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的內容有點長,但長話短說的話,
就是在這個歷史上聚集了無數充滿夢想與對未來渴望甚至因此改變日本、中國、台灣以及全世界歷史的有志之士的港町小鎮上,
 
如今卻窩藏了一堆沒有人生目標的廢物。
 
這些廢物每天醒來就聊著自己有多廢,自己的國家有多前途茫茫。
 
能夠這樣渡過日本的第一個換宿時光,真是令人欣喜若狂。


 

A00.jpg

抵達長崎的casa blanca guesthouse展開為期兩週的換宿。
 
換宿的掃除helper們一同住在旅舍裡最窄的那個房間
一推開房門,卡到的第一位少女讓我覺得先來長崎待2個禮拜真是此行最正確的決定。
「あ、すみませ。こんにちは!」
「どこから来ましたか?」
「台湾。」
「欸欸可以講中文喲!我也是台灣人。」
 
在旅舍關門前最後一秒踏進來聽完全日文工作簡介而身心俱疲的我此刻突然精神一振,我不但遇到台灣人,還遇到一個非常好聊的台灣人,短短十幾分鐘飛快地聊天分享各種WH以來遇到的好人壞人和退稅等等實用資訊。
更重要的是擁有乖巧少女的外表與冷靜強大的內心的她,有能力鎮壓住外強中乾連下個廚都驚慌失措的我。
 
「另外一個室友好像是什麼冰島附近的某個島來的,我也聽不太懂。」
 
接著走進來這個高挑甜美的女孩兒,也是我這輩子遇到最好聊的北歐人。
 
「法羅群島,其實還不是一個國家,我們正想要從丹麥獨立。」
 
「啊,有點像台灣。」
 
「對,不過台灣原則上已經獨立了,我們還沒有自己的軍隊和政府,只是語言文化和丹麥不同而已。」
 
非常有想法的她看不出來只有20歲,才剛高中畢業而已。因為在歐洲,每個求學階段前出國或工作一陣子當作gap year是很普通的事情,所以畢業的年齡和升學的方式都因人而異。
 
「我們高中畢業就一定是18歲,每個人都一樣,也不知道是在趕什麼時間。」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從國家獨立、高等教育和升學制度、歐洲和亞洲的女性主義,聊到在日本遇到的歧視問題。
 
琺小姐說,這是她目前在日本待過最棒的工作環境。糟糕了我,一開始就來到一個這麼愜意的地方,以後遇到其他困境的話還有鬥志嗎?!
 
總而言之,這三個同房的人最大的共通點,就是我們都有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懼症,因此井水不犯河水地成為了 #完美契合的孤僻室友們
 
「我真的很高興妳跟林都不是屬於那種整天都在找人一起跑觀光行程的人。」後來在沙灘上琺跟我們說。
 
事實上,我們每天的行程就是起床、打掃工作,然後我去逛菜市場、林去找一間咖啡廳坐著吃蛋糕、琺晴天散步雨天看youtube影片,#在長崎的人生就是廢到掉渣

A01.jpg

在這裡的生活整體來說就是廢到不行,一旦在免費住宿的狀態下就完全沒在計劃行程,就算計劃了也很容易放棄。
 
打掃好累呦,放棄。
 
今天下雨耶,放棄。
 
想吃咖哩飯但煮好久博物館都關門了,放棄。
 
尤其是頭兩天除了買菜之外根本沒有出門!!
一整個連長崎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所以Nana(我最愛的staff之一,擁有非常不像日本人的個性)忍不住威脅我:長崎燈會快要結束惹再不看就沒惹〜
 
於是(在還是有可能會放棄的狀態下)下定決心要出門看燈會。

好家在當天晚上我們三個換宿廢人(?)的房裡多了一位非常積極的客人,也就是我此生目前為止遇過最多話的德國人:羅賓。
 
(雖然後來發現在日本遇到的德國人都超愛講話,就像在日本遇到的台灣人一樣,全世界最奇怪的人似乎都會來日本。
 
「嗨!我叫羅賓,羅賓漢的羅賓!」
 
這個精神抖擻活力充沛的人一進房就瘋狂找我聊天,加上後來進門的琺,問我們這幾天有去哪裡玩,我們兩個廢人相視一尷:
「呃…你知道昨天下雨嘛…」、
「其實我們也才剛來…」、
「確實是沒有去哪玩啦…」
 
找了一堆借口,根本就是在浪費人生。必須要遇到一個正在旅行時間可貴的人才知道自己有多廢。
 
一直到他問我們今天晚上有什麼計劃,我才終於可以充滿自信地說:「我要去看燈會,因為,你知道,再過一天就要結束了!」講得好像自己很懂燈會做了很多功課一樣。
 
這時他開口說了一句很關鍵的話:「你介意我跟你一起去嗎?」
 
「呃,可以啊。」完了完了,這下子我今天晚上一定要出門了,而且我還不知道具體來說燈會到底在哪。
 
等他一離開我就問琺:「呃,這個意思是不是我要負責找路啊?燈會是不是就是一直走走到沒有燈就是看完了啊?」
 
事實上,燈會的地點根本距離我待的hostel不到十步,過個馬路就展開了,到底是有多難?!可以振作一點嗎?

Chapter 1 元宵燈會

A02.jpg

 

所以我們就來到這個讓日本人驚奇不已的假唐人街。
 
「哇,好像不在日本喔!」
 
嗯,我也覺得不像在日本,比較像在15年前的中正紀念堂
 
不過畢竟是從日本人腦袋裡想出來的中國燈會,雖然每一尊都好像哪裡怪怪的,但也代表不會受到傳統的束服,所以除了牛龍虎雞金童玉女福祿壽關雲長這些中國傳統上會出現的生物,海豚海獅抹香鯨這些東西竟然也被拿來做成花燈了。

A03.jpg

燈會的另一個重點就是每隔一個小時主舞台會有不同的節目登場。這一點是羅賓拿著節目表回來我才知道。
 
我們抵達時舞獅已經開始了,但人實在太多什麼小都看不到,我提議我們先走去唐人街找林林說的詭異的廟。
 
這個所謂的唐人街,實際上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唐人住在裡面,只是在江戶時代規定華人移工的限制停留地而已。
 
不過因為燈會期間,這段蕭條的石板路上被掛上了黃澄色的燈籠,走在我們身後的日本婦女驚喜地說:「哇,這裡好像台灣的九份喔!」
 
所以我是來這裡看九份的嗎?!

A04.jpg

詭異的廟一共有4座。
 
從各個方面都和我所認知的廟有很大的落差,不曉得是因為當年來到日本的唐人可能不像其他海外唐人街的一樣全數來自閩粵兩省所以風格迴異,還是因為這些廟都是在這裡的中國人消失幾百年後才重建的。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負責規劃動線的人完全不知道唐人的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所以這裡的廟和神社一樣是不准進入的,只能在門口投錢朝拜。
 
當然我個人是完全不打算拜,因為可以猜測廟方大概連「開光」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羅賓大神問我台灣的信仰是什麼。
 
大神的絕招就是很會問問題,而且一旦問了就會非常認真地聽取你的答案,還會在當中找到追問的癥結點,所以每個問題我都不能怠慢,必須要花很長的時間用心回答。
 
我大致上解釋了我們一直稱它為「道教」,但事實上跟真正講五形陰陽八卦太極的道教沒啥關聯,正確的名稱就是「台灣民間信仰」,也就是中國南方來的多神信仰,道教的神也拜、佛教的神也拜,不是神的也拜,吃水果也要拜樹頭。
 
「多神信仰和日本神道教有點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神。」
 
「那有最主要的神嗎?」
 
「以台灣來說,媽祖算是滿主要的神啦。」
 
「媽祖是在拜什麼?」
 
「就是管大海航行的女神。基本背景就是原本是漁村裡的少女,因為她爸和她哥在海上遇到暴風雨,她為了救他們縱身跳海,玉皇大帝看到她為了救人不惜犧牲自己,決定提拔她當管海洋的女神。啊,不過現在她不只處理海上事務了,什麼都管,生孩子娶老婆什麼事情都可以拜她。」
 
「所以最後她有成功救回她爸跟她哥嗎?」
 
「呃……這我就不太清楚了。可能沒有吧。」
 
「故事的結局沒有交待這個嗎?!」
 
「呃……好像沒有……」
 
「所以沒人知道他們後來怎麼了?」
 
「⋯⋯怎樣?我們就是不在乎她爸跟她哥的死活這樣可以嗎?!」
 
被德國的人道主義者問得我腦羞成怒,不過確實這不就是海難救助的重點嗎⋯⋯

A05.jpg

觀音堂的質地像是紙扎的一樣,只能說相當地精巧可愛。
 
「那妳有最喜歡哪一個神嗎?」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有想過,又不是看足球賽最喜歡哪個球員,誰會在心裡面排行最愛的神明啊?
 
「嗯……有一個神我覺得很有趣,就是廚房之神,灶神。」
 
「哈哈哈哈,所以他可以保庇你煮東西都很好吃嗎?」
 
「其實他的主要職務是躲在廚房偷聽婦女們說的祕密,然後跟玉皇大帝打小報告,所以我們會用一些甜食賄賂灶神。」
 
「哈哈哈哈,那為什麼沒有躲在客廳偷聽男人講話的客廳之神?」
 
「哈哈哈哈,大概是因為男人在客廳講的話都是畫唬爛的。
 
「哈哈哈哈,這倒是真的。」
 
「啊,還有城隍爺我也覺得很酷,他是管陰間司法的神,就是決定你在人間犯的過錯會不會導致你下地獄之類的。」
 
「這個是由管地獄的那個人決定的啊?!完全跟基督教相反啊!」
 
「哈哈哈哈,對,他可能會看一下名單然後說:抱歉這裡沒有你的位子。」
 
「噢!我不能參加這個派對嗎?」
 
 
 
「不過我喜歡的原因是城隍廟內通常有一副非常淺白的對聯,像是台南城隍廟寫的(作事奸邪盡汝燒香無益,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意思大致上是如果你幹盡一切壞事,不必拜我,因為我也幫不了你;如果你做的全是好事,不必拜我,因為你不需要我。」
 
「這個真的太酷了,就是叫大家不要拜他就對了?!」
 
「對!這一點也和基督教完全相反,哈哈哈,這就是我喜歡台灣民間信仰的地方,因為不拜也不會被懲罰,是自由的信仰。」
 
這應該是我人生第一次把城隍廟對聯翻譯成英文。

A06.jpg
 

回到了表演區正中間,雖然我還是不太能接受這些神明和神獸長得太不端正了,但是身處其中不得不覺得有種懷念的感覺。
 
就像小時候看燈會一樣。
 
 
呃,不過為什麼我要來日本看15年前的中正紀念堂燈會,你知道我們現在都是用投影科技了嗎?
 
即使如此長崎燈會還是吸引了一堆日本人和歐洲觀光客,旅舍裡的一個英國大叔竟然可以為了燈會和假唐人街裡賣的小姆指大的刈包待上半個月,每天都說這裡真是太棒了。還和一個荷蘭人爭辯煎餃和蒸餃究竟哪個是中國的,哪個是日本的。
 
 
不好意思,它們都是中國的(推眼鏡)。
 
而且你還可以在台灣用1/4的價格買到四倍大的刈包,以及每一年都可以看各個縣市的元宵燈節,兩者都是由17世紀開始就一直待在台灣、沒有因為改朝換代而被趕走的華人傳承下來的。
 
只能說長崎燈會和角煮(かくに,包在刈包裡的東坡肉)真是對內對外都相當成功的行銷案。

A07.jpg

這一場的表演團體在節目單上的名字是:「琉球王國」。羅賓大神問我這是什麼東東,我歪了頭想了很久,因為這個名字我超級熟。
 
台灣本人就曾經被稱為「琉球」過,到現在屏東旁邊還有個小「琉球」,總覺得是一個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地方。
 
等到充滿海洋風的音樂響起,抱著大旗和鼓的舞者出場,我才猛然會意過來:「沖繩!琉球王國就是被日本入侵前的沖繩!」也是當年引發牡丹社事件的琉球。
 
既然用了這個已經滅絕的國號當團名,目的大概就是要喚醒在日治前琉球的歷史和文化吧?
 
 
「欸?!等一下,這首歌……」
 
第二個曲目讓我笑到歪腰,究竟為什麼要選「男兒當自強」?!
 
雖然長崎燈會一整個企圖要營造這裡是China Town的形象,連主持人都穿著清朝公主的服飾,播個黃飛鴻的主題曲也只是剛好而已。
第三首歌開始感覺就好多了,舞者們帶著自信笑容的臉上綻放著光彩,充滿朝氣地跟著鼓聲和節奏大喊,連我也忍不住跟著帶著笑意。
 
這場表演竟然看到我們忘了要說話。
 
過了半天羅賓大神才開口:
「如果可以當其中一個舞者,妳覺得怎樣?」
 
「我不知道,但我好想跟他們一起跳喔!!!!」
 
「是不是!!!」我們兩個的眼睛都對著雨中的舞台發射出金光。
 

雖然聽不懂這歌在唱什麼,這鼓在打哪一拍,但成功地讓兩個文化盲在台下看得熱血沸騰。
青年男女們朝氣蓬勃地在台上一邊打鼓一邊快速迴旋還在每個節點發出「嘿!、「呵!」「哈!」的大喊,總覺得可以這樣一群人節奏一致地又跳又吼流出一身汗實在很過癮。
 

看完表演因為一路上一直喝的羅賓大神還沒買醉成功,而且我才剛開始講到台獨和228事件和省籍情結,這一段要講很久,所以我們繼續走到稍微遠一點的 #眼鏡橋 看另外一段燈節佈置。
 
這裡的大型作品倒是很有質感,比唐人街的主要會場更讓人想拍照。這個作品的對面是「老鼠娶新娘」的故事,他又問我這是什麼東東。
 
A10.jpg
「啊?這是中國傳統故事嗎?」走近一看發現還真的是我聽過的故事,就是美麗的老鼠妹紙她爸覺得全天下的老鼠都嫩B配不上自己女兒,一心一意要把她嫁給世界上最威的東西
 
某天醒來看到太陽覺得太陽公公又大又熱又威猛,必須把妹紙嫁給他。
 
殊不知一片烏雲過來擋住太陽,可見太陽還是比烏雲嫩,那只好把妹紙嫁給烏雲。

 
殊不知一陣風把烏雲吹開,可見烏雲還是比風嫩,那只好把妹紙嫁給風。
 
殊不知一堵牆把風擋住,可見風還是比牆嫩,那只好把妹紙嫁給牆。
 
殊不知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可見牆還是比老鼠嫩,從此頓悟老鼠真是短小精幹好棒棒,還是把妹紙嫁給老鼠不要毀了她一生的幸福。
 
講完整個故事羅賓大神忍不住說:「我還是搞不懂中國故事的邏輯在哪裡。」我個人是覺得林默娘比較好懂啊。
 
 
然後大神霹靂叭啦地講了一個非常長的希臘故事:
 
有一個才華洋溢的吟唱詩人的老婆因為某個原因突然掛了,傷心欲決的他決定前往地獄跟陰間老闆要回他活生生的老婆
 
一路上披荊斬棘,賄賂冥河的船翁載他抵達地獄之門,在那裡遇到三頭犬。
 
「啊,哈利波特裡面那個。」
 
「呃,對,但是是這個先有的!!」
 
三頭犬看起來很兇好像很難打敗,不過後來吟唱詩人一彈琴唱歌牠們就乖乖的了。
 
「連這個也跟哈利波特一模一樣。」
 
「是哈利波特學他的!!」
 
反正好不容易到了地獄,他的一片真心誠意還真的打動了冥王,所以答應他會還給他活生生的妻子,但是他必須要從這裡離開,一路走回家不可以回頭,只要能做到,他的妻子就會回來。
 
不過冥王這個人向來是說話不算話的,然而他別無他法只能半信半疑地朝家裡出發。
 
於是他一路往前走,但是每跨出一步都依稀聽到後面傳來妻子叫喚他的聲音。
 
愈走愈遠,這個聲音就愈來愈清楚,彷彿妻子就在他身後。
 
終於在他到家前的一刻,他聽到妻子在他身後清清楚楚地叫著他的名字,只要他轉過頭來,就可以見到她了。
 
於是他回頭了,見到他的妻子站在他身後,卻只維持了一秒,他的妻子的身影開始慢慢消失,最後灰飛煙滅。
 
「蛤?!這個結局也太sad了吧?!」
 
「欸,故事還沒有完喔。」
 
受到嚴重精神打擊的吟唱詩人從此成為一具行屍走肉,他一邊走一邊不斷地吟唱著悲涼哀悽的樂曲,終日活在悔恨之中
 
有一天,森林裡的三個仙女或精靈之類的不明生物聽到他的歌聲,被他深深地吸引了。三個仙女希望他可以為她們吟唱,但是他卻只願意繼續唱思念妻子的悲傷樂曲,讓她們非常忌妒,於是就把他殺了。
 
「什麼?」
 
「她們就把他殺了。」
 
「⋯⋯什麼跟什麼啊?!人家懷念老婆干她們屁事啊?為什麼深愛老婆的人要被懲罰?我才不懂你們西方故事的邏輯勒!」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要我們把握當下的快樂,不要活在過去的悲傷裡。」
 
「意思是提醒世人一分手就要盡快忘記前女友嗎?」
 
「哈哈哈,應該說,他對老婆的思念就是象徵著對於快樂的渴望,但是一直陷在懷念過去的快樂只會愈來愈悲哀,而忽視眼前的快樂,最後獲得悲慘的結局。所以才叫他一直往前走,只要回到家裡展開新的人生,快樂就會回來。」
 
大神的開示似懂非懂地大概懂了。
 
但有必要動不動就殺人嗎?好激烈啊!
 
A11.jpg

眼鏡橋下有一段橫跨水面的豆腐岩,但是沒有人在上面走。
 
「我們走去上面!」
 
「不要。」
 
「妳也拒絕得太快了吧。」
 
於是羅賓大神要求我幫他拍一張有意境的專輯封面照,但是在旁邊伺機而動的觀光客們一看到有人走上去就全部都想上去了,跳房子小孩率先入鏡。最後還形成了一條排隊拍照人龍。

 

「妳覺得我們找得到那個愛心形的石頭嗎?」
 
「無所謂啦,我懶得找。」
我就是一個無觀光熱忱的廢人。
 
「我找到了。」

A12.jpg
靠怎麼這麼容易找到啊?!
 
果然是無時無刻都很積極的羅賓大神,完全信奉著那個希臘神話在過活啊?
 
#肥短胖的手指是羅賓大神無誤

 

A13-1.jpg
羅賓大神說:「晚上看還真是滿酷的,我白天經過的時候看起來覺得很塑膠。」
 
你不知道花燈這種東西就像夜店裡的正妹一樣是不能見光的嗎?
 
白天看起來慘兮兮也就算了,日產巨型烏鴉還騎在它頭上吃馬毛……。

 


隔天早上,大神又問我:你今天有什麼計劃?
 
為了不顯示我很廢,只好隨口說了:我要去看 #原爆資料館
 
於是大神又說了那句箴言:「你介意我跟你一起去嗎?」
 
這下我又不得不去了,我開始覺得大神是祖先們派來監督我在日本有沒有把握當下認真過活的差使。
 
後來大神熱情地邀約琺和林一起同行,雖然她們一副懶洋洋的樣子,但還是欣然接受了,這個也成為我們首次一同出門的開端。
 
仔細想想,還真的該感謝羅賓大神,否則這三個孤癖的廢人雖然覺得彼此很好相處,但是誰也不會主動約誰去任何行程的。
 
後來林跟我說,我們常常覺得如果不熟就亂約人對方不想去可能會造成別人的困擾,但事實上就算真的不去,心裡面也還是會很高興別人有約自已。所以擔心的這件事情根本是不存在的,這就是我們矛盾的地方,也是羅賓大神後來被我們奉為「毫無包袱的社交勇氣之神」的主因。


Chapter 2 原爆資料館

A13.jpg

長崎原爆資料館,顧名思義就是收集了所有原子彈投下前後相關記錄的博物館。
 
像這樣的資料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座,第一座在廣島,第二座就在長崎,想當然爾。
 
「所有相關記錄」包含了原子彈的研發和能量原理、投下前美國軍方的策劃、通訊記錄、投下當時在長崎市區造成的損壞物殘骸以及爆炸前後的資料照片比對、投下之後死者最後一刻面臨的狀況、生還者留下來的口述、筆述、影像記錄以及造成的各種急性和慢性疾病。
 
這當中,包含了在使用原子彈前科學家共同投書勸告美國政府停止這項攻擊計劃。
 
也包含當時在廣島長崎一帶發現來自美軍的空投文宣,上面寫著原子彈的威脅,要求日本人民理解後盡速投降,但同時在描述中也寫著:根據當時的證據顯示,這些文宣是在原子彈爆炸後才投下的。
 
資料館裡的呈現比我原先預計的各種原爆被害者遭遇的生離死別和病痛多太多。
 
我在這裡才知道,關於原爆的爭辯是多方面的。
 
研發者(包括關鍵的愛因思坦本人)是否也要為這項武器的誕生負責?
 
美國政府在投下原子彈前究竟有沒有對日方做出充足的警告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出現敗象後是不是已經打算要投降了?當時究竟是因為有必要使用原子彈才能終結戰爭,還是為了奠定日後冷戰時的美國勢力而張顯國力的手段?

A14.jpg

最後一個展廳,裡面這顆地球儀用立體的原子彈蘑菇雲來表示目前全世界各國的核能武器試爆能量。
 
大肆勃起的當然是首屈一指的美國,其次為俄羅斯,但是令人訝異的還有法國、中國與印度這些聽起來比北韓更可怕的持有者。
 

A15.jpg
羅賓大神後來問我:「你覺得美國應該為原子彈事件道歉嗎?」
 
而我竟然回答不出來。
 
站在人道的角度,其實應該要立即指責美國草率地使用高毀滅性武器無差別大規模屠殺平民的做法。
 
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是什麼樣的藉口讓我退縮了?
 
認真回想起來,我對於廣島長崎的原爆事件唯一的印象只有歷史課本裡的這句話:
 
「1945年8月6日8點15分,美軍自高空中瞄準廣島市區,投下了人類史上第一顆原子彈,三日後,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日本因此在15日宣布投降,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看似相當客觀平舖直述的兩行字,告訴我們「日本是因為美國投下2顆原子彈才投降的」,因而透露了兩個訊息:
 
1. 美國才是二次大戰的真正戰勝國
2. 台灣是因為這2顆原子彈才終結日本統治,中國也得以展開(後來不知是福是禍的)新頁。
 
某種程度上,這句話讓我們對美國投下原子彈這件事情的評價,幾乎帶著難以置信的感激和英雄式的崇拜。
 
然而,如果我們親眼見到、親耳聽到所發生的一切,至少站在一個沒這麼冷血的角度,就不會接受這個美國觀點與國民政府觀點的歷史。
 
「當年歐巴馬造訪日本的時候,歐洲輿論都在猜測他會不會為原爆事件向日本道歉,但最後他沒有。」
 
羅賓說,當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整個歐洲的媒體一片嘩然,認為他根本不配得到這個獎。後來也證實了,在歷史上難得一次有機會向日本道歉的這個時刻,他選擇忽略。
 
「但是,道歉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我說。
 
畢竟道歉之後,完全不代表他會做出任何承諾,美國持有核武的態度和強國間持續進行的武器競賽根本不會改變。
 
「當然他不是代表他個人,而是一個左派的美國總統,這個道歉本身具有歷史上的意義。」
 
李登輝為了二二八事件向受難者道歉時,當然也不是站在他個人的角度(畢竟他可是受日本教育的本省人)而是代表國民政府道歉,在慘白的諷刺之餘,這確實也是幾十年來首見的機會。
 
在那之後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紀念館、紀念碑、紀念公園逐一成立,二二八成為全體人民的必修課,縱然公開的真相和轉型正義似乎永遠在一片迷霧之中。
 
那麼,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以後呢?
 
到底什麼樣的道歉才是「有意義」的呢?

A16.jpg

 

整個原爆資料館、原爆紀念館,以及它們所在的和平公園內,四處可見堆滿的千紙鶴,來自全日本各地的人民、團體、中小學等等。
 
這是為原爆的犧牲者、為生還者、為他們的家屬,也為日後世上再也不要發生同樣的悲劇而祈福。
 
 
在展廳內的另一個角落,有一台查詢歷史事情相關影音的多媒體機器,我從當中查詢中國戰場,看到了「南京事件」。
 
對於事件的描述,包含了佔領南京之後日軍造成的傷亡,客觀來說,日本否認南京大屠殺這件事大概並不是真的,只不過,在具體的犯行、用字以及死傷數量上或許永遠和中國歷史兜不攏。 
 

某種程度上,回答不出美國該不該為原爆道歉的我,大概是出自一個幼稚的「他先動手的他才要道歉」心態。畢竟到目前為止,日本從未基於慰安婦向中、台、韓任何一個國家道歉。也因此,日本人民所祈求的和平,讓仍然為此斤斤計較的我五味雜陳。但我知道,以牙還牙的心眼並不構成美國使用核武的絕對正當性。

 

A17.jpg

在展場裡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生還者描述,也被用來刻在和平公園正中央的噴泉入口,看來它也是長崎原爆記憶中最刺入人心的一段。
 
在強烈的衝擊波之後,隨之而來的是遍地劇烈的焚燒,人們曝露在外的雙手、頭、頸、雙腳全都嚴重灼傷,尤其正在戶外工作中的人,體內的水份在短短幾秒內立即被抽乾。
 
當時滿地橫倒或爬行的人們,只要沒有立即死去,全都在哀嚎著:「水を、水を!」
 
給我水,
 
給我水。
 
這就是無論廣島和長崎,和平公園正中央一定會建立一座噴泉池的原因。
 
希望在最後一刻於乾渴中死去的亡靈們,可以獲得減輕他們痛苦的東西。
 
 
在少女的日記中,寫的這段話是:
 
「喉嚨乾得受不了,
水面上浮著一層像是油的東西,
但是無論如何都太想要喝水了,
最後就這樣連著水面浮著的油喝了。」

A18.jpg

6年前,在猶太人權紀念館時,我哭了。
 
當然這沒什麼好驚訝的,因為要我哭實在沒什麼挑戰性。
 
不過我以為原爆資料館裡看到的慘況也應該要讓我哭的,我卻從頭到尾冷血無感。
 
直到走到這個碑前,看到一整排來自日本各地的礦泉水。
 
 
我把水壺打開,倒了一些之前裝的熊本人引以為傲的水龍頭就有的甘泉進去藍色的水桶裡,也倒了一些到我自己的喉嚨裡。
 
 
 
然後它們就從我眼睛裡跑出來了。

 

 

A19.jpg

和平公園的彼端,就是長崎島原出生的雕刻家 #北村西望 的作品。
 
日本對於藝術和人物也很有地產地銷的概念啊,這一類型的雕塑幾乎都會邀請當地出生的藝術家來操刀。

遠方的情侶正在進行與和平巨人同樣動作的定時自拍,覺得可以抓到這個可愛的moment真是lucky(?)

 

和平雕像本人現場比照片中看起來大很多,氣勢磅礡,所以我也想把它拍大一點,但怎麼拍怎麼弱。
 
羅賓大神看到我愈蹲愈低也跟著想挑戰把它拍大。
 
所以又讓我拍到這張德國人在和平之像前跪拜懺悔的一刻,真是lucky(?)

A20.jpg

 

不過後來我跟他說,我發現重點好像不是蹲低,而是要有比例尺在旁邊,於是他就命令我和琺站著當比例尺。
 
(看我的!!無〜敵〜比例尺!!!)
 

A21.jpg

琺當時不知為何是這個姿勢,將計就計就這樣吧。

 

然後我說應該要學那對情侶跟和平巨人比一樣一動作。

所以我們和鴿子同時轉過去看巨人比什麼動作。

A22.jpg

手臂的角度堪稱完美,不愧是四肢發達二人組。
 
其實放我們這兩個170公分以上的大隻女當比例尺,和平巨人看起來又更小了。
 

A23.jpg

至於林這麼好用為什麼沒有拿林來用呢?
 
呃,因為林看展看到一半發現她的手機不見了,非常冷靜地回到hostel打電話給電車公司,被告知手機掉在電車上一路被載到總站請來總站領取。
 
「竟然沒有人拿走啊?!」
 
「みきさん說,日本人是絕對不會拿走的。」
 
 
羅賓大神也說有一次他把錢包放在柏青哥店的廁所裡,回頭去找的時候跟掃廁所的大哥一問,對方很冷靜地說:「請稍等一下」就從倉庫拿出來給他了。
 
 
連進出柏青哥店的人都不偷東西,真是一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國家啊可惡。


羅賓大神另一個讓人稱道的事跡就是他一落地就到處打聽一個長崎傳統小吃: #具雑煮(ぐぞうに)。
 
問了整個旅舍的長崎人要去哪裡才能吃,大家都說:「沒有店在賣這個吧。」
 
「咦?可是我google長崎食物就出現這個耶!」
 
「這是只有過年時大家自己在家裡煮來吃的。」
 
「好吧,那我只好自己買材料來煮了,請問你知道怎麼做嗎?」
 
「欸?!我不會啦!」所有日本人聞之色變,逃之夭夭,但是這仍然打不敗羅賓大神一定要吃到具雑煮的決心。
 
所以林幫他查了嫁到日本的台灣部落客的影音食譜,讓他照著做。
 
在看完原爆館走回來的慢長旅途中,我們就到摩天輪mall二樓的超市買齊了所有的材料。包括讓大神很疑惑到底什麼東東該去哪找的魚板,蒲鉾(かまぼこ)。

A24.jpg

後來みきさん經過聽到他在看影片做具雑煮,問說:「咦?!為什麼是中國話?!」忍不住接手幫他查了日文版的道地食譜。這就是日本人和德國人很像的地方,對於正確知識的追求具備相當的堅持。
 
#具雑煮 #食譜
當然我們這些比較隨便的民族是看不出來有什麼差別啦:https://m.youtube.com/watch?v=UidTNCqr-lw

A25.jpg

同樣是持打工度假簽證的羅賓大神,之前已經在北海道工作好幾個月,那段期間一直和日本人一起煮飯。
 

對於日本高湯 #出汁(だし)的做法已經是得心應手,前一個晚上就已經先去附近的超市買乾香菇回來泡在水裏冰起來。其他方式還可以使用昆布或鰹魚。

 
「好羨慕啊!我也好想跟日本人一起煮飯啊!」
 
當時這樣許願的自己,後來發現比中餐廚師還隨便一百倍的我本人不管是跟嚴謹的德國人還是日本人一起煮飯壓力都超大的。果然是有堅持才有品質。

A26.jpg


 
整體的湯頭非常及格,連一開始一直懷疑大神「幹嘛自己煮,自己煮完也不見得是日本傳統的口味不是嗎?」的鐵齒我本人都被收服了。
 
搭配烤得澎澎的麻糬,吃起來有種鹹湯圓的感覺。
 
順帶一提,想吃具雑煮的朋友們,其實不用自己煮,不用等日本人過年去他家煮,也不用祈禱羅賓大神降臨在你住的旅舍幫你煮,只要去一趟我摯愛的小鎮: #島原,大街小巷每間餐廳一年到頭都有供應具雑煮。
 

其實島原才是長崎縣內真正以 #具雑煮 聞名的地方。
 
不過,即使我這樣跟羅賓大神說了,他還是覺得無所謂可以自己煮,我也才有幸分一杯羹。

A27.jpg

晚上羅賓大神拿出了一個相當厲害的東西:
北海道知名的ROYCE生巧克力。
 
「我一路從北海道帶過來,每到一間hostel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它放進冰箱裡。」如此珍貴的東西竟然願意拿出來餵食我們這些廢人,羅賓大神的慷慨又在日後傳為一時的佳話。
 
A28.jpg
最後一個晚上,他和林吵著說要一起玩牌,準備充分的林還真的帶了一副牌在身上。
 
「好吧,就來玩撲克牌吧!」
 
「撲克牌?」羅賓一臉疑惑,原來撲克牌(pokers)本身是一個紙牌遊戲的名字,真正的名稱就是牌(Playing Cards)。差別在於系統不同的英國牌(British Deck)和法國牌(French Deck),只有台灣和中國才叫它「撲克牌」。
 
台灣代表先教兩位歐洲人玩了經典遊戲「心臟病」,德國代表則是教我們玩了一個叫做「王八蛋」(Asshole)的遊戲,基本規則疑似大老二,不過每一局最輸的人要讓最贏的人選兩張牌,倒數第二輸的要讓第二贏的選一張牌。
 
「這樣好牌都在贏家手上,輸的人永遠翻不了身啊!真是個資本主義遊戲!」一直當王八蛋的我抱怨。
 
「阿不然我們來玩共產主義遊戲,有牌大家分就好了啊!」德國代表立刻回嘴。
 
不過後來王八蛋我一翻身就不再抱怨了,資本主義也是滿公平的嘛(喂)
 
最後我們全都著迷於法羅群島代表,琺小姐教我們的類似傷心小站的遊戲「Gissa」,也就是「Guess」的意思。
 
我一邊玩一邊讚嘆:「天哪這個遊戲好多層次啊!這個學問太深了!」
 
因為太經典了我們竟然玩到凌晨一點,所以決定把它的規則記錄下來,有朝一日可以將這個結合了心理學、戰略和數學的優質卡牌遊戲散播到亞洲地區:
 
1. 平均分配紙牌給4個以上的玩家,第一回合每人5張,第二回合每個人6張,直到每個人拿10張牌,再反過來回到每個人5張牌。所以一玩就必須玩完10個回合,就像麻將一樣坐下來就要打16圈才能站起來。
2. 每一回合開始前,會進行一個數隻的動作,每個人都要猜這一回合自己可以贏幾次,每贏一次可以獲得1分,但是猜對自己贏的次數的人可以再加10分,猜錯的人差一次扣5分
3. 基本規則是花色上黑桃最大,檯面上出現的第一個其他花色則是第二大。數字上Ace最大,2最小。
4. 關鍵規則:非黑桃的第一個花色出現後,接下來的人只要手上有這個花色就要先出掉,不可以出其他花色。
5. 一輪4個人出完之後,開始比大小。以花色優先,同花色則要比數字大。最大的人可以拿走檯面上的4張牌,放在自己面前,表示已經贏了一次。下一順位可以首先出牌。
 
規則看起來不難,但難就難在猜測自己的勝算時,必須考量手上的牌、評估別人手上可能有的牌,以及這一回合大家總共會出的牌。
 
而且看到大家伸出幾根手指後,又會徹底改變自己原先的勝算,所以先要掌握外在條件保守估計之外,後要即時調整心態、隨機應變、奮力一摶。
 
順代一提,因為玩了這個遊戲,我們發現台灣比數字的指法是目前國際上最聰明的系統之一,只需要單手就可以從1比到9,這一點在日本和歐洲國家都是不存在的。
 

Chapter 3 金比羅山
 
隔天是羅賓大神停留在長崎的最後一天,剛好是我本人的休假。
 
廢人我的第一個休假決定要好好振作去爬個山,雖然因為懶得搭巴士所以選了一個長崎盆地上的小小山:金比羅山。
 
羅賓大神照例自然而然地問了句:「你介意我跟你一起去嗎?」
 
同樣名字的山在日本大概有8000座吧,因為幾乎每個小鎮都會選擇市區內的第一或第二高山(基本上也只有海拔200-300m)蓋一座「金比羅神社」,這個神社的所在地就被稱為「金比羅山」。
 
在市區爬山的必經之路就是各種風水寶地墓仔坡,但走著走著眼前熊熊出現一座巨大的觀音像。
 
A29.jpg
這真是一點也不日本,確定這不是在雲林嗎?!

 

 

A30.jpg

 

觀音站在烏龜形狀的屋頂上,座北朝南垂目凝視長崎市區。
 
旁邊還有三位童子,難道是傳說中的童子拜觀音?!

A31.jpg

 

從這個角度才看到出來這個觀音像的尺寸,至少有六層樓高

 

穿過墓仔坡之後是一連串的山坡住宅區,還好我跟一個白人走在一起,看起來才不像是來偷東西的。
 
最後終於抵達登山口的鳥居。

A32.jpg

 

穿越鳥居之後就是立即的森林,這個金比羅山的氛圍大大地超出我的預料之外。
 
我到這裡才聽到大神說他的主修是商業心理學,難怪大神雖然會認真聽你回答,想要深入完整地了解一個人內心的想法,卻從來不給予任何批評,就像心理治療師一樣。

A33.jpg

 

爬到山腰處先是經過一個世外桃源般的神社群。

A34.jpg

接著穿越一片山坡上的草原。
 

A35.jpg

還沒寫完畢業論文的羅賓大神在這裡又拋出一個問題:「妳是怎麼決定妳的第一份工作的?」
 
所以我跟他說了當年輕易決定我人生的「樂透問題法
的故事(<<當年的全文請點連結就不贅述了),害我講得上氣不接下氣,就說了他問的每個問題都要花很長的時間回答,連爬個山也不放過我。
 
「其實就是你昨天問我們的問題:『如果突然變得超級有錢,你會做什麼』,我不是說我會買一座山嗎?因為當年我也問了自己類似的問題。我那個時候寫了兩個答案,一個是買一座山,一個是開一間博物館……」
 

 
「為什麼要買一座山?純粹因為喜歡爬山嗎?」
 
「不是,因為台灣的山坡地破壞問題很嚴重,一下雨就有土石流,土石流在台灣是動不動就會死一整村的人的程度。所以我想買一座山,最好是被開發得最慘、最具生命威脅力的一座,還要做地質調查、把適合的原生樹種復育起來,可以的話,用生態工法經營成一座茂密的森林公園或樹葬園,讓人們可以輕易地走進去。」其實就是環境信托基金的概念,不過老娘有錢,老娘的口袋就是基金。

 

抵達山頂的最後一個鳥居,有一個非常適合吃飯糰的觀景台
 

A37.jpg
從金比羅山的山頂眺望,可以看到北側的市區,以及遠方海灣中的長崎港。

A36.jpg

羅賓大神問我,被日本殖民過的台灣人,現在身在日本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
 
我說,台灣人對日本的感覺是很兩極的。
 
經歷過日本統治的早期移民們,同時有拒當二等公民的抵抗也有受過日本教育後殘留下來的「殖民母國情結」,而另一方面台灣又有打過八年抗戰、對日本深惡痛絕的晚期中國移民。
 
「我國中時的歷史老師就非常痛恨日本,」我舉例說,「不過她抱持的原因是,在二戰之後,納粹政權徹底瓦解,但是日本當年侵略中國的皇民思想和天皇體治仍然屹立不搖。」
 
「這倒不算完全正確,納粹餘黨一直都在。而且德國現在面臨大量的難民壓力,有些人不滿政府完全接收難民的開放態度,所以現在,納粹思想有再度復活的跡象。」
 
「我猜真正的差別應該是在於德國在二戰後歷經過徹底的審判,而日本當年的主政者卻完全不用負任何責任,連教科書也支字未提。」我又舉了「靖國神社」當例子,裡面的戰犯面至今仍然被日本政府視為國民英雄。
 
「確實是,身為一個德國人,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導必須要為這一段過去深刻反省,在學校裡有一整個學期的課程只談二次大戰。甚至可以說,當我們在其他國家的人面前說自己是德國人的時候,還會覺得有點歉疚。
 
我不曉得日本的教科書會怎麼描述這整件事,不過我這次來長崎沒機會去軍艦島,也不覺得真的錯過什麼,因為我聽說,那裡的導覽內容完全否認當年有強制奴役韓國人這件事。
 
琺小姐後來真的花了4000日圓去了一趟軍艦島。
 
整個英文導覽內容只有提到韓國礦工一次,那就是有人問他們在軍鑑島上的生活怎樣,他們回答:「we had a good time there. 」聽得琺小姐和旁邊的香港人同時大翻白眼。

 

A38.jpg

下山時走了西邊的另一條路,完全是一個被埋沒的風格。

A39.jpg

掛在農園旁的烏鴉耶酥,用來警告其他烏鴉靠近這裡的下場就是被吊死。
 
「日本人把這個東西產品化真的很值得敬佩耶!至少買了這個就不用真的殺鳥了。因為在台灣我們是吊血淋淋的死鳥。
 
「德國也是。」

A40.jpg

陪羅賓大神走去搭巴士的時候,他堅持要抓緊最後15分鐘先去美食街吃個印度湯咖哩。
 
這完全不是長崎特產什麼的,但還真的滿好吃的,牛肉的部份鮮嫩帶勁,湯頭和蔬菜配料也非常下飯。
 
終於到了要道別的時刻,以往來說,不擅常道別的我通常會想盡辦法逃避這一刻。
 
裝忙啦,裝冷漠啦,裝孤癖啦,裝忘記啦,裝熱絡地聊一堆不相干的事情啦。
 
尤其每一次聽到「I will miss you」,我都沒有辦法自然而然地回答「I will miss you, too」。
 
不過這次突然變得很簡單,在離別擁抱時大聲地說了「I will miss you」,不曉得是自己終於長大了,還是大神的坦率給了我力量。

 

然後就在羅賓大神離開後的一個禮拜,staff們在清冰箱的時候,猜猜看我們發現什麼?

A41.jpg

大神雖然離開我們了,但他的愛永遠都在呢!


 

Chapter 4 Casa Blanca Guesthouse

B02.jpg

現在到底是什麼情形呢?
 
基本上這是琺小姐的idea:我們自己來做餃子(ギョウザ)吧!
 
其實長崎一帶就是以可以吃到各種中國食物而聞名日本,所以餃子什麼的算是名物之一。
 
不過,好巧不巧這兩位少女都吃素。
 
在日本是沒有素餃子這種東西的,不但沒有,連平常要找到一間素食餐廳或是在普通餐廳找到一道沒有肉的料理都很困難。
 
在遇到她們之前我還真沒有意識到日本原來是一個肉食主義的國家。
 
「妳想要吃煎餃還是蒸餃?」我從手機畫面中抬頭問琺。
 
「煎餃!」
 
「我覺得我們連餃子皮都可以自己做。」
 
好里佳在本人我曾經在林口社區大學上過一學期的米麵食烹飪課,對於燙麵麵團還算有點基本知識,現在終於派上用場了(撥頭髮),當然基本上還是要參考一下 #卡羅自在生活 啦!

B03.jpg

打掃完的時間是下午一點。
 
「我覺得我們要先吃午飯,然後再開始做餃子當晚餐。」
 
「要做那麼久嗎?」
 
「可能要喔。」
 
一開始揉麵團後要靜置1個小時,緊接著花了2個小時把所有的高麗菜和胡蘿蔔切到細碎、撒鹽巴脫水。有才林則負責磨薑末和處理豆腐。接著全員坐下來一起包2個小時的餃子,最後再花1個小時才全部煎完,總共是6小時的餃子馬拉松。
 
「我們基本上就是一座餃子工廠。」生產線上的三個女工埋頭苦幹著。

B04.jpg

跟林一起搜尋素餃子該放什麼東西後,決定就是高麗菜、胡蘿蔔,日本有一大堆所以沒問題,還有口味上必備的薑,以及取代餃肉增加口感的豆干。
 
「日本有賣豆干嗎?」
 
「好像從來沒看過。」
 
怎麼搞得不是取材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嗎?日本料理文化竟然獨獨少了美味的豆干,也沒有干絲素雞素肚這些不管燉滷還是涼拌都美味無比的小傢伙。
 
後來林發現可以用微波爐把豆腐脫水!雖然不完全是豆干,但打碎了包進餃子裡也足以呈現接近豆干的效果了!廚房裡的各種難題都打不倒冷靜林啊!

B05.jpg

幸好餃子的靈魂:香油,在hostel裡就有一大瓶,雖然字面上是「芝麻油」的意思,不過比起台灣用的超濃厚黑麻油,比較接近芬芳的香油。
 
離開長崎後的某一天,琺小姐line我們問說我們還有素餃子的recipe嗎。所以順便放上來,提供給想要以有限資源自製素餃子的各國民眾參考。
  
"Vegan Gyoza Recipe"
 
Dough recipe:
Flour 300g
Salt 1/4 teaspoon 
Hot water 100g
Cold water 90g

1. Put flour and salt in the bowl
2. Pour in hot water and mix it quickly in the same time
3. Pour in cold water and mix, massage it until it become a perfect dough with a smooth surface
4. Cover it with wrap or container to leave it for 1 hour
5. Roll into long shape and cut into cubes in equal size. Make into skin. *Don't cut everything in once. Keep them in the wrap until you're making them to stay soft, otherwise it will become dry and hard very soon.
 
Inside material recipe:
1. cut cabbage, carrot into tiny pieces. Mix salt into cut vegetables.
2. Smash ginger.
3. Microwave tofu to make it dehydrated, and smash it as well.
4. Wait until the vegetables become soft. Push out all the water and then mix everything together.
5. Mix some sesame oil in it.

When pan frying gyoza:
1. put oil at the bottom of the pan
2. arrange all the gyoza in the pan
3. mix water with wheat flour, and pour until it reach the half height of gyoza. *this is to form the thin crispy skin on gyoza.
4. cook until all the water dry out. *check the bottom frequently to make sure it turns golden crispy color but not burned.

Sauce:
Soy sauce of course. you can also put some chopped ginger and red pepper.
We also tried yakiniku sauce, and it matched perfectly with this Gyoza!

 

Var小姐可以不要玩食物嗎?

被分配到桿麵皮任務的這位粉紅色頭髮同學因為太慢長了所以一邊放音樂跳舞。

B07.jpg

但是琺小姐的麵皮成品真的是驚為天人,又圓又薄又大片。
 
我這個誇口說要教她桿麵皮的人桿出來卻慘不忍睹。
 
"Those who cannot do it, teach it."這句話還真是有道理。琺小姐孺子可教我這個當師父的也覺得很欣慰,像殘廢的武林高手遇到筋胳奇佳的人才一樣。

 

我鼓勵琺小姐來台開設手工餃子店,不用賣餃子,光是賣票讓大家進來看這個奇怪的人桿麵皮就有賺了。

B08-1.jpg

Kon-fu Gyo-za!!!

 

接下來是更加慢長的包餃子女工時間。
 
當年在麵食料理課上學了6種包餃子神之技法已經徹底忘光了,還是之前和日本人一起包餃子的法羅群島粉紅美少女教我怎麼包的。

B08.jpg

 

美麗的餃子成品們,終於來到這一步了。

B09.jpg

 

把用血汗包好的餃子排進滿滿的大平台,然後用麵粉混水倒進去約莫到半個餃子的高度,這是用來形成冰花餃子的脆脆翅膀用的!

B10.jpg

第一盤餃子誕生了,由我們的餃模展示。
B11.jpg
琺突然有感而發地說:「我真的很感謝妳們,因為我隨口一句要自己包餃子,妳和林竟然就執行力十足地調查各種食譜然後真的完成這件事了!!!」
 
 
是說在這之前她也隨口說說要在交誼廳開打拉ok party,我們倒是完全沒有執行。
「日本一定有地方可以租到音響投影機和大螢幕!」
 
「呃,我還以為只要拿個筆電出來放youtube影片大家一起唱唱歌就好了,原來妳是要玩真的,哇賽,這就是第一世界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差別嗎?!」
 
琺小姐每次聽到我的第三世界國家梗都會笑歪。
 
「我從來沒想過可以親耳聽到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怎麼想。台灣的人都知道自己是第三世界國家嗎?」
 
「不知道,哈哈。我如果沒去捷克也從來不覺得我們是第三世界國家,我以為我們至少也要屬於美國陣營。大部份的人都以為第三世界指的是更難以想像的國家,那些總統動不動就被幹掉,然後下一個總統就是幹掉總統的那個人的國家。殊不知我們自己也是 XDDDDD」
 
「沒關係啦,這個歸類法本身就是由第一世界的國家制定的,其實沒什麼意義。」
 
「也是啦,就像高中生一樣,遊戲規則都是由自以為酷的小孩決定的。」
 
 
 
林默默地在爐子前面忙了很久,刷地一聲完成了超美的冰花餃子!!!
 
因此以一個囂張的神情和餃子合照。
 
B12-1.jpg
 
冷靜林真的是廚房裡的一盞暖燈,我已經預約了以後如果開店要請她來任職,僅以此篇貼文為證。
 
最後的成品當然是好吃到飛天,雖然我們總共做了快80個,強逼同在交誼廳的韓國弟弟和德國姐姐一起來吃。
 
因為前兩天我經過一家小藝品店,門口放著一疊「有機蔬食料理課」的傳單,地點是在某位主婦的公寓裡,我興奮地帶著這個好消息回來告訴兩位素食少女,但一堂課要3000日圓,林幫我們打電話去問,也已經客滿了。
 
我跟另外兩位女工說,我們應該在旅舍裡發一樣的傳單,然後收錢交大家做素餃子。
 
琺小姐聽到要收錢眉頭一皺:「我是不會站在資本主義這一邊的!」
 
我就是勢利的台灣人。
 
不過,其實不是只要是錢就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要素是由資本家剝削工人來獲得大部份的利益,開課收錢之後只要由我們三個女工均分收入就是共產主義啦!

 


另外一個冷靜林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超簡易的大阪燒製作方式。
 

B14.jpg
只要兩匙麵粉一顆蛋一咪咪水,加上切得細細的各種愛吃的東西,煎到熟(或半生不熟),淋上靈魂的日式沙拉醬和大阪燒醬,就完成了!
 

B13.jpg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大概吃了40次的大阪燒。
 
冷靜林說:「如果有一個可以連續吃多少次大阪燒的比賽,你一定是冠軍。」
 
 
當然除了簡單又好吃之外,也是因為下一間換宿旅舍有人留了一包大阪燒粉(其實就是有調味的麵粉)和一包薄力小麥粉(低筋麵粉),總共加起來快要2公斤竟然被我用完了。


回顧一年來在日本住過的青旅當中,長崎的Casa Blanca Guesthouse實在是數一數二乾淨溫馨的一間hostel。
 
毫不意外地發現我根本沒有拍過任何hostel內部的照片,只有這張可以展示這張桌子有多乾淨(疑)。
 
交誼廳本身雖然走的是極簡風,但是靠得很近的小桌子們讓坐在這裡人雖然擁有自己的空間可以聊天吃東西上網划手機,卻也很容易就能跟隔壁桌的人搭上話。
 
某天我跟琺提早打掃完,閒著沒事在折抹布的時候,突然有個idea想把抹布折成一隻紙鶴。結果我們掙扎了半天,發現兩個人都忘了紙鶴到底怎麼折,旁邊正在吃巧克力當午餐的奇怪英國大叔Darren忍不住插嘴:「讓Nana教妳們啦!Nana一定會!Nana!!!」他像是喚自己老婆還是貼身女傭一樣朝staff值班室大喊。
 
正在值班室的Nana立刻像仙女下凡一樣出現在我們眼前。Darren告訴她這兩個笨蛋連折個紙鶴都不會,妳可以好心教教她們嗎?
 
本Guesthouse的特色就是每一個Staff都像精選少女組合一樣個個正妹卻又剛好走不同風格(Nana是屬於幽默智慧型),不知道是巧合還是老闆面試時特意的安排,總之除了正之外最大的共通點就是遇到任何奇怪的客人問的奇怪問題,她們都會非常耐心仔細地回答。我想這也是這間Guesthouse住起來令人通體舒暢的原因。
 
Nana立刻轉身掏出一包方形彩色褶紙。
 
「哇靠,這裡隨時都有準備褶紙啊?」
 
琺非常冷靜地回答我:「我在日本還沒有住過一間旅社沒有準備origami paper的。」
 
「好的,各位同學,首先第一個步驟就是從對角線對摺。對!對!做得很好〜」才完成一個對角線就被誇獎了。
 
終於大家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折完四隻紙鶴,Nana又轉身掏出一把剪刀,示範怎麼讓冰冷高傲的聖潔紙鶴一秒變猥褻
 
B12.jpg
總而言之,我們在這幾張小桌上浪費了大部份的美好時光。

 

B13-1.jpg

不只如此,我還在這張桌上,達成了我日本之行最高成就(疑?才來兩個禮拜就達成了那後面一整年要幹嘛?)
 
那是一個我正在查多良岳登山交通資訊的晚上,琺在我左手邊上網,另外一側則有一名年約40歲的亞洲婦女,每當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抬頭用英文交談時,她就頻頻看向我們這裡。
 
「啊!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7點的車會比8點貴一倍!」
 
當她聽到這句話時,知道她的機會來了,立刻把屁股滑到我旁邊:「來,讓我看看。喔!因為這班車是特急,所以會有高鐵的訂位費用。對了妳是從哪裡來的啊?妳英文講得好好,我猜想妳應該不是日本人。」
 
忽略這個有點亂入的登場方式,她其實是一個很酷的人。因為她知道我從台灣來之後,接下來說的是:
 
「我看過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說,是在日本的台灣人寫的,叫《流》,它講的就是台灣以前的故事。這本書很有名,讓很多日本人對於台灣的認識又更深入。」
 
她用手機搜尋給我看,是一個日文筆名「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的作者,以他山東籍祖父的人生為藍圖的推理小說。

在解開兇殺案謎團的同時,也搭建起七零年代台灣社會這個背景舞台,在日本讀者的眼前揭開這個微妙的時代。
 
「尤其是本省人和外省人的關係,在這本書紅起來以前,大部份的日本人不會了解這件事情。」真不敢相信我會聽到「本省人」和「外省人」這兩個字的日語音讀。
 
「這件事情在現在的台灣仍然是一個問題嗎?」
 
「以前確實是很嚴重的問題,不只是語言隔閡,還有教育上、就業上、經濟上也有差距,政府部門的官員也幾乎以外省人為主。長期下來的衝突還曾經導致政府派軍隊大規模鎮壓的事件,當時島上的本省人知識份子,在一夕之間幾乎被殺光。不過,現在已經沒有差別待遇了,而且因為通婚和教育等等的因素,幾乎不會有人特別區分誰是本省人、誰是外省人,這個詞也開始變得比較少用。」
 
「那麼現在,本省人和外省人,哪一個平均收入會比較高呢?」
 
我歪頭想了一下身邊的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生活、教育程度、雙親的職業和開什麼車。
 
「不得不說,可能還是外省人平均來說會比較富裕一點,畢竟有很大部份的人父母是領終生奉的軍人或公教人員,但差別已經不是這麼大,台灣富豪排名前幾名也有很多都是本省人。」
 
「那麼本省人和外省人佔總人口比例是多少呢?」
 
這個問題連我都沒思考過精確的答案,於是我打開維基百科,查到這個速成的數字:臺灣閩南人76.9%、客家人10.9%、外省人10.0%。
 
不過省籍登錄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取消,所以這個數字只是粗估而已。
 
我向她解釋,要把閩南人和客家人加在一起才算本省人,也因此發現本省人超出我想像地多。
 
她問說:「那最後一項這個1.4%是什麼?」
 
「這個是原住民,比本省人更早就在台灣生活好幾千年的人。」
 
「原來台灣還有原住民?!這真是太有趣了!他們說什麼語言呢?」
 
「台灣原住民有至少十三種以上不同的語言和信仰習俗,有一些字眼跟澳洲的毛利人非常相近。不過,因為國民教育要求他們學中文,所以很多年輕的原住民已經不會說母語了。
 
「為什麼他們的人口那麼少?」
 
「本省人遷移到台灣的人口太多了,一方面應該是受到我們這些漢人的壓迫,另一方面,妳知道台灣本身經歷過很多不同政權的統治,包括西班牙、荷蘭、中國,以及日本。」提到最後一個國家時我忍不住笑了出來,我竟然在跟殖民母國的居民聊台灣殖民史。
 
她微微一笑,點頭示意她了解我在笑什麼。
 
「中國又分成前往兩個部份,一個是鄭成功,一個是清朝政府。」我打開鄭成功的維基百科頁面。
 
「等等,我知道這個人!他是半個日本人!」竟然有活生生的日本人了解鄭成功是誰。她繼續往下讀,「啊!原來他是在平戶市出生的,這是我的老家,就在長崎的北邊啊!」
 
「每一個殖民政權進來台灣的時候,基本人我們漢人很快就投降了,但是原住民不一樣,他們會不惜性命抵抗來捍衛自己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領域。但也因為這樣,他們付出了比我們更慘痛的代價,有時候整個村子都被屠殺燒光。當然,這件事每個政權都做過,不只日本。」她露出相當同情的表情。雖然我特別強調不只日本,但也意謂著包括日本在內都對原住民造成無比的傷害。
 
「但是這些外來政權來的時候,不是會讓漢人和原住民團結一致對抗他們嗎?」
 
這麼想是沒有錯,喬治歐威爾和蔣渭水也是這麼想的。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其實目前為止她問的每個問題都相當關鍵,「很可惜,不會。原因是這些政權會先收買最容易歸順的族群,來對抗那些不願意服從的部落。所以收買漢人來對付原住民、收買平地原住民來對抗高山原住民、收買敵對的部落來對抗另一個不聽話的部落,這些是最常採取的手段,刻意激起這些衝突,也只會讓族群間的仇恨不斷加深。」
 
「這個做法真是太聰明了。」
 
「當然不只日本,每個進駐台灣的殖民政府都這麼做過。」
 
「我真的很想多了解這些原住民他們的文化,還有經歷過什麼樣的歷史,以前我都不知道。」
 
「啊,其實我們有一部電影在講這件事情。」我打開youtube視窗,暗自忍住內心的興奮之情,搜尋《賽德克.巴萊》的預告片。
 
一開始日本軍官就用非常狂妄的日語,展現了對於台灣山林資源掠奪的野心。接下來雙方作戰的畫面,炮火像水煮蛋一樣投入原始叢林裡,奔跑的人們一個一個被炸開。一行人在樹上繫起一條一條的布巾,將自己的脖子掛上去……。最後是老莫那說的那句話:「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曲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真想不到我此生有幸把《賽德克.巴萊》的預告片播給日本人看。
 
我一面播,一面偷偷觀察她的神情。她的眉頭愈來愈緊,眼神愈來愈哀淒。
 
看完之後,她問我這部電影的名字,在手機上記了下來。
 
「賽德克巴萊,這是其中一族的原住民語,賽德克是『人』的意思,巴萊是『真正的』,意思是以自己的精神文化過活,才能算是『真正的人』。」
 
「這部電影在台灣很有名嗎?」
 
「非常有名,在那之前,幾乎沒有一部商業大片以原住民的歷史為題材。」
 
「我覺得他們應該要來日本上映,每一個日本人都應該要看過這部電影。」
 
她的這句話,讓我覺得這次來日本已經值得了。
 
 

然後現在這又是什麼情形呢?
G01.jpg
就是某一天晚上我們又一起在交誼廳耍廢(基本上就是我埋頭在找農場的工作,林一邊吃甜食一邊在用手機看電影),琺突然從電腦螢幕前抬頭說:「我決定要去海灘了,怎麼樣?」
 
身為孤癖三人組的成員,約人出門的特色就是「不管你們怎麼想反正我是去定了」。
 
這個時候的長崎最高溫也才23度,對我們來說還算是冬天,但是來自冰天雪地的法羅群島的少女已經認定是一定要去海邊的天氣了。
 
「為什麼要在長崎去海灘啊?」這絕對不是來長崎玩會有人推薦的行程。
 
「我知道妳們台灣到處都是海灘,但我們在法羅群島是沒有這種東西的。」琺翻白眼說。
 
「嗯………。」我和林同時發出懶得出門正在找藉口的聲音。
 
「賣粿了,妳們就算留在這裡也沒有打算要幹嘛好不好?!」
 
「一語道破」算是琺小姐的終極技能。
 
「但我沒有準備任何要去海邊用的衣服。」因為老娘的所有機能裝備都是用來務農和爬山的。
 
「噢?我有很.多適合海邊的衣服可以借妳噢😘」
 
「不用了謝謝,妳的衣服大概只適合粉紅色頭髮的女人。」
 
我們就這樣再一次答應了琺小姐突如其來的海灘行程。

隔天打掃結束後,三個婦道人家慌慌張張地帶了一堆自以為很海邊的東西出門,到AEON大賣場張羅了酒精飲品,然後搭了2個小時的巴士抵達琺小姐在網路上查到這個叫做「高浜海水浴場」的地方。
 
然後一個人都沒有!
 
擔心去海邊要穿什麼根本就是多餘的,因為就算不穿也沒關係。

Chapter 5 高浜海水浴場

G02.jpg

從海灘上可以遙遙看見海面上的軍艦島,ぐんかんじま(端島,はしま)
 
就是在長崎這幾天一直出現在我們耳邊的話題島嶼:到底該不該去這個貴森森的行程?登島之後到底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日本對於在島上奴役韓國和中國礦工的歷史解釋是什麼?
 
在餃子工廠出貨的那天晚上,我們邀請了不小心身在交誼廳的韓國重考生弟弟和德國兒童心理治療師加入幫我們吃做了太多的餃子。
 
後來又有一個非常友善地買了下酒菜請我們吃的韓國大叔走進來,他說,他去了軍艦島,覺得非常失望。他用很簡約的英文說:「那裡只是在賣紀念品而已。」
 
我把這段話告訴後來去了軍艦島的琺,她說:「對!我看到一堆日本高中生在買『軍艦島』的T恤,對他們來說就是穿在身上很酷表示自己有去過軍艦島,但是他們完全不了解上面的歷史背景。」
 
「啊,把這個東西賣給韓國旅客的想法到底是什麼啊?」
 
韓國弟弟幫我翻譯大叔說的一段話,「在福岡的櫛田神社裡,有一把武士刀。這把刀在當年是日軍入侵韓國時,衝進韓國皇后府邸,殺光包括皇后在內的所有人用的刀。現在,他們仍然把這把刀供奉在神社裡面。」
 
韓國弟弟說:「我們並不恨日本人,日本人都非常友善,但我們恨的是日本政府,他們永遠都在否認這些事情。」
 
我問他們:「在台灣,我們有些人恨日本政府,但有些人會懷念過去日本時代,覺得當時很美好,在韓國也有這樣的人嗎?」
 
「有,但是,我們會說,這些人瘋了。」
 
來日本之後,我時不時想起經歷過日本統治的台灣人留存的「親日」心態。似乎不一定是日本對他們這麼好,而是在台灣人的記憶裡,眼前只有「親中」和「親日」兩個選項,所以寧可親日。因為國民黨美學慘不忍睹,所以只好認為日式建築是台灣最美的街景。
 
「為什麼不能只是『台灣』呢?」後來遇到的一個德國電影製片政治姐問我。
 
我也不曉得,什麼樣的東西代表純粹的「台灣」呢?

G03.jpg

琺小姐堅持要走到海灘的另一端當做我們的扎營處(把毛巾舖在地上而已),因為她說這個角落比較美麗。

G04.jpg

這話說得沒錯,但後果就是上個廁所來回要走20分鐘,天都黑了。

在林為了上廁所開啟漫長旅途的時候,月野兔小姐就下水了?!

G05.jpg 
這個時候的水溫對我來說還是冰的,最高應該也只有12度吧。
 
「我可是從法羅群島來的。」
 
這句話快要讓我覺得那些島上住的都是戰鬥民族了。

G06.jpg

月野兔說她在網路上看到人家把啤酒埋在有海浪的地方來保冰,我個人覺得是個bad idea但她堅持。

 

三位無辜的仁兄:

G07.jpg

下場就是我們曬太陽曬到一半就會說:「Var,妳的啤酒又被沖走了。」
 
然後她就會「Oh, fuck」一聲朝著大海的方向奔跑去撿啤酒,再重新埋回自以為埋得比上一次更深更扎實的地方。
 
不斷重覆這個循環直到太陽下山我們要回家了。

G08.jpg

雖然我們成功地擺脫阿宅人生,按照計劃賣力地搭了2個小時的客運抵達海邊,但實際上我們在海邊做的事情,和在旅舍沒什麼兩樣:睡覺、梅酒、划手機、聽音樂。
 
廢人不管到哪都是廢人。

G09.jpg

不過也要感謝法羅小姐,在太陽下山的最後一刻最後一次踏上漫長的廁所旅途的我,看到最令人難忘的夕陽。

G10.jpg

以及夕陽當中遠方露出來的,一艘百年來不曾起航的軍艦。

G11.jpg

長崎的記憶幾乎就在瞎扯淡和聊政治中度過。

 


 

Z06.jpg

還記得,#羅賓大神 時不時就會冒出不知道從哪來的奇妙問題。
 
有一個晚上,他又突然問我們:這輩子有沒有去算過命?
 
我說:「我個人雖然沒有,但我爸媽有幫我算過。」
 
「結果算命仙說什麼?」
 
「他說,我這輩子沒有貴人命。意思是我不會遇到大力幫助我的人。不過這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通常自身剛強的人就不需要求助他人,自然也就遇不到貴人。」
 
「但你真的覺得目前沒有遇過給予你幫助的人嗎?」
 
當然有,不願意麻煩他人,並不代表就不會受到他人的幫忙。
即便不是提供幫助,純粹只是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那也算是貴人。
 
現在回想起來,在長崎遇到羅賓大神、林林和琺,可以說是我人生中出現的貴人。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鄉的味道」,是指什麼樣的味道呢?

對不同人來說,答案都不一樣吧?

光是台灣一個小小的島上,可能就有上萬種不同定義的家鄉味。

但是無論如何,肯定是讓吃的人覺得最熟悉的味道,才有資格被稱做「家鄉的味道」。

然而在這間台北市中山區樸實低調的巷弄小餐廳裡,被稱作「家鄉」的,反而可能是令我最陌生的味道。

狐狸野餐 

用新鮮食物無味精做出料理、盡量使用當地當季、台灣本土直接跟農場進貨的食材,大致上就是「好好吃一頓」計劃的基本要求。

但是狐狸野餐最特別的地方是它暗藏玄機的菜單——裝潢上他們溫馨樸素,菜色上的多樣倒是令人出乎意料:

茴香腕豆泥炊飯

椰汁馬告魚片炊飯

香料燉羊肉炊飯

菲律賓家鄉雞炊飯

功封秋刀魚搭配炊飯……

平常餐廳的菜單打開來,雞豬魚牛的料理方式總是固定的那幾樣,但是在狐狸野餐,光是看飯類就已是每個口味都無比驚奇,在悶熱的初夏這些名字鑽進眼裡,想像起來更是開胃誘人。

除了芝麻辣醬麵系列外,大多數的主食還可以改成搭配彩虹麵麵包,另外還有兩種現做的薄餅。但我的原則一定是點看起來最能吃得飽的那個。

 

店門口有非常貼心的無障礙斜坡;一家店能在創立時想到這一點是相當難得的。

店內的服務人員和料理者似乎就是兩個老闆,接待上是屬於臉部表情相當冷靜的那種風格(和貓小姐有點像,這有可能是好事;以我目前走過的綠色餐廳來說,統計學上顯示服務上過度熱情的,還真的都不太好吃。當然反過來講的話就有點不負責任了。)

小巧的店內大約7桌,僅能容納20-30人,中午時走進來,已是八分滿的狀態了。但是人客們仍然相當安靜地用餐,有一桌正在低聲討論著東南亞的人類學研究。

我走到靠近窗台的一桌坐下,外頭是一個祥和的公園,不少外籍看護們推著長輩的輪椅散步。

狐狸野餐

最後,我非常快速地決定點了「菲律賓家鄉雞」,因為看到時內心OS:雖然我的故鄉不在菲律賓,更從來不知道這家鄉的人都吃什麼雞——那就是它了!

首先上桌的是餐點附的「今日蔬菜湯」,具體來說就是以今日蔬菜組成的(喂):

狐狸野餐

湯是清徹味道微甘的湯頭,表面完全沒有油脂,猜想是為了和店內的素食套餐附一樣的湯,所以唯一的鮮味來源大概是菇類。

雖然清淡,但是一整碗有滿滿的料:白蘿蔔、玉米、香菇,還有一種介紹軟脆之間,微微咬得到纖維的東西,被切成圓形厚片,問了店員,原來是牛蒡,果然是非常接近素食餐廳的材料使用風格。

湯上了不久,飯菜和主食也來了:

狐狸野餐

飯是100%糙米,混合少部份的黑糯米,口感上不會太硬,但也不至於溼軟,或許是接近在略為浸泡2~3小時後烹煮的程度。

周圍有三種小菜,雖然排盤上看起來不甚講究,但在取材上算是十分用心。

綠色的葉菜吃起來微澀,有著鋸齒狀的葉子,好像是角菜;右側是胡蘿蔔和蔥白炒軟,調味簡單,帶有胡蘿蔔熟透後的甘甜;中間紫色的蔬菜嚇了我一跳,差點以為是在捷克常吃的紫甘藍酸菜;紫甘藍是猜對了,不過吃起來不酸,反倒滿像我有一回異想天開把倉損紫高麗菜拿來做成燉菜的味道,非常溫和順口。這招你也懂,算你有眼光(?)

狐狸野餐

本日重點「菲律賓家鄉雞」本人在此:

狐狸野餐

視覺上並不十分吸引人,主要原因是這湯汁的顏色太混濁,又和雞腿溶在一起。不過看起來有股似曾相識的港覺,且讓我們先偷偷嚐一口。

喔?醬汁的味道是以酸為基底,和想像中的東南亞口味很像,卻不是檸檬的酸,這到底是什麼呢?

再來叉雞腿來吃。

雞肉燉得十足軟透,用筷子一碰就化開了,看來是下足了功夫。而且醬汁的味道已完全滲透入味!搭配的番茄和玉米筍又即時製造出更清爽的口感。
 
在翻動雞腿的時候,我發現醬汁裡藏著一塊東西:

狐狸野餐

喔喔喔喔喔喔?原來是鳳梨!

對啊!鳳梨是可以和肉一起久燉的,醬汁酸味的來源正是和鳳梨一同燉煮後的結果,果然就像之前吃過的鳳梨馬鈴薯燉肉一樣的味道,飽和中帶有一點點的微酸刺激,很好扒飯。可惜當初用鳳梨燉肉也是因為湯汁的顏色不討喜、賣相不佳而難以突破。

另外,這雞腿有一部份的肉吃起來的口感也略偏乾柴,雖然有可能是雞肉本身的品種或飼養方式導致含脂量不夠,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鳳梨酵素分解作用太強,如果是後者的話,就代表鳳梨不能生的和雞腿一起浸泡再燉煮,而是必須調整料理的順序了。

 

整體來說份量不大、口味不重,但確實填飽我騎了一早上單車後的飢餓,像這樣的料理,就是吃完之後雖然滿足,卻輕鬆不膩。

 

我另外單點了一杯有點特別的飲料--甜菜根活力果醋!

(許山米:Yewwwwwwwwwwwwwwww!)

狐狸野餐

上桌的是一杯已經瀘渣後的鮮紅清徹果汁,排除了甜菜根與蘋果打成汁時在口感上都過度豐富的纖維。
 
點甜菜根飲料很需要勇氣,因為這一類型的蔬果汁通常是「健康」訴求而非「美味」訴求。
一般來說,甜菜根被認為有降血脂、降血壓、減少脆固醇的作用,因而成為銀髮族的保健食材,偏偏帶著一股強烈的「土味」,一入口就像吃著青草混著泥土般的味道,就算加了味道再重的蘋果、鳳梨、香蕉等水果打成汁,也令人難以忽略。
 
不過,因為這樣,我忍不住好奇其他餐廳是怎麼處裡甜菜根產品的,土味真的有辦法克服嗎?還是假裝沒事端給客人反正對方點了也應該要接受呢?
 
喝了一口就「矮油」了一下,還真的沒有土味。
這招厲害,我目前為止除了把甜菜根煮熟之外生的還沒有成功過。這樣不行,這得叫人來問問。
 
趁著聲音渾厚的女服務生兼圍事經過隔壁桌收盤子,連忙把她攔下來:「請問一下這杯裡面是有加哪裡東西呢?」
 
「甜菜根、蘋果。」
 
「只有甜菜根和蘋果嗎?!」我相當驚異地提高音量追問。
 
「呃……還有醋。」
店員的狀態顯示:阿它都叫做「甜菜根活力果醋」了,不然勒?
 
會問這蠢問題實在並非由於在下是一名低能兒,而是因為我在家裡已經試過傳說中可以蓋掉土味的「甜菜根+蘋果」、「甜菜根+鳳梨」,結果根本沒有一種有絲毫的幫助。
 
這次實點實吃,很有可能終於找到了減少甜菜根土味真正的平衡物質--發酵食物
 
 
有些人不愛、有些人瘋狂推崇的甜菜根,在台灣是生機飲食的代表物,事實上在歐洲,它是和台灣的菜頭一樣普遍的食材。舉凡沙拉、燉菜、湯頭、醬料,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上甜菜根。
 
尤其傳遍亞洲各地的「羅宋湯」,實際上就是發源於烏克蘭的傳統紅湯。
對,你沒聽錯,「羅宋湯」標準的紅色,不是番茄的橘紅,而是甜菜根的豔紫紅。
 
在烏克蘭,最早製作羅宋湯的方式會將甜菜根「發酵」(也就是放到臭酸掉),含有豐富糖分的甜菜根是酵母菌的最佳養份來源,發酵之後帶有「釀造醋」般的成分和風味,品嚐時還可以冷湯上桌,這樣算起來還真是相當不錯的營養來源。
 
但是傳到了德國,許多餐廳就會省略發酵的步驟,改成像平常處理各種蔬菜湯一樣,加上「酸奶油」,同樣與甜菜根的滋味相當互補。
傳到了上海,看不懂甜菜根的中國人們就擅自把主原料改成「番茄」,再以此湯傳來的途徑「Russia」,取個以異國為高級招牌的「羅宋湯」來攬客,於是演變成我們最後在所有華人地區看到的,除了「紅」與「酸」這一點勉強相似之外,完全與原本的食材和吃法都無關的羅宋湯了。
 
所以從人類以甜菜根發明的飲食文化來看,甜菜根與發酵物早已被發現特別match。
 
難怪只是多了醋,每次做成飲料就被打槍的甜菜根,竟能死而復生了。
 
 

【店家資訊】

狐狸野餐

營業時間:11:30-21:30(週二、週三公休)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281巷22號1樓

電話: 02 2509 8020

菜單參考:2016年5月菜單,請見狐狸野餐FB查詢不定期更新,現場製作耗時,如果趕時間建議訂位時直接點餐喔~


「友善餐廳」這四個字裡的「友善」,通常指的是食材對人體友善、進一步對環境友善、直接的交易對生產者友善;但如果持續擴大「友善」的涵意,能不能對性別友善、對族群友善呢?


看著窗外的公園,我不禁想著,如果要這些看護工和長者們將輪椅推進這間店裡,說不定一次也不可能吧?

那還真是太可惜了,這裡的天然食材和原味料理太適合年長者了,於此同時,她們也才有機會在與雇主一同用餐時從菜單裡找到一點點的家鄉味。

狐狸野餐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隆河是淡水河域中,貫穿北北基的廣大川流。

對於住在基隆河出海口的我而言,一直不曉得這條河的上游長什麼樣,突然覺得有點慚愧。

2南港-汐科

畢竟我們文青總是喜歡嘲諷當局熱衷於河川水泥化,把一條條孕育城市文化的河流埋在水溝蓋底下,無法像歐洲已開發城市一樣擁有一條讓人們得以喘息、承載著城市歷史與情感的河。

 

但說了那麼多,離家不到500公尺的這條河是從哪裡來的,我卻一無所知。

 

就算只是粗淺地先知道它的面貌也好。

所以,出發吧!

去看一眼,基隆河上游!

 

 

全程路線圖&坡度參考圖

螢幕快照 2019-08-02 上午9.07.37.png

 

 

 

整個路程依照不同的景象和心境被我分成三部份:

【淡水-南港】 【汐止-暖暖】 【四腳亭-福隆】
1 2俊德吊橋 3猴硐-三貂嶺:基隆河上游

 

因為這篇文章實在很長,跟我單身的時光一樣長,所以建議你可以

點擊以上標題或圖片,前往想看的段落。

或直接往下拉,聽我娓娓道來,但為了保持愉快的心情,最好搭配黃建為的這首歌↓服用:

 

 

 

 

一、【淡水-南港】只屬於低碳排的你的高速公路

[Top 看其它段路線]

1圓山段

從淡水出發之後到離開台北市為止,都是走被我稱為 「自行車高速公路」

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

--筆直、寬廣、路面平順,騎到20km/h以上不是問題!

但這樣的高速行駛自由 只是就平日而言 ,一旦到了假日或下班之後,河濱就會被滿路跑的小孩、滑板客、散步的老人以及並排騎youbike的情侶佔據。

雖然在許多城市旅行時,我並不喜歡騎這種只看草皮不看肚皮的地方,意思是這樣的旅行你很難有機會和當地居民聊天、品嚐當地小吃、發現意外的小店,只是照著規劃好的無車路線走而已。

不過在台北市那又是另一回事了,畢竟又貴又吃不飽又不能停單車的店到處都是,再說誰想要跟台北人聊天啊?

所以從淡水到汐止星光橋為止,你可以享受快速逃離台北一條好路,並且在經過各個聚落都可以 「下交流道」 (在自行車的世界裡叫做 牽引道):

淡水 > 竹圍 > 關渡 > 士林 (另可接短短的外雙溪自行車道) > 圓山 > 大直 > 內湖 > 汐止 

1關渡 1關渡-北投(洲美橋下)

▲ 關渡段是非常筆直狹長的一條路,一抬頭只會看到前側地標是北投焚化爐,唯一可以稍稍打岔單一視覺畫面的是偶然出現的小艇碼頭和水鳥

▲ 關渡-北投中繼點是洲美快速道路。橋下有販售食物飲料的流動攤販、單車停放處和休息的長椅,在這裡可以決定你接下來要去社子島還是士林圓山方向。

 

要是右岸騎膩了想切到左岸,途中連接兩岸的單車景觀橋不少,公路橋附設單車/人行道的更是比比皆是。如果從關渡跨過社子大橋,身在左岸的你會依續經過:

社子島 > 大龍峒另可接大稻埕自行車道) > 中山 > 松山 > 南港

1關渡-北投(洲美橋下)

▲淡水關渡沿岸都是紅樹林,代表性鳥類是各種愛吃魚蝦的鷺科,安靜,優雅,緩步而行。最常看見的大概是暗光鳥(夜鷺)吧!

1北投-圓山

▲不過進入大片草皮覆蓋的河濱自行車道,少了泥灘地,代表性鳥類就變成愛吃蟲的八哥和喜鵲,咶噪,好動,三姑六婆,成群結隊。

話說因為傍晚過後,路燈旁總是會聚集一堆送上門的食物,所以這些鳥時不時就停在路燈上,把這裡當成Buffet。

1圓山-大直

1圓山-大直

▲圓山段的路標當然就是圓山大飯店。如果你騎了半天還沒看見它,就代表你在洲美河雙21號河濱公園忘記往右,不小心走到外雙溪了。

▲ 經過圓山飯店後,陪伴在對岸的就是101大樓。

1松山機場 1松山段風很大
▲ 對面就是松山機場;就算人在安靜的河濱公園,也可以拍到近距離的飛機。 ▲從南港段開始,路旁少了各種籃球場、棒球場、網球場,雖然風有點大、感覺有點寂寞,但還是平順好騎。

不過這樣的美好氛圍,在進入汐止之後就會 漸漸開始感到不對勁

 

 

 

二、【汐止-暖暖】人生中遇到陷阱

就當做是寧靜前的暴風雨吧!

[Top 看其它段路線]

前往汐止時,原本已經進入自動駕駛模式的你就該清醒清醒,把大腦拿出來用了。

不要以為之前迎風時的自在已經把你的心靈洗滌乾淨,真正考驗判斷力和修養的危機時刻,現在才開始。

汐科 > 五堵(實踐路) > 七堵 > 八堵(尚仁街) > 暖暖

 

汐止雖然也有一條「基隆河自行車道」,但因為這段沒有現成的堤防,又正是國道1號和3號的交界處,四面八方的高架橋讓沿河建道困難重重,許多路段只有單邊搭設。

因此 要注意 的地方是,過了射後不理的社后抽水站,右岸車道就斷了,所以

社后大橋或中興橋 要記得切到左岸「汐止基隆河自行車道」

2社后橋 2社后橋-南港:社區大樓後圍牆

▲  從中興橋上看綠綠的社后大橋,旁邊是社后抽水站。

▲  汐止這條單車道其實就是一整排社區建案的後門,所以假日和下班後散步的人還不少。

 

這段是整個汐止沿岸我最喜歡的地帶。

2南港-汐科

▲ 可以看到這裡的河道明顯變窄了,河岸也跟著彎曲且有坡度,因為我們已經身在基隆河中游了。

2南港-汐科

▲  騎車上上下下彷彿遊走在仿瑞士攝影棚裡。岸旁綠草茵茵,很適合放牛吃草。

放牛吃草?!

仔細一看還真的是活生生的牛,而且還是水牛。

因為非肉用,水牛在農家的功能性早已被不必吃草洗澡清大便的機械取代,想不到在汐止科學園區還有人在牧水牛,這大概就是台灣農民強大之處。

到了新江北橋的瞬間會有一種「單車道又消失了?!」的錯覺,但不必太緊張,只是短暫地接一下平面道路,冷靜觀察順著指示牌又可以找到夾在大樓與河道中間的單車道。

2

▲  從這段開始的單車道沒有統一舖面和氣氛,猜測是由各社區經費維護。不過社區發展協會這種東西,「美感」也是差很多的。

下一次從平面道路轉進去會看到一塊很誇張的「禮門里」牌,好像很怕別人不知道這裡是禮門里一樣。

跟著還有塊牌子寫著「綠色廊道」,心想阿不就是社區花經費種種花什麼的嗎?

結果還真的是一條浩浩盪盪的綠色廊道。

2綠色隧道

▲ 錦屏藤的氣根從藤架上垂下來,再加上四面包覆住的小徑大概會立刻強迫你把車速降下來。

但這一個禮門社區還真是不簡單,不只是這條單車道,走進其間會發現植栽選定、生態池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路面平整,散步其間還可以看到許多當地與河道、鐵道、產業相關的歷史簡介,可見經營者在文史方面也頗具心得。

除此之外,通靈少女的拍攝地點「濟德宮」也在禮門里境內。這個工業區中突然冒出來的小社區,儼然就是一個文化與生態的小巧園區,有時間還真可以仔細造訪一下。

這個用綠色廊道針對單車過客的行銷手法真是不錯,成功地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騎一段就會來到星光橋我個人強烈建議

此時立即上橋,切到基隆河右岸,方可避過大劫

2汐止星光橋

▲  星光橋有著絕對不可能會錯過的形狀和地板,這個色彩組合如果沒有跟百事可樂要贊助那是可惜了。

接下來的溯源之路可說是支離破碎,到了五堵要走一段平面的「鄉友街 > 實踐路253巷 > 千祥橋」再接到左側中油後的自行車道,但到了百福橋又要再接平面的「實踐路」。

六堵到七堵雖然離奇地出現雙側自行車道,但七堵火車站前自行車道會斷開70公尺,讓你騎著騎著就發現自己落在砂石車呼嘯而過的省道台5線上;雖然四面八方都沒有路標很容易迷失自我,但這時候只要

沿著人行道往上騎就會到下一個入口

2

▲ 六堵險圳到七堵火車站之間自行車道有斷口,莫急莫慌,下一個入口就在70公尺前方的廟亭後。


之所以會花這麼多篇幅巨細靡遺地寫該在哪裡轉彎,是有原因的。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找不到自行車道,而是

你以為這是一條自行車道但騎了半天才發現是死路一條

巷口的自行車標語還一副像在歡迎你進來一樣,實際上你哪都不能去, 阿它也不早點講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哪裡有死路,可以按這裡參考《附錄:基隆河中游的各種此路不通》

走過這些冤枉路之後,我的GPS軌跡也早已被塗得咪咪貓貓,所以最後統整出一條「相對安全」的路線,再用非常容易當機的手繪編輯器補上,搞了快6個小時才畫完。

既然你這麼認真看到這裡,就代表這段路真的讓你很痛苦,所以我決定把這份藏寶圖交給你,點進去之後可以按右欄的download GPX or KML 把路線放進你的導航裡照著走。

去找吧!我把所有的寶藏都放在那裡!

但要提醒你部份平面道路的車量及交通號誌的設計極不利於單車與行人另外有些地點歪掉是我停靠休息的地方,加上手繪也可能造成少部份誤差,你不一定要100%跟著它前進。也請給我一點時間多騎幾次修正成更舒適的路徑。

到了暖暖親水人行吊橋附近可以再次切入左岸一條勉強堪用的單車道。特色是小小一段舖面上一共有超過六種磁磚,而且沒有一種是平的。

2不平單車道

▲ 尤其最後一種震動的幅度之大 讓我相信女人的貞操被腳踏車奪走真的是有可能的 。  

當然這裡也是長者與孩童玩耍的地方,或許是這個社區想藉此提醒單車客放慢速度,但比起用懲罰陰部的方式,我還是比較欣賞禮門社區用精彩的造景和解說牌促使我逗留。


從台北市、新北市到基隆市,自行車道交界點前後的景象落差,簡直跟捷克與波蘭的鐵道邊界有得拼。

短短幾公里之隔就足以證明城鄉差距的存在,果然從公共建設就看得出來縣市政府的財務狀況和施政績效,所以誰說政府不透明呢?

 

雖然有些人認為自行車道是給少數擁有休聞生活的白領階級使用的,公共利益上的優先順序不如廣大的低薪機車族,但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安於現狀的消極盲從而已。

一個城市希望呈現出什麼樣貌,就是由公共建設的資源分配決定的。

如果大眾運輸比找停車場方便100倍,買車養車就不再是人民一生成就的唯一選擇。

如果低碳運輸比依賴汽機車更加舒適,誰要當那個自己排的廢氣自己吸的冤大頭呢?

雖然要改變一個人並不容易,但一個世代能夠達到的變化卻是超出我們想像的。我們這代和上一代人的思考和生活已截然不同,上一代人和上上一代人比起來更是前衛到不行。誰知道我們的下一代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但他們是否有機會選擇,就在於我們這一代人如何決策了。

 

回程的時候,我在汐止禮門里對岸的過港,看到一根竹筍。

2汐止沙筍

好大一根綠竹筍。

 

但是右邊的解說牌上,寫的卻是「沙筍」。

原來日治時期汐止的「筍」與「茶」兩者聞名全台,尤其是過港這一帶基隆河沿岸(今江北里)沙丘全是竹林,所產出的綠竹筍吃起來汁美如梨,品質比其他地區更好,所以便得到「沙筍」這樣的美名。

但是後來基隆河受到嚴重污染,原生的沙筍已無昔日風味。產業沒落再加上汐止水災不斷,政府全力整治、又增設自行車道,原有的竹林便已不見蹤跡了。

人類的文明建設大多是不可逆反應,失去了值得紀念的美好,也獲得了難以割捨的便利。這樣說起來自行車道的存在是善還是惡呢?

 

這個問題,到下一段路線,不會留著困擾你。

只要你能撐到 四腳亭車站 ,接下來的前途,一片光明。

[Top 看其它段路線]

 

 

三、【四腳亭-福隆】每個彎都令人屏息的山城古道

[Top 看其它段路線]

因為有一段比較考驗體力,沿線的聚落又相對不密集,所以我把途中可以偷偷搭火車和適合找東西吃的補給點也標示出來:

四腳亭  > 瑞芳 (瑞猴自行車道) > 猴硐  > 三貂嶺 (金字橋 - 北37猴牡公路南段 - 市道102南段) > 雙溪  (魚行道路 - 龍門自行車道) > 福隆 

 

其實如果真的要溯源基隆河的話,過了瑞芳之後應該要往 十分瀑布 菁桐 的方向前進,才是真正的水源地。

不過,因為沿著鐵軌的 瑞猴自行車道 看起來實在很誘人,再加上我剛好有一家很想住又很想吃的pizza店在福隆,所以只好意思意思溯到 三貂嶺 ,接著便任性地切進雙溪流域直搗貢竂

雖然藉口很多,但也因為這樣,路線的終點就落在通往蘭陽平原的 草嶺自行車隧道入口 ,繼續騎就可以通往 頭城 ,剛好可以當做

兼具 氣質 挑戰

優雅自行車環島之

北海 小山線

です

 

這段路程的單車專用道比例不高,但無所謂,在這裡,所謂的「自行車道」什麼的只不過是一塊牌子而已;因為整段路都風光明媚,尤其在非假日十分愜意舒適。

暖暖自行車道的終點在四腳亭車站附近的瑞慶橋頭,因為是四腳亭,所以整個橋兩側人行道都裝飾成四角形的涼亭,非常好認。到了這裡,我首推緊鄰基隆河右岸彎折卻相當好騎的四腳亭埔路。這條路會切過住宅區,速限比較低,平日的車輛比較少,幾乎只有當地居民進出,氣份相當悠哉,而且會直通到瑞芳火車站前

雖然不是自行車專用道,但基本上它只差畫上兩枚小白人加一條線就是現成的完美單車路線,不必花費巨資興建,接下來的每一條自行車道也幾乎都是利用現成的舊鐵道、舊公路、公園綠地串連出來的。單車客的環保兩難,在這裡亦得以化解。

 

車站前的民生街整條都是經濟實惠的銅板美食,無論你要在這裡大吃吃還小吃吃都沒問題。

這裡也是瑞芳在地人的覓食點,所以不太容易採到觀光雷。如果早上7點出發,中途沒有迷路的話,午餐時間能在這裡解決是最幸福的。

3瑞芳炒米粉

▲ 先隨便叫一碗炒米粉,30元。內容簡簡單單,但蒜蓉的香氣還真是令人精神一振。

瑞猴自行車道的入口是瑞芳國中,經過它的大門往前騎去,再經過蛇形子路,就會看到一條平滑柔順清爽之路。

3瑞猴自行車道

▲  瑞猴自行車道一邊是鐵軌,一邊是被群山環繞的基隆河河谷,恬靜好騎,有些許的上下坡,但毫不費力。

3瑞猴自行車道

▲  路上會經過一串小山洞,十分蔭涼。已有歲月的痕跡,猜想這條自行車道大概也是舊鐵路或車路所改建的。

3猴硐貓村

▲  順順地一下子就抵達猴硐火車站了。

因為是「貓村」,所以四處都有貓咪的意象,但走的風格清新,並不突兀。 雖然不曉得對這臭臉的一家人而言是否也是如此(笑)。

猴硐有可能是這次整條路線中唯一一個即使在平日人潮也絡繹不絕的景點。大多數都是年輕的女孩們或情侶,目標都是車站後方被稱為「貓村」的山壁聚落。

3猴硐貓村

▲ 因為是「貓村」,車站後面有許多民宅已經改成小店,裝飾著各種貓咪的卡通看板或大型公仔。 

3猴硐貓村

▲ 自行車會穿越站前這條道路。

因為是「貓村」,所以四處都有告示牌提醒來車請小心這種非常不擅長過馬路的動物。

3猴硐貓村

▲ 警衛亭裡面的保安人員已經被幹掉了。因為是「貓村」,所以一切人類職位都由喵星人取代(?)

3猴硐貓村

▲ 火車站另一側已經被規劃成一個小公園,裡頭有整排的貓villa,還有一個淡綠色的用餐台。民眾可以在這裡餵貓,但一定要在一旁伺候著等貓主子們吃完,立刻把罐頭和食器收起來,才不會造成害蟲孳生,打擾咱們主子清幽。

不過對於這種浪蕩不羈的動物來說,沒有人可以規定牠要睡在哪。

於是villa旁就這樣倒臥著一名醉漢,肚子非常大。

3猴硐貓村

遇到這種失去自主管理體重意願的貓科動物,請餵食的民眾主動介入調整各別供餐量。

3猴硐選媒廠 3猴硐願景館 3猴硐願景館

▲  除了貓,猴硐各個小聚落間動不動就會出現的,還有像這種天空之城風格的廢墟。

▲ 因為猴硐聚落成形時真正的關鍵產業並不是販售貓咪鳳梨酥,而是挖煤礦。

▲ 在各區都規劃了整個煤礦產業史的解說資訊、當時礦工的生活寫照等等,是連不喜歡貓的人同樣能在猴硐有所收獲的原因。

過了猴硐火車站之後,要繼續往南騎。

 

這裡沒什麼貓,所以人潮也不多,原本小小的商店街大多已改建成有車庫的透天民房,只剩這台三輪客車,好像還想說些什麼。

3猴硐內店仔

這段街屋距離鐵道較遠,所以被稱為「內店仔」

過了復興橋後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走的路:

往北是美援厝,往南才是我們要走的三貂嶺

3猴硐內店仔

3猴硐內店仔

3猴硐內店仔

▲ 猴硐的三大元素,就是貓、猴子和礦工,雖然三者毫不相關,但厲害的地方是這裡的一切意象氣份都掌握得頗為一致。

3猴硐-三貂嶺:基隆河上游

從下游到上游,從上午到下午,再次踏上基隆河畔的路,恍如隔世,眼前的景色心境早已大不相同。

3猴硐內店仔

▲ 猴硐聚落沿岸每隔幾公尺就會發現一個裝備齊全的釣客。

3猴硐-三貂嶺:基隆河上游

▲ 一邊騎一邊聽著溪水潺潺的聲音,再看到這清徹的水流劃過石間,真想走下去啜飲一口。

3猴硐-三貂嶺:基隆河上游

▲ 但是看到這裡的石頭都被流水打得鼻青臉腫,想一想還是算了。

3猴硐-三貂嶺:基隆河上游

▲ 經過這片山壁忍不住被它吸引,壯麗的模樣真像是山水畫,再加上一段以橋墩架起的鐵道,突然有種工業風的衝突美。

遠遠聽到火車即將經過的聲音,我穩住相機,想拍下火車經過這道狂野山壁的一瞬。

結果,

3猴硐-三貂嶺:基隆河上游

經過的竟然是Hello Kitty列車

如此跳tone連iPhone感光元件都嚇到發青了。

 

這條路走到底,原以為應該有小徑可以通到三貂嶺火車站,但繞過去卻只有一個禁示行人通過的鐵軌道,緊臨著三貂嶺火車隧道和一戶有2個阿嬤在門口聊天的民宅,只能隔著溪谷朝著隱隱約約看起來像停車點的地方遠遠相望。(奇怪,那在這裡下火車的乘客都走哪裡去了啊?)

3三貂嶺:基隆河上游

雖然禁止通行,但卻是一個完全無遮蔽的鐵道第一線視野,如果要拍火車過橋那是perfect spot了。

3三貂嶺:基隆河上游

接下來要走的路就在剛剛經過的金字橋往前行靠左,不要懷疑,那裡雖然是一塊水泥地,但真的有路。

3三貂嶺-牡丹

▲ 右側是從猴硐來的金字橋,左側前方只能到鐵軌旁的住家,左側後方是通往民宿之類的魚寮路,現在站的地方就是我們要走的、通往牡丹的小路。

這條路是整趟旅程中 最需要體力的曲折爬坡段 ,誠如你在文章一開始看到的坡度圖中突然飆高的部份一樣,但實際上的坡度比直接爬北37猴牡公路平緩非常多, 大約只有3-4個真正讓我喘到罵不出髒話的上坡彎 而已。

而且我在平日的午後騎上這段路,直到接往北37猴牡公路為止,只遇到1台車和1個單車客。在這條沒有人、沒有車、沒有狗追、只有夢幻寺靈修地的路上慢慢爬,除了路上的狗屎很大坨(看得出來這裡的阿狗們都過著高纖高蛋白的飲食生活)之外,與北37相比安全多了,至少喘得再不堪也不會太丟臉。

不過根據觀察,這條柏油路舖面非常適合在夏天躺著幾條蛇。所以如果在路上遇到小扁,記得不要碾牠,自行車碾到蛇會不會跟碾到阻車路障一樣被「蛇咬」我是不知道,但在四下無人的山區踩到蛇可以說是史上第二慘。

 

地上起了幾次毛球,像是誰洗衣服忘了把用過的衛生紙從口袋拿出來。

3三貂嶺-牡丹:油桐花

仔細一看才想起,對啊!現在是5月啊!

3三貂嶺-牡丹:油桐花

▲  這個季節在台灣各地的山路上會出現散落一地的男性油桐樹生殖器也是正常的。 

3三貂嶺-牡丹:油桐花

▲ 不過可別認為這裡會有像桐花祭一樣的雪白美景,一是因為非人造林的油桐樹密度不夠,二是它掉在柏油路上很快就被汽車碾爛了。 

爬上倒數第二個上坡路後,左側的森林突然下降成一座山谷,一個迷你聚落從中間浮了出來。

 

3三貂嶺-牡丹:下方聚落

 

▲  從這條路的相對位置來看,應該是猴硐方向零散的聚落之一。但因為前面轉了太多彎,我也有點搞不清楚這到底是哪個地方。

最後會接到煎熬路線北37,幸好到這裡之後已經是北37南段的下坡路。

不過在車量較多的市道上,下坡也不可以太過鬆懈

3三貂嶺-牡丹:路口

▲  告別消化很好的害羞阿狗與這個通往快樂仙境的路口,我們接下來的神經要繃緊一點了。 

北37的南段的彎度已經比我們跳過的北段稍微直順一點了,大概只有靠近尾端有3個U型彎,但是坡度只有更陡沒有最陡,所以下坡時一定要注意好好控制煞車,緊張急剎就會飛出去,都不剎車就會撞上去。

(記住:下坡時出事的騎士,絕對比都市交通意外更多)

3三貂嶺-牡丹:北37上坡

最後一段下坡過彎後,就會來到筆直的102。記得左後方還有一條公路,別太高興忘了剎車。

3三貂嶺-牡丹:北37上坡

3三貂嶺-牡丹:縣道102至北37上坡前

▲ 如果你回程騎過來,這裡就會是你在考慮該挑戰北37上坡還是乖乖騎著102去九份的煎熬點。

▲ 右手邊出現的是三貂運動公園的迷你高爾夫球場和一座小涼亭,對面是慶雲宮假日自行車休息站,雖然平日裡看過去空無一物,但廁所和飲水總是有的。

 

對於牡丹到雙溪的這段102線,其實我原本的期待不高,因為在我原先的想像裡,就是一條為九份、猴硐和貢寮觀光客開闢的平敞市道,但是這段小巧的牡丹溪河谷平原卻令我特別激賞。果然,騎單車看到的世界,真的會不一樣啊。

3牡丹-雙溪

▲ 樹林、渠道、小菜園和蓄水池輪番出現在視野中,悠靜的牡丹溪比起基隆河是一條更親人的涓涓細流,這裡有人們生活的痕跡,與河川緊緊相扣,卻不踰矩。

接著不知怎麼過了個彎場景從寧靜的河谷立刻切換成熱鬧的菜市場,一旁盡是小吃店、冰店、米店,郵局、圖書館也全都冒出來了,這個轉場速度讓我有一瞬間懷疑這是海市蜃樓。

 

原來雙溪就是一個會這樣莫名其妙抵達的地方。

3雙溪:平林溪與牡丹溪的匯流處

▲ 「雙溪」顧名思義就是兩條溪的交匯之處,來自北方的牡丹溪和來自西方的平林溪在此處水乳交融,最後一齊前往貢寮,在福隆海岸沖出用來辦音樂祭的沙洲。

3雙溪小鎮

▲  或許是因為有水滋潤著這塊豐沃的土地,雙溪呈現出一股山中小鎮特有的繁榮;所有一個先進城市該有的公共設施、行政機構全都少不了,但是火車站前的店舖都是純樸的小吃店、蔬果攤和五金農具行,想是雙溪一帶農作聚集之地。

剛剛翻山越嶺完的你如果餓了的話, 在雙溪補給是最棒的 ,除了因為這裡是雙溪區居民的生活中心,一切民生小吃應有盡有,也因為火車站旁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東西:

3雙溪低碳驛站

3雙溪低碳驛站

3雙溪低碳驛站

對,你沒看錯,就是「雙溪低碳驛站」

所有特別低碳的人們都可以在這裡用飲水機裝滿他們的水壺、享受投幣式淋浴、以及租借腳踏車。

明天這也會是所有特別沒定力的人內心掙扎著到底要騎去九份、三貂嶺、十分還是貢竂的第一個煎熬點。

離開雙溪前的東榮街橋旁有一座「三忠廟」:

3雙溪:三忠廟

心裡正想著不曉得是哪三忠,廟門口的跑馬燈就冒出來說是台灣唯一供奉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宋末三傑」的廟宇!

雖然不曉得他們當神明之後的「主修」是什麼,像林默娘主保庇海事、關雲長主伏魔結義(但兩位應信眾要求最後都是包山包海、包發財包抓姦);不過我猜這三位成仙後學有所成,應該也不包生孩子,最有可能主的,大概是防小人吧(?)

 

接著續走魚行道路通往貢寮,路旁時而鐵道,時而廟宇、民宅、派出所,是穿越小巧純樸農村的慢行道路。

隱隱地,似乎可以聞到海的味道,不曉得古人翻山到這裡時是不是用這樣感受的。

3朝陽路

經過貢寮火車站之後,突然出現一隻台灣藍鵲,在我眼前2公尺悠哉地飛過去,再笨重地降落在枝頭上。

我沒看錯,這傢伙絕對不是河濱公園的喜鵲;穿著飽和藍色洋裝和明顯過長的裙子,絕對是台灣藍鵲無誤。

因為拍不到牠,只好拍一張路邊的壁畫當示意圖,反正這個景象也可以說有魚行道路的90%復原程度。

3魚行道路

不過,台灣藍鵲不是應該出現在低海拔山區了嗎?再往前就是海邊了啊!

正當這麼想的時候,就立刻明白了,其實我四面八方都還是低海拔山區,牠只不過是從這山飛到那山的路上被我瞄到一眼而已。

 

原來,我已經在山與海無比親近的東部海岸了。

3福隆龍門橋

▲ 龍門大橋下,獨木舟隊伍正朝著雙溪的出海口划去。 

整體來說,我個人 比較推薦 從淡水騎往福隆 這個方向,並不是A面比B面好看(唉又不是肉毒桿菌打歪了),而是因為從台北市 翻越山谷 來到海岸邊 的感覺,實在是 清、透、爽

而且最後需要爬幾個大坡,一開始平緩的河濱公園可以當做暖身,比較不容易有運動傷害。

相反地,從福隆騎回來進入內湖之後只會覺得「河濱公園真是無聊到爆了」、「明天又要上班了」,視覺嗅覺溫度坡度舒適度都處於下坡狀態,只會因此更加痛恨台北市而已(謎:是在說你自己吧?)

所以如果查好時刻表,騎過去再坐火車回來的話,當天來回也是可以考慮的。但我這次的行程是在福隆住一晚,睡飽了再反過來順著基隆河的水流,騎回出海口的家

 

隔天早上餓到不行,但走到全福隆唯一一家早餐店竟然沒開。唉,因為福隆已經是純正的「觀光區」而非「生活區」了,連台灣遍地全年無休的早餐店也不願意在沒有遊客的日子裡營業;不曉得除了旅遊相關業者之外,福隆還剩下多少居民呢?

選擇平日而非假日來旅遊,雖然可以貪圖一個人悠閒舒適,卻也有這種不便的時候。

看起來附近更沒有基本的菜市場或蔬果攤可以讓我自己料理,同住在一間輕民宿、正在渡假中的一對夫妻似乎三餐都在7-11解決,但這種連在地小吃店都無法支持的選擇我絕不允許。

 

幸好福隆這個淡季如死城的觀光區,還有一個名產,

無論什麼日子,每天早上10點鐘,絕對準時出爐!

3福隆便當

▲ 就算觀光客不來,火車總是要開的吧?

聽到轉角傳來打菜的聲音,一台打檔車停下來,我就尾隨這個阿伯走進其中一家店買了一個福隆便當。

距離我上一次吃福隆便當已有十年,雖然第一次的印象不是非常好,但十年吃一次還能接受。

現在的福隆便當又長什麼樣呢?

3福隆便當

果然還是一模一樣(笑)!

標準的滷肉、滷蛋、滷豆干,再加上一片鮮紅的香腸,一年四季都會有的高麗菜,其他就是醃漬的酸菜或菜脯;這樣就能大受歡迎,當然改不得啊!

 

仔細回想當年不喜歡的原因大概是在海邊玩了一輪之後,實在很想吃點清爽的東西,但是整個餐盒的蔬菜比例極低,半溫的滷肉又油又膩,索然翻弄著,搞不懂福隆便當到底是在紅什麼。

 

不過,在前一天體力大量消耗後的隔日早晨,拿到熱騰騰剛做好的便當,一切的滋味又大不相同了。三兩下就把便當扒完,吃得津津有味,吞得都來不及嚼。

一邊提醒自己吃慢點,一邊突然頓悟這便當的價值所在,其實就是高比例的蛋白質、每樣配菜都得夠鹹夠入味、最好沒有湯湯水水的菜餚,才能單手拿一雙筷子就在火車上吃完,或者還得經得起路途跋涉,不能做得精緻易碎。對於五十多年前,坐在速度品質大不如今日的火車上、搖搖晃晃地長途旅行、離鄉打拼的疲憊旅人而言,這就是最完美的便當了

 

如果不是這條越嶺之路,我大概一輩子也吃不懂福隆便當吧?

 

坐在民宿陽台吃完便當早餐之後,吹風納涼翻翻書,想說消化一下再出發。

但這個環境實在太自然了,才不到5分鐘的時間,整個便當盒差點被大自然給搬走。

3福隆便當

 

回程時在猴硐火車站前的《願景館》,發現一塊不起眼的介紹板。

3猴硐願景館

這一串資訊或許對一般遊客來說並不代表什麼,卻讓此時站在它面前的我,內心澎湃不已。

它是說:這趟旅行我一步步以兩輪踩過的路, 正好就是當年台灣知府楊延理的開蘭之路

曾經跋山涉水五次入蘭奔波設治的台灣知府,開闢出來的第一條通往蘭陽平原的道路。

只有土法鍊綱地挖泥採石,便也只能沿著基隆河與雙溪沖刷過的山谷築起,不像如今平緩筆直的省道市道高架橋。

這樣的一條路如今尚存完好,沒有被荒煙漫草給埋沒,雖然不適合大量車流通行,卻總能被哪個尋幽探奇的登山客、單車客,誤打誤撞地走進去,享受百餘年前先人在陡坡礫石間胼手胝足換來的閒適。

 

能夠不急不徐地走過這條路,實在是滿懷感激。

 

2星光橋

▲ 回程騎到汐止時,真的只想躺平而已。

所以就在公園長椅上先躺平了,用這個視角享受一下這根長長的棒棒。

 

結論是,

比起上次環島完全走 弱腳海岸線 、看海看到人生都沒目標了,

這條路線剛好比北海岸平坦的公路更具 小小的挑戰性

景色更多元 、樹木及綠地比例極高、

從都會區到山城到海水域場想在哪裡逗留都可以、

又不必閃淡金到基金公路的公車和突然停下來拍照的小客車、

補給點聚落大多有水有居民有日常 在地的食物 (不是只有騙觀光客的料理包咖啡廳)、 

非假日旺季幾乎沒什麼車 (請自行排除週末與貢竂音樂祭)、

而且不像台9線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這麼容易被後方機車追撞(?!),

最重要的是,就算體力不支還是中暑感冒挑戰失敗了, 沿途都有火車站可以送你回家 若無攜車袋請預先查詢可進站及兩鐵運送班次)。

 

真心誠意地推薦給任何型態的單車騎士, 衝吧! 小折也別怕,我也只是一台ROAM 1 hybrid 通勤車啊。

 

 

不過,如果你看完這篇只想要 開車 騎重機 租遊覽車 去的話,

拜託大爺行行好放過我們吧!

要再找一條不必當人體空氣濾淨機的路線,也是很累的。

(阿,如果是搭北迴線火車來玩的話倒還可以接受)

 

 

P.S.  這篇文章的照片是三次騎乘分別照的,所以視覺角度上有去也有回,如果覺得「奇怪我怎麼沒有看到這個地方」,回頭看就對了。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僅以此篇獻給打算騎「南港-四腳亭」段的基隆河自行車道的朋友,希望下一個人別跟我一樣走上--

 

毫無悔意的死路一條:

接近捷運南港展覽館站的左岸路段說斷就斷,要是天真地以為過了這個斜坡前面還有路,下一秒你就是基隆河的一部份了。距離下一個自行車道入口還很遠,所以只剩台5線可以選擇,這就是為什麼前面建議各位在到汐止之前全都走右岸

毫無悔意的死路第二條:

如果你回程從五堵騎往南港方向,務必記得在過新江北路橋時就要確定你身在左岸,否則在右岸繼續騎的話你只會撞上中山高架橋而已,就算你會跑酷這也不是一條適合扛車翻牆的路。

2此路不通2

毫無悔意的死路當然還有第三條:

以一般健康的情形來說,橋的兩端通常是四個從平面道路切入自行車的入口;但是基隆監理站附近、銜接實踐路與工建西路的 五福橋 ,四個單車道入口都有了,偏偏卻 有三條是死路 。看你運氣有1/4的中獎機率。

其中一條最長也最欠扁的死路相當好認,就是入口有一副寫在汽油桶上不知所云的對聯

2此路不通3

「夏有微風冬有雨,春有百花秋有月。」

看到這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容,就知道是當地智者留給外地單車客的暗示:不管這路看起來多平多好騎,都千萬別進去。

2此路不通3

這麼可疑的地方你也進去了,那就只能像我一樣望著遠遠的台5線全心懺悔,平常這麼嫌棄省道,現在想走也走不到。

註:仔細看google地圖上這三條死路,似乎有(25.090787, 121.696647)、(25.080254, 121.698224)兩處是有小路可以轉出平面道路的,不過無論如何走到底撞牆之後是一定要回頭的。下次再找個熱鬧的假日白天來走走看。

 

最後這條不是死路但也沒留活路給你走:

其實最有資格稱作是地獄陷阱的,就是我強烈建議從星光橋開始寧可走右岸平面道路也要避開五堵段自行車道

在google地圖上就是「長興街二段176巷」,沒有錯!它是整個旅程當中唯一一條有路名的單車道,但後來發生的事讓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它可以有路名

  • 一開始你還以為它就像之前的單車道一樣。
  • 穿越五堵舊鐵道機房,一堆高壓電勿近的警告標示。沒關係我們是好市民,安全騎乘就對了。
  • 本來今天騎得高高興興,騎到身邊的矮籬突然消失,出現在你眼前的就是上百台連結車。

2

2五堵後台鐵舊鐵道機房

2五堵後長興街二段

是的,這條自行車道的終點站迎著著我們的是飄著雪白砂石的連結貨櫃車party,無專用道、無號誌、無舖面道路,狀態大約疑似工地或砂石廠,一度讓我懷疑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覺。這前後段落差實在太大了,吃著火鍋還唱著歌,突然就被砂石車給……了!

這片寬闊的土地原來是台鐵五堵貨場,google上還有個地標介紹「共興交通公司(重型堆高機+貨櫃跨載機) 與 台鐵攜手振興花蓮產業。專業誠懇三世代」他們家三代以來都在這裡開堆高機,老字號經營當然要合法登記地址門牌,難怪有路名。


如果沒有命喪砂石車輪下,逃離這個奇幻砂石廣場後,接下來又是另一場冒險的開始。

你將來到堵南街,顧名思義就是騎起來你會很堵南

從這裡往千祥橋方向的右彎路上,自行車剛好處在車道死角中,延途砂石車與連結車常伴其左,每台經過的車都只離你10公分,千萬不能倒下。

2五堵後堵南路口

馬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初規劃這條自行車道的人在想什麼;

更可怕的是我以為這還沒蓋完,想不到它在2017年2月底就已宣佈完工;

最可怕的還是高管處還發了新聞稿,歡迎大家來這個2km長的奈河橋上騎乘單車欣賞基隆河畔風光。

 

查了一下相關的建設規劃,其實這個安全考量早已在動工前就被提出過:「張元良表示,舊五堵隧道與台鐵五堵貨場間,路形較陡而且貨車川流不息,體育署認為有安全疑慮」這話所言不虛,只是輕描淡寫了。


過七堵車站後,還有一些路段處於施工狀態,不過並不是在蓋單車道,而是把已經跟我同年的危險橋樑七賢橋打掉重蓋(我這把年紀也有危險膝蓋了,卻不能砍掉重練)。

工期是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右岸的單車道會被工地和便道擋住,這段時間的單車行進要注意:

2此路不通-施工中便道

2俊德吊橋

  • 左岸只要牽到平面過馬路就可以繼續接下一段自行車道。
  • 回程七堵往六堵方向如果在右岸,到俊德吊橋就要左轉上橋接左岸自行車道繼續騎乘。
  • 如果走臨時便道到右岸也接不回自行車道,只能騎一段俊賢路平面。

 

另外還包括沒有出現在google地圖上,卻實際存在的單車道,例如七堵右岸走到大華橋時以為再也無路可走了,殊不知下一段自行車道就躲在「你上」服務廠後面

2七堵大華橋隱藏版單車道

2七堵大華橋隱藏版單車道

難怪會有人說:看不到並不表示不存在(?),心中有自行車道,處處都是自行車道。

 

只是沒有斑馬線而已。

 

零碎交錯的自行車道,直到暖暖車站前。然後就只剩下62快速道路底下的「興隆路」和省道2丁瑞八公路「源遠路」可以選擇,無論哪個車都超多,靠邊穩穩地快速通過就是。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天早上我在宜蘭醒過來,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悠閒的節奏。

誰知道,我會在這個早上跨越了自己一輩子不願碰觸的禁忌。

 

走去火車站的路上,經過了建築外觀沒有一絲美學價值的宜蘭美術館:

1宜蘭-大貓扁食4

連附近被拆掉的舊屋留下來的空地都比它值得欣賞:

1宜蘭-大貓扁食5

不過反正我也沒打算逛它,只是不自覺地被直前方美術館人行道彼端坐滿了人的攤位所吸引。

只不過是個市場口的小麵攤,萬萬想不到,我人生中的斷崖,就在這個轉角。

遠遠就看到這位小兄弟,正在張大了嘴吃著一碗看起來真的很好吃的麵。

1宜蘭-大貓扁食1

雖然原本想找找飯糰滷肉飯之類的東西,但看到他吃麵的樣子,我就知道今天的早餐必須是這碗乾麵。

 

於是我走到攤位前,叫了一碗乾麵。
 

宜蘭菜市場的一碗乾麵

 

正當我坐下來時,背後響起了滅絕師太的聲音:

「小姐,妳應該要點我們的餛飩,我們的餛飩很好吃。」

 

這句話在我耳中簡直是指甲刮黑板,聽得我直冒冷汗。

01300542526461139856575939580.jpg

原因無他,認識我5年以上的人都知道,朕是不吃餛飩的

 

不光是餛飩,

舉凡水餃、煎餃、燕餃、湯包、燒賣、鍋貼、肉包,

我都不吃

 

一言以蔽之,朕不吃任何有包皮的東西

 

包皮過長的我也不吃。

 

 

尋著師太的聲音回過頭,看到的是一位正在包餛飩的大媽。

大媽看起來神清氣爽,聲音十分哄亮,讓我依稀感受到整個麵攤的目光因此聚焦在這個「竟然只點了乾麵不點餛飩湯」不識相的外地少女(指我)身上。 

1宜蘭-大貓扁食2

大媽接著繼續說,「小姐妳第一次來不知道,來我們這就是要吃我們的餛飩。」

她視線低垂,兩隻手始終流俐地包著餛飩, 不曾停歇。才一句話的時間,面前又堆滿了整個小山丘。

 

 

我正思索著該怎麼跟這位散發著一股莊嚴氣息的婦人解釋,我不吃包皮這件事。

愈想愈覺得難開口,只能發出一陣無力的呻吟,之後便打算假裝沒聽到師太說的話。

 

整個過程她的視線都在餛飩上,雖然沒有正視著我,卻彷彿觀察著我的一舉一動。

這時見我龜縮又使出一招飄雪穿雲掌,將我團團籠罩在她的掌風之下:

「我們的餛飩會出名,就是新鮮現包,都是用最好的食材……像豬絞肉和外面的就是不一樣,我們用的全是胛心肉來做餡料。」

 

 

 

 

 

胛心肉?!

這個關鍵詞瞬間把我整個人給點著了

undefined

當時我正巧為了撰文而開始深入研究豬肉各部位的烹調方式,滿腦子都是豬的前腳、後腳、肩胛、胸腹。

其中,閩南人說的「胛心肉」,就是外省人的「梅花肉」,位在豬的肩背處,是豬肉頂級部位之一,僅次於脖子兩邊的「松阪肉」。

根據我的理解,胛心肉之所以位居第二,是在於油花分佈的比例和均勻度

同樣是帶油的部位,三層肉(五花肉)肥瘦分明所以給人肥滋滋的感覺;然而胛心肉雖帶油脂,卻和瘦肉相融,所以肉的口感脆而不柴香而不膩

 

這段熟悉到不行的話,彷彿中華一番裡的一尾巨龍,在我內心掀起一陣波濤洶湧,忽地躍起而下,一頭鑽進我喉嚨,讓我忍不住嚥了口水。

 

 

通常拿來做絞肉、包餃子餛飩的,都是那些口感極差的低等部位,反正要絞得面目全非,就選便宜點的前腿、後腿,不必計較。

師太竟然用胛心肉來包餛飩,成本這麼高,難道不浪費嗎?

何況,胛心肉的可取之處就是它適用於任何烹調方式的完美口感,整塊就算再厚也不難咬。要是做成了絞肉,還剩下什麼優勢呢?

 

 

想到這裡,就知道不行了,這重重的疑慮必須在今天找到謎底;身為未來的豬肉達人,這餛飩,老娘非吃上不可

「好!那就再來碗餛飩湯!」

實在不敢相信這句話竟然從我嘴裡迸出來,總而言之,跟他拼了。

宜蘭菜市場的一碗餛飩湯

 

 

來了,果真來了。

一陣狂烈的油蔥酥香氣直襲而來,這薄薄的餛飩皮在湯裡飄呀飄的,想起這就是我年幼時最痛恨的景象。

 

 

還記得與它初次交會,是在幼稚園大班,中午老師裝了兩顆,在寫著我的座號的鐵碗裡,那噁心的氣味我始終無法忘懷。

悄悄抓了一張面紙,把兩顆餛飩包起來,趁沒人注意把它丟到深不見底的桌子底下。

回到屬於你的暗黑世界吧!

 

邪惡是不能留在人世間的!

 

 

結果午休完就立刻被老師發現。

 

回到家的時候,全家人都已經知道這件事了,時至今日還會被提起「這偏食的小王八蛋異想天開把餛飩丟到桌子底下以為沒人發現」,彷彿我昨天還在做這種事。

 

 

隨著長大,對於餛飩的痛恨不減反增。

到了小學時,媽媽忙著做生意,大姐還在讀國中就肩負起替我們打理三餐、買便當的責任,經常就近買致遠路上的餛飩麵。

我一聽到是餛飩就覺得喪氣:「為什麼又是餛飩麵?我可以只吃麵不吃餛飩嗎?」

「不行。」

吃了麵之後,四顆餛飩還好端端地在湯裡頭,就是這同樣的裙擺,飄呀飄的,真是天底下最猥褻的畫面。

 

我左喇一下、右喇一下,就是不肯把餛飩勺起來。

「妳不要在那邊喇來喇去,妳就是想等媽回來說妳可以不用吃。」

「我本來就不吃餛飩,阿那家麵店不是有賣陽春麵嗎?妳看妳如果買陽春麵還比較便宜、我又可以吃完…」

「閉嘴,快點給我吃掉。」

當時我真覺得大姐是世界上最殘忍無情的女人。

 

 

 

撈起這一顆餛飩,二十幾年來的回憶全湧上心頭,

人生至此,剩下在我面前的竟然是一碗餛飩湯

接下來我又該怎麼辦呢?

 

 

當然是把它放進嘴裡啊!

 

就這樣扎扎實實地送到咱們舌尖上頭,再啟動下顎去嚼它,沒事的,別怕,一點也不難。

1宜蘭-大貓扁食3

 

鼓起勇氣貌似順暢沒半途打住地完成了。

 

 

一放它進嘴裡,師太就在身後問起:「怎麼樣?好吃嗎?」可見打從我撈起餛飩,她就直直盯著我的一舉一動。

 

「還真的滿好吃的。」我回答。

這不是場面話,這是我人生的一大步。

 

這餛飩的氣味非但沒有我記憶中那樣令人作嘔,湯汁隨著咀嚼巧巧溢出,還真他媽有點鮮甜。

外皮滑溜挑動,內餡飽滿卻毫不反抗地在嘴裡散開。

怎麼搞的俺這二十幾年來是在糾結個毛啊?!

 

不對,完全不對。

 

我敢肯定每回別人一端餛飩出來, 我看都不用看,一聞就難受。那是來自絞肉混雜了辛香料在加熱時形成的複合式腥臭。

但這股腥臭在這次的餛飩裡頭卻消失了,究竟是為什麼?

 

根據目前所知的配方,不一定完全因為調味,很有可能還和肉質大有關係。某種暗藏於豬種與肩胛部位的祕密,讓這餛飩開啟我人生中的 exception。

 

宜蘭菜市場的一碗餛飩湯

 

 

然而,從此之後,包皮在我眼中便不如以往了。

 

在胛心肉事件之後,一次去新竹拜訪高妹的早上,交大附近的飯糰店沒開,高妹提議吃旁邊的小籠包,我居然毫無異議地坐下來點了一籠。

吃完了,甚至還想再點他媽一籠。

 

雖然如果裡面是蝦仁的話還是比較好。

 

時至今日,我已經可以在上班快遲到的時刻,買路邊的小籠包當早餐了。

 

 

偉哉大貓扁食,

扭轉了我媽我大姐20年來已經放棄改變的我的包皮食物恐懼症。

 

原來煮的人盛情邀請的力量,比強迫更有效。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一項受限於財力、假期與文字靈感的計劃(如同我其他的計劃一樣)。

我將以沒有deadline的期程造訪各地被稱為「綠色餐廳」的店家。

關於店家的料理與風格,並沒有太多的限制,如果有任何看得出趨勢的傾向,那可能和我個人不太客觀的偏好有關。

但大致會有以下幾點要求:

1. 了解食材的本質。

(懂得用烹調的手法呈現出自然但必須好吃的食材滋味,不以全天然做為淡而無味的藉口)

2. 重視食物哩程,當地當季。

(以台灣島的大小來說,其實不管哪裡來的都算是當地食材。但「當季」的定義首先就是不賣高山蔬菜和高山茶了。如果還能夠經營該鄉鎮的農產,那當然是需要更多心力和天時地利的難得)

3. 重視安全。

(不一定要全有機食材,但來源透明、合理施肥用藥是最低標準。)

會想要做這件事,基本上就是因為自己煮久了,時不時和朋友出門時會被他們吃的東西嚇到。雖然我煮的很醜,但外食吃的東西怎麼可以看起來更可怕。這樣的餐飲業已經不是專業分工了。長期只能選擇這種便當的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吃什麼東西嗎?

人們大量吞下根本不是當季不知道是從哪裡種出來的菜、太過便宜不曉得是用什麼養出來的雞肉,而真正用心生產安全食材的農家卻苦無銷售管道。這個系統的不健康程度,超過台北人的肺和新竹人的肝。

為了解決這個bug,一直以來都吃自己的我,只好抽出一些時間,證明外食也有不同的做法。

至於探訪的店家夠不夠文青、有沒有創意、裝潢夠不夠檔次,那是完全不用考量。基本上,魯肉飯黑白切只要想,也能符合上面這3個條件,對我來說這樣就是「綠色餐廳」了。


這張地圖是我目前收集的待吃清單,會持續更新(吧)。

灰色是尚未經過我親口認證的,綠色是我吃過並且符合上述條件值得推薦的(點開泡泡有用餐資訊和文章連結),黃色是沒什麼太大問題,但我也不知道該如何推薦的。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一天的目標是要前往年初環島時為了趕路沒時間逛的「蘭陽博物館」。

吃飽喝足之後,我搭上火車,來到頭城。出了車站,一旁就是由日式宿舍修建而成的文創小聚落。

店家的數目不多,看起來沒什麼生意,但氣氛不錯。

2頭城老街2

隨意走進一家店,裡頭走的風格竟然有點日雜。

2頭城老街1

旁邊的咖啡店非常霸氣地在週末貼出「公休三天.員工旅遊」的告示。

2頭城老街3

之後經過了一個讓我像鄭秀文眉飛色舞合音團一樣「喔喔喔喔喔」的地方:

2頭城老街5

我在環島時曾經經過這老伯的攤位,漂散出非常溫和的香氣,四週站滿了人包圍著老伯,在等著煎台裡的東西起鍋。

當時我停下來想說能不能買一份帶走,但老伯正頭也不抬地努力趕貨,心想應該是人太多了,我正必須趕往瑞芳,不堪停留。

終於到今天又讓我見到老伯,看來他是常駐在這裡。只是這老伯沉默寡言、不怒而威,完全不打算招呼客人,這攤位又有沒招牌、沒品項、沒標價,我根本也不曉得他賣的這是什麼東西、是硬是軟、是鹹是甜。

然而問東問西地又未免太張顯我是外地人這個事實,不識貨就來跟別人搶餅。於是我只好默默地守在一旁,想說等阿伯忙到一個段落可能會問我要什麼(雖然餅也就這一種)。

只見他倒了幾勺麵糊到煎盤上,抹勻了便停下手邊的工作。

但他遲遲不cue我,奴婢只好斗膽開口:「我要一個」。

這四個字到了阿伯耳邊,聲波就被真空了,他依舊毫無反應。一旁等待的客人也面無表情地佇在原地。

我心想:「莫急莫慌,他雖沒答應我,但也沒拒絕我,咱們且看待會我有沒有餅吃。」

接著他灑了些土黃色的粉末,又灑上黑芝麻,再把餅對折切了三份。其中一份果然給了我,而我也不敢問到底多少錢,只好拿出一百元給他找。

2頭城老街4

找了80,一個是20元。

隨即咬了一口,卻沒看到那土黃色的粉末跑去哪裡,原以為是花生粉,結果是糖;因為遇熱所以完全融在餅裡。

口味只有微微的甜、帶一點芝麻的香氣,竟然是這麼樸素的點心,在這裡屹立了不知多少年,建立起這些完全零對話的老顧客。


 

一邊啃餅,一邊走到了傳說中的頭城老街。

在街頭就會看到這間文青小店卡在馬路正中央。雖然它的外觀不是太招搖,但剛好處在一個必經之地,所以人人都要進去看上兩眼。

2頭城老街8

小小的吧台和小小的座位區,提供的品項就如牆面上貼的那些,很明顯也是走一個本土好食材路線。

因為空間不大的關係,所以如果沒打算坐下來喝杯什麼,就只能自轉一圈便離開。

2頭城老街7

身為文青小店,賣賣果醬也是必須的。

2頭城老街6

這間店的名字叫做「和平街屋」,敢取這個名字不但因為它就在老街「和平街」上,同時可能是這條街除了這間店,似乎也沒別的舖子了。

遊客在看完和平街屋之後,如果沒被空蕩蕩的街嚇跑而膽敢繼續往前走的話,就會看到這一片大得驚人的池塘。

2頭城老街9

池塘的四周築的是水泥堤防,對岸竟是一排商家,雖然沒什麼樹,但也是滿獨特的風景,像是合成了一座池塘在住宅區的照片裡。

2頭城老街10

池塘的對面是盧府的古宅,保存完好,不管是用以前還是現在的眼光看,都有股鉅富人家的氣勢。外面這座大池,簡直就像他家的風水造景一樣卑微。

最妙的是,宜蘭縣政府二十年前舉辦家戶綠美化競賽時,還頒了優等獎給它:

拜託,是誰家的「家戶」贏得過它啊?

不過話說回來,這宅院歷經改朝換代還得以完整保存,至今還有人住在裡面特意打理,也真是不容易。

2頭城老街11

一條老街沒有太多店舖,這倒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可能是頭城躲過了觀光化的浪潮,也可能是頭城的生命力沒能撐到「觀光」這兩個字隨著經濟發展而成為風尚的年代。

2頭城老街12

和平街上四處貼了大幅的文章,生動地描繪了那個年代的興衰,可能是我目前旅經的所有城市和國家裡看過最引人入勝的解說牌。文詞流暢,像有個斯文的說書人就在現場一樣。

原來盧府除了自家大宅,還在和平街上蓋了一座終究沒能運轉的巨大商城。商城緊鄰當年的烏石港,那麼這口池塘大概就是舊烏石港淤積之後的遺跡了。

xIMG_3220

商船、水手和來自各國的商人在這裡落腳,難怪這個地方叫做「頭城」。

而盧家150年前蓋來做商運中心的十三行,竟然完完好好地保存下來。

2頭城老街14

只不過上頭寫的是康家古宅,指的是宜蘭的書香世家康灩泉。似乎不知為何,在盧家興建完之後,康家輾轉購入了十三行裡頭的前三戶。也不曉得這是在烏石港沒落前後的哪一個時機點的事。

可以看到門內掛了除了書法作品,還有一個櫃子,放的是疑似與「和平街屋」一樣的手工商品。

2頭城老街13

十三行的對面是縣政府做的某種公共藝術。

2頭城老街15

一開始看到時絲毫沒察覺舢舨上的那塊木板原來不是原作品的一部份。

這一整個零違和的物件上舖了兩張米袋,和一片一片用長糯米和黑糯米做的神祕食物。

我最喜歡居民在古蹟上放置家常用品了,就像我最喜歡split古城的部份,就是看到居民把棉被和花褲子晾在一千多年歷史的古羅馬城牆上。

2頭城老街16

各個角落都有縣政府努力發展觀光的痕跡,十三行當中竟還有一座鐵門上留著2015年最近曾經執行過的「藝術單車計劃」。兩位藝術家的idea是打造(目前已經不在那裡)的藝術單車,讓大家騎乘遊一趟古商港遺跡。

這倒不是一個很差的主意,至少藝術家的想法不是放置一堆華而不實、又製造碳排的設施。

不過,直接找北市合作ubike可能會更容易。

2頭城老街17

然後晃著晃著不知道怎麼就晃到了這個地方:

2頭城老街19

嚇了我一跳,因為我剛剛在牆上看完他描寫頭城的文章。同時具備文字美感、歷史紀錄,和寫實遊記般的流暢與魅力,立刻讓我把這三個字記住了。

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的淺薄的我,也沒發現他寫下這些文字的年份究竟距今多遠、人是否尚在,更不知紀念他的迷你文學館就在這裡。

2頭城老街18

這棟小巧的日式宿舍,外頭掛的牌子是寫「頭城鎮史館」,或許是和李老先生共用的這個空間,也或許就像我所經過的那些街角一樣,「李榮春」就是「頭城鎮史」的代名詞。

踏進去先在玄關看到一面牆,寫著李榮春一生的編年史,以及一些宜蘭的觀光簡介。

他的一輩子沒太多特別的背景,但做了那麼一件事,讓人驚覺:原來台灣當時有人這樣搞啊?

 

生在日據時代的李榮春,是個有點口吃毛病的少年,相較他那些有著商業經營長才的兄弟,埋頭於文字中的他就是個沒三小路用的阿宅,簡稱:高等遊民。

 

undefined

但是二戰爆發時,他和李登輝做了一樣的決定,投筆從戎。但是他比以日軍身份上場的阿輝伯更「不簡單」;他從軍真正的目的,是混入日本軍隊中,踏上中國領土,然後找機會逃亡到對手陣營,成為中國軍隊的一份子!還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啊!

雖然台灣島上的抗日活動不曾間斷,但這個少年的思路,實在曲折得離奇,誰會想到、甚至有那個膽子在日軍眼皮下做間諜,隱藏自己的思想,先默默幫著日軍侵中行動做後勤補給,再冒著逃兵的風險奔向中國。而且還是一個鍾情於文學的少年,難道這是當時有別於阿輝伯拋頭顱灑熱血的另一支次文化潮流嗎?

最不可思議的是,還讓他成功了。雖然他沒有加入中國軍隊,但莫名其妙混入了中國鄉村,住了七年八載,把這段時光寫成了八十萬字的超長篇小說。

做了這檔事的真有其人,怎麼搞的KMT不趕緊敲鑼打鼓拿來反擊阿輝伯的「非抗日」說,還讓這個故事靜靜窩在這間舊屋子裡?

 

這樣的波折以及之後成為鄰里們口中的「閒人」(也就是古早啃老族的意思),讓我對李榮春這個人實在充滿問號。

 

接著走進內廳,是一個非常舒適的起居空間。看到一面牆的書架上放了整套李榮春文學作品,還像圖書館一般編了索書號,便隨手抽下一本「祖國與同胞」。

2頭城老街23

我就隨地找個位子,跪坐在塌塌米上,翻開書頁,隨意看著那些有點拗口的文字。

途中也有少數旅客走進來張望了一下,看一看又出去了。

2頭城老街20

守著文學館的志工阿姨(長得很像我小學三年級班導)也不打擾我,就讓我在這坐著看了一個多小時免費的書。

2頭城老街21

我愈看愈覺得李榮春這人獨創一格。

那個年代的台灣文學家,例如比他大有名氣的楊逵,即便是抗日文學,都還是以日文寫作。到了國民政府時期,才開始跟著孫女學中文,然後用來寫抗國民黨文學(笑)。原因是這樣最容易露出、最容易達成廣泛傳閱(當然也最容易惹事生非被抓去關啦)。

但是李榮春不同,他在開始寫作之初,便不打算像楊逵一樣用主流語言向大眾呼喝。相反地,在人們只用日語和母語交談的年代,他學了當時位於體制之外的漢文。作品中的詞句,像是混合了普通話和閩南語;作品中的主角,總是沉默地旁觀,將大時代下人人自危的模樣盡收眼底。就像他一樣,靜靜地看著頭城的變化,靜靜地將它們寫下,直到頭城消失時。

 

在混亂的時代,人類的情感也是矛盾的,這一點直到現在都還是如此。

瞎翻到《祖國與同胞》的後半段,出現了這群身處中國大陸的異鄉人在戰爭結束後的這段對話,現在看來,格外明朗:

『那有什麼關係,現在台灣已是光復了,可是我想台灣同胞隔絕了祖國這五十多年,他們對著祖國的文化都很生疏了,這趟我們回去希望能給他們早一點理解祖國文化的價值,這樣才能真實認識祖國的偉大,這就是從大陸回去的我們所應自覺的使命。」

『嘿嘿,光復……我聽說已經許多外省人統統都跑到台灣去了,我們又沒有什麼背景,回到台灣還是沒有什麼辦法,看起來我們的命運永遠是奴隸!』

『唉!不會的,祖國一定不會對待我們這樣的!你不要過於輕信謠言了,而且我們都還沒回到台灣看到實際情形。不!我不敢信祖國會對待我們這樣,這我想都是我們自己的一種偏狹觀念的錯誤,我曉得祖國的懷抱一定是對我們溫暖而寬大的……』

這兩人的對話,在李榮春的衣櫃裡躺了幾十年才被發現,卻已經在這島上持續了將近一個世紀。只不過「祖國」所指的那一方,已經不一樣了。

2頭城老街22

志工阿姨終於走到我這間廳來,說:「小姐,不好意思,我們的中午休息時間到了,麻煩妳先去逛逛,下午再回來看吧。」

我連忙閡起書頁,才發現已經接近12點半了,她替我緩了半小時才來提醒我。

「不好意思佔到你們吃飯時間了,謝謝!」

匆匆忙忙把書放回去,穿上鞋,我也該動身前往今天真正的主角:蘭陽博物館。

前去的方向正好是一座名字聽起來很厲害的橋,「頭圍橋」;宜蘭的古地名以漢人入蘭的開拓順序逐一命名,漢人每佔聚一地就築起一道防禦土牆,第一道便是今天的頭城鎮「頭圍」,其次則是「二圍」頭城二城里、「湯圍」礁溪六結村、「三圍」礁溪三民村、「四圍」礁溪吳沙村、「五圍」宜蘭市。

那麼身有為台灣東北角開拓史上不可抹滅的一座橋,究竟有多壯闊雄偉呢?

 

各位觀眾,「頭圍橋」是長這樣子的:

2頭城老街24

比我的頭圍至少寬上30倍。

 

不過,跨越了頭圍橋以後,四周的景色似乎出現了某種城鄉交界。小巧可愛的住宅區與不小心就會發現的古蹟到此為止,接下來路上的風景,將是水田、荒地與廢棄工廠。

恐怕從這開始, 便是李榮春筆下,覆蓋了不知多少人畜房屋的山洪黃泥了。

2頭城老街25

終於抵達今天要來「補逛」的蘭陽博物館。

4蘭陽博物館1

以建築外觀來說,它在我心目中是與台博館及台灣文學館並列為「真的有好好設計過」的博物館。主要原因除了融入當地文化脈絡之外,便是身為博物館應有的地景規劃是否能兼具氣質與親民。尤其是後者,蘭陽博物館可能比前兩館還更加難得。畢竟台博館與文學館是直接沿用了日據時代的總督府博物館和台南州廳的古典型博物館。而蘭陽博物館卻是順著四周的溼地從無到有規劃而成。這滿是水鳥的埤塘、沒有欄杆的木平台,就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其他沒被蓋壞的現代風格博物館,大概還有同為綠建築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吧?只不過,它週遭的荒涼,與生氣蓬勃的蘭陽水景是完全無法相比了。

4蘭陽博物館2

蘭陽博物館的特展旗織也是非常聚焦卻入成功與建築天際線相融的設計,雖然這個規格每次輸出的成本很高吧?

但確實吸引我加購了《藍出於菁》的特展門票。走吧,來去看展覽了。

4蘭陽博物館3

首先先將行囊塞進完全免費的置物櫃裡:
4蘭陽博物館4

特展的一開始先介紹各民族與台灣的藍染起源。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0

其中染坊與產業的發展位置,以水源及所需植物的產區為主要因素。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6

製成藍色染料的植物本人,和雜草並無二致。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1

小葉子的叫小菁,大葉子的叫大菁。

菁仔又分成特白、白肉、紅肉(大誤)。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2

明明是綠色的菁葉,卻能溶出藍色的液體;先民們砌起菁礐,將洗出的藍液層層過濾,最後沉澱下來的高濃度藍色液狀物,便是製藍的原料。

 

這時有一團帶著一對外國夫妻的長輩們正在向門口的年輕志工詢問有沒有導覽的服務。

那位年輕志工便直接答案替他們做導覽:「可是英文的部份可能就沒辦法了。」

我最喜歡偷偷跟在別人後面聽免費導覽了,這時候當然也就開始一路跟著聽。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7

不過才剛解說完下一關「建藍」,也就是讓取得的藍液發酵,志工熱情地邀請大家聞一聞發酵中的染料,然後長輩們就失控了。

「天哪,這也太臭了吧!」接著便七嘴八如自顧自興奮地討論並晃到其他地方去了。

我繼續偷偷跟著解說志工,但因為也沒其他人了,所以她就自然而然地帶著我做專屬導覽。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8

途中解答了我不少疑惑,當她遇到答不出來的問題時,便說:「這個我要記起來,回去問教授。妳還有沒有別的問題?繼續問我!」

 

例如:「為什麼攪拌菁葉的器具都會設計成類『井』字型呢?」「為什麼染液一定要經過發酵呢?」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5

第一題始終沒有答案,但是第二題我後來在火車上想到一個合理的猜測:

既然菁葉水洗就能溶出色素,那這個物質原本一定是水溶性的。雖然可以透過沉澱或溫變來取得濃縮液或結晶(例如鹽),但再一次遇到水的時候,一定又會被輕易溶解。

所以染成的衣服一下雨、一洗衣、一和老爺玩起「不要嘛人家衣服都被你弄溼了」的遊戲就會慘不忍睹。

而發酵的過程,是要讓染料發生化學變化,直接改變當中的分子結構,成為不溶於水的物質(例如油漆)。

 

這樣在染完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洗滌,把多餘的染料沖去。

我的觀察啦。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9

藍染的經典代表物,就是充滿了低調奢華的客家藍衫: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4

回春堂朱二的帳本,還有九陰真經祕笈: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4

嫂子鞋,adidas經典色。喔對了,之前出這個色系的倉石一樹聯名款的時候手滑買了一雙結果太大(27.5吧),賤價出售, 意者請密我。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3

這個區域的擺設大致模擬了當時台灣市街中知名布行的樣子,也是採菁、製藍、建藍、染布等一連串產業的終點站:交易場所。

拉出布架上的解說牌,還會看到其他藍染以外的布業知識,我才知道原來早前所有的花色都有專屬的名稱,想必當中更有各種等級和規矩,難怪我們遇到自不量力的人會問他:「你是什麼貨色?」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20

運用了同樣原理的藍染技術展品,還包括原住民的後敞褲: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5

其他國家的蠟染(也忘了是哪個國家了,可能是雲南,喔,那也算是其他國家)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3

來自不同地區的蠟染畫筆,右邊是加熱的小爐台。

操作的方式是將右下角的白蠟放在爐台上融化,像巧克力鍋一樣,然後裝進後排的畫筆囊中,像鋼筆的墨水一樣。

繪圖者以之在布上作畫,但要畫出的是「不想染色」的區域,利用蠟的不透水性,形成一層防水膜,再將布放進染缸,把沒畫到蠟的區域染色。

也有一些地區是直接將蠟夾在下排的畫筆中,再進行繪製。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9

所以說,蠟染的難度除了繪圖本身之外,還要耗時費工地重覆上蠟、染布、脫蠟、曬乾等等,考驗著作者的構圖概念與耐心。因此,布上的顏色愈多,代表難度愈高、地位也愈不凡。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1

蠟染技術對一般人來說比起扎染(絞染)要陌生一點,在台灣未曾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不過,說不定,未來會因為其他移民文化而進駐。

但即便是只有一種顏色的扎染,也會因地區不同而具有差異明顯的風格。例如某個狂野的民族的扎染是長這樣的: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2

 

另外某個很龜毛的民族的扎染則是長這樣: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7

看到是和服就知道這種事只有日本人才做的出來,近看可以發現,扎法一致重覆、鬆緊和寬度拿捏得每排整齊劃一;日本人搞扎染的美學標準,大概就是要讓人絲毫看不出來這是用扎染的。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8

正當我細細觀賞這件和服、試圖想找出其中任何一絲差錯時,導覽志工提醒我,真正厲害的是它旁邊這件被我一直忽略的長巾: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6

我撇了一眼絲毫不在意,這麼俗氣的花樣和了無新意的構圖,到底是有什麼值得欣賞的點?

但我還是禮貌性地假裝有興趣地問:「所以這是日本的蠟染嗎?」

「不是,這是日本的扎染。」

「咦?她怎麼扎出蝴蝶的形狀的?」大部份的扎染花色,都是點對稱的。

「她是扎成米粒大小的形狀,用數千萬個小點組合成這些圖案。」

聽完我真是嚇歪了,連忙走近了用力看清楚。每個粒子的大小相等,而且排成的S狀構圖的邊距也相等,這在一條已經扎起扭曲的布上要整齊構圖談何容易,更何況還要在中間穿插這些蝴蝶花朵?!

「我們知道能借到這件展品的時候也非常興奮!這是日本一位國寶級的老婆婆做的。」

果然我這外行人,差點就這樣錯過一項驚世作品。

3蘭陽博物館-藍染特展21

走出特展展場,外頭就是藍染方巾DIY教學體驗區,不過這東西要晾乾才能帶回家吧?所以有興趣的話大概要在一進場就立刻報名製作完成,等到3、4個小時後逛完博物館再取件吧(但總之我是沒做,因為本人教了一年的tie dye)

蘭陽博物館的大廳屋頂,會根據某種我不太清楚的節奏更換大型裝飾,2月環島時經過,是大紅花布燈籠,這次則換成了巨大蜻蜓。

但我仰頭這張主要不是拍蜻蜓,而是我對連接展廳之間的這一條條天橋非常有興趣,像是霍格華茲教室間的樓梯。上頭有人行走時,還可以看到像是哈利波特他爸製作的劫獵地圖上的腳印。

4蘭陽博物館5

在這些天橋的盡頭、進入展場之前,向東望去,可以看到與溼地比鄰的烏石港,以及與這棟建築遙遙相映的龜山島。和建築本體以致窗格的傾斜角度完全一致,這真是充滿了幽默感的雙龜設計概念。

4蘭陽博物館6

走進展場,看到的是包山包海的蘭陽映象:從地質、生態、原民部落、移民開墾、生活、文化、產業,全數都擠在這階梯式的展示空間裡。

4蘭陽博物館9

不只是蘭陽平原,基礎的生態知識也能在這裡找到。

4蘭陽博物館8

像我雖然看過攀木蜥蜴伏地挺身,卻不知道原來牠不能斷尾巴,要是以後想拿來和小孩子炫耀可能就悲劇了。

巨大的蘭花模型,代表的是生態價值與產業技術的蓬勃。同時沒放那麼大看,都不曉得蘭花長得這麼像陰部。

4蘭陽博物館7

到了歷史文化展廳,有一個非常熱門的區域,是模擬當年的港口市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們,有乞丐、攤販、苦力、船家,各自用不同腔調和語言說著自己的故事。我聽得入神忘了拍照。

但想不到,最讓我流連忘返的一個角落竟然是這裡:

4蘭陽博物館10

搶孤展示區,旁邊的螢幕正在放映頭城搶孤紀錄片,而我就這樣蹲在地上看了快半個小時。國小的課本上是有這樣一座高塔的照片,除此之外,我只有淡薄的印象看過新聞上擠破頭的人們。

但這回在小小的展區裡,竟迷上了搶孤,把它當成運動賽事在看,搶的人總是千均一髮、命懸一夕,看的人更是緊繃著神經、片刻不得鬆懈。到了爬上第二層的那一刻,挑戰者雖然早已全身滿臉污泥、汗流脥背、精疲力盡,但仍要將貢品豪氣地灑下來給觀賞的人們接。雖然傳統上是象徵分享給地獄中的餓鬼、憐憫蒼生之意,但此時看到挑戰者黑嘛嘛的臉上,竟閃著喜悅和驕傲的神采,我也瞬間成為他的小球(?)迷了。

「搶孤」這東西,根本就是扎根本土的極限運動啊!什麼攀岩、跑酷、溯溪、飛行傘,哪有一樣能比「搶孤」威啊?!

 

雖然接下來還看到更加奧運級的帥氣活動,例如站在船頭拿魚叉鏢魚:

4蘭陽博物館11

這個具大的傳統漁船展品,看起來極為逼真,也成為全場最受矚目的焦點。

4蘭陽博物館13

原來這船也並不是塑膠模擬的,而是實實在在曾經在太平洋穿風破浪的一艘漁船。

4蘭陽博物館12

要不是這位海派大哥這樣阿沙力地捐船,讓它保存得這樣完好,它的價值永遠不會被世人遺忘,甚至「南風壹號」這個名字,還得以在國家文化典藏資料庫裡面永久留存。

雖是在漁業沒落時做出的決擇,還真是聰明。

除了《浩劫重生》之外,在今天恐怕也很難想像以魚叉鏢法捕魚的畫面了。

 

過去在宜蘭外海,遇到黑潮交會處就有如《少年pi》裡魚群自己跳上船的景象,而漁源匱乏的今日,鏢法船大概也早已消失殆盡。一支釣的船家少之又少,近海延繩釣則勉強撐住一口氣。旁邊小小一張不甚明顯的告示牌,便是在說「過度捕撈」這件事。

4蘭陽博物館14

雖然很慶幸它至少留了一個空間「提到」這個議題,表示策展人有認為或想要將它傳達給大眾週知的概念。但也讓我疑惑,是不是做為一個「大眾化」、「公正」或「中立」的展覽場所,能夠觸及的深度就只能到這裡而已?

既然有了像南風壹號這樣吸精的展示品,難道不能藉機拋出更多可以思考的問題:

「你看過鏢法捕魚嗎?你可以想像魚叉捕魚有什麼優點或缺點嗎?」

「一旁的烏石港有鏢法船嗎?還是它們都用什麼捕魚方式呢?」

「如果鏢法捕魚已經消失了,是什麼原因?」

一直延伸到,「我們到觀光漁港吃魚,有可能是用鏢法捕上岸的嗎?如果不是,那是怎麼捕到的?」

慢慢將代名詞由第三人稱的故事述說,到第二人稱、第一人稱的共嗚。當問題觸及到觀者自身,就愈有機會引起反思,引發態度甚至行為上的改變。

不過,我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在後來想要用消費角度碰觸這個議題時,也依舊感到難以既廣且深

 

一逛博物館就要全神貫注胡思亂想,看完回到頭城鎮準備搭火車回家。

剛好經過了一間非常特別的涼麵店,可惜沒有營業,只好像個變態一樣偷偷往裡面張望。

5頭城鎮上-舞涼麵

查了一下,似乎也是一間會順應季節更換菜單的店,而且還是以一般印象中口味狹隘的涼麵為主軸。直覺充滿了挑戰和獨特風格,價錢還十分親民。

看來我又有理由回來頭城了。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天我開始了,盤算了很久的「好好吃一頓」小旅行

 

這個旅行計劃的動機是,因為有不少想去的小店不在我居住的城市,但要去旅行又懶得查週邊景點排出完整行程,所以乾脆以「去那間店好好吃一頓」為目標出發吧!其他什麼都無所謂,就是好好地、用心地,吃。

第一回合,貓小姐食堂。

首先落腳的地方是丹可背包客棧。結合了IKEA與少女風格的hostel。

a-hostel3015

並不是十足粉紅色的少女風,但從某些細節看得出設計者十分了解少女的行為模式。

a-hostel3017

例如說,狹小的四人共用浴室裡不可以放置鏡子。

a-hostel3021

而是必須在公共空間設置一大面鏡台讓少女們長時間化妝、充電、吹頭髮、擦防曬。

總之是個乾淨整潔,設施周到的地方。

a-hostel3158

屬於不那麼街頭、不那麼隨意的溫和型青年旅舍。

a-hostel3157

請教少女老闆可以租單車的地方,她指給我鄰近中山路二段上的「老店單車行」。

這間單車行的特色,是鐵門一直拉下來,老闆從白天到晚上隨時都在附近練車,但只要你打鐵門上的電話,他就會在5分鐘內出現在你面前。

我想他應該很享受這種被召喚而有理由飛速騎乘抵達接受任務的感覺。

黝黑結實而香汗淋漓的老闆,登場時會像海賊王反派人物一樣大聲說出自己的slogan:「我最喜歡運動啦!」

知道我是一個人來宜蘭旅遊(其實不是,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我只是來吃一頓飯的),他立刻釋放出狂烈的熱情光波,說要帶我去騎宜蘭值得一遊的景點,我連忙辭謝(因為我的任務是要在天黑前抵達深溝村的貓小姐食堂。貓小姐食堂要前一天預約,船上突然多一位船長,伙食兵會很困擾的)。

接連幾次的推辭之後,老闆終於妥協,請我坐下來,要幫我規劃一條可以反方向繞去別的地方看看宜蘭觀光景點的路線。

大致上是宜蘭美術館 > 某個古蹟監獄拆掉後蓋成的百貨公司 > 某個不太可能是人們來宜蘭的目的、有誠品星巴克甜甜圈的新潮廣場 > 宜蘭酒廠 > 宜蘭河濱自行車道

踩著踏板有點歪歪的中古淑女車,確實經過了這幾個地方之後,我來到充滿名產店的宜蘭酒廠,但我真正大感興趣的是對面高聳的叢林。

b-wine3041

如我所料,是一座廢墟叢林。

b-wine3033

而且是一整個日式建築聚落,實在太容易讓一邊騎車的我分心了,決定把車停下來好好看一圈,以免被路邊的車門給door到。b-wine3032

聚落在成為生態系前,明顯被翻修過,多了許多鐵皮結構。

我最喜歡看到文明被大自然吞噬,看到青苔肆意盤踞,連木本植物都已無數次開花結果,孢子和花蕊落在塌陷的瓦片上,彷彿在光天化日之下,朝著昔日霸道的地方勢力臉上射精。

b-wine3024

當然日式建築還是我的最愛,因它的毀壞而興奮並不代表我不再欣賞它。就如同最愛的女優出演強暴系列作品,粉絲們還是會大力支持,是同樣的道理。

b-wine3025

宜蘭縣政府的意思,似乎是說:

1.這是歸國防部政戰局所有的一塊眷地之一(雖然長得和我印象中的眷村不太一樣)。

2. 這塊地會參加某個半年一期的活化計劃。

所以裡頭也有看起來是在做某種測量的人。

b-wine3027

接下來我到了腳踏車行老闆大力推薦的宜蘭河濱車道。

緊臨迷你宜蘭市區的大片草坪,是一個十足令人愉快的空間,深獲我的肯定。

c-riverside3048

宜蘭政府還很幽默地在公路橋下設了一排大秋千,大人也和孩子們搶著要盪(顧著享受微風,沒有照片)。

河岸本身也沒有讓我失望。

c-riverside3059

水泥化的部份很少,多數河段都是自然地景。

因為這樣,所以肥沃的沖積土也吸引了阿公阿婆來耕地種了幾排菜。

c-riverside3060

我衷心希望他們不在水域使用農藥和化肥,但也衷心希望地方政府不會為了趕走他們又標工程案來做水泥河岸。

以美學為考量,我prefer阿婆的高麗菜,勝過消波塊。

接著我轉道前往深溝村,是我很喜歡的小路,路旁大多是稻田或綠肥,地界是一排排的別墅。

d-way3065

偶爾會跑出和當地農產品毫無關係的觀光工廠。

d-way3062

接著我提早5分鐘抵達了。

整間店的外表幾乎和其他的附近的檳榔攤、農藥行無異,除了日式布招牌之外,其他沒有特別文青的地方。

e-arrive3070

還有點時間,先逛逛旁邊的小間書菜。

e-arrive3072

幫忙貓小姐接預約電話的,就是小間書菜的老闆。小間書菜舉辦的活動、講座,也都是在有座位的貓小姐用餐區進行。兩間店中間是互通的。

e-arrive3073

自然農法白米釀的酒,一進門就看到這系列商品,也太高端!

e-arrive3076

手工米酒和手工果醬在貨架上的出席率就該是如此,才有可能是「手工」。

e-arrive3078

這排小雜貨的兩側,就是排了滿滿的新舊書籍。

e-arrive3081

基本的菜也是一定要賣一下的。

e-arrive3082

門口有賴青松親簽的志願農民T,對面是納涼的阿伯。

e-arrive3084

太陽即將下山,到了小間書菜打烊時間,同時也是貓小姐食堂的晚餐開始時間,就從中間的門走過去吃飯吧。

f-store3154

先是進入貓小姐的廚房,裡頭的擺設像是我阿嬤的服裝店後面的廚房。

貓小姐本人正躺在右下角的紙箱上。

鍋碗瓢盆前面,隔著電鍋和微波爐,就是一張大長桌。彷彿是自家吃飯的地方,或是婦女們聚在一起包餃子的地方。

一位短髮、十分冷靜的年輕女人在廚房後面工作,探出來指示我隔壁是用餐區。

脫了鞋,拉開拉門,看到的是一個很舒適的空間:

f-store3095

原本是門口的地方,放了一些常溫食材。

f-store3087

也有販售的農產品。

附近另一個空間正在舉辦與農人生活和文學有關的講座,DM看起來非常隨性地跨在瓶罐上,但卻成功地顯眼。

f-store3086

貓小姐的名片,預約資訊在這裡:

f-store3089

【方便查詢區】

小間書菜 (營業時間:週三-日 10:00-17:30)

貓小姐食堂 (營業時間:週五-日 11:30-20:30)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尚深路124號(與小間書菜同一間)

電話:03-922-0781(與小間書菜同一支)

午餐 11:30~14:00,晚餐17:30~20:30,一人$250,國小以下半價,幼稚園以下免費。地產蔬食為主,魚、肉為輔,不提供牛肉料理。

f-store3090

簡單的擺飾,給人很輕鬆的感覺。

風扇在我腳邊打轉。

f-store3110

那個年代工業設計不太在意的大網目鐵網,讓之後進來的一對年輕爸媽很緊張,不過他們處理得很好,是用很平靜的口吻,提醒小小孩不要把手伸過去,沒有高音頻歇斯底里。

因為很重要,所以提醒了三次,獲得小小孩的承諾:「我知道啦,我不會伸進去啦!」

我最喜歡的是這一面牆:

f-store3139

滿滿的各種醃漬食物,像是農家的科學實驗室,卻是以當代藝術的姿態出現在城市人眼前。

f-store3143f-store3145

似乎什麼東西都被拿來醃了。

f-store3146

上面記載著醃製的日期,內容配方。醃漬讓人們可以把夏天的滋味,留到冬天享用。如果這個特展有個名字,可能叫做「時光」吧。

f-store3149

外面有一對情侶,在等用餐時間到了準備進來。

f-store3097

耳朵缺了一角的貓小姐也在等待什麼。

f-store3121

menu上列出了供應的飲料,加了星號的是「友善食材」。沒加星號的也有來自公平貿易之類的。

「友善食材」這個詞沒有很清楚的界定,是合理用藥?不用農藥?還是要有機認證?自然農法?

f-store3104

我特地問清楚友善的定義,基本上就是與有機同等級的做法,生產資材不用化學農藥與肥料,但我猜許多小店並不熱衷於使用「有機」這兩個字,是因為不希望讓人們陷入對於「有機」的迷信。

許多人購買「有機」是以人類自我怕死怕病痛為出發點,但友善耕作是出自於對生命、土地和內心的疼惜,而不是花錢買一張法規認定的貼紙。

 

上菜了,先是南瓜馬告湯。

我維持她送上餐來的樣子,不做任何移動就拍下來。

餐具怎麼擺什麼的曾經因擾我很久的餐廳流程,在這裡變成是一件很蠢的事。

就是一雙筷子,架在碗上,把手朝著吃飯的人。像是妻子會做的那樣。

g-food3099

馬告的辛香襯托出南瓜湯頭的甘甜自然是無可挑剔。

剛好把湯喝完時,飯菜上桌。

 

g-food3111

飯裡頭有一半是糙米(或是5分糙?),煮得剛好,不硬也不過乾,那是一定要的,否則就沒有道理敢賣糙米了。

三道配菜分別是:

滷豆腐。

蕃茄香菇過貓。

火龍果拌鳳梨。

滷豆腐是下飯的主力。過貓適合酸甜,和蕃茄炒也不算差。最令人好奇的,大概是火龍果鳳梨吧?

看起來是飯後水果的它,想不到配飯其實很搭,口感清爽, 味覺上卻很豐富。

g-food3116

完整的餐點還要再加上一道主食,今天是滷鯖魚

g-food3119

看這個顏色就知道它滷得非常夠味,導致我又叫了一碗白飯。

鯖魚上桌讓我十分興奮,因為它沒有挪威鯖魚的花紋。

 

常常有漁產達人跑出來說買挪威鯖魚小心買到台灣貨混充(這些人通常在賣團購挪威鯖啦),偏偏我每次逛超市,從來沒有在架上看過台灣鯖魚,反而特意想找台灣貨還找不到。

鯖魚是跟著黑潮而來的太平洋魚種,所以只有台灣東岸才能捕獲。品種上分成白腹鯖與花腹鯖,捕獲的比例是1:9,前者又稱為日本鯖,樣貌和挪威鯖魚比較相似,只有魚背上的花紋不同,但是量少而價高,在當地漁市就銷售一空。我猜也是因此很難流進大型通路。

如果貓小姐真的鑽研到這個地步,連漁獲都堅持要台灣上岸,那麼這就很有可能,是身在台灣26年的我,第一次吃到台灣鯖魚

漁產達人也說,挪威鯖肉質Q嫩、台灣鯖肉質乾劣等等,雖然對口腔功能早就被化工食品弄壞的現代人來說可能也分不太出來。但不曉得是不是料理方式的關係,這一份滷鯖魚比平常吃到的薄鹽鯖魚片還要多汁Q彈,讓我不禁懷疑它是不是用了挪威鯖。

g-food3129

飯後甜點是鳳梨乾

一向不愛任何水果乾的我,看到鳳梨王子在臉書上賣的時候,一直很懷疑鳳梨乾到底好不好吃。

這次的評價是:確實好吃,但一次就是只能吃這樣一片,老闆不是小氣,是衡量過一般人對甜膩食物的耐受度。

 

吃了兩碗飯後,我還做了一個不明智的決定:點一杯本土小麥純汁

點的原因是台灣本土小麥產量極少,整個產業也還在剛剛起步尚未有力推廣的狀態(矛盾的是現代人明明大量依賴進口小麥製的麵點),而小麥汁聽起來是非常健康的飲料。不過喝杯飲料囉嗦什麼產業發展,主要還是因為原本想點啤酒,不過等等要摸黑騎單車回宜蘭,喝酒不上路,上路不喝酒。

g-food3138

不明智的點是,當我點的時候,她提醒我這是氣泡飲料,而我卻不以為意,因此撐得我花了一小時才喝完,久久無法起身,名符其實的吃飽了撐著。

 

結帳的時候,特地問了:「剛剛那個鯖魚是在哪裡買的?」

「南方澳。」頓時解開了我的疑惑,不但是東岸主要漁港,而且也是離貓小姐距離最近的理想採購地。

「所以那是花腹鯖嗎?」

買便宜的花腹鯖應該比較符合小店家的成本吧?

「是白腹鯖,白腹鯖的油脂比較多,肉質也比較嫩。」她回答了非我預期的那個,順便解釋了等級上的差異。

大致明白了這間店的價值觀權重

桌椅可以是廉價的IKEA拼接木,粉刷什麼的也不必太在意,Ilid Kaolo的歌聲從迷你收音機裡放出來就可以了。

但是餐具一定要收集宜蘭碗,燈具不能讓燈泡著涼,食材一定要是台灣當地選項裡頭品質最高的那個。

錢大概就是花在這三個地方上。

 

餐點要前一天預約。訂餐時,接電話的小間書菜就會問你有沒有什麼飲食禁忌,到的時候貓小姐食堂又問了一次。

 

我想,確定準備出來的餐點,沒有讓人無法好好吃完的理由,對他們而言是很重要的吧。

「我什麼都吃。」對這樣子回答了兩次的我而言,扎實地屢行諾言,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開一間店,最希望看到的,也絕對是這個畫面:

g-food3123

謝謝招待。我吃飽了。

 

入夜之後騎回宜蘭市的惠民路上,兩側只有平房和稻田。撇開車上沒有任何照明的恐懼,不戴安全帽、不穿車褲, 沒有什麼酷炫的裝備,卻出乎意料的舒適。

途中經過透著光亮的松園小屋,和某一段自行車道的入口。

這果然,才是我最想騎的路線。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寫了這篇文章,這個部落格又再度踏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了。

布衛生綿這個腦筋我動很久了,一開始聽到自然是異常地驚奇,彷彿是阿嬤時代的女人用完要半夜偷偷去河邊洗的物件。

布衛生綿
一直沒有購入當然就是因為透過凡妮莎認識了超好用的導管式綿條,讓我擺脫了18歲那年初次在大寶家使用傳統綿條還要用鏡子找自己的洞、搞得滿手是血勉強塞進去又掉出來的陰影。

那就有人(誰?)問,既然有了綿條,妳又何必再買布衛生綿呢?

 

是這樣的,因為姐姐量多的那幾天,就算用了超吸力巨量級綿條還是會流出來

估計是吸得太飽溢出來,絕對不是因為洞太鬆,因為我沒有在用啊(嗯,是怨念嗎)。

這個情況在睡覺時尤其麻煩,因為妳無法每3小時起床換一條,而睡夢中的翻滾又會讓溢出的經血有如千軍萬馬在莽原中奔馳般逍遙自在地留下傳世的足跡。

所以我長年以來,睡覺時(以及最後一天量太少塞不進去時)乾脆還是用回了老朋友大片衛生綿

 

只不過,當初換成綿條的原因不外乎就是:

1. 神清氣爽。

2. 運動時不會飄移。

3. 產生的垃圾體積較小,稍微環保一咪咪。

(只有一咪咪,因為珍珠導管也是百年石化塑膠,用紙導管又曾經脫落過2次每次都會讓人家有點緊沾緊沾)


有鑑於此,我的終極目標變成:「完全不再使用悶熱又不環保的傳統一次性衛生綿。」

雖然知道凡妮莎準備要推出月亮杯,屆時勢必又是一陣手滑,不過有「多元化」的生理用品選擇有何不可?

於是在這一次經期前,終於入手了「日用加長型」以及「夜用安心型」布衛生綿各兩片。

布衛生綿

其實布衛生綿和傳統衛生綿一樣從超小量少型超大包屁股型都有,只不過我目前的需求就是在睡覺時(考量到出門在外不知該如何清洗),所以只買了這兩種中大片的。

布衛生綿

內附圖文並茂使用說明,對尚未廣大接納的生理產品來說是一定要的。


布衛生綿

包裝上非常明確地說不可漂白、不可用柔軟劑、手工皂、烘乾等等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做了的事情。

28公分的看起來還算輕巧,我買的商家花色是隨機供貨,我個人也不太要求所以沒差,不過剛好有一片應該會讓許魚山小朋友尖叫一下。

布衛生綿

但大片的,花色就出現我不太愛的2D電繪綿被風馬卡龍了。

布衛生綿

翻過來直接接觸妹妹的地方(誰是妳妹妹?),非常聰明地做成深褐色,這樣就不怕用久了留下影響人家一整天心情的污漬了。(補充:後來據說這是這種棉質原有的天然色澤,沒有經過漂染呢)

布衛生綿

材質上很像以前購物台說很吸水、很好洗的毛毛抹布,據它的產品說明,這層是有機綿,而底下花花有防水功能不怕血水透過去的,則是一種叫做TPU熱塑性聚氨脂的東西,調查了一下確實是一種環保材質的樹酯,可以被自然分解,對人類無害,所以常被做成與人體接觸的防水布料。

 

實際用了的感覺是,像穿了一件很舒服的內褲

不過主因是本人不怕熱,所以夏天穿也沒什麼熱感,不曉得怕熱的人用不用得慣。冬天拿來保暖應該不錯(?)。

但可以肯定的是,更換時少了一股塑膠混了血水汗水的異味(【題外話】我有時候會在戴拋棄式口罩裡聞到一樣的味道,還想說我嘴裡怎麼會有妹妹血的味道),只有非常淡薄的血味,依舊非常清爽,吸收力也完全沒問題。

清潔上也確實如說明上所言,我泡個冷水5分鐘,再搓揉一下就洗乾淨了(也有可能是表面乾淨,所以上面說一次經期完至少要用洗衣機套洗衣袋洗過一次,再日照曬乾,但我猜用力手洗加點洗衣粉也是能一樣乾淨)。

布衛生綿

產品說明上的使用方式和衛生綿一樣,另外還可加購額外吸收層,夾在夾層裡面使用。
不過根據本人這次經期頭三天的測試,目前是夠用的,而且還沒有碰上側漏問題(雖然也有blogger說布衛生綿沒有防漏側翼讓她一直漏,直到買了額外吸收層,讓綿綿緊貼屁股縫之後才改善,可能我屁股肉多形成自主攔血霸構造所以沒遇到這個問題)。

布衛生綿

按照上面的指示,平常收納可以折成小小塊。

布衛生綿

但我有點害怕這個扣子脫落,說明書上也說請輕輕撥開扭扣別硬扯布料

如果要外出使用,第2天才洗,就要這樣折起來,加買它的收納袋,避免和空氣、溼氣接觸造成黴菌滋生。

但我應該只限於在家用,畢竟人家有綿條惹儿。

說明書內頁還有超詳細「為什麼不能用手工皂」等等的問與答:

布衛生綿  

本次入手的價格,是28cm和36cm兩件組 $732,買2組4片是$1464。 

雖然單價乍看之下有點怕怕,給人家「才一片就…」、「還要自己洗…」諸如此類的港覺。

用理性計算來看:

市面上的衛生綿夜用36cm大約是一片6塊(叔飛)、7.5塊(好痣寨);日用加長28cm則是3.3塊(叔飛)、6.6(好痣寨)。

假設我出門在外都用棉條,所以不算日間開銷、每次經期只有晚上睡覺用比較便宜的叔飛衛生綿,前兩天36cm,後三天28cm,就是21.9塊,比較三片布衛生綿輪替大概就是用回本(咦?怎麼有點久?!)

所以希望我可以用到兩年,咱們兩年後分曉(好啦,我平常用好痣寨一年就回本了)

不過姐姐的考量還包含了95%的感性計算,那就是:咱們也工作三年了,就算沒有積蓄最起碼也該花點錢做一些些讓自己認同的事情,稍微來個生活習慣的小改變就是不錯的開始。至少,在經期脾氣超差的期間,會因為少製造了幾千幾百張塑膠垃圾而對自己滿意一點。

 

曾經有一本教育心理學的書在討論兒童玩具材質的選擇時,提到人類在許多層面無法否認是自然的一部份,因此接觸自然材質時經常能喚起人類心中的溫暖

這聽起來很靈性,但確實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愛上與木質、竹編、羽毛、綿花和絲綢碰觸的感覺,卻不是那麼熱衷於撫摸尼龍、塑膠、輪胎、光碟片。布衛生綿給我的安穩感,或許有一半是來自這個難以抗拒的自然渴望,另一半則同樣來自做為一個現代人,一不小心開始有點在乎環境之後,想要承擔的一點責任。

 

-

(話說隔了幾天剛好在呷米共食販售區看到另外一種布衛生綿,看起來非常薄,沒有毛毛層和深色底,似乎是幫助尼泊爾婦女就業的機構推行的友善產品,不曉得用起來如何呢。)

布衛生綿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這麼多年,我慢慢可以理解,為什麼國策大叔會認為網路時代的年輕人大多有「台獨思想」。

或者應該說,我明白了他眼中的「台獨思想」是什麼意思。

(前情提要:改課綱純粹是因為,當權者比雙魚座還沒有安全感)

 

 

其實真正讓他這樣的人感到百般不自在的,是當我們這一代看到「我國」兩個字的時候,浮現在腦海裡的畫面。

我國1-01  

我們去郵局寄信的時候,國內郵資的認定就是這樣算的。

 

但是長這樣的「我國」卻令他們毛骨悚然。

因為對他而言,用這個形狀界定國內外,就是一種「台獨思想」。

 

 

在他的認知裡,年輕人心目中的「我國」應該要長這樣的:

我國3-01    

「但是這樣寄過去的郵資明明很貴啊?!郵局又沒有算我國內郵資!」

「再說,這地址到底要怎麼寫啊?」

 

當你提出這樣的問題,就莫名其妙地被指控為「台獨份子」了。其實這位年輕人只是蹲在路邊吃剉冰,根本還沒想到獨立建國這件事,也沒有任何「仇中」、「反共」、「崇日」的概念(說實在話,我個人還完全相反);光是從郵局走出來,就超級「台獨」了。

 

他看起來是真的憂心,並不是刻意要貼上某個標籤,實際上「台獨」兩個字也沒什麼好污名化,只不過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世界觀之分歧,對於「我國」的想像截然不同。

 

但他執著地認定這是舊課綱帶來的不良影響,甚至認為舊課綱才是一種洗腦教育,讓年輕人出現「不合法(憲法)」的國家認同,所以必須要以新課綱矯正回來;卻沒發現,我們其實只想要好好寄個信、買個網拍而已。

 

 

這不是故意的啊,這是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不是嗎?

 

 

如果「我國」是長這樣,到底什麼時機點要辦出入境登記?哪裡運來的貨物沒過海關才叫「走私」?計算人口密度時到底是多少人口除以多少面積?

 

這些都是很普通的生活問題,你這樣搞,我要旅遊、做生意、讀研究所都好困擾啊啊啊!你明不明白啊啊啊?

 

 

我的立場其實一直都不夠獨。

因為我一直期待中國改變,像達賴天真地期盼聯邦制一樣。

到那一天,我並不認為台灣一定要終極獨立。

 

但如果非得如此才能活在一個一致真實不錯亂的世界,那我確實就是台獨份子了。恭喜你成功整合。

 

 

 

 

還有,上面那張地圖,連實際生活在左大半部的14億人口看了都驚呆了,因為在他們的課本裡,「我國」是長這樣的:

我國2-01  

你剛剛上面凸出一大塊是怎麼一回事啊?!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