收前遭逢寒害、連日暴雨各種天災影響,堅持使用自家種植花生的水林泰平花生醬一度處於原料收成短缺又一直賣光的狀態,只有非常限量地上架銷售。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有鑑於這家人並不是對我在環島途中的體能提升、賞田賞鳥賞溼地賞老房子的過程有太大興趣,我集中了這次沿途買來的各地零食,在抵達家裡的當晚,召開了比較有吸引力的環島小零食評鑑會。

環島小零食戰利品modi

 

由我爸負責泡茶,大家依序品嚐來自全台大小商家的六項名產,並且給分,每人最高5分,總分30。

先跟大家說聲抱歉,當晚太忙著掃蕩所有零食,所以沒有一一拍照,唯一的實品照只有這張。

 

這些名產大部份不是我親自試吃過,就是有人向我大力推薦,所以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好吃。

 

不過口味這東西因人而異,為了給大家當做日後買伴手禮送人的參考,在這裡提供與會人員的性別、年齡和職業,讓你對於受試者的樣本有多一點的了解:

 

A 花爸,65歲,男,龜毛農夫

B 花媽,64歲,女,粗神筋主廚

C 蟹老闆,33歲,女,早餐店老闆

D 我,25歲,環保女王(這什麼職業?)

E 金女士,33歲,全職主婦

F 金小弟,8歲,好嘴道小學生

 

接下來就正式進入: 

環島小零食排行榜 

(以下品名前標示的地名、店名,是我購入的地方,不一定是原產地和製造商喔!)

#6 台東關山天后宮市場 杏仁糖 ★★★☆☆

個別評分

花爸:3

花媽:3

蟹老闆:4

我:3

金女士:3

金小弟:5

總得分 21

 

大家吃完的結論都是「其實還不錯啦,但是……」

 

會這樣是因為前幾天友人送的金山杏仁糖就放在旁邊,兩個吃起來比較之下,關山杏仁糖多了一鼓芝麻的香氣,但是實在太甜了,金山杏仁糖卻香脆不膩,可以一直吃下去(不小心推薦了另一個不相干名產了)。

 

#5 台東關山天后宮市場 花生糖 ★★★★☆

個別評分

花爸:3

花媽:4

蟹老闆:4

我:3

金女士:3

金小弟:5

總得分22

 

實際上,如怡小姐跟我推薦的關山市場名產是花生糖,所以它也不負眾望地得到比杏仁糖高一點的評價。

尤其因為它使用的是黑糖,半苦半甜帶來不同的味覺層次比較不會讓人覺得太過單調。

 

#4  池上萬安稻米原鄉館  米軋糖 ★★★★☆

花爸:5

花媽:5

蟹老闆:2

我:3

金女士:3

金小弟:5

總得分 23

米軋糖的背後有一段故事。

而且這個故事就印在它的包裝背後。

主要是一群返鄉種田順便做點小社造的年輕人,發現當地人口老化嚴重,想要透過老人家的手藝,用在地食材製作甜品點心,讓長輩們經由工作重拾自信並且不再感到孤獨。

這也是我不假思索地買下它的原因。

 day 14前進玉里 (4)  

米軋糖算是這次評鑑裡分歧最大的產品,因為這樣還不小心被我們定位為「老人糖」

絕對不是因為它是老人家做的,而是它在整場下來都超級挑剔的花爸花媽一致讚許之下脫穎而出,卻是我本人和蟹老板給最低分的產品,原因是不喜歡紅棗,但是做為兒童代表的金小弟倒是完全能接受,不過金小弟的好嘴道不同於一般小孩,全部品項他都給5分,所以還是參考就好。

 

結論是因為它半糖偏軟,又不黏牙,加上傳統的紅棗口味備受老人家歡迎。所以算是送禮給長輩的上選

 

#3 新竹 福源花生貢糖 ★★★★☆

花爸:3

花媽:5

蟹老闆:4

我:5

金女士:3

金小弟:5

總得分25

 

新竹福源本來的特產是英九大力推薦的花生醬(請小心),但是試吃大會上花生醬不太方便,所以就開了花生貢糖,花生醬的部份會在另一篇評鑑文分享。

1422535990258  

不過貢糖運到家裡基本上粉碎得差不多了,所以這算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

我個人極度嗜貢糖所以毫不猶豫地打上滿分,但是給3分的花爸認為它太甜,金女士則表示她就是不喜歡吃貢糖(攤手)。

所以想買貢糖當伴手禮的朋友,請注意運送過程的震動,還有對方喜不喜歡吃……。

 

#2 苗栗苑裡山水米有機稻場 海苔米香 ★★★★☆

花爸:4

花媽:5

蟹老闆:3

我:4

金女士:5

金小弟:5

總得分26

 

海苔米香是微糖主義者難得能夠融入零食之夜的管道。香脆的有機白米,再上比市售稍少的糖,再灑上海苔粉,一口接一口。厲害的是一般米香買回來不到半天就變硬了,但是這包米香的米糖比恰到好處,又有封口袋加持,無論怎麼吃都香脆可口啊!

不過偷偷補充一下,我在現場試吃的原味和路上太餓吃掉一包花生口味的,才是我的最愛。

 day 3前進鹿港 (28)  

 

接下來要揭曉的是今夜第一名,請大家保持冷靜。

 

#1 台東太麻里 黑潮浪邊咖啡餅乾棒 ★★★★★

花爸:4

花媽:4

蟹老闆:4

我:5

金女士:5

金小弟:5

總得分27

 

這大概是最出人意表的產品,當初在逛台東聖母健康農場的名產架時,光看這不起眼的外表,完全被我跳過。

滿心歡喜地試吃手工麵包時(by the way 現烤出爐的梅子手工麵包真的超好吃,一大條200塊我以為會吃四餐,結果從店門口走到腳踏車停放處這段80m不到的路途上就吃掉了半條),順便嚐了一條這個大便色的餅乾,想不到驚為天人

 

這項產品帶回家之後也獲得了大家的讚賞。

聽都沒聽過的品牌、怪怪的顏色,但是吃起來有種似曾相識的口感,裡面像是童年過節時吃的餅乾棒,外頭卻是清新的咖啡香和薄薄的一層脆糖衣

這個組合有令人懷念的樸實而又不失新鮮感,讓這大家從來沒聽過也不曉得是什麼東西的「黑潮浪邊」成為了今晚的冠軍。

10465559_785965064781937_917865574_o (1)  

上網搜尋了一下我們到底吃到了什麼東西,原來它真的是台東咖啡冠軍!這款屎色零嘴也是用道地的台灣咖啡製成的!

(上圖取自「黑潮浪邊」很陽春的網站:http://www.hsuantw.com/)

 

真心好吃,下一次環島,一定會去這裡喝杯咖啡,發現更多驚喜。

最後送給大家,讓我經過台南時不小心買了他專輯的黃建為作品: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唸了很久的單車環島,在高妹的邀約下付諸行動了,殊不知…(見下集)。

1422453457004

一週內買了二手單車和一些基本裝備,接著在只稍微看過公路圖的狀態下動身了,YEAH!

 單車-老梅s  

雖然GPS、旅遊書、地圖這些東西也有列在《單車環島必備清單》中,但我個人的版本在旁邊註明了四個字:「長在嘴上」。

 

反正抱著的心態就是,「沒事啦!安啦!」以及「我長得這麼善良全台灣都會來幫我的!」。

 

第一天的行程就是從淡水的家出發,和高妹在關渡會合,一起延著西濱公路騎到高妹在新竹的高級書卷住所。

這段路除了桃園一小段工業區之外都是宜人的,尤其在進入新竹境內之後的大片防風林最令我驚豔。

 1422453451452v  

這片號稱全台面積最大的防風林,內建了串連好的桃竹單車道,雖然指標有點隱密和隨性,但確實是逃離廢氣、沉悶公路以及躲避強風的好地方。

一整片高大的木麻黃讓它有種童話中的森林樣貌,此外,這裡的黃槿樹竟能長到2層樓高,不像北海岸看到的不過一個人的高度。

估計是多層次、林帶寬度足夠、原始林帶保存完善,才能讓它愈長愈高。

比之北海岸防風林不但稀疏而且極速減少,為的都是一些其實也並不長遠的商業利益。

 

中午是在桃園南界的永安漁港吃非常經濟的海鮮。

雖然這人叫我不要放這張,但是看新聞看到有這種興奮的笑容也算舉世難見。

day 1前進新竹

 

抵達新竹附有熱水和脫水機的高級住宿,囂張合影。

 

 

day 1前進新竹 (2)

 

第一天騎了快90km,雖然在環島史上算是肉腳,但其實也超出我原先的預計了(畢竟行前沒練車,本來覺得一天能有60km就很了不起了)。

於是第二天我們定了很容易達成的目的地:苑裡看風車。

 

啟程之後接上南寮17km海岸自行車道的尾端,公路邊有非常完整的行人道、自行車道和涼亭、立牌。

停下來喝個水看個解說牌,才發現剛剛都沒注意到的這塊泥灘,就是國家級的新竹香山溼地啊! 

day 2前進苑裡 (1)

 

會這麼大反應,是因為去年曾經動念想來個全台溼地環島賞鳥之旅,最後預算縮減只去了台南四草

所以在這個時候看到香山溼地近在咫尺,想來一切都是天意,突然在心裡決定就把這趟旅程,定義成溼地環島好了,反正什麼都還沒計劃嘛。

於是在這之後你大概會頻頻看到這種一大片泥巴合著水草、根本也看不太出來是哪個溼地的照片。

1422535930343

 

騎一騎突然又出現一坨紅樹林。

 

day 2前進苑裡 (2)

 

所謂海邊的遊憩區在淡季只是小黑小黃追逐的空地。

day 2前進苑裡 (3)

 

漁港裡的船直接停在泥巴上。

day 2前進苑裡 (6)

 

在單車道旁出現奇妙的禁止標示。

day 2前進苑裡 (7)

來這騎馬的人和馬的大便有多到連鎮公所都怒了的地步嗎?

中間在一個小漁港的景觀步道停下來吃早上在交大側門買的超大顆包子。我買的是竹筍,還滿好吃的。

day 2前進苑裡 (8)

 

騎在竹南的單車道上,頻頻出現我們與風車最近的一刻,最近大概只有不到三公尺吧。

1422453366801

仔細聽聽惱人的應該不是扇頁擺動的唰唰聲,而是機具運作時持續存在的低鳴。

 

接著在61線快到後龍時又出現了一個單車道指示標誌,我提議再次駛離公路進入單車道,但高妹google後覺得這條會繞很遠,等過了後龍大橋再轉去濱海路就好。

這時我就瀟灑地說:「我們又沒在趕時間。」於是高妹妥協,我們也因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bad idea 一號】

因為這條車道騎著騎著竟然帶我們彎進一個回不到後龍大橋的美麗河濱單車道,繞了比原本想的更大一圈,導致我們「新竹-苑裡」這短短60km竟然騎到太陽快下山。

終於繞回正道之後,我就打死再也不騎看不見終點的自行車道,看到其他彎向海線的單車道指標也視而不見,不想再給它騙了。【bad idea 二號】

結果公路帶我們爬上了一個赤土崎的山頭,成為我們環島行中第一個覺得自己騎到剩下半條命的片段。

 

day 2前進苑裡 (9)

 

算是我的兩個連環bad ideas自食惡果(還連累高妹)啊!

 

終於,在接近日落時,我們抵達了苑裡唯二旅社中的「國泰大飯店」。

住宿品質沒什麼好講的,老旅舍、老冷氣、老人家算是慈眉善目,還讓我們把單車停在室內,明明只收雙人房的錢,卻特別安排我們住在兩張雙人床的房間,已經別無所求了。

 

 

day 2前進苑裡 (11)

 

超復古床,床頭櫃像是歪著頭問說你們這兩個台北人來這裡幹嘛?

 

 

day 2前進苑裡 (14)

隔天完全是我前一晚直接決定的行程:去苑裡藺草文化館山水米有機稻場

其實也是為了把半天空給他們才特地落腳苑裡。

 

 

在前往藺草文化館的途中會經過一個叫「山腳」的小村落。

day 3前進鹿港 (1)

 

有可愛的山腳國小那些,但被我們跳過直接來到:

day 3前進鹿港 (21)

一堆遊覽車停留在藺草文化館前面,和剛才山腳的平靜大相逕庭。

「請問一下,彎麗是誰?」

「苑裡就是叫『彎麗』啊。」

「喔!!還以為是紀念哪一位小姐!」

一位爸爸問的這段話才讓我再用力看了一眼門口的大米。

這麼認真地弄了一顆米,只為把一個雙關語笑談刻在上面,這件事本身想來就有點可愛呀!

 

 

day 3前進鹿港 (2)

 

裡頭的展示以靜態為主,詳細地介紹了藺草編織的工作過程。

讓我非常感興趣的,是一項產業成為風潮後,竟然可以徹底改變社會價值觀。

 

day 3前進鹿港 (3)

簡直比現在的3C代工還更容易成為大戶人家、翻轉階級和性別觀念。

 

day 3前進鹿港 (4)

 

這首打油詩除了說當時苑裡手工的婦女之外,也是在描述「苑裡草帽」第一人:洪鴦。

關於「苑裡草帽」的源起,傳聞之中都喜歡帶點草根色彩,說她是一名普通農婦,剛好遇上一位大官,替他編了帽子聲名大噪。

事際上,洪鴦做的事情,恐怕要比這好萊塢模式的情結還更偉大一些,在我看來,她算是女子技職義學和open knowledge的創始人了。

一個女人,靠著一塊租來的地扛起家計。在發明了草帽編織的技法之後,不打算藏在家裡祖傳(現代人說的申請專利),而是教鄉里的婦女們一起編來增加收入,也因此締造了繁盛超過一個世紀的產業。

她的一生都在編織工藝的教學中渡過,說她是個充滿熱忱與美感的教育家也不為過。

 

day 3前進鹿港 (8)

 

(櫥窗裡展示了藺草的現代商品,竟然有人想到要編bra,看起來花了不少工夫,一定很穩固。在某種程度上,還成為這個展場裡象徵女性角色解放的符號了。)

 

在這裡也發現之前在荒野學到的再高鹽份都能長的「鹹草仔」,其實和帶著清香、有除臭效果的高品質編織材是不同的兩種作物。

 

day 3前進鹿港 (6)

「鹹草仔」可以長得較高,但其實不適合編織,主要用途是拿來捆綁食物和金銀紙。

看到這裡突然想起,小時候的金銀紙,確實是用一條細細的、不容易弄斷的乾草莖綁著的,但是現在不管大小廟宇都是用橡皮筋啊。

香客常常順手一放,隨著爐火前的氣流漂散,鮮紅的橡皮筋也很容易成為小動物誤食的陷阱。

所以上次回鄉拜拜時,才一口氣把金爐四週撿了一遍,一邊心想:立即就要燒掉的東西,為什麼要用橡皮筋綁起來呢?

現在不禁感嘆如果是以前的話,用自然材質的綑繩,就算丟在地上、漂到海裡也無所謂,果然完全沒有成為「垃圾」或「有害物質」的困擾。

雖然是小小的一件事,但長期累積下來,漂散在土地裡的橡皮筋也能達到一個值得統計的數量了。不曉得這件事還有沒有走回去的可能呢?

(或許有些人會說「不要燒紙錢不就好了」。但在一世紀後也難以改變的事態中,我們至少可以尋求傷害最低的方案)

day 3前進鹿港 (7)

 

實際上人們用來編織的應該是這個藺草,為了採收時取材整齊,大多數也是種植在水田裡,不是放任它亂長。

展覽內容還包括苑裡草帽產業的興衰史,以及近代的復甦和轉型。

day 3前進鹿港 (5)

我很好奇1913年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個年份不在東亞近代史的某個重要轉捩點上,但是日本政府竟然願意將當時外銷產值排行第三的草帽利潤大舉釋放給本土商家,日本當局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政策風向轉移呢?

 

牆面展示著超大草帽:

day 3前進鹿港 (16)

早前辦喜事就是要有一張的草蓆:

day 3前進鹿港 (11)

 

看似平凡無奇,不像帽子我們外行也能當時裝看看。實際上這草蓆利用編織手法藏了一個囍字在裡頭。

低調的奢華呀!

為了配合草蓆的古味,角落還放置了一些古早傢俱,以下是嬌羞的新嫁娘,頭上頂著外星人大腦。

 

day 3前進鹿港 (15)

 

在這個機械化、輕工業進口化的時代,開發出藺草的「文創」用途也是必須。

day 3前進鹿港 (14)

 

雖然他沒有很不要臉地說這東西很文創,不過藺草美術紙確實很吸引我。

似乎在產品化方面還有限,沒有當場在藺草文化館販售真是太可惜了。

 

目前書局美術紙大多是進口,炫麗漂亮的不少,但從來沒人知道這些紙樣背後有什麼故事,

很少人會注意它們是用什麼做的、誰發明的、原本的用途是什麼,反正只是好看而已。

賞心悅目,不談感情。

如果藺紙也能並列在美術紙選項之一,紙張背後的故事就很值得一提了,使用它的人,也絕對不只是因為好看而己。

 

看完藺草文化館,我們一邊迷路一邊騎到「有機稻場」。

day 3前進鹿港 (28)

 

 

單車才剛牽上平台,大門就叮地一聲打開了,一個女孩抱了一桶疑似糧食的東西走出來。

以她迎接我們的迫切程度來看,如果不是我們一幅飢民臉,就是她這段時間沒什麼生意、閒得發荒。

 

女孩讓我們隨意把車停了(因為要偷車渡過這個窄橋再繞過門口植物意象也不容易,就算有心要偷,被喊一聲也很可能一陣慌亂掉到田裡),

打開桶子請我們嚐嚐海苔口味的爆米香,熱情地請我們進去參觀。

day 3前進鹿港 (27)

門口有一張附近田間道路的地圖,似乎還有一段自行車道,可惜和我們之後要去的方向相反。

day 3前進鹿港 (26)

這個地方平時接受團體環境教育課程的預約,不定期也會辦理一些些小展覽,這次的主題是「呷飯沒」,主視覺就是說出這句話的農村情境。

主角是苑裡產銷班的農人們,表情還頗自然。展覽的內容則是關於提倡米食的概念。

其中提到了近代孩子們大量依賴進口麵食(包括早餐店、烘焙、餃子鍋貼等),本土米食的價值反而被貶低了。

 

我記得曾經跟卡羅張解釋過,為什麼台灣問候時不習慣說「哩厚」,反倒常說「呷飽未?」

 當時她問我:「那說完這句話要幹嘛呢?」

「如果還沒吃,就坐下來一起吃啊!」我說得理所當然,實際上,這個情境,只有在農村才會發生。

都市裡面的人家,要隨時拿出一些菜、一些醃肉什麼的,實在太難了。我的家庭在上一代「都市化」了之後,客人來訪時都直接去巷口切一盒叉燒肉回來招待。但在農村,米、菜、雞、鴨,都是自己的,客人來隨時有,也不怕他們吃。

我身邊的人們即使在都市仍然保有問候「呷飽未」的習慣,其實成為了另外一種功能,就是想知道這個朋友最近過得怎樣,如果正常時間吃飽了就沒什麼大事,但如果是三餐不繼的人,這個問候剛好也就提醒了他,得好好照顧自己。

 

 

 

day 3前進鹿港 (24)

 

後方的庭院很適合休息,有一座同時用來養鴨、灌溉和觀賞的蓄水池。

 

day 3前進鹿港 (23)

 

鴨子們因為禽流感期間,只能在自己的水池走跳,平常會在稻田耕作期之間放出去踩土、吃蟲。

負責解說的先生跟我們說了很多鴨子的習性和怪癖,當我們開始覺得這些鴨子好可愛的時候,他才提到原來這些是肉鴨,有些客人已經訂了要帶回家補。

 

談話的過程中,我不小心提到混米事件,全然忘卻自己正在跟事件主角「山水米」的生態教室負責人說話。

這位男士臉色一沉,表示米商們也是政府政策下的受害者(這個字眼聽起來有點似曾相識)。

他說,一方面國內的米價一直受到政府控制,另一方面為了加入WTO政府又打開了越南米進口大門,同時也鼓勵米商吸收這些進口配額。因此,山水米也只是「配合」大老闆政府的方針,但出了事卻要揹黑鍋。

這個說法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點出了長期以來的農糧政策錯誤,卻絕對不能把米商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簡單一句,你就是靠這不當得利賺了錢(甚至害了人)啊。

 

鼓勵越南米進口本身不是問題。

不論買的人心裡有什麼二戰、輻射、落葉劑殘留的考量,越南米能夠進口也勢必通過了台灣薄弱的檢定規範。

然而進口了越南米,卻標示成「台灣米」、用台灣米的行情賣給不知情的消費者,這才是問題。

山水米近年有心朝有機邁進,又投資了這個生態教室,我其實不忍苛責,但終究一碼歸一碼。

我很高興他如此坦白地和我分享他的觀點,讓我們知道,這些米商是怎麼解釋自己的偷雞

 

雖然我還是帶了兩包花生、海苔口味的爆米香走,因為實在太香脆了,可惡。

 

 

 

 

 

 

 

day 3前進鹿港 (42)

 

這是在鹿港的hostel拍的,已準備拿爆米香去拜拜了,下集待續。

(希望我可以堅持把它寫完啊啊啊)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應該是今年一整年最重要的文章了,雖然是2015年才剛過17天。(…那這樣還要寫其他篇嗎今年。)

15_1641_  

光看這個站台的名字,就知道為什麼我這麼重視這一篇。

對於我和布萊德彼特來說,世界上只有一個東西可以勝過花生醬,是什麼東西我們改篇再說(呵)。

不過為花生醬寫一篇文章,主要是想替它從兩個醜聞當中平反,也讓我自己有理由重新燃起對它的愛。

 

一、花生醬之毀滅地球風波

故事是從去年冬天我接的最後一個、也最終極的營隊開始。

我有幸跟全新加坡最具備批判思考的一群天才小孩一起待在深山裡兩週。

一天早上,廚房照例拿出從cosco採購回來的醬料供早餐使用,卻在餐桌上引發了激烈的辯論。向我解釋這一切的是品學兼優但情緒激動的Temea。

"Never buy skippy!  They burn the rainforest and kill the animals for palm tree oil!  That's why we never buy skippy!  DO NOT BUY SKIPPY!"

(千萬不要買吉比!他們為了開發棕櫚油燒光了雨林害死所有動物!所以我們絕對不買吉比!不準買吉比!)

為了這段抵制演講,有的人爭論說罐子上寫的是植物油,不是棕櫚油,有的人則故意挑釁當場用手指挖著吃了一大口吉比,說:「不管反正我就是要吃!」

Temea的邏輯很清楚,抵制的手段與理由都合情合理,我相信確有此事,也讚嘆現在不論哪一個國家,都可以讓小學的環境教育深植在孩子的心裡,隨時隨地提醒大人們的消費選擇。

但我卻不曾注意過這個品牌惹上什麼風波,即便我也是從小吃到大。

我根本也沒注意它原來是個美國品牌,因為任何一個台灣超市、雜貨店都絕對買得到它。我甚至還不必記得它叫做吉比,因為有時候還只買得到它。

花生醬小評鑑

我特地上網查了吉比與棕櫚油的資訊,這在台灣似乎沒有什麼相關報導,只有說棕櫚油含量過高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而已。 

接著我搜尋美國的網站,出現的第一筆竟然是吉比在亞馬遜的顧客評鑑大力讚賞「添加的棕櫚油是全天然」、「呷來呷去還是吉比好吃」。接著才是關於抵制與否雨林保育的討論,在2013年成為綠色和平的主要訴求之一,要求大企業承諾只使用不影響雨林生態的植物油來源,其中雀巢就在這次行動之後做出承諾了。

 

 
抹醬原料棕梠油破壞雨林 法部長籲拒吃

#十點不一樣【榛果醬成雨林殺手】好多人愛吃的巧克力醬,竟是破壞雨林的兇手!許多產品的原料大量使用棕梠油,讓每天有10個大安森林公園的雨林被摧毀!【抹醬原料棕梠油破壞雨林 法部長籲拒吃】http://goo.gl/bkxtH2【十點不一樣 周一至周五晚間10點@55台】#雨林 #環境 #生態 #棕梠油 #森林 #巧克力醬 #榛果醬

TVBS 新聞貼上了 2016年3月7日

至於吉比有沒有改變他們的棕櫚油來源呢?

…我還真不知道,有人能查得到嗎?

二、花生醬之傷肝致癌風波

吉比花生醬事件錯在吉比,不在花生醬,但是偶然看到俠醫林杰樑的十個忠告直接將我最愛的花生醬和花生粉全都列入黑名單了。

不但如此,去年還真的驗出一批市售花生醬內含黃麴毒素超標,結果又是吉比(再次浮現Temea猙獰的面孔:「不要買吉比!」)。

三、世界上還有能吃的花生醬?

一下子搞壞了環境,一下子搞壞了健康,如果依舊不放棄,堅持要找到警報解除的花生醬,就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1. 不使用棕櫚油

其實花生醬裡面,為什麼沒事要加棕櫚油呢?

根據吉比先生的說法是為了讓花生和鹽在一起不要分開,好像是很感人的一段故事。

花生醬小評鑑  

2. 嚴格把關不含黃麴毒素的花生來源

蛤?連花生來源都要檢驗有沒有黃麴毒素,要怎麼管這麼遠啊。

說到底,台灣就是一個種花生的地方,花生貨源從來沒有在少的,為什麼我們要大老遠買搭飛機來又無法確認食品履歷的花生醬呢?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原來我朝思暮想的花生醬,就在上下游市集裡週週現磨中

來自嘉義東石十甲有機農場的花生,每次收成一批一批都要送驗不含黃麴毒素,到了上下游冷壓製成花生醬。

這個花生醬裡真的只有花生本人,不添加任何別人的油。不過,為了提供更大眾的口味,也有「加一點糖與鹽花」的版本可以選擇。

我訂的當然就是後者(先說好,這東西我自己買來試吃的,不是業配,我還沒有這個名氣吧)。

花生醬小評鑑 花生醬小評鑑

確實是1/9才磨的。

一罐200克,也可以週六帶自己的罐子去現場裝,但消基會提醒您開封後盡快吃完,或放冷藏保存喔。

蓋子上還有上下游的封條。

花生醬小評鑑  

一打開來蓋子上有一些花生的油,根據德國有機花生醬的說明,因為不含乳化劑,所以油脂容易分離、浮到上層才是正常現象。

花生醬小評鑑

不過心裡還是有點擔心,這東西不含乳化劑那會不會抹起來溼溼稀稀的勒?

挖了一口發現完全超.濃.郁!

花生醬小評鑑

立馬雀躍地塗在土司上拿去烤了。

但是和吉比的差別就是,烤了之後不會形成一層挺起來脆脆的皮(看來那層皮內情也不單純?)。

烤完收工(看起來黑黑黃黃是因為我吃的是全麥核桃土司):

花生醬小評鑑

吃起來的感覺就是花生味道真的很濃,糖和鹽的甜鹹倒是不明顯,應該只是提味用的。不能拿來當開胃的沾醬,但是抹土司對大人口味足夠了!

 

花生醬小評鑑  

除了上下游之外,厚生市集也有現磨花生醬和花生油、炒花生等產品,宅配總價門檻也比上下游低很多,之後有機會再和福源花生醬買來比較一下。

總而言之,可以摸著良心吃花生醬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世界上的一切好像不再那麼無助,摸著良心買到油、米、衣服、洗髮精、手機、鑽石和公寓,彷彿也不是那麼遙遠的事了(那也要你都買得起)。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25)

和上回一樣住在九龍,卻是在一個從前沒有聽過的地方,會抖膽住在這裡,除了因為Airbnb上評語說這裡是真香港之外,也是因為林阿p的一首歌,說不能在深水埗賣旗。 

「賣旗」根據關雲長和陳倩螢(再度提到這些名字,好像又回到布拉格每週生不出網誌的時光)的說法,是指像愛心義賣之類的東西,至於為什麼阿p不讓人在深水埗賣,大概是因為深水埗一帶是全港收入平均地,一般人沒什麼閒錢去做善事吧。

 

不過,說到深水埗,香港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平價電子用品集散地,鴨寮街,大牌雜牌皆有,像是台北的光華商場。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23)

 

附近就有一個大街市,生食熟食也滿地都是。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13)

 

隔天一早還吃了倩螢推薦的新春園。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11)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6)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5)

 

南昌街上都是賣鈕扣和工藝零件的店家,各種膚色的人們搬運著一箱箱的貨品進進出出。

當晚關、陳二人堅持要送我走回住宿處,他們說,深水埗的晚上和白天不太一樣,搞得這一夜緊張兮兮。

 

這下子深水埗似乎和台北的某個地段重疊了,大概是我也曾經待過半年的「真萬華」:

成衣批發廠、老蔘行、愛心筆、遊民、流氓、龍蛇雜處、曾經繁華的街巷,以及靈魂依舊停留在那些瘋狂歲月的枯瘦人們。

不過真萬華或許不是太複雜,我是說,到了午夜,穿著18公分高跟長靴的金髮女人依舊站在騎樓下大口哈著菸,

但是兩個半夜想吃蚵仔煎的少女從那裡走過也不需要太過於小心翼翼。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24)

 

 

早期電影裡面總是有古惑仔來收保護費的報攤: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8)

 

不過好在他們自願陪著我走一遭,因為我投宿的地方氣氛不太適合一個人在半夜進出: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2)

 

我說,這趟原本的定位是在真香港消失前的「紅van」之旅嘛,

落地見到我要睡的地方,反而像是「殭屍」取景地了(笑)。

20141209荔枝角道 (14)

毫不遮掩的電表們有種水墨般的華麗。

 

小鬼出沒的樓梯間。

 

 

20141209荔枝角道 (10)

 

小小的廚房是全樓採光最好的地方,窗面積累的塵埃像是冬日的雪痕,擋住了視線反而製造了窗外很有可看性的假象。

20141209荔枝角道 (7)

這個角落,在我第一印象裡其實很浪漫,在這裡旅人不經意的對話都挺有人情味的。

見我赤腳走進浴室的印度人說:「妳沒有那個那個…要不要穿我的這個這個(意指拖鞋)啊?」

或著一走出廁所就趕緊閣上門的天津人說:「不好意思,我今兒個有點鬧肚子了。」

 

小小的陽台似乎也有種溫暖的居家感。

20141209荔枝角道 (9)

 

望出去的view,不算五星級,但也不差(笑)。

20141209荔枝角道 (5)

 

關先生說我住的是「唐樓」,我以為它指的是早期的中式建築,不過在香港,唐樓指的似乎是一棟分割成狹窄隔間的老公寓、有個總是帶著髮捲、穿著睡衣、叼根菸的包租婆跑來催租的四層矮樓房。

那便是了。

耀揚砍大天的樓大概也就長這樣。

 

 

在主要道路上的那種劉德華和梁朝偉用單手撐著欄杆躍過去轉角,都會掛著疑似競選廣告的PVC布旗,

大喇喇地尊崇人們正在對面海灣怒罵著的「基本法」,於是直接被人民用permanent marker給制裁了。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30)

 

我大概是從多元成家那個時期明白想要在人類社群追求幸福和公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侏儒黑猩猩的世界複雜太多,也總是遇到無法和平解決的阻礙。

不相干的人會出來反對,相干的人卻可能滿不在乎;當你以智障笑話自嘲來舒解心靈不能處理的痛苦時,外人看了以為你根本沒受傷、只是在對世局冷嘲熱諷。

 

龐大的權力和利益正在踐踏你,讓你走投無路,在你最需要力量的時候,那些自以為清高、求(自己的)安穩的人把你的掙扎貼上不理智的標籤,然後輕淡淡說一句:

我本來也想支持你的,但你這次太不理智了,所以我只好跟著國家機器一起對你落井下石,掰掰,祝你好運。

 

 

在茶樓裡,一位老人拿著一份香港最老的報紙;它在港人心繫抗戰的時刻成立,曾經陪伴著群眾走過日軍佔領、後期殖民、現代化以至主權移交。

今天是金鐘佔領區清場前一日,頭條上如同戰事大捷、喜事在目,大字寫著「還道於民」,可見現在日夜守在道上的,不是民,

那些清場以後得以開車上下班、順利進出政府大樓和海富中心的才配稱民。

20141209深水步街景 (29)

 

肌肉消防員放假這天,帶我們去吃非常香港的蓮香樓,說它非常香港或許沒什麼道理,因為它現在聞名海外,

在第一線搶著嚐鮮的人已經不講廣東話了。

不過,說它非常香港也是有點道理,因為它很香港地,非常競爭,非常快速運轉,也非常高齡化。

20141211蓮香樓 (4)

 

吃完蓮香樓,往上走就是下一個目的地PMQ了。

送上一張「用非常香港的方式過馬路」示意圖: 

20141211上環PMQ (1)

 

JoJo跟我分享了朝偉的同居密友拍攝地「九記牛腩」有多貴又多好吃。

確實各位從深水埗一路看下來,到了這裡簡直是視覺上從三重跳到佛羅倫斯了,可見其地段之不凡。

20141211上環PMQ (4)

 

抵達目的地:元創方PMQ(荷李活道前已婚差佬宿舍)

20141211上環PMQ (8)

由一樓長廊進去,首先看到的是一整排類圓型作品,看來是邀請了各個藝術、手作家提供的。

此刻前一秒坐在電腦前打出「元創方」這三個字的時候,我才終於明白為什麼用「圓」當主題。

20141211上環PMQ (13)

讓JoJo最有感覺的是以針灸為主題的作品: 

20141211上環PMQ (22)

 

前身是宿舍,建築線條看起來難免有些冰冷,但是我們知道裡頭可能包了些炙熱的東西,保留這樣的冰冷感似乎也不錯。

20141211上環PMQ (15)

宿舍的代表性構造就是長廊,走動時腳步聲迴盪在每一家一戶。 

20141211上環PMQ (28)

 

那麼我的節奏聽起來一定特別性感。

20141211上環PMQ (27)

資源回收,各國有責。
亂丟垃圾則會遇到看起來有點變態的地縛靈。

20141211上環PMQ (26)

 

不過我們來得有些太早,發現上環這地方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有點時差的,店都是開下午1:00到晚上10:00這種比起藝術中心更像百貨公司的時段。

只能在櫥窗外面貼著玻璃意淫這些很有味道的店。

20141211上環PMQ (35)

 

很喜歡這間皮鞋店,

20141211上環PMQ (65)

大概十來個款式,一張大沙發、一張辦公桌,還有十分大器一字排開的貨架,像是一間肆意妄為隨心所欲的家庭工廠。

我們實際有逛還差點買了東西的是這間Bamboo,外頭放著一台竹子做的單車:

20141211上環PMQ (61)

由一個老外,在亞洲經營一個材料很亞洲的品牌,賣給其他老外和亞洲人。

 

20141211上環PMQ (59)

非常著重髮型的工人穿很少在陽台外裝耶誕星星掛飾。

 

20141211上環PMQ (43)

這個無人管理的櫃台讓我們研究很久,原來是以自由樂捐的方式贈書,

所得會用在該文學基金會舉辦其他文學及出版活動。

其實很吸引我,但每本書都好重啊,書的內容也大都傾向精神層面大於實用,即便有些很實用的,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也著實需要更新了。

 

連結A、B兩排宿舍的是一個空中花園,

20141211上環PMQ (57)

植物專家說他們的樹種得很好,搭配背後上環的高樓大廈也別有一番風味。

20141211上環PMQ (47)

我蹲下來拍這張照時,植物專家說這畫面有種城市綠意的感覺,我說其實是因為我在這戶人家頂樓隱約看到神壇。真是什麼人看什麼事。(笑)

 

最能共同吸引我們的目光的應該是香港的音譯告示牌:

20141211上環PMQ (37)

 

翻得很好,看了有種在火災現場口很渴的感覺。

一樓後門有個很吸引人的用餐區…。好吧,跟你們這些台灣人說,一定不明白它吸在哪裡,但人到了香港才會明白要找個能夠好好坐下來吃東西的地方有多不容易。

20141211上環PMQ (73)

背後那間叫做flea market的店,完全和跳蚤市場無關,賣的是中高價位的一切生活用品,

不過比正下方的住好D緩和一點(還是說我們先逛了住好D之後就天不怕地不怕了?)

但是對我這種不買則已,一買驚人的人來說,確實有些東西讓我動心,

例如一款Earth.er泰北植物染麻編圍巾,定價二百多這種可以接受又有點夭壽的程度最讓人難受了。

最後沒有買,算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我後來看到有人說石硤尾賽馬會藝術中心裡的「喜居生活」有機雜貨店一模一樣的東西只賣115港幣,

還好我沒被假跳蚤騙了;憂的是我看到的時候人已經在淡水了,

至今還沒找到Earth.er的台灣通路有賣這一款麻圍巾的。

 

逛完了JoJo說要帶我去臨時自行車專用道,呃不,去搭叮叮車去石板街:

20141211叮叮車 (1)

20141211叮叮車 (3)

 

20141211叮叮車 (9)

 

路上充斥著不太干我們的事的耶誕裝飾,但連這裡都差點讓我們想買,真是死觀光客。

20141211石板階 (3)

 

冰冷的石板街上有個女人在做一件有點溫暖的生意:

20141211石板階 (14)

 幫手扶欄杆套上毛線織的「小確幸」。

 20141211石板階 (17)

 20141211石板階 (20)

作者是左一,右邊兩個則是路過停下來和她談笑的大嬸。

 

觀光客的天人交戰不只如此,還在肚子。

20141211石板階 (26)

這個佔據一整個巷道座無虛席、露天開伙的地方實在太犯規了,「連老外都在吃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吃一下啊?!」JoJo心慌慌地說。 

 

 

20141211石板階 (27)

 

下一個觀光行程是搭船去九龍。

路上看到蘋果店內滿滿是人,打聽了一下是不是碰上年終大優惠,結果聽說這就是常態。

這些大陸人真是的,還好我聽曾老師的話先上網訂了(咦),省了不少缺貨找店的事(原來)。

20141211天星郵輪 (2)

 

香港蓋了第一座摩天輪,雖然不大,但也足以眺望維多利亞港兩側天際線、俯瞰資源回收場(…)。

20141211天星郵輪 (5)

上船吧。 

20141211天星郵輪 (19)

據說這條航線因為海埔地不斷勃起而愈來愈短。 

20141211天星郵輪 (10)

紅旗不倒。 

20141211天星郵輪 (20)

啊,本來說要在路上找間郵局寄明信片的,誰知道上船前轉個彎進了郵政總局,正好在這寄了一張給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 

20141211郵政總局寄明信片 (5)

 

寄完上船、下船找吃的時候又再次  正好走到原始明信片的拍攝地。

20141211廟街 (1)

 

廟街牛雜再次出現地縛靈。 

20141211廟街 (5)

 

這段時間我們有幸一直住在肌肉消防員和黑段針灸姑娘的幸福公屋裡,治安非常好。 

20141211八○七號室 (8)

外門是富貴逼人討債時的鐵拉門(發亮)。 

20141211八○七號室 (1)

 

20141211八○七號室 (22)

其實環境真的不錯,我們這兩個背著背包的可疑人物按密碼鎖時也沒人報警。

不曉得開口笑叫鏢叔住公屋時有什麼好抱怨的。

 

殭屍。

20141211八○七號室 (13)

 

出路。

 

 

 

 

 

20141211八○七號室 (9) 

這兩個字在勝文總部的文膽眼裡似乎很重要,是出口但不是出路、是出路但不是出口;不過在香港,它們是一樣的。

希望香港也能找到出路。

 

終於到了真香港之旅最後一站:和最真又最香港的朋友們坐下來飲茶。

(包括卡羅同志,不分祖籍地妳也會成為真香港歷史的一部份 XD) 

20141211映月樓

 

映月樓可能是我在香港用餐過最舒適又能坐很久好好聊天的地方了。

雖然是用同志們的消費金額換來了,外頭就是密密麻麻的觀光客。

 

匆匆告別了久違的友人,上一次離別是在跨年之後吧。

三年了,結婚的結婚,換男友的換男友,然後關雲長的普通話完全沒進步。

這次還來不及擁抱就跳上公車了,狂聊選舉到底算不算敘舊呢?

 

最後一眼香港,再見,別眨眼。

20141211最後一眼香港 (4)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我們十月定下訪港行程時,絕對沒想到金鐘佔領區會持續到我們十二月終於抵達的這一天。

20141210金鐘早 (11)

這還剛好在下令清場前的倒數,有的消息說最快明天,有的消息說最快後天,和稍早台灣九合一選舉時一樣的媒體嘈雜和網路流言蜚語,但在這裡,突顯了人們的緊繃和無力。

所以此時訪港第一站,必然是金鐘。

  

第一個觀光客攝影點:金鐘上河圖

20141209金鐘晚 (2)

 

圖上攤開金鐘佔領區主要幹道和巷弄舖滿的帳篷區、醫護站和廁所,不過引起我興趣的倒不是佔領規模,而是左上角的「光明暗角」。

關雲長解釋了這個外地人不明瞭的佔中梗:警方稍早對著媒體喊話,說「我們警察做事光明磊落」,次日立即被爆出在暗角圍毆示威者,人稱「暗角打鑊」。

在警方動作的是與非爭論當中,對立也不斷白熱化,似乎沒有疏解的空間。

我說,在台灣太陽花時期也出現了警民輿論之爭,當時傳出警察猝死消息,學運立刻感到腹背受敵。

此時一方面有基層警員發文說心裡支持學運、

一方面也有社運人士喊出,早在學運之前就不斷爭取「警察組公會」,至今亦然。

然而在佔中一地,似乎顯得非黃即藍,支持警察就是革命的敵人。

20141210金鐘早2 (26)

 

20141209金鐘晚 (9)

20141210金鐘早2 (13)

 

如同太陽花時青島東路上各種風格的馬英九肖像比過去蔣介石銅像還多,香港街道上,習近平面孔出現最頻繁的時刻,大概也是這個時候的金鐘。

 

傍晚五點,街上的人寥寥可數。

 

20141209金鐘晚 (6)

 

但是一到六點,就是下班時間了。

20141209金鐘晚 (32)

即使城巴繞路而行,度過平凡上班日的人們也準時報到。不能與你一同留守,只能來望一望這恍如夢境一般、「癱瘓」卻未曾如此有生命力的干諾道中。

20141210金鐘早2 (14)

別人賣命,我們插旗。

 

可惜政黨不懂什麼叫公民覺醒,它真正的定義,就是早知道你們這些在野黨玩假的沒路用靠不住,恁祖嬤只好自己來。

這個地方人人清醒,哪容得了你趁機喊「凍蒜」?

20141210金鐘早2 (25) 

出現了我在香港看到的第一片田。

在這裡,公民偷偷證實了柯P人行道種菜的可行性,還真沒人打算偷菜,即始是在全香港最貪婪、最現實的路段上。

20141209金鐘晚 (5)

 

20141209金鐘晚 (22)

 

台灣梗不只一個:

20141209金鐘晚 (38)

黃色的傘和防水布大概賣得最好。

20141209金鐘晚 (7)

 

時間拖過了2個月,你還記得守候立院超過2週時的無助嗎?


內部的分歧、外界的不諒解、眼前的虛晃和身心的疲備,

我竟然無法想像若是太陽花硬撐超過2個月會是什麼樣貌。

我們只能互相激勵,告訴彼此請你信任我,因為我也將信任你,無論發生何事,大概也因為我們已一無所有,只剩下對方了。

20141210金鐘早 (2)

 

「我們」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充滿美感, 

20141210金鐘早2 (2)

卻不打算遵循和諧理論。

20141209金鐘晚 (25)

「我們」理智,

20141209金鐘晚 (12)

 

但也不理智。

20141209金鐘晚 (15)

 

「我們」恨,

卻正是因為「我們」非愛不可。

20141209金鐘晚 (18)

 

愛使「我們」在乎,

卻也讓「我們」感到困惑。

20141210金鐘早 (8)

 

「我們」以各種面貌存在,

20141210金鐘早2 (33)

有時激昂,

20141210金鐘早2 (28)

有時只是靜靜看著。

20141210金鐘早2 (12)

「我們」在意未來,懷著理想的同時也現實而平凡,考前不忘K書。

 20141209金鐘晚 (31)

 

20141209金鐘晚 (30)

 

「我們」面對憤怒時,也以幽默讓自己維持人性。

20141210金鐘早 (13)

 

「我們」絕大多數都不是生來就要革命,只是一心一意想用盡一切資源來跨越阻礙。

20141210金鐘早 (5)

 

20141209金鐘晚 (43)

在9日走了一趟金鐘之後,回到旅舍,同房一位正因為前天的寒流發著高燒的內地旅人從床上坐起,問我去了哪裡。

我說:「金鐘。」

「不是要清場了?」

「對,所以特地去看了一下。」

下舖的內地女孩也抬頭看著我。

 

那高燒的男人沉吟了一會,帶著試探的語氣說:「有一些問題,我到台灣玩時一直不好意思問人。能不能請教妳?」

哈,對於這種別人不好意思問的問題,我這人最好意思回答了。

 

「妳們台灣最近不是選舉嗎?」

哇,剛好問到我最擅長的關鍵字,除了金門每個縣市在下都有點研究,我已經磨刀霍霍,準備有問必答了。

「導遊當時可能想騙我們多買一些東西,跟我們說這回選舉民進黨大勝,我們以後要再去台灣玩就困難了,是不是真的?」

 

我們就在這黑暗當中一個坐在上舖,一個坐在對面床的下舖,保持安全距離地聊著。

房間沒開燈,但我感受到他的臉頰紅通通的,像是準備要透過一道牆縫,去偷窺那期待已久的畫面,我想他其實猜到了,牆後的答案。

 

「當然不是,」說老實話藍綠選情連抹黑都沒拿陸客做文章,真虧這導遊掰得出來。

「首先,陸客政策是由中央政府決定,這次贏的只是地方政府,中央執政黨還是國民黨。

另外,民進黨已經不能再走以前盲目仇中的路線了。」

我接著跟他解釋,依照目前台灣民智,特地渲染要大家仇中反而只會引起台灣人民反感(只差沒說這種仇外宣傳的做法,讓人感覺特別的CCTV),

所以民進黨即使在2016勝選,也一定會改變過去的路線,已經開放的絕對不可能收回,否則一定又會被說是鎖國、排外了。

 

其實,對仇中宣傳民眾會反感還是叫好,這一點我當下還真不太有把握,畢竟又想到還是經常聽到人們把426掛在口中,但在解釋下一題時,情況就明朗了。

「那就是導遊想騙我們買東西了!(笑)我後來自由行嘛,我一說我要去高雄玩,大家都說要我特別注意安危,因為高雄可是民進黨的大本營…」

「這個說法就是全錯。」

「對!我到了當地,發覺大家還是挺熱情的!」這我保證比天龍國還要熱情。

「沒錯,其實…也是因為你是自由行,台灣人對於陸客的反感集中在團客身上(大笑)。」

我實話實說,仔細想想,我們使用426的時機點大多也是陸客團。

『中國』這樣的字眼一向在大眾內心分成兩種概念,像是同名同姓、性格卻天南地北的兩位中先生,一個是已經亡故、成為幽靈的美好中國,敦親睦鄰、忠孝節義、禮樂射御書數和天文地理古代神話多半都和這位中國有關;

另一個中國則是剛成年的年輕小夥子,收入頗高但文化水平奇低,脾氣古怪、蠻不講理、短視近利,寫得一手醜字,簡直是個沒受過文明教育的暴發戶,更令人髮指的是他竟然瞧不起另外那位已故的中國。

 

當台灣人提到這兩位中國時,經常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要看上下文才知道它指的是討喜的還是不討喜的那個。

第一位中國先生,讓我們簡稱他為「中一」,另外一個,就叫他「中二」吧。

在洋人面前,台灣人會成為中一先生的代言人,明明在學校考試時拼命咀咒他,在座上有洋人時的餐會上突然又要為他辯護,有時還借屍還魂,說得像是中一先生已經附身在自己身上了。

但要是說到中二,那就必定是眾矢之的,要嘛跟著大家一起罵臭他,要嘛親戚朋友和他有點干係的,非得立即使出勝元切割大法,田無溝、水無流。

所以有人說台灣人對中國的態度矛盾,說話的人一定沒發現,中國實為二人矣。

就像島上有些人把中二誤認成親切的中一先生,以為中國仍然在世,仍然值得愛慕景仰並且令人著迷嚮往。

也有些人把對中二的厭惡連帶牽扯到老中一身上,任何替老先生說話的人肯定是和那沒品無良的小王八蛋一國的!

 

大概因為這個通融性,『陸客』這個詞也分成了兩個概念。

 

「在我們印象裡面,團客就像……大爺一樣,」為了避免出現更加激烈的字眼,決定從階級這方面著手來解釋,算是台灣當代青年和共產國家人民之間的共同語言。

「就是說話大聲、嫌東嫌西、財大氣粗這樣。但是自由行的陸客比較…不一樣,(我差點要說自由行的陸客比較低污染,但我其實是站在碳排量的角度看,怕被誤會以為暗諷陸客是污染)

「簡單說,當你一個人走在南台灣路上,不管你是不是陸客,我們都會想,你就一個人旅身在外嘛,大家一定要幫你的。」

「對!我也覺得如果跟團的話,特別不能融入當地文化。」嗯,我聊天的對象,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天津人,之後還特別在意地問了我碗粿和蚵仔煎的實際內容物是什麼。

 

在這過程當中,下舖的女孩一直安靜地聽著我們對話,我大笑時她也含蓄地笑,我確實也一邊猜測著她的反應,但倒不是特別放在心上。

畢竟我從來不對陸人帶著惡意,而且難得遇到素味平生就想要問我敏感問題的人,顯然有一定程度對我莫名生出了一些的信任,要不就是燒壞腦袋了。

不管怎樣,我就是趁這個機會開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不過直到隔天中午,她的朋友抵達後,我一面打包行李聽見他們兩人的對話,才明白她當時聽見我說金鐘時,心裡面沒說出來的想法。

「我們去一趟金鐘好嗎?」女孩是個上海人,但口音裡完全沒有上海人的驕氣,我問過她,但沒提驕氣的事,只說她怎麼好像南方口音,她說因為室友是廈門人,原來真是近朱者赤(亂用成語)。

「……妳怎麼想去那呀?」

「就是去看看。」

男孩帶著嘲諷的語氣:「妳怎麼不乾脆去那一起佔領算了。」這下我聽出來了,上海口音。

 

 

 

 

清場倒數最後一天,媒體和人潮都前來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這金鐘的2個月。

20141210金鐘早2 (9)

我這觀光客也是。還有不能露臉只好負責按快門的卡羅同志。

20141209金鐘晚 (19)

 

或許明天就要消失,但此時你我同在;

20141209金鐘晚 (40) 

有傘,就有聚。

20141210金鐘早2 (18)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y 3七股鹽山 (10)

竟然莫名其妙逛起了這單調的觀光勝地。

說它單調是過份了些,和鹽巴的顏色無關,全屬我的偏見。

七股鹽山這個地方,原本是想規劃成一個娛樂園區的,裡頭具備用餐和紀念品賣場、鹽雕展覽廳,以及其他在我造訪的淡季沒有開放的遊樂設施,包括仿死海漂浮鹽池,附近還有個佔地頗大的鹽博物館。所以在理想情況下,來這裡大概可以獲得一個完整的半天行程。

殊不知,在七股這個地方停留,並非我的本意。

day 3七股鹽山 (2)

 

這一天,我打算一路搭到黑面琵鷺觀鳥亭,看看能不能親眼看到今年第一批抵達的家族。

然而七股到黑琵區這段在淡季時是停駛的;偏偏在全台南市,只有一個公車牌上貼著這個資訊,那就是,七股鹽山站。

所以我就在這裡,站在雪地裡,看著塑鋼材質的黑面琵鷺。

風吹過來,好鹹。

day 3七股鹽山 (4)

 

一路搭到七股已經半天了,不想浪費這一趟,所以回程時,在台灣好行路線上一個叫做龍山村的地方下車了。

車站是個裝飾著蚵仔殼的小紅磚亭,十分高調。

門口貼了不少社區活動照片和文字記錄,包括讓村民一同在主動提供的自家圍牆上面彩繪。

day 3龍山村 (12)

 雖然很像家父會想出來的點子,但老實說還真有點溫馨。

day 3龍山村 (13)

 

屋子裡頭還有個小空間,完全像是北美館現代藝術的其中一個作品了。

day 3龍山村 (14)

 

day 3龍山村 (17)

原來這村子就在七股潟湖裡,港邊一座大廟,幾間海產小吃,還有搭竹筏遊潟湖的牌子零零散散地掛著。

潟湖區最大宗產業應該就是蚵。

day 3龍山村 (21)

 婦女坐在亭仔腳取蚵,我問她們牆上有畫圖的地方還在嗎?

day 3龍山村 (20)

婆婆指引我方向轉進巷子裡,這是第一個我在台南真正必須使用閩南語的地方。

day 3龍山村 (25)

 

這面寫著歡迎的牆明顯是主視覺了。

遠看以為是衝浪板的東西,原來是大頭版黑面琵鷺啊。

day 3龍山村 (26)

即便畫風很機械,視角還滿可愛的,好像黑琵在偷看某個藏在石灘地裡的攝影鏡鏡頭。

其他牆面上的圖像大多和龍山的漁業生活有關。

day 3龍山村 (29)

 

男人和婦女採收蚵仔,然後滿載而歸。

day 3龍山村 (28)

回程時轉頭一看,是夕陽下蚵架上晶晶亮亮。

day 3龍山村 (33)

 

意境啊,彩繪農村新境界了。

這張則是將所有活動都擺在同一個構圖裡,莫名讓我聯想到文藝復興以前的天主教壁畫。

day 3龍山村 (36)

除了蚵仔,烏魚子好像也是龍山厲害的品項。

首先是殺魚取卵和樂融融的血腥畫面:

day 3龍山村 (37) 

再來是像維士比的廣告一樣攤開來。

day 3龍山村 (38) 

最後是非常夢幻地掛成珠串。

day 3龍山村 (39)

 

好吧,我一點都不適合介紹農村彩繪,觀看時我經常歪著頭,竟然想不起來,到底在什麼情況下,壁面彩繪看起來會比較不像共產黨宣傳畫。 

 

但老實講,龍山這地方有不少角落都讓我覺得很有美感,不經意的那種。

day 3龍山村 (48)

 像「陽濟」這兩個字就十足令人興奮不是嗎?(咦)

day 3龍山村 (4)

 

還有灑脫地將廢棄家具砸在三合院前的綠地上,搖滾了。

 

 

day 3龍山村 (9)

 

堆積如山的蚵殼也是地方特色景象,有的堆到可以砌一面牆:

day 3龍山村 (42)

 

有的堆到可以蓋一座樓:

day 3龍山村 (46)

 

好想知道百年以後考古學家會怎麼研究這個地方。

 

五金回收站也是一片詳和。

day 3龍山村 (8)

day 3龍山村 (47)

 

 

我尤其熱愛這屋主對我的提醒,彷彿掛著微笑,告訴你世界上雖然有很多不得不謹慎的時刻,但看清問題之後,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day 3龍山村 (2)

 

 

day 3龍山村 (6)

 

就這樣在龍山這個小村晃了晃,和看起來很兇的冷飲店老闆告別。

day 3龍山村 (52)

這一次的七股行純屬意外,該去的地方全都沒去,不該去的去了一堆。 

於是我決定自力更生,一大早便向旅舍租了100塊一天的淑女車,一路騎過安平市區、繞過港口、直衝台江公園。

騎到溪邊時,我知道這一趟會騎得絕對痛快。 

day 2四草濕地 (3)

 

一坨坨的紅樹林近在咫尺,依靠著倒影,像是浮在水面上的迷你小島。day 2四草濕地 (4)

出海口邊的單車道上沒什麼人,野鳥在旁邊的樹林裡肆無忌憚的嘈雜。

day 2四草濕地 (13)

上一隻待查,下一秒看飛過一隻疑似東方白鸛的東西。

day 2四草濕地 (15)

 

 

一面是流向出海口的鹽水溪,另一面隔著樹林,時不時能看到一小片沼澤,白鷺靜靜地,和塑膠袋一起站在岸邊。

day 2四草濕地 (20)

 

 

過了鹽水溪自行車道,要上四草大橋了。

每次騎車上橋時都有點緊張,但四草橋不算大,斜度還在淑女車可以負荷的範圍,又有人行道可以騎,算是十分自行車友善。

只不過橋邊並排站著十來個釣客,把釣竿架在地上,我緩緩騎過時,大家都要舉槍行禮。

day 2四草濕地 (23)

 

黑水溝在此。

我特別喜歡這一帶的濱海植物。

day 2四草濕地 (24)

我喜歡他們再過五年就能把這舊海防哨站和消波塊們全數吞食的潛力。

過了橋之後,順著公路單車道看指標右轉,就會找到四草大眾廟。

day 2四草濕地 (27)

 

從廟旁的廁所出來,就看到傳說中,長著五梨跤和海茄苳的四草溼地。

依照傳說這裡應該有地方能下去搭竹筏。正想著入口在哪,旁邊就傳來一個阿伯用大聲公說:「四草生態竹筏再過3分鐘要開了喔!還沒買票的快來!」似乎是湊足人就開船,完全沒有跟著網路上的時刻表走。

day 2四草濕地 (29)

於是就在慌亂之中到對面公園鎖車再回來掏錢買票上船,全票200元,畢竟是觀光行程,不是大眾運輸。

竹筏其實不是竹子做的,沒有《浩劫重生》裡一渡海就支解的危險。

day 2四草濕地 (30)

竹筏上的解說員強大威猛,生態知識和綜藝娛樂兼具,有問必答,答必有梗。

day 2四草濕地 (31)

 

一直提醒我們注意旁邊泥地。

day 2四草濕地 (33)

 

不解釋:

day 2四草濕地 (38)

世界上最小的鳥巢?

day 2四草濕地 (39)

兩邊紅樹林搭起的拱門與倒影,也是某個攝影師的得獎作品。

day 2四草濕地 (48)

當然不是像我這樣拍的啦。

行程結束前,解說員會讓船長把船打直,讓大家可以盡情拍照,所以前面要拍拱門不必冒險站起來衝到船頭或船尾給樹打。

day 2四草濕地 (51)

但是台灣版亞馬遜河果然是值得走的魅力點。

day 2四草濕地 (54)

 

 

雖然一路上除了招潮蟹和彈塗魚,只看到一隻翠鳥以全速沾水而過。

已經到了四草卻看不到鳥,心想是不是全球暖化,鳥都不來台灣了?

無奈地牽了車順著廟前的小路繼續往北騎,經過一片水塘,緊急踩了煞車。後面一個女人騎著機車看我停下來,她也轉頭一看:「欸?好多…」

day 2四草濕地 (62)

 

 

像難民一樣聚在泥地上大吃,就在這工寮旁邊,看起來像是荒廢的水塘。

day 2四草濕地 (63)

完全符合荒野教材上面說的,人為干擾極低的人工水塘,一不小心就變成最佳覓食地。

比綠意盎然但馬達聲、大聲公和遊客來來往往的四草紅樹林隨道,更適合開party。

day 2四草濕地 (68)

 

 

 

終於在圖鑑以外的地方看到高翹「行鳥」本人,忙著照鏡子(完全不是)。day 2四草濕地 (71)

 

小白鷺起步走。

day 2四草濕地 (69)

這片舊水塘竟然就讓我心滿意足了。

不過,人為干擾最低的除了埤塘,應該是曬鹽場。 

day 2四草濕地 (87)

我來到的這鹽場,卻顯得沒什麼生命力。

這是一個叫做鹽田生態文化村的地方,這樣取名子,就知道他的生態和文化大概是已經消失到了一個需要挽救的地步了。

 

day 2四草濕地 (98)

 

旁邊的標本館,在一台小學的巴士造訪之後就拉下鐵門了。

什麼「館」的營業時間採預約制這不打緊,但如果一個地方連廟門都緊閉,可以猜到這村子裡沒人了。

我牽著車走進村內,整齊的步道上立了幾塊不是很舊的生態解說牌,步道尾端還在施工。

拐個彎會看到海鳥和鯨豚的研究站,佈告欄上寫著可以預約參觀。

day 2四草濕地 (100)

 

 

這村落像是毀滅倒數28週的場景,一切存在兩個時空的遺跡。

一個是有村民的時空,那時的人住在鹽田圍繞的平房裡,每天經過小廟去曬鹽,在工寮裡小憩泡茶。

另一個是有某個文化重建計劃的時空,在空下的民房上架起鐵架、木架,輸出大片的「鹽田生態文化村」布招,蓋起了烈陽下閃著晶亮的步道和說明牌,在鹽場上舖設磚塊,堆砌終年不需收成的鹽山。鹽田不再引入海水,自然沒有海鳥尾隨魚蝦造訪這裡。

現在這水源充足的沙漠,兩個時空似乎都成為展示的一部份。

day 2四草濕地 (91)

台江公園內交錯的水塘只留給車輛兩條大馬路,即便我很想乾脆牽了車順著田埂走到近在眼前的彼岸,還是不得其門而路。

最後沿著大馬路好不容易騎了看不到盡頭的十多公里,汗水攻破內褲溼出一點都不適合運動的緊身褲外,天已經快要黑了。

我實在很怕在入夜之後被困在這沒有路燈和收訊的水鄉澤國。

只好在過國姓橋前拐彎到車流較少的堤防,鑽過呼嘯的沙石車,想不到堤防外的是另一個世界。

day 2四草濕地 (103)

 曾文溪邊的強風吹得我眼前乾澀,卻不能不睜眼看這,大地的織紋。

day 2四草濕地 (102) 

 下次,真的該牽台好車,穿條認真的排汗褲,起個大早,再騎一回台江。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