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了很久的單車環島,在高妹的邀約下付諸行動了,殊不知…(見下集)。

1422453457004

一週內買了二手單車和一些基本裝備,接著在只稍微看過公路圖的狀態下動身了,YEAH!

 單車-老梅s  

雖然GPS、旅遊書、地圖這些東西也有列在《單車環島必備清單》中,但我個人的版本在旁邊註明了四個字:「長在嘴上」。

 

反正抱著的心態就是,「沒事啦!安啦!」以及「我長得這麼善良全台灣都會來幫我的!」。

 

第一天的行程就是從淡水的家出發,和高妹在關渡會合,一起延著西濱公路騎到高妹在新竹的高級書卷住所。

這段路除了桃園一小段工業區之外都是宜人的,尤其在進入新竹境內之後的大片防風林最令我驚豔。

 1422453451452v  

這片號稱全台面積最大的防風林,內建了串連好的桃竹單車道,雖然指標有點隱密和隨性,但確實是逃離廢氣、沉悶公路以及躲避強風的好地方。

一整片高大的木麻黃讓它有種童話中的森林樣貌,此外,這裡的黃槿樹竟能長到2層樓高,不像北海岸看到的不過一個人的高度。

估計是多層次、林帶寬度足夠、原始林帶保存完善,才能讓它愈長愈高。

比之北海岸防風林不但稀疏而且極速減少,為的都是一些其實也並不長遠的商業利益。

 

中午是在桃園南界的永安漁港吃非常經濟的海鮮。

雖然這人叫我不要放這張,但是看新聞看到有這種興奮的笑容也算舉世難見。

day 1前進新竹

 

抵達新竹附有熱水和脫水機的高級住宿,囂張合影。

 

 

day 1前進新竹 (2)

 

第一天騎了快90km,雖然在環島史上算是肉腳,但其實也超出我原先的預計了(畢竟行前沒練車,本來覺得一天能有60km就很了不起了)。

於是第二天我們定了很容易達成的目的地:苑裡看風車。

 

啟程之後接上南寮17km海岸自行車道的尾端,公路邊有非常完整的行人道、自行車道和涼亭、立牌。

停下來喝個水看個解說牌,才發現剛剛都沒注意到的這塊泥灘,就是國家級的新竹香山溼地啊! 

day 2前進苑裡 (1)

 

會這麼大反應,是因為去年曾經動念想來個全台溼地環島賞鳥之旅,最後預算縮減只去了台南四草

所以在這個時候看到香山溼地近在咫尺,想來一切都是天意,突然在心裡決定就把這趟旅程,定義成溼地環島好了,反正什麼都還沒計劃嘛。

於是在這之後你大概會頻頻看到這種一大片泥巴合著水草、根本也看不太出來是哪個溼地的照片。

1422535930343

 

騎一騎突然又出現一坨紅樹林。

 

day 2前進苑裡 (2)

 

所謂海邊的遊憩區在淡季只是小黑小黃追逐的空地。

day 2前進苑裡 (3)

 

漁港裡的船直接停在泥巴上。

day 2前進苑裡 (6)

 

在單車道旁出現奇妙的禁止標示。

day 2前進苑裡 (7)

來這騎馬的人和馬的大便有多到連鎮公所都怒了的地步嗎?

中間在一個小漁港的景觀步道停下來吃早上在交大側門買的超大顆包子。我買的是竹筍,還滿好吃的。

day 2前進苑裡 (8)

 

騎在竹南的單車道上,頻頻出現我們與風車最近的一刻,最近大概只有不到三公尺吧。

1422453366801

仔細聽聽惱人的應該不是扇頁擺動的唰唰聲,而是機具運作時持續存在的低鳴。

 

接著在61線快到後龍時又出現了一個單車道指示標誌,我提議再次駛離公路進入單車道,但高妹google後覺得這條會繞很遠,等過了後龍大橋再轉去濱海路就好。

這時我就瀟灑地說:「我們又沒在趕時間。」於是高妹妥協,我們也因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bad idea 一號】

因為這條車道騎著騎著竟然帶我們彎進一個回不到後龍大橋的美麗河濱單車道,繞了比原本想的更大一圈,導致我們「新竹-苑裡」這短短60km竟然騎到太陽快下山。

終於繞回正道之後,我就打死再也不騎看不見終點的自行車道,看到其他彎向海線的單車道指標也視而不見,不想再給它騙了。【bad idea 二號】

結果公路帶我們爬上了一個赤土崎的山頭,成為我們環島行中第一個覺得自己騎到剩下半條命的片段。

 

day 2前進苑裡 (9)

 

算是我的兩個連環bad ideas自食惡果(還連累高妹)啊!

 

終於,在接近日落時,我們抵達了苑裡唯二旅社中的「國泰大飯店」。

住宿品質沒什麼好講的,老旅舍、老冷氣、老人家算是慈眉善目,還讓我們把單車停在室內,明明只收雙人房的錢,卻特別安排我們住在兩張雙人床的房間,已經別無所求了。

 

 

day 2前進苑裡 (11)

 

超復古床,床頭櫃像是歪著頭問說你們這兩個台北人來這裡幹嘛?

 

 

day 2前進苑裡 (14)

隔天完全是我前一晚直接決定的行程:去苑裡藺草文化館山水米有機稻場

其實也是為了把半天空給他們才特地落腳苑裡。

 

 

在前往藺草文化館的途中會經過一個叫「山腳」的小村落。

day 3前進鹿港 (1)

 

有可愛的山腳國小那些,但被我們跳過直接來到:

day 3前進鹿港 (21)

一堆遊覽車停留在藺草文化館前面,和剛才山腳的平靜大相逕庭。

「請問一下,彎麗是誰?」

「苑裡就是叫『彎麗』啊。」

「喔!!還以為是紀念哪一位小姐!」

一位爸爸問的這段話才讓我再用力看了一眼門口的大米。

這麼認真地弄了一顆米,只為把一個雙關語笑談刻在上面,這件事本身想來就有點可愛呀!

 

 

day 3前進鹿港 (2)

 

裡頭的展示以靜態為主,詳細地介紹了藺草編織的工作過程。

讓我非常感興趣的,是一項產業成為風潮後,竟然可以徹底改變社會價值觀。

 

day 3前進鹿港 (3)

簡直比現在的3C代工還更容易成為大戶人家、翻轉階級和性別觀念。

 

day 3前進鹿港 (4)

 

這首打油詩除了說當時苑裡手工的婦女之外,也是在描述「苑裡草帽」第一人:洪鴦。

關於「苑裡草帽」的源起,傳聞之中都喜歡帶點草根色彩,說她是一名普通農婦,剛好遇上一位大官,替他編了帽子聲名大噪。

事際上,洪鴦做的事情,恐怕要比這好萊塢模式的情結還更偉大一些,在我看來,她算是女子技職義學和open knowledge的創始人了。

一個女人,靠著一塊租來的地扛起家計。在發明了草帽編織的技法之後,不打算藏在家裡祖傳(現代人說的申請專利),而是教鄉里的婦女們一起編來增加收入,也因此締造了繁盛超過一個世紀的產業。

她的一生都在編織工藝的教學中渡過,說她是個充滿熱忱與美感的教育家也不為過。

 

day 3前進鹿港 (8)

 

(櫥窗裡展示了藺草的現代商品,竟然有人想到要編bra,看起來花了不少工夫,一定很穩固。在某種程度上,還成為這個展場裡象徵女性角色解放的符號了。)

 

在這裡也發現之前在荒野學到的再高鹽份都能長的「鹹草仔」,其實和帶著清香、有除臭效果的高品質編織材是不同的兩種作物。

 

day 3前進鹿港 (6)

「鹹草仔」可以長得較高,但其實不適合編織,主要用途是拿來捆綁食物和金銀紙。

看到這裡突然想起,小時候的金銀紙,確實是用一條細細的、不容易弄斷的乾草莖綁著的,但是現在不管大小廟宇都是用橡皮筋啊。

香客常常順手一放,隨著爐火前的氣流漂散,鮮紅的橡皮筋也很容易成為小動物誤食的陷阱。

所以上次回鄉拜拜時,才一口氣把金爐四週撿了一遍,一邊心想:立即就要燒掉的東西,為什麼要用橡皮筋綁起來呢?

現在不禁感嘆如果是以前的話,用自然材質的綑繩,就算丟在地上、漂到海裡也無所謂,果然完全沒有成為「垃圾」或「有害物質」的困擾。

雖然是小小的一件事,但長期累積下來,漂散在土地裡的橡皮筋也能達到一個值得統計的數量了。不曉得這件事還有沒有走回去的可能呢?

(或許有些人會說「不要燒紙錢不就好了」。但在一世紀後也難以改變的事態中,我們至少可以尋求傷害最低的方案)

day 3前進鹿港 (7)

 

實際上人們用來編織的應該是這個藺草,為了採收時取材整齊,大多數也是種植在水田裡,不是放任它亂長。

展覽內容還包括苑裡草帽產業的興衰史,以及近代的復甦和轉型。

day 3前進鹿港 (5)

我很好奇1913年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個年份不在東亞近代史的某個重要轉捩點上,但是日本政府竟然願意將當時外銷產值排行第三的草帽利潤大舉釋放給本土商家,日本當局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政策風向轉移呢?

 

牆面展示著超大草帽:

day 3前進鹿港 (16)

早前辦喜事就是要有一張的草蓆:

day 3前進鹿港 (11)

 

看似平凡無奇,不像帽子我們外行也能當時裝看看。實際上這草蓆利用編織手法藏了一個囍字在裡頭。

低調的奢華呀!

為了配合草蓆的古味,角落還放置了一些古早傢俱,以下是嬌羞的新嫁娘,頭上頂著外星人大腦。

 

day 3前進鹿港 (15)

 

在這個機械化、輕工業進口化的時代,開發出藺草的「文創」用途也是必須。

day 3前進鹿港 (14)

 

雖然他沒有很不要臉地說這東西很文創,不過藺草美術紙確實很吸引我。

似乎在產品化方面還有限,沒有當場在藺草文化館販售真是太可惜了。

 

目前書局美術紙大多是進口,炫麗漂亮的不少,但從來沒人知道這些紙樣背後有什麼故事,

很少人會注意它們是用什麼做的、誰發明的、原本的用途是什麼,反正只是好看而已。

賞心悅目,不談感情。

如果藺紙也能並列在美術紙選項之一,紙張背後的故事就很值得一提了,使用它的人,也絕對不只是因為好看而己。

 

看完藺草文化館,我們一邊迷路一邊騎到「有機稻場」。

day 3前進鹿港 (28)

 

 

單車才剛牽上平台,大門就叮地一聲打開了,一個女孩抱了一桶疑似糧食的東西走出來。

以她迎接我們的迫切程度來看,如果不是我們一幅飢民臉,就是她這段時間沒什麼生意、閒得發荒。

 

女孩讓我們隨意把車停了(因為要偷車渡過這個窄橋再繞過門口植物意象也不容易,就算有心要偷,被喊一聲也很可能一陣慌亂掉到田裡),

打開桶子請我們嚐嚐海苔口味的爆米香,熱情地請我們進去參觀。

day 3前進鹿港 (27)

門口有一張附近田間道路的地圖,似乎還有一段自行車道,可惜和我們之後要去的方向相反。

day 3前進鹿港 (26)

這個地方平時接受團體環境教育課程的預約,不定期也會辦理一些些小展覽,這次的主題是「呷飯沒」,主視覺就是說出這句話的農村情境。

主角是苑裡產銷班的農人們,表情還頗自然。展覽的內容則是關於提倡米食的概念。

其中提到了近代孩子們大量依賴進口麵食(包括早餐店、烘焙、餃子鍋貼等),本土米食的價值反而被貶低了。

 

我記得曾經跟卡羅張解釋過,為什麼台灣問候時不習慣說「哩厚」,反倒常說「呷飽未?」

 當時她問我:「那說完這句話要幹嘛呢?」

「如果還沒吃,就坐下來一起吃啊!」我說得理所當然,實際上,這個情境,只有在農村才會發生。

都市裡面的人家,要隨時拿出一些菜、一些醃肉什麼的,實在太難了。我的家庭在上一代「都市化」了之後,客人來訪時都直接去巷口切一盒叉燒肉回來招待。但在農村,米、菜、雞、鴨,都是自己的,客人來隨時有,也不怕他們吃。

我身邊的人們即使在都市仍然保有問候「呷飽未」的習慣,其實成為了另外一種功能,就是想知道這個朋友最近過得怎樣,如果正常時間吃飽了就沒什麼大事,但如果是三餐不繼的人,這個問候剛好也就提醒了他,得好好照顧自己。

 

 

 

day 3前進鹿港 (24)

 

後方的庭院很適合休息,有一座同時用來養鴨、灌溉和觀賞的蓄水池。

 

day 3前進鹿港 (23)

 

鴨子們因為禽流感期間,只能在自己的水池走跳,平常會在稻田耕作期之間放出去踩土、吃蟲。

負責解說的先生跟我們說了很多鴨子的習性和怪癖,當我們開始覺得這些鴨子好可愛的時候,他才提到原來這些是肉鴨,有些客人已經訂了要帶回家補。

 

談話的過程中,我不小心提到混米事件,全然忘卻自己正在跟事件主角「山水米」的生態教室負責人說話。

這位男士臉色一沉,表示米商們也是政府政策下的受害者(這個字眼聽起來有點似曾相識)。

他說,一方面國內的米價一直受到政府控制,另一方面為了加入WTO政府又打開了越南米進口大門,同時也鼓勵米商吸收這些進口配額。因此,山水米也只是「配合」大老闆政府的方針,但出了事卻要揹黑鍋。

這個說法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點出了長期以來的農糧政策錯誤,卻絕對不能把米商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簡單一句,你就是靠這不當得利賺了錢(甚至害了人)啊。

 

鼓勵越南米進口本身不是問題。

不論買的人心裡有什麼二戰、輻射、落葉劑殘留的考量,越南米能夠進口也勢必通過了台灣薄弱的檢定規範。

然而進口了越南米,卻標示成「台灣米」、用台灣米的行情賣給不知情的消費者,這才是問題。

山水米近年有心朝有機邁進,又投資了這個生態教室,我其實不忍苛責,但終究一碼歸一碼。

我很高興他如此坦白地和我分享他的觀點,讓我們知道,這些米商是怎麼解釋自己的偷雞

 

雖然我還是帶了兩包花生、海苔口味的爆米香走,因為實在太香脆了,可惡。

 

 

 

 

 

 

 

day 3前進鹿港 (42)

 

這是在鹿港的hostel拍的,已準備拿爆米香去拜拜了,下集待續。

(希望我可以堅持把它寫完啊啊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環島 單車
    全站熱搜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