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主要是介紹本學期讓我深深覺得人生充滿希望的課。
週四是一整個星期的重頭戲,一大早就是一門喚醒我體內沉睡靈魂的課:「Topics in Education: Multiculturalism and Gender Issue in Central Europe」,第一堂課就出了一個有趣的自我介紹型題目:「請拿出一樣代表你家鄉的東西,然後介紹它以及你的家鄉。」
就許多層面而言,這題遠比通俗的自我介紹好玩得多,除了可以透過名產來了解各地風俗民情之外,內容也比較不難想,尤其對我這種不是非常了解自己、未來充滿無限可能的見異思遷型人,自我介紹不讓我好好想個兩三個月是得不出具體答案的。
再說我還剛好在當天早上離奇地突然想帶平安符出門,於是祂除了保了我平安,還在這天名留青史,在白人群中獲得了一致的好評,不少雙眼中還散發出「好想要」的光芒(也有可能是我的錯覺)。
第二週的分組討論更是用了一個很奇妙的依據,”Find yourself a partner with the same color of eyes as you have.”(找一個眼睛顏色跟你一樣的夥伴),老師說完這句話就讓我瞪大眼睛,她也似乎刻意把目光停在我身上。在我們對望的這兩秒鐘,彷彿經歷了一場快速對答,我給了她一個「這種條件對我來說也太不利了吧?」的眼神,然後她回了一個「妳少來這套,歐洲也是有黑眼睛的人好嗎?」的眼神。
這個莫名地認定她一定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的念頭讓我迅速起身加入教室裡已經熱鬧滾滾的四目交接活動,也就是每個人都竄來竄去、東張西望地找跟自己擁有一樣顏色眼睛的另一半。
過程中雖然有許多人我試都不必試就知道不可能,但是每當他們不小心跟我對望的時候,我們都會大笑,話說這種微妙的種族幽默竟然離奇地讓我的緊張感全無,好像不必刻意忽略彼此的不同我反而處得更舒適。
最後我找到一個有趣的希臘女孩Joanna,她有著名模般的身材,好萊塢女星般的臉蛋,以及大嬸般的嗓門,是我非常滿意的類型。我衝到她面前撐大眼睛給她看,說:”Are we close enough?”(我們夠接近嗎?)
她說:”Yeah, of course, I don’t have green and you don’t have blue than we are fine!”(當然啦,我不是綠的、妳不是藍的,這樣我們就對了!)
後來去廁所照鏡子的時候我才發現我的眼睛真的很黑,對她來說也還太黑。
這堂課酷的地方不只是這個喜歡突發奇想又時常神經兮兮的年輕女老師,最勇猛的是它剛好打中我此行來到歐洲最好奇的兩件事:
一、 為什麼越南人來捷克住了世世代代,捷克文講得呯梆叫(閩),卻還是連做生意、吃飯、搭地鐵都像是跟白人活在兩個世界?
二、 為什麼吉普賽人在歐洲住了好幾世紀,還是有半數以上幾乎沒有經濟能力,連呼吸的空氣都好像完全與白人隔絕?
當然目前為止我還尚未得到準確的答案,老實說,這兩個問題可能根本沒有答案,最終我會獲得什麼,連我自己都不確定。
在此附上一部由教育議題切入探討整個民族隔離問題的影片預告《我們的學校》,在布拉格日前的獨立電影節播出。
http://www.jedensvet.cz/2011/filmy-a-z/19143-nase-skola
另外介紹一個可愛的吉普賽樂團,來自中歐最早賦予吉普賽人白人同等公民權的國家:捷克(大概也是因此才能自由自在地成立樂團,並在年青族群之間享有盛名),雖然很商業化但也唱出了一點點歐洲吉普賽人生活的現實面。
- Feb 27 Sun 2011 06:24
Week 22人生曙光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