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東/是生活也是旅行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過去在旅行結束時,總是想著,我能不能帶走什麼,好讓自己不會忘記發生過的一切。

 

這一次,不曉得為什麼會和從前不同。

在最後一週,有時在腳踏車上,有時只是安靜地步行,只要是獨處時就忍不住想,我能不能留下些什麼?

留下來的痕跡不一定要帶著我的名字,但必須要是真真實實地因我而留下。

 

愈是這樣渴望,愈是焦急而慌亂——難道這段時間我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沒改變嗎?在我乘上火車之後就此消失,就像我從未出現過嗎?

 

我一向以為凡事需要別人幫助的人是懦弱的,但是這股猛烈卻又不明的焦慮讓我驚覺需要別人來需要自己的人,或許更加無助、脆弱、可笑。

 

仔細想想,承認自己無法改變任何事情,對我而言好像就是最大的絕望;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的所做所為能夠發生影響力,就像是我最大的貪婪。

 

到最後一天工作時,忙碌地收拾和交代雜事已經讓我沒時間再奢望什麼了。

 

 

不過,就在我正要用辦公室電腦上網統計自己的加班和補休時數時,下一秒的發現卻令我不禁失笑。

 

在十月新進正式人員報到那天,為了方便他工作,主任請我把位子移到另一間辦公室。已經和原先辦公室同仁都混熟了,這個時候卻要移開,我掙扎了許久,最後還是答應了。

 

另一間這位同仁的一切習慣都和我大相逕庭,例如我習慣邊聽音樂邊工作、一發生什麼事就扯開嗓門和同事大聲討論、中午時要離開辦公桌和大家湊在一起熱鬧、放鬆地吃個飯;她則喜歡安靜專注不受干擾、一點點聲響都會使她不耐、中午時默默一個人解決、準時關門午休。

 

這些都是我原先就知道的事,在一切方面我都尊重她的做法,盡量保持安靜,也不常和彼此聊天。

但有一件事情我倒是不辭辛勞地天天干擾她。

 

她不習慣在下班後關掉排插和印表機的電源,但我基於環保狂人的理念下班後天天都會把它關掉。一開始我比她早到、比她晚下班,所以我總是能夠在她上班前把電源打開,因此她幾乎沒有發現這個被我新加入的規則。

 

但是一進入冬天就開始我的賴床期,我開始比她晚進辦公室,卻還是依舊在下班後把電源關掉。前面幾次她剛發現我的這個習慣,每天都害她要上網的時候發現無法連線,然後再起身走出來開排插電源;要列印的時候發現找不到印表機,然後再起身走出來開印表機電源。

 

換作是我大概也會想發怒吧,好像家裡來了一個龜毛的不速之客,還喧賓奪主地住了下來,擅自決定別人應該要懂得承受什麼樣的困擾。

 

但或許也是基於我已經退了一步保持安靜了,像主婦一樣買了南瓜總是想要對方送點蔥吧。我仍然日復一日地關掉電源,再逼她隔天早上把它打開。

 

到我工作的倒數第二天,我排了下午休假把特休時數用掉,這次比她早下班,終於不會硬要在走之前關掉她的電源了。

 

然後隔天早上,我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此時,坐在辦公室電腦前,我發現我連不上網路。

:)

 

總算是換我被將了一軍,但這真是最棒的離職禮物了。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台東最後一週的計劃是洗溫泉。

 

最初打算三天兩夜太麻里-嘉蘭-香蘭-金崙-多良的熱血單車行,騎完再泡溫泉,不過這個溫泉的行程被我體內強大的惰性一改再改,接著改成太麻里-金崙-多良有氧單車行,最後又因為天雨路滑(其實是前一天唱歌唱太晚),所以直接濃縮成金崙悠閒火車行了。而且竟然因為睡太晚錯過了開往金崙的火車,所以改成先搭到太麻里,再轉客運去金崙(還好平均1hr就有一班)。

 

一出太麻里火車站就印證了果然是只有在跨年時才會突然意識到地方政府的存在;今年的太麻里鄉公所想出來的跨年主題竟然是:

 

IMG_9022.JPG  

雖然我已經因為平常的熱血單車生活,這次靠兩件長袖就度過寒流了,但看到這個活動還是忍不住覺得:

冷爆了我的媽。

 

離客運來還有一點時間,所以先往海的方向走去看看。

 

  

隨便一走竟然就走到海邊了,而且好巧不巧就是比基尼路跑的會場,千禧年第一道曙光紀念園區,是在暗示我命中注定要來參加嗎?

 IMG_9031.JPG

我說笑呢。

 

這麼大一片沙灘,還架了排球網,いいな~如果是夏天一定很不錯。

(不過這地面用紅磚應該會很燙吧?!為什麼不做散熱的木棧平台呢……)

 

IMG_9037.JPG  

似乎在當初設計時就是為了夏日來海邊的人潮,所以還有這個可能是出租給攤販賣飲料冰淇淋小香腸的迷你吧。いいな~如果是夏天一定很不錯。

 

時間差不多要走回台9線找客運站了,一進巷子看到的是這間充滿故事的小平房:

IMG_9039.JPG  

應該請文化部「台灣故事島」計劃邀請這位屋主去口述一下歷史。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特地用林務局的「火不上山,老神在在」布條擋住了。應該是刻意擋起來的,因為其他兩面也寫滿了字又圍起黑網來,難道是怕來參加比基尼路跑的人看到嗎?

 

IMG_9041.JPG  

對面是一間看起來很像民宿的地方,叫做「慢漫」,院子裡有露天雅座(?),離海好近啊,完全可以一吃完早餐就助跑跳到海裡,いいな~如果是夏天一定……(好啦)

 

走到台九線上來來回回都找不到鼎東客運的站牌,只看到太麻里變形金鋼:

 

真的是車子變的。

 

然後在旁邊農藥行問了一下鼎東客運站牌在哪裡,老闆很害羞的說:「就在前面機器人那邊有一個。」

 

……機器人實在太高調了,奴家完全沒看到站牌啊。

 

雖然機器人的站立就是靠這條綁著候車亭的線。

IMG_9048.JPG  

(……地震的時候不要躲在他前面啊)

 

 

IMG_9051.JPG  

公車站的後面是一座報廢車處理場。可見各行各業只要保有一分幽默感,人人都可以是MC美江文創人。

 

上了客運之後,就被上頭的熱鬧嚇了一跳。

在台東市區搭鼎東客運每次都只有我一個人,走在路上問台東人客運在哪等,還會回答你說:「蛤?台東有客運喔?」

 

現在才發現原來鼎東的主力場是在台東市以外的鄉鎮,車上坐滿了從台東回太麻里的vuvu123歲的女孩們。一路上司機大聲播著讓我即熟悉又陌生的那卡西版NaruwanNa ru wan na i a o hi ya…這麼難記的歌詞,一旁的年輕女孩們也可以跟著唱。在這一小座島上,一群人從未聽過的音樂,竟然是另一群人朗朗上口的芭樂歌。

 

到金崙發現不只都蘭是小台東,金崙簡直是小都蘭了。

這個名氣不及知本的小溫泉鄉,路邊就是熱炒、燒臘、郵局,竟然還有網咖,而且因為生活圈小,所以一切都緊依台9線,溫泉區離客運站也只有1-2公里(如果是搭「歷坵」線可以直達溫泉區),密集度上比知本還便利一點,對單車和徒步旅行者真的友善多了。

 

在這裡還看到太麻里變形金鋼的弟弟,

IMG_9055.JPG  

看不太出來是什麼做的,機車引擎嗎?

 

我訂的這間溫泉民宿叫做「一田屋」,接電話的櫃台小姐和它的名字一樣謹遵日式服務原則,全程以女僕口吻對答,每次有沙石車經過我都聽不到她在說什麼,不過她還是很客氣地重覆,但從來不願意斗膽加大音量就是了。

 

今天(星期五)單人房也客滿了,但可以訂雙人和室(公用衛浴),原價960,單人入住打9折,所以是864元。雖然只有9折,但是不得不說,一田屋真的是對「一位」旅客很友善的地方。

一個人在台灣旅行本身就很常遇到一些窘境,例如想吃當地知名的美食,卻是桌菜,一個人根本無法點餐;想去網上常被推薦的景點,結果到了才知道所有互動內容都僅適用於閤家旅遊;或者就像現在,一個人想泡溫泉,我在網上查了半天知本單人泡湯住宿,完全找不到符合的,卻陰錯陽差為了想去多良車站而在金崙找到各方面都合我口味的一田屋,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自己單獨旅行會造成人家的麻煩的店家。

 而且雖然只有一個人,對方還是主動提供接送服務,請我在客運站「稍候」(仍然是酥麻的女僕語氣)。

稍候了十分鐘,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一輛賓士黑頭車(沒有照片,因為我嚇壞了)。如此高調雖然已經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台東旅遊民宿),但還是不太習慣,總覺得我的屁股太粗糙可能會刮壞人家的內裝,所以一坐上去都不敢輕易挪動。

開車的是一位疑似老闆的風趣阿伯,阿伯的風趣很有格調,一點都不油。開進溫泉產業道路要會車時還會主動倒車,沒有仗著自己開賓士就不讓車,實在是個好男兒。「這邊會車比較麻煩吼?」

「對啊,巷口稍微小一點。」

然後我指著地上連一台單車都很難通過的玩具單車道說:「那他們還在巷口畫兩條腳踏車道?」阿伯大笑秒懂我一心要嘲諷鄉公所的點。

之後他很緩慢地、一字一字地說:「妳來我們這邊泡溫泉是對的,我們的溫泉是沒有在開玩笑的溫泉。」這不是王凱豪的形容詞嗎?

「喔?是很認真的溫泉囉?」

「對、對。都是很認真的溫泉,外面很多在溫泉裡面加什麼、加什麼的,那都是在跟你開玩笑。」

 

「來,歡迎妳來。」車下緩緩停下,我一開車門,眼前是一間小巧可愛的木製建築。

光是「小巧可愛的木製建築」這幾個字就可以把我騙去一千次了。

IMG_9064.JPG  

(抱歉啊,照片是晚上想到才補拍的,天黑了很糊啊)

IMG_9068.JPG  

reception旁邊就是室外溫泉池和冷泉池。

右邊的走廊進去還有室內隔間的家庭池和個人池。

(風趣阿伯走下賓士車瞬間換上了紅色圍裙拿著拖把走出來,魅力不減)

 

房間有附電視、小衣櫃、基本的水、拖鞋、小毛巾、盥洗用品。

IMG_9059.JPG  IMG_9083.JPG  

 (抱歉啊,棉被原本很整齊的,但一進去就被我躺歪了啊)

我住的和室之所以便宜除了睡地板(一點都不介意啊,我最喜歡低底盤空間了)、房間小、沒有廁所之外,主要我想也是因為它離室內和室外的溫泉都太近了,一打開窗戶就看到室內溫泉隔間(女僕小姐在帶我參觀時還突然想起什麼似地隨手推了一下牆邊,我想就是在關這扇窗XD)。

IMG_9060.JPG  

這就是小小隔間(直接從窗戶往外面拍),外觀看起來是不怎麼樣,但是有很多貼心小設計,例如有避免衣服溼掉的籃子、淋浴區。

家人同樂池大概可以塞三個人,個人池則是一個小小的立方體,一般成人就是以蹲葬的方式進去泡(完了我的形容詞竟然開始走墓葬路線了,是博物館病嗎)。

 

接下來就是我進去泡湯的照片了。

 

 

 

 

 

這年頭為避免外流還被備份散播,所以我就以洗完的感想代替照片好了:

爽。

我大概上上下下泡了一個小時,剛好選在這全台最低溫的一天,泡完全身舒坦,好滑好好摸。

原本洗頭的時候覺得好黏,想說完了等等一定全打結,想起女僕姐姐介紹的時候說這裡的溫泉乾淨到可以喝,有的客人還會拿瓶子裝回去當化妝水,非常保溼。但這種話我也是聽聽就算了,一!直!到!

 

吹乾頭髮的時候發現它們竟然露出這輩子最柔順的時刻了!

完全不打結,而且摸起來超爽,多摸幾下都要愛上我自己了(?!)

甚至隔天早上綁起來之後,放下頭髮時完全沒有髮圈痕,一整頭毛「絲逸歡」地順下來。寫到這裡,發現沒有帶一瓶回來真是扼腕啊!不知道有沒有提供宅配?!

 

泡完湯之後也到了晚餐時間(加上我的房間一直聽到外面泡湯的情侶嗯嗯啊啊嘻嘻哈哈讓我很想逃離),這個時候又發現又一個「一田屋」感人的一面:提供平價、單人份的餐點!這對沒有交通工具往來於市區的背包客真是一大福音啊!

 

花枝丸50元:

IMG_9070.JPG  

裡面也有認真的花枝丸,沒有在開玩笑的,加上這戶外庭院(泡完湯一點都不冷)的氣氛能夠塞上一顆花枝丸到嘴裡實在太令人幸福了。

 

臘肉炒飯60元:

IMG_9072.JPG  

好香好好吃,炒的時候香到旁邊路過的夫妻走進來問怎麼點餐,老闆娘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們只有提供給這裡住宿的客人點餐耶!」

啊~這用餐區太舒適了啊,從外面看起來就是一間日式居酒屋,想不到是專門for us的啊!

結果這對夫妻二話不說立馬就去登記住宿了。

可見這炒飯的威力。

 

睡了通體舒暢的一覺之後,隔天台東天氣好到不用穿外套就可以出門了。

IMG_9090.JPG  

七點就準時起床(同時因為七點又聽到有人泡湯的放水聲了,對想要準時起床的人住一樓還不錯啦,怕吵的人就有點不適合了)去吃附贈的早餐。

 

附贈的也是很精彩啊,精彩到我瞬間就吃光了:

IMG_9087.JPG  

 

好啦,我再把它放回去:

IMG_9084.JPG  

前面是殼很難剝的溫泉蛋,中間是我最愛吃的野菜之一落葵(皇宮菜,並列我的最愛排行榜的還有過貓、水蓮和山蘇)。

 

接下來和民宿租了單車,準備騎去多良火車站。單車是由台東阿勝腳踏車提供,從check-incheck-out只要100元,而且非常榮幸成為我第一次騎的公路車。

 

風趣阿伯拿了一張金崙生態步道之旅的地圖跟我介紹附近可以騎腳踏車和走路的地方,我才發現有這麼多地方可以去,包括森林講堂、排灣族家屋、歷坵部落、茄苳巨木等等。可惜我只排了一天的時間,否則金崙這一個小小的溫泉村,卻同時坐擁了最寧靜動人的山景和海景,慢慢來真的可以走個三天沒有問題。

 

問了多良火車站怎麼走好,阿伯指著通往虹橋的路口,說:「妳看前面有一條溪有沒有?到那個溪邊妳不要左轉、也不要右轉,直接下去!」

 

我不疑有他(蛤?),騎到溪邊眼睛都不眨一下就連人帶車下去了。

IMG_9093.JPG  

 

原來直接下去的河床邊正好有一段施工中的單車道,可以直接通往台9線公路,沿著公路南下,抵達5km外的多良。

IMG_9101.JPG  

 IMG_9109.JPG  

【你看我就說台東人都騎淑女車,而且側影還長得像孫中山先生(?)】

 

 

這時完全體認做了「火車-客運-腳踏車」這個選擇真是萬幸,如果光騎腳踏車,南迴這段路還真是身心靈三大煎熬:

煎熬一:單線道超窄路面外加前幾天下雨路塌,簡直是一邊磨擦沙石車一邊騎單車;

煎熬二:單車必須緊鄰山壁或斷崖,要嘛怕上面有東西掉下來、要嘛怕自己掉下去;

煎熬三才是南迴精彩的坡度,金崙到多良以我的腳程為準大概十分鐘的路程,只不過是9分鐘痛苦的1km爬坡,加上1分鐘極限運動般的4km下坡。

 IMG_9110.JPG  

【金崙溫泉區,太麻里最悠閒的單車道,但要先通過金崙前後的台9線三大煎熬才能進去】

 IMG_9116.JPG  

【到多良車站前終於出現二線道了,緊鄰大海的公路看起來很善良,不過我還是寧可回去騎台11線】

 

把車子推上多良大斜坡時,就看到前人留給我的鼓勵:

IMG_9117.JPG  

然後一登上多良車站觀景台,媽祖就顯靈了:

IMG_9126.JPG  

接下來就是很多人拍的多良車站:

 IMG_9138.JPG

IMG_9142.JPG   

【看海的鳥,在想什麼呢?】

IMG_9137.JPG

【旁邊有一攤賣石板烤肉的好可愛】

 

台鐵雖然不讓人家進去,但是至少很貼心地放了一塊火車行經多良的預估時刻表,預估範圍大概是10分鐘左右,而我剛好正處於其中一班的十分鐘範圍內,正當我心想「蛤…要怎麼知道車子到底十分鐘前過了沒呀?」火車就迅雷不及掩耳地穿山而來了?!

 

於是我來不及換鏡頭也來不及調光圈,「措手不及」這個成語真的就是要用在這裡,最後只有這張拍到車屁股的還能看:

IMG_9149.JPG

 

看完多良車站,完全無法抵擋溫泉的誘惑,也不踩其他點就直奔回一田屋抓緊時間再洗一次,第二次洗室外池,感覺還是

爽!

 

依依不捨地check-out後,決定最後要慢慢走路去客運站,好好看一下金崙溫泉村。

風趣阿伯在我出門前問了一次:「妳確定不要載妳吼?」

出發10秒後,他開著賓士載了另一組客人出來,又停在我旁邊:「再給妳一次機會,要不要載?」

走了一公里他又出來載人看到我再度慢下來:「真的不要載吼?」

 

其實總共也才2公里而己啊哈哈哈,免煩腦啦。

 

這些是我僅有的金崙的樣貌,相信還有更多更多,讓我再次回到這裡的理由。

 IMG_9161.JPG IMG_9163.JPG IMG_9169.JPG IMG_9170.JPG IMG_9174.JPG IMG_9176.JPG IMG_9181.JPG IMG_9187.JPG IMG_9192.JPG IMG_9212.JPG  

 

 

這個旅途的最後一站是要在客運「香蘭」站下車,去吃博物館同事一直推薦的小米工坊

IMG_9214.JPG  

 

【第一眼就看到一個很熟悉的東西:】

 IMG_9215.JPG

 

IMG_9225.JPG

可以塞很多人的座位區:

  IMG_9221.JPG  

香蘭部落地圖:

IMG_9226.JPG

   

我點的是洛神豬排飯,100元(這次完全是親民路線飲食),附湯是樹豆湯。

IMG_9217.JPG

 

原本以為洛神大概是煮成醬淋在豬排上,做成就像澄汁一樣酸酸甜甜的沾醬吧?

所以上菜的時候一直想說老闆是不是忘了給醬了,那我吃慢一點等他想起來好了(嗯,我就是一個不主動提醒老闆任何事的人,看他造化)。

 

也還好我習慣靜觀其變,吃到豬排的時候發現洛神竟然是夾在豬排裡的小驚喜呀。

IMG_9220.JPG

 

整體說起來味道比較清淡,但是豬排本身非常嫩!

 

小米工坊的廁所讓我印象最深刻,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好像不小心蓋了一間廁所,又好像故意不小心的(?)總之因為太喜歡他們的廁所了,忍不住坐在馬桶上玩自拍。

IMG_9232.JPG

看完泡完溫泉氣色多好!!

IMG_9236小.jpg

 

【小米工坊後院般的室外空間】

 

 

 

再度回到太麻里,街上的景觀完全不同,感覺多了一些觀光區才有的東西,但鄉村氣息依舊濃烈,最終就停留在這樣矛盾的感覺。

 

 

 

我在這裡找到文化的根:

 

IMG_9239小.jpg       

 

投幣式「cofe」:

 

IMG_9240小.jpg

 

還有風格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入口意象:

 

IMG_9241小.jpg

 

 

 

十幾分鐘後,又再度回到熟悉的台東市,豔陽依舊照耀著台東的黑金。

 

 IMG_9243小.jpg

 

記得初來時,樹上還包著一個個鮮黃的袋子,遮掩內裏碩大飽滿的果實。

此時,採收過後的枝幹上,已經長出了草莓大小的小釋迦。

IMG_9247小.jpg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月初高女士來訪時,我問她想走什麼樣的行程,她(不知該說是懶惰還是誠心朝聖地)說:

「就照著《來去台東》的歌詞走吧!」

不過最後基於種種體力上、精神上、物質上、地理上的限制,我們在《來去台東》中漏掉了「出名鯉魚山」,所以我今日揹著相機,踏著單車,決定代替她去一趟,看看上面到底有什麼。

 

我先是將單車停到了一個隱祕的地方(幹嘛?),也就是誠品故事館後方長滿了草的單車停車蓬。然後從忠烈祠入口尋著看不出來是入口的水泥步道往上走。

 

一路上嘈雜與寂寥並存的矛盾感受,讓我可以在這裡帶著十足的自信告訴高女士:妳什麼都沒錯過。

 

 IMG_8827.JPG  

【忠烈祠紀念碑南側】

 

斑剝的油漆、生鏽的涼亭座椅、想裝可愛卻顯得格外陰森的企鵝垃圾筒(上面寫的是「菓皮箱」?這什麼分類,台東人都專程來這裡吃水果嗎?),搭配由山腳傳來的響亮卡拉OK行動攤販、毫無間斷地兩攤同時播放國閩語金曲,讓我一方面感受到無法遠離的熱鬧滾滾,一方面驚覺如果出現什麼東西的話,我就算放聲大叫也會馬上被三聲無奈給掩蓋過去。

 

 

IMG_8829.JPG  

 

一發現周圍灌木叢無力阻擋由下而上的喇叭、引擎、音響、叫囂聲,我連忙選了一條最陡的階梯,想要一鼓作氣逃離這個氛圍。

 

然後竟然瞬間立馬抵達了下一個涼亭。

之後明白了這座迷你山頭上涼亭出現頻率在任何一面都是一致的密集,就不如這般驚訝了。

 

隨著這個相對舒適但激似公車站的涼亭出現,我看到了登上鯉魚山的第一個view,心中暗讚了一聲:「哇……

 

IMG_8832.JPG  

 

是工業區耶!」

 

 

……嘛,這也不能怪它,這方向本來就是工業區。至少後面還有中央山脈可以看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我倒是藉此發現了一件在平地沒發現的事:這一區90%的屋頂都是白色的。

IMG_8903.JPG  

估計很有可能是幫助鐵皮屋散熱,以渡過後山夏日漫長的日光直曬。竟也意外地符合了減緩暖化的建築概念——以白色屋頂降低太陽熱能在地表的聚集。如果能在屋頂上種點什麼、來個天台花園更好(環保狂人發作)。

 

根據這張步道導覽圖,我所在的這個公車站涼亭沒在開玩笑就是「鯉魚亭」,竟然用了一個聽起來應該要是「鯉魚」山上重要地標的名字。

IMG_8985.JPG   

然而在這裡也確實讓我又看到另一個奇觀:

三種  

站在該亭往北、東、南三側一看,會發現這裡顯然是這座山頭上三種不同款式步道的集合點,分別是:

生態友善型步道、假友善真破壞型步道,以及終極生態破壞型步道

剛好它們齊聚一堂,印證了之前曾經在環教志工課程學到的一課。 

 

首先,「生態友善型步道」,顧名思義就是在材質挑選、施工方式及未來使用上對生態環境的衝擊程度最低、景觀上最能與環境融合的步道。

2.JPG  

以鯉魚山為例,這一種步道的楷梯主要是以未上防腐漆的木柱框起支架,中間踏腳處以碎石舖成,可於雨天防止步道變得泥濘難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設計保留了空間讓脆弱微小的生物諸如蚯蚓、昆蟲等可以通行、生存、覓食和跨越步道兩側的棲地來求偶繁殖。

 小生態 (1).JPG  

【小蟲】

 小生態.JPG  

【因為AF壞掉,所以只能拍一些逃不快的生物】

 小生態 (2)M.jpg  

【裝死中的蜥蝪,後來有人來就被我用葉子趕走了】

 

 

這類生物對一般上山的民眾來說雖然長得不大討喜,卻是森林中食物鏈最基層的居民,也是有機物質分解的主力,換言之,是他們把稀有的鳥類養得白白胖胖,也是他們讓土地充滿養份、讓大樹長得又密又高。若是連他們的生存也出現困難,可以想見這座森林的生命力會衰退成什麼樣子。

 

小生態 (3).JPG  

【只有這隻逃得很快】

另外,在材質方面,生態友善的步追求的不是永恆,而是永續。木材、石材等雖然在風吹日曬下會漸漸變形、腐敗,但是因取之於自然,便也只會慢慢融入而為自然所用,成為滋養山林的一部份。其實就是說,壞了也看不出來、不需額外的清理回收成本。

 

仔細地看了一下,即便是中間高起的橋狀平台,底下的地基也是以石頭堆成,真感人。

2 (1).JPG   

其他地方也有不同方式的生態友善型步道,例如陽明山古道是以石塊堆成,但石塊易溼滑、易生青苔,所以行走難度相對較高。另外更加用心的版本是以木屑舖成,例如福山植物園;比起碎石,木屑還多了一個功能,就是減少踩踏時發出的聲音,讓聽覺靈敏的動物不會受到驚嚇。

在日本,還有一種以天然纖維合成的步道,從外觀看起來就和灰黑色的PE步道沒有兩樣,但是當中成份完全可分解,不會釋放有毒物質到環境中,而且彈性上比PE步道更佳,可以讓老人家輕鬆步行而不感到腿部負擔。

 

 

那麼,何謂「假友善真破壞型步道」呢?

這也是我第一次將它命名的神奇形態,它的表面以看似木板的整齊物質舖成,邊緣還貼心地做了止滑痕,但只要視線稍稍往下,就會發現木板下根本「孔」了大片的水泥,硬生生地將土地切割成兩半,不留給它任何呼吸的餘地;欄竿用的還是鋁合金管,可見其上之所以要用木板,完全是在假裝自己有融入森林,就是只求一個FU而己。台灣棲地工程對於水泥的愛好實在不可思議。

 1 (2).JPG  

仔細一看,這個所謂的「木板」,不但木紋相當整齊,還會流下害羞的液體,這種掉色情形究竟哪一種天然木材會有,真是令人費解。

 1.JPG  

 

 

最後再看到「終極生態破壞型步道」

 

這個我完全五體投地,根本是George Form,究極形態啊啊啊!

general franky   

 

底下「孔」滿了水泥也就夠令人痛心疾首了,上面竟然不知道誰的idea要舖磁磚?!

 

『喔親愛的,咱們玄關沒用上的磁磚就拿去做森林步道好了,用這麼高級的材料,相信百姓們會高興得立碑紀念我們的,德政啊!德政!』

 3 (1).JPG   

『您瞧瞧,這磁磚一舖上去,馬上就不覺得自己走在森林裡面了(那你走進來森林裡面幹嘛),就像走在自己家裡,旁邊的樹林都是3D虛擬畫面一樣呢!』

 

『不如下次也把這樹都「孔」了,直接做3D實景環繞畫面、要幾隻鳥有幾隻鳥您說好不好?』

 

3.JPG   

這樣的磁磚步道不但轉過來另一面看比嘔吐物還醜,論及實際功能也淒慘得不可思議:磁磚遇溼打滑這件事有腦袋的人都能明白,除此之外,這樣的步道不但在雨後難以行走,比之木板、碎石,彈性幾乎等於零。也就是說,行步者踏在磁磚與水泥上的力量,會全數遵循牛頓第三定律回到自己的腳上形成壓迫,其破壞的不止是生態,還有健行者的膝蓋。

 

之所以「終極」,是綜合了人工成本高、生態衝擊性高、美觀價值低、人體工學導向程度低,如此一無所取的弱智設計方案和決策,除了台灣還有第二個國家做得出來嗎?

 

你大概有和我一樣的疑問,為什麼同一座山、同一個涼亭周圍要蓋三種不同的步道呢?

 

我想,看起來它們並非在同一個年代建成的。

基於碎石木道旁沒有任何水泥痕跡這一點來看,最早先的步道應該就是這樣的「生態友善型步道」,然而時日久了,某些路段的木材毀壞了,某個缺乏知識的人提議說:『哎呀,這個木頭做的一下子就壞了,這次我們用堅硬一點、百人踩不爛(爛的是生態和自己的膝蓋)的材質來做好了!』於是開始了更新工程「終極生態破壞型步道」,或是又有人突然覺得山上舖磁磚這模樣怪怪的,就說:『那上面舖個塑膠合成木,保證它個萬年不壞吧!』接著「假友善真破壞型步道」就完美落成了。

 

這就叫作「禍害遺千年」,啾咪。

 

如果你不提你這裡有生態價值也就算了,偏偏又做了一大堆牌子搞得好像很重視它。 

IMG_8895.JPG  

 

 

 

 

 

隨著這堅若盤石的水泥步道一路往上,還會通往一個明顯經過特別規劃的小台地,根據地圖大概就是「休憩平台區」。

 

IMG_8887.JPG  

第一眼就發現木柱上面放了一盆可愛的盆栽,做出這個決定的人似乎認為這裡還不夠綠化,因此貼心地擺上盆栽,讓路過的人感受這股小確幸。

 

除了各個角落栽種造景之外,並將步道區拓寬,好擺上桌椅。

 IMG_8891.JPG  

 

 

整座山讓我最喜歡的一幕,大概是這棵松樹:

 革命吧.JPG  

它有一種革命式的幽默感。好像在說當有人用水泥在你身旁畫上禁錮的白線,就用身體拗斷它吧。

 

雖然限制它的不只是水泥,還有背後這棵可怕的榕樹。

革命吧 (1).JPG  

 

 

仗著自己是樹齡110歲的台東珍貴老樹編號61就囂張了。

   

 

這些傢伙酷炫得簡直是天山老妖了。

 老樹.JPG  

 

 

 

能夠鳥瞰一整個台東市,或許就是鯉魚山的賣點。

城市中.JPG  

 

但即使不站在特地開拓的觀景平台,只走在林間步道上,旁邊稀疏的樹叢,也幾乎擋不住城市的痕跡。

 城市中 (5).JPG    

 城市中 (1).JPG

 

除非往上看,才能在視覺上稍微不感受到被水泥包圍。

IMG_8933.JPG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我在一個少了台東招牌陽光的季節來訪,總覺得如果鯉魚山步道是一項公共建設,那麼比起一個暫時遠離都市的公園,它更像是另一座牢房。

 

或許它曾經也是這沖積平原上唯一一座天然瞭望台,當我在東側看到不遠處的海平面、西側看到中央山脈漸漸沒入雲中,也依稀感受得到過去人們為何歌頌它、為它編織生動的故事。

山與海 (1).JPG 山與海.JPG  

 

 

不過現在,低頭一看,它就是一座被各式各樣密集的步道撕裂得支離破碎的小土堆。

 IMG_8972.JPG  

 

李妤珊,對不起,人們如此遭踏妳。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從17歲以來所有大小屁事完全依賴Photoshop的我(17歲以前是依賴小畫家,連經濟學圖表都用小畫家畫),其實是在這份工作面試前兩週在家裡硬著頭皮把illustrator學會的。當初純粹是為了要名正言順地把illustrator這幾個英文字母寫進履歷表裡(聽起來是先上車後補票,但我一定會負責的)

 

殊不知,上班第一週,坐在對面的同事L來找我討論教資中心手冊編輯的時候,就立馬問到我:「妳會用illustrator嗎?」

當時的以拉作品集還只有幼稚的「綠點計劃」和「冬令營DVD封面」(如下圖)的我,竟然不假思索地回答:「會呀會呀。」

 綠點計劃需要你-01    

【圖:我的以拉處女作 之 屯山小枋綠點計畫公告】

2013DVD封面  

【圖:我的以拉破處後又做'////' 之 2013冬令營DVD menu】

 

爾後的每一個任務,幾乎都離不開illustrator。

但是初期每次想畫一個新的視覺、用上新的手法的時候就要立刻跪拜Google大神。於是「illustrator 畫人物」、「illustrator 平面化」、「illustrator網格」、「illustrator 字型顯示問題」、「illustrator網頁分割」等各式各樣的關鍵字迅速佔滿了我打上「il」之後跳出來的搜尋選項。

 

每次坐在旁邊的同事C只要一起身,我就要快速把網頁視窗收起來(雖然再快應該也快不過光的傳輸速率,不過短短半秒他大概只catch到視窗收下的瞬間,但被他抓到那麼多次應該已經覺得我上班都在偷看A片了吧),只因為當時深深覺得一個設計人員邊做海報還要邊看網路教學真是太丟臉的一件事了。

 

然而歷經了長久的磨練,加上我原本代理的正式人員進來之後,我明白了一件事:

 

丟臉的不是不會,而是放棄學習。

 

 

 

請他填報表,「這我不會。」(誰一生出來就會填報表的我奶給他喝。)

 

請他剪片,「這又不是我拍的,麻煩你把從哪一秒到哪一秒要的列表格寫出來好嗎?」(那我不會自己剪啊?)

 

請他多剪兩段影片,「當初不是說好剪三片嗎?以後你們白紙黑字寫下來。」(你上班多尿一次尿要不要白紙黑字寫下來?別忘了沖馬桶用的也是納稅人的錢。)

 

請他把一片DVD分成上下兩集,「這個太麻煩了,我覺得沒必要吧。」(隨便Google一下就知道可以下載一個叫freemake的軟體,設好截取時間按一個鈕就自動幫你抓DVD影片分好兩片還兼燒錄,不必勞駕你那有限的大腦都能完成喲。)

 

請他處理公文,「我以為我只要做影片相關的就好了,還要行政喔?」(你花了三年考公職進來是場意外嗎?!)

 

請他巡展場,「我的職稱是技士耶,要做這個喔?」(啊不然你要做什麼,你說說看啊你說說看!)

 

如果我拿到碩士、活到30幾歲、坐到一個月四五萬的位子就會變成像這樣什麼事就不願克服、不願挑戰、直接放棄人生成長,考到一份公職之後開始吃國家的、睡國家的,那我寧可二十年前就先去見祖先,少排放一點二氧化碳。

 

或許這樣的人看其他人,也會覺得很傻,既然不用那麼努力也能混過去,又何必花那麼多力氣呢?

我只能說,努力為我帶來的絕非薪水和成果而已。因為努力我才能遇到一群同樣積極努力的朋友,我們就算一年見不到兩次面,也會朝著夢想共同成長,這是你他媽一輩子也遇不上的事情。

 

 

事到如今,illustrator已經成為我十個月來每天上班都要打開的軟體,幾乎閉著眼睛都可以搞定任何設計,現在面對任何同事M問我的illustrator問題(還好她最近才開始問我),簡直是得心應手(這段是普林斯頓超強記憶的廣告嗎?!)。

 

我決定自爆我就是從遜咖開始在上班後邊做邊學的。

 

但我完全不後悔當初秒答的「會呀會呀」。

 

因為我知道我是可以把它學會的,只要一個人願意,沒有什麼事情是難得倒他的。

 

我知道經過這一(關)之後,我會變得更強更強

1  

【圖:「Second檔。」】

 

 

 

當然這個問題我也是這樣回答的:

「昀珊,多一個便當耶,妳會想吃嗎?」「會呀會呀。」

 

秒答,點頭如搗蒜。

1378186094-1263495659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是在瓊崖海棠結果的季節來到台東的,

 

當時在湖邊撿拾的二十來顆果實,僅有兩顆看起來特別乾癟的是成熟帶籽的。

 

用菜刀和蠻力撬開外殼和軟木皮質,取出長得像夏威夷果般飽滿的種子,還記得當時小琪在旁邊嘲笑我氣喘呼呼的樣子。

 

泡在水裡三十天後,兩顆種子相繼發芽。

 

但是最終落土後,僅有一株順利生長。

 a-IMG_8185  

 

這就是海漂植物的生命吧,縱然春季時結實纍纍,能夠泊岸紥根、最終綠樹成蔭的,只有寥寥幾顆而已。

但是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即使最後只剩下一顆種子長成大樹,也就足以繼續在嚴厲的海風中努力吐出滿樹渾圓的果實。

 

 

如今已是我拾起瓊崖海棠後的第30週,然而,北風將它所在的時空停止了。

 

第六對葉子還沒張開,僵在那裡,好像拍手拍到一半舞台上卻發生了不尋常的事一樣。

 b-IMG_8181  

原來屬於海漂植物的季節已經過了,連續幾天它沒有任何動靜,就這樣維持同樣的姿勢沉睡了。

 

 

 

它會在沉睡的時光中死去嗎?

 

正當我這樣想的時候,蹲下來一看,發覺它的底部出現了奇妙的質變。

 c-IMG_8188  

 

這要嘛是根部外露,要嘛是太虛弱生病了,要嘛就,該不會是,木質化了吧?

 

 

從來沒種過木本植物的我也不太清楚它們都在什麼時候開始木質化、木質化後又是長什麼模樣。

 

所以現階段只有等了。

等待南風再次吹起時、屬於它的浪頭再起躍起時,就知道它是不是那能夠結實的一株了。





來到一個新的地方,隨手拾起地上的種子,種在午餐的飲料杯裡。
它大概也紀錄了我某個部份的時光,也是我唯一能從台東的土地上帶走的東西,減碳的紀念品。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月12日星期六,與館長私交匪淺(根據是館長本人經常公開這麼說)的副縣長應邀來博物館演講「史前館建築之美」。

演講之後話題來到了十月一日旅遊法上路對台東觀光發展的影響。

 

席間有一位風趣的博物館資深元老,平時發言本就以裝糊塗真精明著稱。他舉手說:

「有一個問題我想提出來與副縣長一同研究研究:常常有大陸旅客來台東購買珊瑚,但是這個……在我的記憶中台東沒產什麼珊瑚啊,那麼不曉得怎麼搞的……最近這幾年……台東在旅行社之間好像被塑造成珊瑚的故鄉了。陸客到了台東,就去買珊瑚,這個…我也不曉得該怎麼辦,想聽聽副縣長對這件事情……是怎麼看的呢?」

這大事化小還一副向副縣長請益的貌樣,真是太強大的技能了!換作我問一定會被保安請出去。

 

副縣長維持他上揚得有些僵硬的嘴角,回答:「這個嘛……台東珊瑚不知道哪裡來的,高雄有珍珠也不知道從哪來,阿里山的茶葉還是越南來的!這就是目前的生態,當然我們就可以把這次旅遊法當做一個轉機,讓我們趁這個機會來發展品質旅遊啦。」

 

我當下在心裡給了副縣長中立評價,因為他講的還算是人話。

 

卻忘了官話並不算是人話,只能算是屁話中的上層功夫。

  

隔天,10月13日星期日,綺麗珊瑚園區外搭起了一個牌子,台東各級官員和商界人士紛紛送來花環排在大門口。

一看到那塊牌子上的字樣,我便愣住了。

 台東縣微型博物館家族-01  

 

「臺東縣微型博物館家族」?這就是你所謂的「轉機」嗎?

過去在沒有旅遊法的時候,縣府可以光明正大地支持珊瑚業者公然成立購物商城勾結旅遊業強迫推銷。現在有旅遊法了,你的「轉機」不是改正當初錯誤的投資,不是幫助良心商家建立品牌,而是把原來的購物商城美化成受到台東縣政府認可的「微TM型博物館」

我非常的訝異啊!你到底收了多少好處現在跌停了還被套牢啊?!!! 

這家所謂的「微型」博物館當初開幕時主打「東南亞最大!佔地近萬坪!一、二樓有四千坪的珠寶門市!」

怎麼綺麗你現在縮小了啊?怎麼辦到的?是微型還是微整型啊?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但對岸修完一條法律,卻見本島官商集體「想空想縫」來粉飾太平。

現在好了,掛個羊頭牌子縣政府就完成了地方團體要求的「微型產業」,旅行團被載到這裡來也不能說它是「指定購物點」,因為它是台東縣第一間微型博物館嘛!這麼有意義的地方怎麼可以不去看看呢?您說是吧?

 

【前情提要請看台東.觀光.博物館––––在好山好水好空氣中每天上演的騙局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cene 1 大型園區

鏡頭從我第一天上班開始。

那時我初次在台東騎著單車享受迎面而來的微風,沉醉在南島大道的鳳凰木樹影之下,心想著今後我都會如此開始新的每一天。

 自行車道

流暢的美景播放到一半卻出現了一個雜訊。

IMG_7534  

像這樣在農田和牧地之間突然出現的龐大建築物,通常會讓我起疑。

因為它不但在畫面美感上破壞力十足,周遭形成強大對比的自然環境更為讓人懷疑它們究竟是如何達到商用建地標準,就像杉原海灣建案會過關一樣離奇。

尤其當它建築物品味低俗、本身又涉及爭議性產業設了三名以上的警衛把守,還裝有十來支監視器的時候,就更可疑了。

 IMG_7537  

園區的大門前擠著好幾台遊覽車,停車場裡的大型停車格早就被塞爆,遊覽車仍然絡繹不絕地等著警衛指揮要進去。這和方圓十公里內寧靜的釋迦田再度形成對比。

我匆匆跨過內線,繞過佔滿遊覽車的單車道和機慢車道,心裡默默記下這個讓我很在意的名字,雖然我當時並不知道這四個字會在我日後的生活中出現那麼多次。

 IMG_7536  


Scene 2 台東拼觀光

在台東,觀光發展這件事一直被牽扯進各式各樣的議題當中。不管是當地人口流失問題、原住民守護傳統領域,還是環保團體反對生態破壞,每一項都和觀光發展這件事曖昧不明地糾纏著。 

有些人認為,如果台東積極發展觀光,那麼因為工作機會太少而到北部和西部工作的年輕人,就有機會回到家鄉工作。但是也有些人認為,許多部落的年輕人在這時選擇離鄉背井,也是因為希望有一天有能力回來幫助家鄉的人過更好的生活,但要是等到他們回來了,發現山也變了、海也變了,家鄉也因為財團開發消失了,年輕人還能去哪裡呢?

有些人認為,雖然蓋飯店、海水浴場、高速公路,難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是為了讓東部也有和西部對等的所得和便利的交通,就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做一個取捨;有些人則認為台東已是島上的最後一蓋淨土,如果繼續循著西部模式開發,只會將台灣珍貴的自然資源消耗殆盡。

但是另外還有一些人,並不認為觀光和環境無法並存。因為他們清楚地明白,大部份選擇造訪台東的遊客,不是為了住大飯店、吹冷氣和五星級享受,而是為了好山、好水、好人情,因此他們提出應該讓台東走向微型觀光產業,不進行大型建設開發,而是個別輔導部落開展自己的特色工藝和美食、培養年輕人成為當地嚮導和生態解說員(而非飯店服務生),讓遊客不是跟團走馬看花,而是由當地人帶領去認識真正的台東。

看我在篇幅上的偏心,就知道我是屬於最後一種人。對於這種人來說,爭論觀光發展和生態保育哪一個重要是愚昧而落伍的,因為無論是在國際和國內市場,台東現有的生態資源便是她的觀光優勢。無奈現行地方官員始終在跳針地重申「觀光需要大型建設」,並把環保團體視為為當地工作機會為敵的「反發展」份子。

 

那麼誰才是備受地方政府青睞的「支持發展人士」呢?

答案揭曉:那些有龐大資本興建購物園區、透過提供回扣讓旅遊業抽成帶大陸觀光團前來購物的珠寶業者

地方政府將這些業者高高捧在手心上,說是為了觀光發展、提高就業,或許我們整合另外兩者的說法,更能看清事情的本質:

 

一、對大陸觀光客來說:

旅行團以廉價行程帶陸客來台環島遊,在台東停駐的只有兩個地點:「水往上流」以及「綺麗珊瑚文化園區」。兩者之間有以下的共通點:

1.台灣人不會去。

2.被旅行社塑造成台東首選景點(但是台灣人根本不會去)。

3.有許多不標價、可議價的購物內容。

4.除了購物外,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甚至沒有值得拍照的景觀)。

 

於是陸客被一車一車地載到這個地方,在導遊的宣傳下開始購物,每一個貴重珠寶或工藝品最初都在十萬起跳,但是「看在您遠道而來的份上」勉強少了一個零,而它真正的價值,可能還要再少一個零,因為要扣掉50%給旅行社的回扣,以及40%商家自己賺。等到旅客因為買了贗貨而咒罵台灣時已經來不及反悔了。這是雄獅旅行社育成總經理來我們博物館演講觀光行銷時分享的歷來旅行業最佳營利模式:被騙就被騙,反正他們不會再來第二次了嘛!

 

告訴我,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點熟悉?

對!就是幾年前的內地購物團風波,台灣人過去砲轟層出不窮的內地購物低價旅遊團,在底下426、426地回著,如今又做著一模一樣的事。差別大概是大陸人多,怎麼騙都騙不完,所以社行業者可以放心地複製黑心模式,賺它個五年十年。在這個資訊就是一切的時代,台灣只會成為下一個網民口中「不去會遺憾,去了會後悔」的地方。我們正在一邊毀滅自己,一邊稱這叫做「反共復國」。

    

台湾绮丽珊瑚店劣质饰品悲催购物日记  (連結文章:天涯论坛 > 畅游台湾)

天涯論壇-綺麗劣質-01     

 

二、對本地待業青年來說:

哈,在這篇美麗灣新聞回應的這個人說得很清楚了。

 自由電子報 - 美麗灣案 法院裁定停工       

就算沒有淪為廉價勞工,即使是在台東懷著夢想創業的人,包括經營民宿、小吃店、部落美食、原民現代設計小店等,都會因為旅遊資訊被壟斷在「水往上流」和「綺麗珊瑚文化園區」,根本無法透過引進團客觀光人潮而受益

總地說來,在「觀光發展、提高就業」的口號背後,陸客上當了,台灣當地青年上當了,那誰才是真正的獲利者呢?

 

 九品芝麻官        

(註:前台東縣長吳俊立在因賄選案被收押以前,環團曾要求他簽署「促使縣府命令美麗灣渡假村停工」承諾書,他在空白的簽名欄後註記「要求失當,宜發展並濟,而非完全否決」,而他被捲入的涉貪小型工程收受回扣案,現在仍在上訴中。)

 

在這場遊戲裡面,財團是贏家,官員是贏家,賠掉的則是台灣珍貴的自然生態以及在國際旅遊上的聲望


Scene 3 飢不擇食博物館

我在中午吃飯時從同事的言談中,遇到了我的人生與「綺麗珊瑚」這四個字的第二個連結點。

我先是聽見他們談起很想念以前的博物館紀念品店承包商。那時的紀念品店和餐廳是由來自台東拉勞蘭部落的原住民發展組織承接下來的,他們將兩者分別以原民風味美食和藝文書店的方式來經營。

在餐廳裡,推薦產地嚴選的有機食材。在書店裡,不時舉辦講座,邀請各地原住民工藝師和教育、文化工作者來分享他們的部落生活和經驗。

DSC03688  原米本舖-腰帶  

 

 DSC02434  

即使他們在理念上和氣氛營造都與博物館的文教角色相契合,一年之後,仍然因為虧損而選擇與博物館解約。  

過了三、四個月的空窗期,新的紀念品和餐廳業者進駐了,並且徹底改造了原先的裝潢和經營風格──有機農產、部落文學和藝文空間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櫃一櫃的珠寶、玉石、珊瑚,和俗不可耐的風景看板。

史博賣場  

同事告訴我,新的廠商是賣珊瑚出生的大企業。

「台東怎麼那處都是賣珊瑚的啊?來上班的路上也有一間。」 

 

「就是同一間啊,」同事無奈地說,

 

『綺麗珊瑚』就是新的承包商啊。」

接著又說,在販賣物品的比例上,新廠商一直達不到館方合約要求的標準,例如圖書、原民文創商品等等都不足。

「那為什麼我們館會在標案過程中選擇這個廠商呢?」此話一出,同事們眉頭一皺,連我也覺得案情不單純。 

「因為館長希望引進陸客來館。」

 

博物館館長為什麼也要靠珊瑚業者招攬陸客?這下子問題沒完沒了了,但是經過我在博物館待的這段時間,慢慢地也從各處取得的片段資訊整理出事情的來龍去脈:

2011年上任的新館長一反常態,不再是在地學術研究圈出身,而是從駐外政府機構跳板式抵達,宛如政治酬庸般登上這個位子。

緊接著2012年文化部成立,包含本館在內的眾多博物館從教育部底下的機關,移交到了文化部手上。

這兩股中央化、時尚化的力量,讓過去支持偏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補助費用完全斷糧。

新的主管機關認為,能夠聚集人潮的大規模文化表演才是藝文發展的重點,那些下鄉教學、災區文物保存、社區婦女培力等等的,根本不是一個博物館該做的本業,更不能稱作「文化」績效。

於是原本不同於其他市區中心博物館、作為偏鄉教育資源中心的角色消失了,這個地處偏遠、不斷消秏國家預算的一級博物館開始面臨強大的「入館人次」壓力。

飢餓的博物館,必須找到能夠一舉衝高數字的解決方案。

 

館長的目光便落到了每天都有大量陸客人潮的縣府新寵兒綺麗珊瑚文化園區。剛好他們的名字裡也有「文化」兩個字,可見一定是有文化」得不得了

 

連紀念品競標都還沒結束,他就開始與綺麗洽談日後要如何將每天早上停泊在綺麗的陸客購物團引流到博物館來。 

 

為了符合旅行團需求,館長要求博物館餐廳供應陸客最愛的牛肉麵,而不是台東在地的農特產食材和原住民特色料理。並且召開會議要求館內公共服務人員、策展人、研究人員全力配合大量陸客來館,包括提早開館一小時,讓旅行社可以在趕去「水往上流」之前把陸客帶進館參觀一小時(包括上廁所和吃牛肉麵的時間),至於那些社區工作,「能不做的就盡量少做。」

IMG_20130526_141811   

 

一部份的館員感到憂心,因為陸客只有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大部份都找地方坐著休息,根本無心逛博物館,而且與台灣遊客不同,陸客是一次性消費(目前的狀況要叫做一次性欺騙)大家心裡都清楚這輩子大概也不會再來第二次;更因為動用國家級博物館資源納入珊瑚業者,不但是支持在產品真實性和環境保育上都備受爭議的產業,還等於是給了綺麗「國家認證」的免死金牌,讓他們可以告訴陸客說:嘿,您看看,咱們賣的是國家級博物館御用的高級飾品吶!

儘管如此,大部份的人顧及飯碗,只能沉默。

 

這一齣博物館對珊瑚業者的百般拉攏,只不過是整體政治環境的小小縮影。

臺灣所有的縣市都在爭取大型工程,所有的縣市長都不能忍受將小型社區營造輔助案作為發展重點,他們有更大的野心,他們要開出去的大張支票能夠順利兌現,有些認為這是選民要的,有些宣稱這是選民要的。

至於缺乏基礎建設、聯外交通及企業投資意願的台東,其縣府的飢餓程度又是當中的佼佼者。 


  Scene 4 珊瑚故鄉 V.S. 釋迦的家

最初,「綺麗珊瑚」帶給我的疑惑是很直接而單純的:為什麼一天四、五十台遊覽車排隊等著來綺麗買珊瑚,珊瑚是台東名產嗎?

我以為台東的名產是釋迦鳳梨洛神花呀?難不成是因為我的記憶一直停留在沈文程的來去臺東,這十年來都沒update嗎?

這個疑惑在四月初的一個早上得到了解答:

「中國貴賓請注意,請不要被誤導事實,台東不是紅珊瑚的故鄉,而是釋迦的家,請勿上當受騙。」 

兩台印著大紅大綠的簡體字廣告車出現在珊瑚園區前面,放慢了速度,不斷播放著上面這段話,我停下單車,瞪大了眼睛, 經過門口了再迴轉,迴轉了再來經過門口。

我憋著不敢笑出來,原來不只我一個人在煩腦這件事,這個不知道哪來的團體聘來的廣告車,也想挑戰這些旅遊壟斷者。

台東不是珊瑚的故鄉  

(照片取自中時電子報,警方獲報前來「關心」)

 

我回到家裡和一位來自高雄的室友分享這件事,她聽了笑著說說:「水啦!夠性格!」一面補充說早就注意到這個園區不但遊覽車不斷,而且只做遊覽車生意。

 

綺麗陸客時段-01    

(註:雖然沒有台東人會跑去這個荒郊野外的綺麗珊瑚園區,但是綺麗方面很早就盤算好,一般散客是不能在9-14:00的陸客歡樂購物時段進入珊瑚園區的,好像怕宰肥羊的血淋淋場面被台東居民看到會礙事一樣)

 

五月之後,這兩台廣告車便消失了,我無法得知他的來由,但是找到了這篇報導:

台東不產珊瑚-01    

說實話,我還真想不到什麼好方法可以接觸到這些不上fb也不會去背包客棧爬文的遊覽車陸客(剛剛知道要上天涯論壇)。

雖然陸客沒有責任救台東,但是我打從心底敬佩這位台東鄉親想要告訴陸客真相的坦率、超高行動力,以及獨自一人背水一戰的決心。

 

於此同時,我住的這棟樓搬來了一位新室友,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台北人,幾天之後我得知他在綺麗珊瑚園區的櫃檯工作,便花了點時間想從他那裡套出點園區內部的狀況。

其實易怒如我也不擅長套話,乾粹就開門見山地問他園區是不是專做陸客生意?賣的珊瑚真的是台東產的嗎?

想不到他竟然一臉自豪地說:「哪來那麼多珊瑚啊?管它是不是台東產的,反正是賣給陸客的啊,本地人才不會買勒,我們去旅遊都要被騙的嘛,現在陸客來台那麼多,賺大陸人的錢就賺翻了,隨便賣一只業績就十幾萬了。」

我不可置信,努力在他臉上搜尋反諷的痕跡,但是看到的只有他驕傲的神情對於騙陸客的錢,他是發自內心地沾沾自喜

 

到底是他們專聘這種有「共同理念」的員工,還是說這就是他們員工訓練的內容?

我想起台東也有像廣告車的主人這樣想要反抗的人,耐著性子,裝作話家常地問說:「那你的同事都是台東人嗎?」

他理所當然地說:「拜託,台東人工作態度那麼差,要麼遲到要麼早退,還有人翹班去喝酒的,怎麼可能用台東人嘛!」

  

我以為我還需要花心思去說服台東人,不要為了工作機會犧牲原有的環境、人情和傳統。現在才知道,台東人根本也沒得到過這些工作機會

 台東縣長親往導賀-01  

(上圖截取自台東縣政府 縣政新聞


   Scene 5 十月一日旅遊法

當小琪告訴我她聽到消息說有一條新的法規通過了,終於要對旅行業者帶團購物抽傭的方式開罰時,我興奮地以為劇情終於出現大逆轉、正義終將得到伸張、結局很有機會是圓滿收尾了!

火速上網一查,才發現這重頭到尾,就是一部諷刺劇。

 人民網-旅遊法-01

搞了半天竟然不是台灣自己的法案。

 

自開放陸客來台旅遊以來,台灣旅行社不斷削價競爭2000塊就可以出團,現在竟然是因為陸方明文規範,至少要4000才能出團。臺灣旅遊的品質,要陸方立法把關。我們自己的問題,還要別人幫我們解決。

重點是他們的人民投書抱怨低價旅遊強迫購物,然後政府就受理解決問題了。

我們的政府怎麼了?

還是我該問,我們的人民怎麼了?

 

驚見大陸推出革除剝削的旅遊法

國家旅遊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三十五條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
旅行社組織、接待旅遊者,
不得指定具體購物場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遊項目。但是,經雙方協商一致或者旅遊者要求,且不影響其他旅遊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發生違反前兩款規定情形的,旅遊者有權在旅遊行程結束後三十日內,要求旅行社為其辦理退貨並先行墊付退貨貨款,或者退還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費用。」

旅遊法台東受衝擊-01  

(註一:有點懷疑中央社報導中「常識」的缺席。

事實上,台東免門票的景點還包括三仙台、都蘭糖廠、小野柳、池上伯朗大道等台灣旅客金城武都愛去的地方,

低價團不去這些地方的原因只有一個:那裡沒有可抽傭的購物點咱不能浪費時間在沒傭金抽的美景上呀!)    

(註二:珊瑚業者之所以只休假不裁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還有台東新站的飯店正要落成需要員工,

只是飯店嘛,不是購物點,所以旅遊法管不著,

不過飯店裡有沒有附屬禮品店、不消費會不會影響房價,這我們就接著看吧。)

 

事件爆發後的兩天,館長興沖沖地帶著各級主管去看館史室動線,說是綺麗珊瑚要捐十幾萬給博物館,並且多承租館史室空間。

因為這樣館方要將長期承租給台鐵展示的館史室收回,提供給綺麗珊瑚使用。

聽到這件事我才真正明白綺麗珊瑚接下這個穩賠不賺的冷門博物館紀念品店和餐廳,原來是因為早就有了穩賺不賠的全盤性計劃:他們早就透過特定管道,嗅出了大陸官方打算對購物團抽回扣的方式開罰,於是先來博物館買個保險。如果有一天原本的珊瑚賣場出事了,他們還可以把珠寶櫃移來博物館,讓遊覽車路線換個地方,繼續賣陸客。 

但是我們館方不但沒有發覺自己在當初早已偏差的方針下成為購物團鑽法律漏洞的墊腳石,還興奮地以為遇到大貴人了。

 

正常人腦袋再簡單也感覺得出來,如果這麼大一間珊瑚館可以在修法的一夕之間,從五、六十台遊覽車,變成一天十台(我當天經過時只看到兩台),這不正說明了一直以來他們都在利用不當方式獲利嗎?

不但如此,別忘了這些事情還都是在台東本地地方官員的支持宣傳下進行的。

今天就算出事了,這些始作俑者也還是自我感覺良好。

同一群人,直到美麗灣被法院裁定停工了,他們的心態還是:都是你們這些環保團體,害台東沒辦法發展觀光!

如今大陸旅遊法實行了,他們也說:都是大陸旅遊法,害台東沒辦法發展觀光!

討論的基調從來不是他們自己當初心存僥倖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把台東的未來放置在總有一天會出事的基礎

 

當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算現在旅遊法乘著勢頭搞得台灣旅遊業者、珠寶業者一片風聲鶴唳,但是只要業者的心態不改變,只要台灣人低迷的辨斷力持續放任(甚至認同)黑心風氣,他們總會想到辦法鑽過去。

  

很多人在電視前面看著新聞,或許覺得旅行社抽不抽傭跟我有什麼關係?他們騙的是陸客又不是我,我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關於台灣以及我們這「活得好好的」人,湯馬斯·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裡面說過:「台灣不過是在颱風侵襲之中的一座小島。」

這是事實,沒什麼好否認的,我們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比颱風更豐富了。我們沒有自產能源,沒有與生俱來的競爭力,沒有不可撼動的國際地位,但是換言之,我們的品牌就是我們的一切

現在有人,正在毀掉我們的一切。

 

我不是在談什麼高尚的道德操守、民族意識、還是禮樂大同,我談的是賺錢

我談的是這群人為了自己幾十萬的利益,讓全台灣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觀光產值持續低迷。

包括你我的父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這些真正憑著良心做生意的人,這些或懷著創業夢想、或只求生活平平安安的人,不久以後都要因為這群人現在做的事情而失去希望。他們騙的不只是陸客,同時也是選擇閉上眼睛的我們,他們正在預支我們未來要賺的錢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月三日晚上7點50分,我出門去買米。

 

 

5分鐘後,我在日光大橋上,不小心哭了出來。

 

 

20個小時前,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心裡想著,我究竟該買一公斤,還是兩公斤的米?

 

 

32個小時前,早已下定決心在十月二十五日契約結束後就離職回到臺北展開另一階段的新生活的我,再度,第N次地被新的漂亮說法要求留下來繼續工作。

 

我並不是討厭這個地方才一再拒絕的,我很喜歡這個地方,事實上,我熱愛這個地方。

因為熱愛,所以痛恨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痛恨無法改變任何事情的現在的我。

在我內心深處,是希望有朝我能做點什麼改變的時候,這裡仍會像現在這樣張開手臂接納我。

 

當然,拒絕的理由還包括了現實的條件。

還記得最初館長第一次開口問我約滿之後願不願意留下來繼續工作,但是必須由正式人員的職務代理轉成派遣人員,那時他給的薪水是22K,遠低於我目前的待遇,也遠低於我能夠償還學貸的最低限度。我不表態,繼續微笑,但在心裡徹底的否決他。

 

除此之外,在這個館內,正式人員和派遣人員之間的地位差異是很微妙的。他們彼此寒喧、說笑,但大都建立在特別脆弱的客套禮數上。實際工作時,大多數的事情都是正式人員認為做了會浪費自己的才華,因此派遣人員們即便再忙都只好一一攬下的。因此這個館內很多運作上的支柱,是依賴這些身兼數職的派遣人員。偏偏大多數國立機構的福利和對於專業的尊重,都是派遣人員不能傻傻地以為自己能夠同等擁有的。

 

可想而知,目前已經因為年輕、歷練不足而常常被擺一道的我,如果又從正式人員轉為派遣,那麼將來的際遇會是如何?除了現在手邊的工作之外,不但多了正式人員丟過來的燙手山芋,連在薪水福利上都不能對喪失的成就和工作品質做出任何補償。

 

每次我提到這個被慰留後薪資減半的情況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妳要做的事情變多了,但拿的錢卻變少了?

 

理由很簡單:一、我不是公務員,二、我只有大學畢業。

 

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我很慶幸館長開出了22K這種人見人發火的數字。因為我不覺得現在的自己搭配現在的這個館能夠開出什麼樣的花。縱然我的存在在半年來為這個館省下了粗估至少40萬的大小設計費,但我並不期許自己生命的價值是設計七千萬張完美的海報,我只想設計一個,一個就夠了:看得見的未來,我自己的和這個館的。

 

然而,隨著我離職的日子愈來愈近,這個K數竟然突破體制地慢慢在長官們的口中上漲了。先是達到了原先只有碩士畢業才能拿的數字,然後在32個小時前,主任找我到他辦公室,壓低了聲音告訴我,他現在可以確定我若願意留下,在12/31以前,我拿的是30K,目前只有資深派遣員工才能拿的數字。1/1以後若想轉任計畫助理,也會有同樣等級。這在機關內,已是會令他人不平的特惠了。

 

我必須承認,這讓我不似原先那樣堅定,因為拒絕的原因少了一個。而且不能馬上離開的原因也多了一個。原本我放棄的是22K的機會成本,投資的是必然高於22K的下一份薪水,但是現在我必須放棄30K的機會成本,去投資一個很可能低於30K的下一份薪水。

 

不過,另一方面,讓我急於離開的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

 

f(現在的我,現在的這個館)=我*這個館=0

對雙方都沒有未來可言。

 

我要為了30K忍受毫無發展的時光嗎?

 

我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情,我還有好多計劃準備在離開這裡之後大肆展開呀!

 

 

於是在接獲消息後的第23個小時,我決定了明天要買一公斤的米,然後我會在原訂的十月二十五日吃完它,離開臺東。

 

 

接著卻在第24個小時,我翻出了一張薄薄的泛黃的紙,上面淡淡的墨色,印著兩行字:

 

只恐前途明有變,勸君作急可宜先

 

且守長江無大事,命逢太白守身邊

 

 

這是我在中秋拜拜時,在家鄉慈玄宮裡求到的籤。

 

儘管當時並非十分在意,覺得它似是有解又似無解。但在剛剛做出重大決定的此時,我便順著自己的情況,試著解解這支籤,懷著考完試對參考書答案的心情。

 

我媽說過,「太白」指的是太白金星,就是一個善神。即然有「太白」守著妳,自然是有保佑的意思。

 

大致看來,籤裡有三個關鍵字:「變」、「長江」、「太白」,我猜大概像解方程式一樣,必須把現實中遇到的事情一一代入才會得出結論。

 

如果這個「變」指的是現在這個30K的消息,那麼「長江」或許是我原先盤算好要離開的計劃,這麼看來,我只需要維持原本下定的去意,「太白」大概就是指我下一階段的發展已經註定,就能平平和和地過了。

 

但是,如果這個「變」指的是目前還沒發生、即將在我離職後發生的事,那麼「長江」就會變成是我現在在台東的這份工作和生活,因此我若答應留下,「太白」就是指目前在這裡遭遇的瓶頸也能迎刃而解了。

 

一邊讚嘆解籤這檔事還真是各說各話,端視代入的變數不同,竟然會得出兩種截然相反的結論;一邊又發現,我竟然因為這支籤再度陷入無解的迴圈當中了。為了這件事還特地上網Google了一下,太白金星是個什麼樣的神?他是這支籤裡的關鍵線索嗎?他有什麼故事?以他的性格,他會希望我怎麼做呢?結果差點把吳承恩的西遊記全看完了,還是沒找到答案。

 

就在這時主任又闖進辦公室來,問我決定得如何了。明明一個小時前心裡已經確定要婉拒,現在居然這麼不科學地為了一支籤,我又推托讓主任再給我點時間想一想。

 

除了這些在我腦中盤旋的事,我又不得不注意到自己因為這些事情浪費了一個早上,工作一點效率都沒有,不管是不是快要離職,這大概是我最難以忍受的事了。

 

終於在中午休息時間,我播了一通電話給我媽。

 

其實我並不打算靠這樣獲得答案,因為我知道,固執如我,這件事最後決定的人還是我自己,就像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一樣。

 

何況在一個那麼適合打嗑睡的時段,硬是逼著60歲的老母親,聽完焦燥不安的我一口氣講完你目前讀到的所有細節,而且連讓她打個插的機會都沒有,她能說出個什麼道理呢?

 

正當我講完之後心裡覺得她也要睡著的時候,她冷靜地開口了:「好了,那妳聽我說。」

 

接下來的這句話,我覺得應該列入華人歷史名言錄裡面:

「妳不要一直想著我們家沒錢,我們只是不想去賺而已。」

 

哈哈,有這種娘,世上還有誰會因為利益迷失自己呢?

 

「現在知道這兩個月有30K是不錯,但是兩個月加起來不過六萬,六萬是什麼大事?妳不是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嗎?那很簡單,妳覺得有什麼該做的,妳就留這兩個月去做,什麼時候做完,或是什麼時候妳有新的機會了,妳不想留了,妳隨時可以離開。」

 

「妳隨時可以離開。」

 

從我媽開口的第一句話,我便不自覺地裂開嘴笑了起來。

 

對啊!有什麼大事想不懂的,道理不是很簡單嗎?30K就30K哪有什麼問題?

不但沒問題,而且簡直是雙喜臨門!現在我只要做到十月底,就等於是履行完我在合約上的義務,沒有合約綁著我,接下來雖然轉成派遣人員,但是只要有機會,我隨時可以前往下一個階段。甚至說,在這裡誰惹我不爽了,我隨時可以離開。

 

我才是那個拿著籌碼的人。

我也不像大多數已經在臺東結婚生子的派遣人員,我今天想去台南,我明天就可以動身。

我早就得到「長江」,足夠以不變應萬變,以萬變應不變。

 

從頭到尾,要不要留下來的分別,只有一個:

 

「老闆,麻煩包2公斤的白米!」

 

也不過就是多買一斤米而已。

 

 

 

 

兩公斤的米背在身上沉重了點,心裡頭卻輕鬆多了。

 

 

第32個小時,走在日光橋上,我解開了這個方程式。

 

 

 

 

 

 

 

原來守在我身邊的太白金星,就是我老媽。

 

 

我早該知道的嘛,就像從前一樣,有老媽在,當然沒有什麼事是大事。

 

 

難得,就讓我當一次媽寶吧。

 

 

第32小時又5分,為了避免路過的人以為我是哭著要跳河,於是開始大動作擺手臂假裝自己在健走……

 

 

我天真地自認為一直以來都是獨自一人奮鬥過來的,

但事實上,每次感到迷惘時,我都會仰起頭,在空無一物的夜空中,

 

尋找一顆太白金星。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大概是跟前陣子現實生活中被馬王鬥的新聞轟炸有關係,這一夜竟然硬生生做了一個如此泛政治性的夢。

 


星期五中午吃飯時,一位作息極為健康的同事和我們方享了他的睡眠習慣:
晚上9:30左右入睡,早上4:00起床,做有氧運動、讀讀書,再吃早餐。
他說,早上工作的品質遠比晚上好的多。
因為人到了晚上,早就因為一整天下來的事情身心俱疲,這個時候還要支著精神來讀書、寫論文,根本無法達到任何效果。
除此之外,令人困擾或煩腦的事情,愈是在晚上想,愈是會加劇煩燥感;但是如果在早上,往往卻能在清醒時找到清楚的解答。任何令人痛苦的問題,過了一晚上的沉澱,就不再是一杯混濁的水了。

 

基於這個理由,我這晚試提早半小時入睡,果真也提早半小時醒來。
但是偏偏,做了一個平凡得有點奇怪而又不是非常愉快的夢。

 

夢裡的內容不但在醒來之後仍然十分清晰,而且用幾句話就可以交待清楚了:

主角是一個年輕有為的官員。這個被外界廣為看好的官員,莫名地沉寂了一年半,完全沒有在媒體面前露面。外界也開始謠傳他被黨冷凍了。這時,卻被人發現他離奇落水,三天後從海岸邊救起已經奄奄一息。

 

就是這樣和馬王鬥一樣循著好萊塢電影式的發展,但是夢中的資訊並不是像第三人稱攝影機一樣呈現在我這個觀眾面前,我夢到的是一段一段假裝自己說得很清楚、實際上完全沒有給任何答案的電視新聞內容。對,沒錯,就是典型的臺灣電視新聞內容。

 

第一段新聞的畫面是兩位老人家跪在石地上的背影,一旁的大標題是「獲救病危,老父母淚澆XXX」。
竟然用「淚澆」這麼生動的字眼?而且我醒來之後竟然來清楚記得這段新聞標題,以及標題上的「澆」字上還做了水淋下來的動畫……

U125P4T8D3008483F107DT20110429153447  

 

第二段新聞的畫面則是主播先交待了一段「接下來帶您看到,在XXX被救起時,身上穿著的,竟然是他過去經常接受採訪以及出席公眾場合都會戴的圍巾和西裝外套」,然後畫面來到這位XXX官員載著一條很粗的圍巾、穿著西裝外套站在臺北捷運的車廂裡很三八地擺POSE讓攝影師拍照的側拍影片。記者一邊配音說:「就是畫面中看到的這條圍巾和西裝外套,陪著XXX兩次登上了週刊封面,以及在海水中、冰冷的、72個小時。」

c27454  

 

就這樣,這就是我在夢中所見的事件的全貌,雖然內容不多,但是高清度直逼中華電信MOD。

不但記者的一字一句,甚至每個詞中間的頓點、重音和語氣我都記的一清二楚,而且整個報導風格完全貼近真實世界中的臺灣電視新聞,絲毫沒有任何不合理之處:臺灣新聞就是會在官員遇難之後不做任何祈盼、調察、或是訪問真正相關的人員,只會重複播放悲情畫面,還有研究事發時主角裝著什麼衣服。

 

d15493  

我完全可以想像鄉民看完新聞之後就會開始肉搜這條圍巾和西裝外套的品牌,然後幫他做kuso廣告,說穿了它在海裡漂三天也死不了,之類的。

 

 

雖然這些部份都十分清楚,但還是有兩個困擾我的地方:


1.為什麼會作這個夢?

當然這個問題在心理學上還沒有解答,但是我疑惑的是,自己已經長達半年過著沒有電視新聞的生活了,除了偶爾在麵店裡會看到之外,基本完全不看電視,我也非常滿意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想念電視節目,尤其是電視新聞,那麼它為何又會在此時出現在我的夢裡呢?

 

2.為什麼我可以記得所有細節,偏偏不記得那位XXX官員的名字呢?

我記得畫面中的XXX是個濃眉、雙眼皮的傢伙,我還記得他圍巾的綁法、他在捷運上的表情和姿勢。
偏偏我不記得他的名字,難不成因為這是某種啟示夢嗎?XD

 


看到這裡,你大概會希望我交待一下夢的結局。

結局就是,我在夢裡有點尿急,所以就醒來了,然後發現還真的有點尿急,所以就起床去了。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下來終於要講到故事本身,也是我打這篇文章的真正原因(也聊太久了吧前面),但我其實只想分享其中僅僅幾分鐘的一段插曲:

 

在溼地復育階段性完成時,原本被迫遷移、四散的沼澤居民也慢慢回流了,攝影團隊跟著Azzam Alwash博士來到傳聞有人目擊到雲石班鴨的地點。

雲石班鴨在過去曾經遨翔於沼澤帶上,但在沼澤歷經十多年的乾枯之後,人們普遍認為它已絕跡,因此若是真的看到雲石班鴨再度成群出現,那就會成為復育成功最有力的指標。

 

在他們抵達之後,攝影團隊終於直擊這讓人不自覺深吸一口氣的時刻:

成千上萬隻的雲石班鴨,從沼澤飛上天際。

 

 

Alwash博士幾乎像瘋了一樣狂笑不止。

”This is the reason why.”

 

 Marbled-Teal.-Mudhafar-Salim-Nature-Iraq2.jpg  

 

「就是為了這個。」

在他計劃將這枯竭之地變回沼澤的期間,可想而知受到多少人質疑、遭遇多少困難和家人的不諒解,「就是為了這個。」在他目睹這一幕時,在他知道他的子孫也能看到這一幕時,這一切都值得了。

 

興奮激昂的氣氛沒有持續太久,幾分鐘後,一陣槍聲傳來,湖的另一端出現了幾個同樣為雲石班鴨而來的人影,只是他們帶著的不是攝影機,而是獵槍。

 

 

導演看著身邊這幾個環保激進份子,原想他們可能會以身上前奮力阻擋這些人獵走他們以生命守護的東西。

 

但是,與他的猜測截然相反,Alwash博士冷靜地說:「我們不會阻止人們進去狩獵,我們不會阻止人們進去捕魚。這原是他們的土地、他們的生存領域。他們可以從這裡取得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事實是,溼地需要復育,但它也需要為人們復育,不只是自然本身,而是兩者皆能受益

(”We are not gonna prevent people from going there hunting.  We are not gonna prevent people from going there fishing.  It’s their land.  It’s their area.  They can go in there and fish and hunt all they want.  The fact is, the marshes need to be restored, but it need to be restored for the people, not for nature per sake, but both can benefit from this.”)

 b00xxf9f.jpg  

 

就這樣三言兩語,他闡明了這些行動創造人與自然平衡的意義,也解開了長期以來不斷困擾著我的問題。

 

我曾在一個立誓不開車、不搭車、不開燈、不用任何一張衛生紙、過一年零碳生活的瘋子寫的書裡看到這句話:「我們需要的不是跟人們畫清界線,而是把他們畫進圓圈。」

他從自己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也發現,在他執行曠世的零碳計劃時「需要很小心,別讓改變世界的偉大計劃矇敝自己,變得自以為是。」(來自No Impact Man,作者Colin Beavan)

我當時特別將這兩句話抄下來,提醒自己在環境之路上必須慎行。Colin Beavan在這裡說的,是個人生活空間的心態調整;然而Alwash博士卻讓我看到這大圓圈理論,更加廣大而透徹的實踐。

 

 

我們身邊也經常聽到,某一種魚數量驟減、某一種保育類動物絕跡,然後輿論的指頭經常指向直接衝擊物種數量的漁夫和獵人。的確,相信如果有人能拍到他們捕撈、狩獵和屠宰的畫面,自然是慘不忍睹。

但我常常在想,這些狩獵有多少程度是賴以維生的手段?身為漁夫和獵人的人們聽到這些指責之後,有能力改變什麼嗎?他們可以立地成為會計師、工程師、飯店房務,或是其他吹著冷氣、開著汽車,手腳卻相對「乾淨」的人嗎?如果這些物種消失的話,對他們而言有什麼好處嗎?有沒有其他更劇烈卻隱性的因素正在影響物種的數量,例如過度開發、例如工業廢水、例如氣候變遷造成洋流改變?

 

這些人的聲音幾乎很少在報導中出現過,而是大多以屠殺者的形象和字句,像童話故事中的邪惡勢力一樣躲在暗處。但是Alwash博士看到他們做為一個的樣子,也看到他們對自然世界的依賴和需要。

事實上,即便單就實際面來看,Alwash博士也需要他們,需要當地的居民對溼地復育計劃產生認同,需要他們願意接受復育行動組織幫助他們回復溼地上的家園。

 Marsh-Arabs001.jpg  

我試著接近過一些環保團體,他們許多都非常有骨氣,即使大多尚無足夠的力量影響法律和政策,但也不願意接受企業捐贈和贊助,因此經常採取由消費端影響市場機制。我聽過他們講抵制稀少魚類、抵制商場中被驗出含有非法農藥的農產品,聽完我也願意付諸行動,但是卻並非毫無顧慮。

 

在經濟學中,市場機制也有失能的時候,例如資訊不對稱、遷移力不對等。比如說:使用過量農藥的農夫,是否知曉他們正在使用非法含量的農藥?他們是否知道這是受到環團抵制的做法?他們是否知道更好的做法?是否有足夠的資訊和能力轉換成環境友善、有機的生產方式?

如果我們無法確保上面的因素,那麼抵制活動即使成功了,也只是換了一個受害族群而己。

 

在現今環保運動的世界裡,批判是唯一的工具,圓圈也因此愈畫愈小。我聽過有機農法支持者視慣行農法為仇敵、甚至秀明農法支持者竟也瞧不起有機農法。「高尚的」意識覺醒,後果是團體與團體之間互相否定。在自然觀中,否定人類竟也成了尊重生態的唯一方法。這些做法使得「環保團體」四個字變得難以親近,畢竟沒有人會去支持一個把「人」排除在外的計劃,不管那個計劃聽起來多有理想、多偉大。在地方上一旦要做什麼事,他們也總是被質問:「你們是當地人嗎?你們有聽過當地人的心聲嗎?」這當然是地方對環團的一個傷害,卻或許也是可以由環團出發去解決的問題。

 

如果我們也可以把圈圈畫大一點,那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環團努力的道路會有所改變嗎?

農人或者也希望種出強壯的作物,也希望不會因為對環境更友善的做法而賠得血本無歸,此時環團可以提供他們解決方案嗎?

漁人也需要仰賴健康的海洋,也希望漁源永續、漁場不被污染,此時環團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對自己和大海都有好處的做法嗎?

還有多少人可以畫進這個圈圈裡面來,最終,人類可以回歸到,單純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嗎?

  super.jpg  

 

我自己的身邊這些被視為環境的「邪惡勢力」的傳統農法農夫、牧場、漁夫,經常是以「人」的樣貌出現的,這在我的矛盾解開之前,是很殘酷的。很多觀念的差異,曾使得他們變成了代表現實面的角色,一再提醒我,我口中的環保是如何空洞又虛浮的概念。他們的真實存在又逼得我不能把他們妖魔化到黑暗之中,以減輕這樣的挫折感。但是在Alwash博士的這一課之後,我終於也看到解決這一切的大圓圈。

 或許不只限於環境議題,任何期望發揮影響力的計劃,在試著畫大圓圈之後,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補充最新消息:本片將於2013/9/7(六)16:30 於關渡自然公園放映,更多關渡場野望影展資訊在這裡

 

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由三年前開始,和英國Wildscreen總部接洽,每一年舉辦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

在這之前本是從事傳播業的野望祕書長王誠之說:曾經,他單純地認為臺灣也可以參與像Wildscreen這樣的國際生態影展,之後才了解到,這些國際級的生態電影作品,臺灣人連「看」都沒看過,何論參展!

於是,他開始了每年五百萬的燒錢人生,四處奔走想盡辦法鑽出經費,從英國Wildscreen取得播放權、募款、影片的轉檔及翻譯、印刷品的設計,一步一步,要讓臺灣人享有,與其它國家的人民同等的環境知識權

 

 

我在這次博物館與野望合作的機會之下,扮演一個小小的印刷品美編。

 

在暑假一連串活動轟隆隆的設計趕稿之後,終於有一日,我停下來,走進放映廳,看了其中一部,野望無論如何都想讓臺灣人看看的電影。

 

就單單這一部,只是影展中21部的其中一部而己,就讓我先是驚醒而後滿足,之後的一個禮拜,見到每一位朋友都興奮地忍不住要分享從中得到的啟示和解答。

這或許就是初得「知識權」的激動、或許愚昧和平凡如我的人們都會因為這樣的啟蒙而激動、或許散播這樣的激動,便是燒錢影展持續進行的動力。

 

2114297026.jpg  

【點圖片去野望自然傳播社FB,看2013野望國際自然影展下個場次在哪裡】

 

我看的這個場次是「伊拉克沼澤奇蹟」(Miracle in the Marshes of Iraq)。

一般聽到「伊拉克」,臺灣人會想到什麼呢?

石油?戰亂?暴政?恐怖份子?已成為歷史的海珊政權?或者,對於長期默然的大多數人來說,那只是一個無法聯想到任何精彩事物、空白地理名詞而己。

這些大概反映了一小部份的事實,但在這部影片中發生奇蹟的沼澤,是傳說中美索不達米亞濕地的伊甸園,那個已然被現世人們遺忘的人間天堂。

 marsh.jpg  

過去在這裡,人類與自然和諧生活了五千年之久。然而90年代伊拉克總理薩達姆.海珊開始大興土木,為了他的建設抽乾濕地。一夕之間,滿山遍野的蘆葦枯死了,無數的野生鳥類消失了,世代定居在沼澤旁的人們,失去了賴以維生的漁場,也被迫離開家鄉,在這動蕩的國家中另求生計。

 

p00db627.jpg  

 

直到海珊政權跨台之後,Azzam Alwash博士回到這片乾枯的沙漠,著手展開了世界最大的棲地復育計畫……。

 

 

 

這部份影片曾獲2012人與自然獎提名。在生態影展中,大部份的獎項似乎都是這樣令我這種見識淺薄的人猜不透內容的名稱,不是熟悉的最佳劇情、最佳美術、最佳音樂、最佳女主角之類。

但在走進放映廳之後,首先讓我感到震驚的,不在於什麼深奧的知識、抑或大自然的力量之類。而是身為一個觀眾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螢幕本身。

細緻的生態畫面、運鏡和節奏的鋪陳,尚且不談自然、尚且不談熱情、尚且不談理想、尚且不談感動,光是這些基礎的技術層面,就足夠吸引我繼續看下去了。即使場景不過是一片由沙漠變成沼澤的土地,它仍然讓我看到繽紛豐富、精彩刺激。

在台灣,紀錄片幾乎是拮据的代名詞。不但紀錄片導演生活得很拮据、拍攝的硬體和工具很拮据,願意播放的劇院很拮据,呃,甚至是在家裡下載的人次都很拮据。

但是在這樣一部,短短一小時,很容易在台灣被視為冷門的生態題材紀錄片中,我卻看到比國內紀錄片,不,比國內商業電影更加純熟的取景、拍攝和剪輯技巧。坦白說,這樣的認知,在情緒上當然是負面大於正面的。

 

 

另外一個讓我明白,為什麼王誠之會認為台灣現階段根本無法參展的事實是,影片當中導演和攝影師的能耐,或者應該說是,他們所處在、台灣影視環境完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世界。

 dsc0204.jpeg  

【點照片看本片攝影師Stephen Foote的部落格】

伊拉克,如同其它被西方社會以軍力「拯救」後的國家一般,注定陷入無止盡的內戰、奪權和武器泛濫,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條街上都可能遭遇到無目的攻擊。為此,導演和攝影師預先安排了各種維安計劃,還雇用了一整組武裝車隊隨行,除此之外,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即使他們根本沒有主動要求,聯合國部隊和當地警察也會迅速趕到。這樣的資源,是我原先想像不到會為一個filmmaker動員的。或許在一個更開闊的世界,人們眼中的filmmaker的定義與在台灣並不相同,filmmaker的任務和價值,也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樣。

 

【一口氣打太多,竟然還分了上下集:看文章下集請按我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Epitaph of Young Benjamin Franklin

The body of

B. Franklin, Printer

(Like the Cover of an Old Book

Its Contents torn Out

And Stript of its Lettering and Gilding)

Lies Here, Food for Worms.

But the Work shall not be Lost;

For it will (as he Believed) Appear once More

In a New and More Elegant Edition

Revised and Corrected

By the Author.

 

畫家

有一位野生物畫家常以巨幅畫作描寫森林中多彩多姿的動植物,

寫生並不難,難得的是在他的畫作中,經常出現因為各種天災人禍而不復見卻又真實存在過的山林和物種復原圖,

用當中的美和生命力,傳達發人省思的意涵,這是除了畫工之外,還要結合智慧、細心和想像才成達成的任務。

 

我們很榮幸地即將邀請他來演講,談談畫作中的故事。

他在自介中透露自己目前任職於林業試驗所。

 

在文宣品上,其他的講者大概都在名字後面寫著「某某學校校長」、「某某作家」、「某某處主任」等等的頭銜,

偏偏他的只寫了「任職於林業試驗所」。

基於排版考量,我詢問邀請者,也是他的友人,他的職位名稱是什麼呢?

他說,實際的職位,大概不是主任、組長那樣的層級,亦非行政人員、研究人員之類,可能是技工;即然他沒有提到,就尊重他寫「任職於林業試驗所」就好了。

 

當聽到「技工」二字時,人們是如何評斷一個人的呢?

在這個菁英時代,「畫家」聽起來大概比「技工」高級,但是他刻意將自己寫做一個在林業試驗所工作的人,不正是因為自己在工作場域也能時時滋潤創作的靈感而感到驕傲嗎?

 

我突然極想將他「畫家」與「技工」的雙重身份公諸於世,即便如此不一定能讓人們對「技工」的印象絕對改觀,或許也能想想,智慧並不與職業或收入有直接關係。

 

對我而言,他的身份就是充滿詩意的實踐。

 

保全

我記得曾經有個去芬蘭留學的孩子,出了一本書,分享對當時的教育與生活之所見所聞所感。

書中有張讓我印象深刻的照片,那是一留個黑色長髮、皮膚白皙的女孩。

她從小夢想要成為一位保全,畢業之後,她順利找到了保全的工作,不但如此,她持續進修考取各式各樣的保全證照。

台灣孩子問她:為什麼不帶著這樣的學習熱誠去攻讀學位、取得更高的地位和收入?她回答:「因為我就是喜歡當保全啊。」父母也全力支持她的夢想。

 

照片中的她,穿著略為寬大的保全制服,挺著胸口,帶著微笑看著攝影機。

那樣的照片,大概是在懷抱著和台灣女孩穿著一身的名牌服飾、覺得自己終於達成夢想、打算自拍上傳臉書時一樣的自豪之情下拍的。

 

之後看了一篇台灣的新聞,新聞裡是一個中年男人,剛好處於失業的第七年,妻子無法忍受便和他離婚,他說:我做保全她又反對!

這句話,又讓我想起這個少女充滿光彩的臉龐。

 

鞋匠

故事來自一本叫做《報告!這裡沒有校長室》的書。

起緣因為Kiran Bir Sethi女士的一場TED演講,兩個台灣年輕人出發前往印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尋找她口中的河濱小學。

他們在那個給予孩子自信與勇氣的地方,看到學校邀請了各行各業的人來當孩子們的一日老師。

 

這一天,孩子們圍著一位老爺爺團坐在地上,一雙雙眼睛盯著爺爺手中的拖鞋。

原來那是一位修鞋師傅。

只見他的巧手用各式各樣的工具在壞了的鞋上施展魔法,三兩下,鞋子就修好了。

一瞬間,現場爆發出如雷的掌聲。

爺爺難掩驕傲的微笑,也打開了話匣子,一一介紹攤開在孩子面前那形形色色的工具,敘述著它們的功用,還有哪些東西是跑了很多地方才得到的。

 

孩子們目不轉睛地望著那些神奇的器具,眼神中對爺爺充滿了崇拜。

 

 

搭訕

「朋友!看妳一直在走路!妳要去哪裡,我載妳啦!」騎著機車,戴著半罩安全帽,用臺東特有的爽朗口音說著。

原先我是逢搭訕絕不留下聯絡資訊的人,但他以充滿熱情直白的姿態登場,搞得我不知不覺地將電話留給他了。

他問我來臺東幹嘛?我告訴他在那裡工作,然後也問他在哪裡工作。

他卻一改先前大方坦白「我就是想認識妳」的態度,開始吱吱唔唔說不清楚了。

 

我帶著微笑耐著性子等他說,他反倒像是陷入窘境了。

 

其實你是做什麼的,並不是太大重點,反正我電話也留了,也就是找個話跟你聊而己。

只要不是賣白粉或是拉皮條的,修車也好,幫家裡種檳榔也好,待業中也好,只要有個答案,我都嘛能繼續聊下去。到底顧慮和壓力來自哪裡,讓你搭訕成功了卻不敢承認自己?

 

小琪

小琪30歲,未婚,有個男朋友,老家在高雄山區的某個果園裡,信奉基督教,每天看一份報紙,閩南語說得比國語好,熱愛下廚,山區的生活和爸爸的影響讓她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奉行著「不吃工業食品」、「凡事自己來」、以及「賺錢就是為了吃好一點的理念」。

除了自己種自己吃的東西之外,她會自己買有機黃豆回來磨豆漿、做豆花、買黑糖回來煮糖水、還會買愛玉籽回來做愛玉、去中藥行抓藥回來燉雞湯,是一個根本不需要超級市場和便利商店也能過著品質生活的人。這些在現代都市只有當上了少奶奶才會去學的東西,對她來說,是生活必備技能。

家中的農務加上高職時就讀園藝班,讓她對農產品種和種植方式也十分熟悉。

小琪的工作是餐廚助手,領著勞資法規定的110元時薪,每個月收入18480元。

我也不曉得我要說什麼,只是想盡我所能,將小琪的樣貌刻畫出來而己。

 

水電

那一回在和弟兄們聚餐之後,微微帶著醉意的他坐進副駕駛座,乖乖讓老婆駕車回家。深夜的路燈從擋風玻璃上一一劃過,他淡淡冒出一句話:「現在他們過得好了。在當年,最風光的是我,所有兄弟的工作都是我接來再派給他們的,是靠我吃飯的,你知道嗎。」

 

我坐在後座,從紅通通的耳根,看不出他的表情。

這是第一次,我從父親口中直接聽到他對過去那些事情的感受。

 

大概是某種文化緣由,父母在生活上遇到真正的困難時,總是會用「囝仔人麥插加足」(小孩子別管那麼多)來應付孩子的追問。

即使如此,隨著長大也還是能從別號三姑的老媽那裡聽來一些。

 

大約在兩三年前,台灣爆出某大學高階主管涉嫌收廠商幾十萬回扣。

看到社會不公義的新聞,通常是我罵得最兇,但這時老媽突然激動地說:「這種事情二十幾年前就有了!這些校長早就該通通抓去關!」

 

父親從學徒做起,做了半輩子的水電,考到了當時全臺只有個位數人的甲級配線師,兩岸技術合作時期還受邀到內地工程學院當講師。像父親那樣一句「講」都「話」不好的人,居然能讓底下的年輕學子認真地逐字抄著筆記,一想到這畫面,就忍不住覺得好笑。

 

從剛剛成婚到壯年時,台灣建設依舊蓬勃,所有的學校都在蓋校舍、所有的公司都在蓋大樓。這便是他手上承包了滿滿的學校和辦公大樓案子、弟兄們都來投靠他的時候。

 

直到有一天,人性和現實找上他了。

 

那位校方主管說得明白,只要把材料費省下一點,發票開大張一點,這個案子就是他的。

父親一聽便愣了,說:「這種事被抓到要關的!」

 

從此,再也接不到任何案子了。

 

在這之後,父親繼續接一些修家庭水電的零工、又經歷了開小吃店、學做推拿、跑夜市擺攤的日子,但我始終認為,他的決定是對的,他帶我們步上幸福而坦率無憂的人生。

 

他是最高貴的人。

水電工、推拿師、攤販、農夫、停車場管理員亦是,比起校長什麼的,高貴一百倍的職業。

 

我一直無法釋懷的是,我所學的一切的本質。

從繪畫、電腦資訊、外語、平面設計、排版編輯、文字撰寫到社會學、經濟學,我常常忍不住懷疑,這些東西即使根本不存在於世上,或許也不會造成什麼傷害。

如果我和小琪漂到了不同的兩個無人島上,她大概可以藉由對植物和傳統料理的知識,過著每晚都能洗熱水澡的生活;而我大概會在寫下第十四篇詩之後,飢餓地死去。

 

在一部叫做paper man的電影裡,中年的男主角原是一名作家,但他對此感到強烈的質疑,害怕自己就是一個不事生產而可有可無的人。他開始做一些讓妻子看不懂的事情,例如學摺紙、用滯銷書做成一張沙發……等等,但是這些當然都不是什麼好主意。

他攤開手掌說:「我只是想對這雙手做點什麼,他們什麼都不會,我什麼都不會,我只是一個……一個紙人!」

我不也是嗎?一個不事生產而可有可無的紙人。

比起農人、工人,我不過是對社會的消耗而已。所謂的知識份子、社會菁英,對農人和工人的依賴,遠比對他們的幫助多太多,甚至極少做到不傷害他們。

如果世上沒有設計師、沒有商人、沒有經濟學家、沒有律師、沒有警察、沒有政客、沒有元首,如果世上只有農夫一種人,那些過度開發造成的生態浩劫、那些強制徵收帶來的無家可歸、那些民主自由帶來的價格剝削,說不定也就不會存在了。

當然我並不是絕望到要消滅自己,大部份時間我還是過著打卡上下班和講黃色笑話的生活,只有偶爾在洗澡時出現短短兩秒鐘的懷疑而己。

 

 

 

(這只是關於貴與賤的一些說法與做法,大概並不連貫,也不十分有重點,只不過是透過我眼中所見,不是真理。)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拜我自小在果園長大的室友所賜,我從一個分不清菠菜和A菜的廚房白痴,開始稍稍地開始挑菜、注意菜價、問清產地等等。

 

除了近幾年風靡全球的有機熱潮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土地友善的做法,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立即做到的吃當地當季的蔬果

許多長輩為了家中兒女的健康其實早就有這樣的認識,但是在現代速食和消費主義之下,老一輩的可貴經驗反而中斷了。

在你下定決心要吃素,或是吃有機蔬果以前,或許先看看自己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吧?

 

 

順便把過去的得到的訊息整理一下,今天來說說,

為什麼要吃當地當季蔬果?

1.救自己
蔬果的成長茁壯有它的特定環境、時期,如果在不屬於它的時間點栽種,往往在栽種時需要更大量的農藥、除草劑和化肥。

另外,進口蔬果為了運送後的新鮮,必須提早強制採收,當中的養份來不及完整轉化,不但不夠美味、不夠營養,長途貨運時噴的「保鮮劑」也讓它不夠安全。到了你嘴裡,吃進去的化學藥劑,比蔬菜原本的營養素還多。

當然如果你不怕死,可以跳過這個原因,看下面三個。

 

2.救人一命
台灣是亞熱帶地區,幸好因為四季分明,老天讓我們在秋冬時能產出原本是北方才有的蔬果,例如高麗菜、花椰菜等等。

但是消費者無知的採購和生產者的貪婪,逐漸把產地推往高山,以便全年供應溫帶蔬果。

大量砍伐山林、開闢田地、濫用除草季的後果,就是土地失去的牢固的根和遮風避雨的樹蔭;

旱季時曝曬於烈日之下,土壤鬆動之後,雨季時無法涵養水份,連砂帶土地沖進我們的水庫裡,造成的淤積耗費再多的資金人力也清除不完。這就是為什麼台灣雨量多,卻年年缺水。

原本幫我們固水的森林已被消耗殆盡,再遇到颱風整個山坡地便頃瀉而下。如果你我不希望土石流奪走第二個小林村,請以平日的消費救人一命。

為了平衡報導,貼上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吧。

第一種:

【花東三日遊】高山原野高山高麗菜,霧鹿林道天然食材!!

兩千海拔的高麗菜

朝陽師生團購高山高麗菜

 

第二種:

好好花錢:支持當令有機蔬果,反季節高山蔬菜的事實…

可憐的高山高麗菜

 

可惜在平衡報導本身就沒什麼用,第一種的點擊率總是壓倒性地勝利,並且義無反顧地進駐主流媒體,第二種言論,只能在留言回應區哇哇叫然後被刪掉而己,不過我還是很三八地跑去第一種網誌裡哇哇叫了。

  

3.救國
吃進口食品過去被視為是個人地位、國家成長、產業轉型和全球貿易自由的標記,但是這樣的觀點已被證實是現今糧食危機的主因之一。

即便是最崇尚上述四項價值的美國,近年也開始收回國內糧食產量,企圖以農業拯救經濟。可見吃國產糧食已經無關乎愛國主義或貿易保護了。

除此之外,雖然吃慣了7-11的現代人大概感受不到菜價的波動,然而糧食是人們最重要的需求,它的價格反映的是基礎的貨幣水平,有了穩定的季節供應和時價,才能有穩定的物價、房價,和你我的薪水。

 

4.救世界
進口蔬果為求新鮮當然要用高成本、高碳排量、高石油消耗的空運配送。

高山蔬果則是將能夠幫助全球碳抵消的原始森林破壞殆盡。

兩者通力合作加劇溫室效應和石油危機。這兩項危機的醞釀看似漫長,實際上,因為暖化和石油間接導致的戰爭和屠殺早已在你我眼前發生。

但是,它並不是無法挽回的,它就掌握在智慧的消費者手中。

 

 

想查詢本季有什麼蔬果嗎?揭露一下我這陣子的買菜秘笈:

台灣蔬菜水果產季表[總整理]


來源:DoDoCook 開伙囉(第一棒廚藝網誌)

 

它資料來源的農糧署農業知識網站上面還有可以查詢你住的地方當地附近有什麼農產品喔!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今天稍早,館長說要見我。

 

他要我坐他的位子。

 

 

雖說知道有這一天,但想不到來得這麼快,幸好我早就做足了準備,因此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他是這麼說的:「昀珊啊,妳拿隨身碟過來把我桌面上的檔案拷一拷,我等會出去一下,妳就坐我的位子吧!」

 

 

 

我就這樣坐上館長的位子了,

 

有點硬,竟然沒我的好坐,我不敢講,因為怕他要求跟我換位子。

 

 

 

 

近發現我的主任真是個用心的好男兒,用心聽人說話,用心回答白痴問題,用心教導員工沒注意到的事情,用心觀察每一個人的專長和表現。

 

如果不是在這個部門的話,一定會體驗到位子坐得愈高的人,愈不專心聽人說話這件事。

 

這是我今天早上的感想,不小心對著最高統領說了一句擺明在嘲笑他的話,但是發現他依舊保持一貫的笑容和我噓寒問暖,總覺得下次如果我繼續點頭哈腰,就算對話裡面夾帶幾個髒字他也不會發現。

 

 

 

 

入博物館工作的日子已經邁入第二個月了,各個部門開始出現一種讓我不知該高興還是難過的跡象——有事謝昀珊,沒事望春風。

 

小至清潔啊姨,大至本館最高統帥,一旦有什麼事閃過腦際,第一個想起的似乎就是那個坐在一樓公文櫃旁的新進人員。

 

這個人員沒有職稱,所以從原本最單純的文宣編輯,漸漸開始搬東西、佈展、中英翻譯、編製募款手冊、設計問卷題庫、架設統計資料庫,還有今天館長親自交待的製作全館通用簡報。

 

她的名字不斷出現在各式各樣的工作參與名單裡,有些還是她聽都沒聽過的任務。

 

更可怕的是所有人都以為她是碩士畢業、以為她領的是4萬多的薪水。

如果說這是因為能力佳又似是而非。

 

 

話說回來,除了這項誤解之外,另一個讓情勢變本加厲的原因是她自己的貪婪。

由於貪婪使然,每一項工作她都想學,每一件事情都新鮮地令人興奮,所以無論是誰交待的什麼事情她都在第一秒立刻說好,回到辦公桌前才開始後悔,而且有意識地將愈來愈多的工作視為別人對自己一個月來表現的肯定。

 

不過她也看不太出來,究竟是大家都很信任她呢?還是只不過想推給某個天真的傢伙去做而己?

 

每當她開始懷疑的時候,就會想起一位善良的資深同事說的話:「反正就是抱怨一下,然後再開始做,多做一點是沒錯,但做完之後得到的收獲都是你自己的。」

 

難怪人家可以待那麼久,雖然常常被丟奇怪的工作,但也同時是全館最讓人信任的人。

 

這句話其實不算是點醒,倒像是提醒,說起來我好像也曾經跟王凱豪說過同樣的話。

 

它是在提醒我,在學生時期是真心相信的事情,不要一出社會就因為一點點的迷惘背道而馳了。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弄12號是一棟分租套雅房,裡頭一共有五間房間,二樓是兩間有各自衛浴的套房,三樓則是共用衛浴的三間雅房,一樓是廚房,四樓是曬衣場。附近社區的出租處似乎也遵照類似的規則,好像大家「團購」了同一位設計師一樣。

 

六弄12號的房東是一對退休夫妻,年約六十,他們就住在與六弄12號僅隔著一道牆的六弄11號。太太在慈濟當義工,而先生,根據六弄12號的住戶們所言,說起話來有鼓「老師味」。

 

六弄12號住著四個毫不相干的女人,無論在作息、興趣,還是性格上都沒有任何交集。

 

二樓A小姐和三樓B小姐已經在這裡住了四、五年了,但是他們平常也不會遇到對方,只是偶爾會聽見房東聊起對方的狀況。

 

至於二樓C小姐和三樓D小姐,則是這個春天才剛剛搬進來。

 

三樓B小姐頂著咖啡色的捲髮,有很嚴重的浴室潔癖,在同住三樓的D小姐搬來之後,唯一一次主動找D小姐說話就是請她將浴室保持乾淨。

B小姐原本和讀高中的兒子分住兩間雅房,兒子畢業後去首都讀大學之後,其中一個房間就空下來了。雖然她的男友三步五時會來住,不過如果和她睡不同間的話就沒意義了是吧?

B小姐白天時在後山最大的珊瑚集團當銷售員,晚上則去空大上課,回家後最大的休閒是打電動。兒子週末會從首都回來,但這時B小姐會和男友出去玩,因此他們的相處時間只在晚上。對兒子來說,重頭戲也是下午趁媽媽不在家帶女友回來的快樂時光。

 

二樓的A小姐戴著一副深紫色的粗框眼鏡,說著聽起來十分撒嬌的高雄口音閩南語,個性溫和,也很大方,和新來的C和D小姐說她放在廚房的東西儘管用沒關係。

身材瘦小的她讓人完全看不出來她的兒女已經長大成人、離開後山去工作了。但是她身邊還有一個孩子,是她妹妹十七個月大的女兒。平時的工作就是當這孩子的保姆。孩子的作息莫名其妙,她也完全配合,經常在晚上八點出去散步,之後就睡覺了,半夜又起來玩,再從早上五點開始睡覺,睡到下午才開始她們的一天。

 

這樣的作息常讓同住二樓的C小姐崩潰。

 

二樓的C小姐留著一頭風中奇緣般的烏黑秀髮,皮膚是容易被誤認為後山當地人的深褐色。她山上的家中是種釋迦的果農,自己學的也是園藝科,雖然在植物園裡做過育苗工作,但是說到底園藝科也純粹是分數不夠才去讀的。現在她在專科學校裡的合作社廚房當餐廚助手,每天5點上班,下午2點下班,回家後讀一份報紙,睡個午睡,然後吃一碗麵,就是她的一天。

C小姐雖然健談,但是在鄉間長大的她生平最害怕的就是噪音。隔壁A小姐姪女的午夜熱舞時段是她最大的精神迫害來源,但是下午從其他大樓傳來的鋼琴演奏、雙簧管和剛出生小狗的呻吟聲同樣令她欲哭無淚。

 

幸好住在她正上方的三樓D小姐是個安靜透頂的傢伙,單身,平時只會很小聲地偷偷放著爵士音樂和自言自語。不過她正好和二樓C小姐相反,她喜歡在早上醒來時聽見熱鬧的鳥嗚,在週末的午後聽見兩家的鋼琴和雙簧管,雖然不認識彼此但也能和諧地一搭一唱,以及,在出門的時候和那隻總是在呻吟的初生小狗打招呼。

D小姐的外表沒有太大特色,皮膚不白也不黑,聲音不大也不小,長相不美也不醜,但就是很高。高得讓全後山的人一看到她都說:「哇,妳長得好高喔。」

她一直急於想融入當地,但總是覺得無論自己做什麼,舉手投足就會讓人發現自己不是本地人,或許是因為她太高了。

D小姐剛從首都逃到後山,大學畢業快一年了直到最近才來後山的博物館工作。平日八點半上班,五點半下班,愛吃白米飯的她晚上還要花一個小時蒸飯、炒菜,往往吃完就該洗澡睡覺了。D小姐無論到哪裡都只靠步行和騎腳踏車,每天的單車里程數超過8公里,如果還要買菜就會超過15公里。雖然一整天的時間都用在騎單車和煮飯洗衣上面,但是頻繁的運動讓她在春末這波寒流來襲、C小姐冷得吱吱叫的時候,還能穿著短袖走來走去。

 

 

同住在六弄12號是四個女人唯一的共同點,除此之外,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她們只是不斷的擦身而過,而且極少回頭查看。不過,多虧了六弄11號的房東太太,她們大多約略知道對方的近況,例如A小姐的男友會來、B小姐有個孩子要帶、C小姐天還沒亮就要出門、D小姐在博物館工作等等。甚至包括社區的三位管理員,也都知道這些事情。

 

 

有一天D小姐要回首都老家,下班後為了趕火車,以極速奔跑的方式穿越了芭樂田和牛群,在發車前兩分鐘抵達火車站,此時剪票口大叔突然大喊:快點!快點!她要回首都了!

於是售票員請排隊買車票的人讓她插隊先買,她穿過剪票口、衝過天橋到對面月台時,剪票口大叔在她身後大叫:妳是這個月才來博物館報到的吼?!今天要回首都吼?!

她驚訝地回頭說:咦?!你怎麼知道?

剪票口大叔大笑著說:我怎麼會不知道!

雖然D小姐始終沒搞清楚為什麼火車站剪票口大叔會對她一清二楚,總之在後山這樣的地方大概有很多個房東太太,多虧了她們,雖然每個人每天都擦身而過,也是能約略知道對方的近況。

 

《六弄12號》【待續……】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週末的首要任務是去勘察這個夏天游泳的地點,因此藉著這個名義認真地騎完一圈環市鐵馬道了。

 

 

拍了一些些照片之後,覺得愈拍愈不情願。

 

總是拍不出緩緩駛過田野、海岸、森林時、不真實的美景一張張不斷掠過眼前、那種溫暖而猛烈的微醺感。

 

這些照片對於將這樣的時刻分享出去,都是不足的。

 

不知道如果用影片會不會比較好一點呢?

誰知道把相機固定在單車龍頭上又最好能防震的方法?

 

 

 

 

舊糖廠前面的稻田,每一株的毛髮茂密度已經邁入青春期了。

IMG_4694   

一想到再過幾個月,我就可以在再度經過這裡時看到一整片金黃色的稻穗,心裡就有種幸運的感覺,我竟然可以在這裡。

 

踏上海濱公園自行車道的北段,不像上一次只有防蚊樹陪我吹風,第一波遊客已經出現了,賣鳥蛋的攤販也開張了,天上的大鳥也改成尼龍製了。

IMG_4713   

然後雖然不知道左邊這一根到底是什麼,但還是很隨性地讓它入鏡了。

IMG_4706   

Amis口中的「馬卡巴嗨」,還有人記得它是什麼意思嗎?

 

 

 

 

IMG_4710   

非常適合賣調酒、冰淇淋或燒肉串的小攤子,雖然不知道它原本是做什麼的,但是很喜歡阿伯打赤腳坐在木板上的樣子。

他們的對話是:

「喂,那個女孩子在拍我們耶!」

「?!」(馬上比YA

 

 大概是想到海灘男孩五十年後的樣子。

 

 

 

 

IMG_4738  

傳說中的蜈蚣王風箏。

 

IMG_4745   

不知道為什麼倒在路邊的木雕柱,但倒得滿有感覺的,所以也不知道原本是立的還倒的。

 

 

IMG_4748   

大型鳥窩裝飾藝術旁邊的小山坡,現在被小孩子當成探險基地了。

看起來比玩棉被山過癮多了,我也好想上去翻滾,但理智制止我了。

 

 

首次進入森林公園內的鐵馬道,這一段不像其他步道那樣平順,是不時有小小起伏上下坡的森林隧道,

IMG_4751  

四週被花草樹木包圍著,警告:在靠近黃昏時請貼個防蚊貼片再來。

 

 

 

終於到了森林公園中的活水湖。

每當我問起台東哪裡可以游泳時,總會有人回答我:「去活水湖啊!」

原本聽起來去游「湖」是個很瘋狂的一件事情,就好像每個週末都去泳渡日月潭一樣,但是當我真正看到活水湖時,我才發現……

 

 

 

它……

還是很瘋狂的一件事情,雖然不及日月潭的面積,但它果然還是「湖」啊!

IMG_4764   

 

來不及對好焦,突然一陣啪啦啪啦的聲音害我嚇一跳就把快門按下去了。

幸好沒有糊得很厲害,隱約可見罪魁禍首是一隻擁有神力的鴨子,牠在發覺我踏入十公尺範圍內的時候,瞬間使出原本我以為只有耶穌、林默娘和六師弟會的那招,踏水而去了。大自然的功力真是不可漠視啊。

 

 

不過我總算了解,為什麼大家覺得活水湖是個合理的游泳地點。

因為它終年活水不斷,擁有泳池般的天然過濾機制,而且四個角落都舖了石磚階梯,乍看之下就像一個巨大的游泳池一樣,只不過下了階梯底下終究是湖底該有的泥土和水草。

儘管如此,縣政府還是立了一張嚴禁戲水的告示啊。

IMG_4781   

 

 

 

真的有人在這裡游泳嗎?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就「唰—唰—唰—」地出現了:

IMG_4785   

有如天仙般的阿伯,雙臂打著緩慢的節奏,每一寸前進都在水面上畫出琉璃般的波紋。

 

 

湖的四週沒有出現討人厭的欄杆,把人和大自然隔開來,不知道誰才是被禁錮的一方。

不過由於是低窪處,雖然鐵馬道離湖有一段安全距離,但是不管從哪一個路口騎來都是下坡狀態,沒踩煞車的白目傢伙就好玩了。

 

 

 

湖畔正好種了一整排我一直想撿來種的瓊崖海棠,雖然結果的季節已經過了,但繞了一大圈還是讓我在地上撿到十來顆,不過帶回家之後才發現大部份是空包彈,是可樂喝太多了嗎?

IMG_4779   

 

之後去了一趟東女的附屬游泳池,是外包給廠商營運的「亞捷游泳會館」,號稱是「全台東最優質的運動休閒場館」,有室內溫水游泳池,還附SPA池和三溫暖。

 

對外收費是每次200元,優待票150元,月票2500元,季票4500元,半年票6800元,年票12000元,東女學生和教職員另有優惠。

 

因為不知道到底有多優質,所以這次先花了200塊買單次門票進去游看看。

 

一踏進游泳池,就馬上得出完善的評價了,那就是:

 

「你放!」

 

 

雖然我還不算十分清楚全台東最優質的標準是什麼,但是至少我還看過活水湖吧!

 

泳池畔步行處完全沒有止滑墊、

泳池內的排水孔是大喇喇的水管、

池壁不是磁磚而是戶外池用的漆,但不知道為什麼表面非常粗糙,不小心磨著泳衣或手臂都很慘、

沒有可上鎖的置物櫃、

廁所滿是壁癌、

洗手台前的燈還一閃一閃、

沖澡間和更衣室一樣,男女不分地一整排就在游泳池旁邊,洗頭的水都會直接流出來、

SPA池的磁磚莫名地在水平面有一條黃黃的痕跡,你少騙我你用的是溫泉水啊?

烤箱奇小無比,完全無法想像裡面待了三個人的樣子……

 

到底哪來的勇氣敢開價200塊啊?

 

難道200塊純粹是用來促銷月票的手法嗎?

 

 

以台東的菜價來看,我非常有可能是開幕以來唯一買過單次票的冤大頭。

 

不打算拍照來浪費大家的視力了。

 

總之我坐在黃黃的Spa池,看著一臉認真正在將籃…(每次寫網誌都會提到它呢~)貼向牆上按摩水柱出水孔的阿伯,失望透頂。

 

我是說我失望透頂,阿伯應該滿開心的。

 

 

 

 

但是這200塊倒讓我下定決心,之後一定要去活水湖,最少也要游一次!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拿到職員證了,來發一篇炫耀文。

 

應該會有人問:只不過去拿個職員證,有什麼好發炫耀文的?

 

等你讀完你就懂了。

如果還是不懂,不要問我。

 

 

 

 

台東和台北的不同,只要有眼睛的人,不,光用鼻子聞味道也察覺得到。

但是我最喜歡的差異點是,出現在住家附近的的種類。

 

在台北無庸置疑是牠:

 

但我早上在台東的租屋處外面遇到的卻是牠:

 1  

 

在工作的地方也一直看到牠:

 2  

看到人類的時候,頂多只會以「啊,歹勢」的反應從容地快步往旁邊走,好像只是發現自己擋到路一樣。

 

之後在新聞上看到,原來已經在我們公司生孩子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today-south1.htm

 

 

 

工作一個禮拜,每天都要在保全櫃臺前面換臨時證才能進入行政中心,而且入館佈展的時候一不小心忘了戴臨時證就要擔心遇到保全哥哥大響警鈴把我趕出去……

 

報到後的第七天,期待己久的職員證終於降世了。

 

 

 

 

從人事室人員手中接過衪來的那一刻,突然有種人生終於踏上一個新的階段的感動。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職員證的套子!

 IMG_4685

套子,套子真的很重要,沒有它,什麼都做不了。

   

 

而史前館的套子,竟然是仿皮編製,你看看這是花了多少納稅人的錢多有質感

頂端印了館徽,而且風格上也很符合史前館的特性哪。

 IMG_4687  

繩子是尼龍製,接口處還有裝飾結,尾端還做成光用繩子(沒有塑膠調節扣)就可以輕鬆調整長短的設計,簡直和民俗風皮編飾品一樣了。

 IMG_4686  

說實在話,論耐用性的確是PP好上一百倍,站在環境的角度,減少PP戴爛即丟的垃圾製造量,即使仿皮注定也比PVC貴,我還是會原諒它。當然如果它願意砸更多納稅人的錢乾脆改成手工製,支持原住民有機工藝產業會更值得高興,所以拜託別拿這個東西去當立委質詢用的資材了。

 

然而,儘管材質和外觀深得我心,拿到員工證實質的意義,才是真正帶給我無盡的歡愉(?!)。

 

想起這段只能戴著「臨時來賓證」上下班的日子,就好像呼吸都有股菜味,說話太大聲怕吵到老鳥,踏步太用力怕刮壞地板,抓個腋下也怕警衛正在從監視器裡看。

今天,我有員工證了。每每戴著它推開一扇扇寫著「遊客止步」警告標示的門,嘴角就忍不住上揚,有時候還會不小心笑出聲音來,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能擋得住我了

 

正因為這樣,我也一點都不介意往來於展示廳之間的跑腿工作,因為每當我向其實根本也不認識我的售票員輕輕點個頭從容進出剪票口時,身邊都會響起美妙、撼動人心卻又能優遊自在的配樂,我想,那就是我的主題曲

 

 

今天心情這麼好,正好來和大家聊聊,為什麼我會跑到台東工作。

這同時是我最擔心面試時被問及的問題,因為以我的個性,一定會照實回答。

 

還好沒人問。

(唉,怎麼好像有點悽涼)

 

時間要回到我畢業,也就是失業,的第209天。

那是過年的前夕,空氣是現在炙熱如你我所無法想像的溫度。

 

和失業的每個早上一樣,這一天,我一醒來就問自己:我在幹嘛?

 

 

大概是年關將近,這次問了之後特別絕望,竟然就去拜google大神,直接搜尋「我在幹嘛」

還真跑出了一篇天下雜誌5年前的文章,是一份書評(剛又試了一次,已經找不到同一篇文章了,這讓google的神蹟又再度染上神祕的色彩)。

 

文章介紹了一本美國作家寫的書,提到當人們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嘛時,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找出答案。

 

我還記得第一方法是刪除法,也就是當年我們考基測的時候最常用的方法,只不過要多一點邏輯思考的能力:把你不想要做的事情一口氣全數列出來,然後再逐一寫下它的相反詞,最後就可以綜合出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性質了。

當時我寫下來的是:要拍馬屁的、要說謊的、利欲薰心的、有業績壓力的,很明顯我絕對不能做業務、保險、房地產、櫃姐和直銷。

 

第二個方法是觀察法,具體來說,……細節我忘了。

 

重點第三個是我後來所採用的:樂透問題法

「如果你中了樂透,接下來的人生你要拿來幹嘛?」

 

面試時問你興趣,很多人回答不出來,但是平常和朋友臉肖微問樂透問題,你卻聊得開來。

你大概會懷疑,這樣生活化的問題,真的能夠問出人生目標嗎?

 

事實上,這個問題當中涵蓋了字面上看不出來的前提:

首先,中了樂透代表的不但是用不完的,更是比一般人更多的時間,還有可以失敗的機會。任何你認為自己不會的事情,都可以用時間和金錢,讓自己學會;任何過去極有可能失敗的冒險,雖然依舊可能失敗,你卻多了更多的預算去失敗更多次。

其次,正因為時間和金錢都有了,人本性中的創造力不會允許自己安於消費和玩樂,一定會有更大的野心和勇氣去經營自己內心最渴望的事(至少我是這樣啦)。

因此,「樂透問題」真正在問的,是要你不計代價、不計能力、不計時間、不計成本、不計他人眼光(因為老娘有錢,想幹嘛就幹嘛)、拋開一切過去和現在的束縛所做出的決定。

 

 

當然這樣的決定基本上是幻想,不過幻想即是行動的基石

 

 

你所寫下的答案,雖然不一定能在現實人生中達成,卻絕對能透露出你心裡面長久以來被現實所埋沒的訊息,這個訊息就是決定你人生方向的蛛絲馬跡。

 

總而言之,我仍舊以臉肖微的態度在紙上寫下了兩個答案:

一、開博物館(雖然我還沒想好要開什麼樣的博物館,也不知道開一間博物館和開一間川菜館有什麼不同,但反正我中樂透了,想開什麼就開什麼,開開看開不好就開別的)

二、檳榔改作(簡單來說,就是買下一塊檳榔山地,然後一邊砍檳榔一邊把山種回其他台灣原生樹木,雖然我也不知道具體的砍樹種樹是要怎麼做,更不清楚台灣原生種有哪些,但是反正我中樂透了,多的是時間去學,光玩這個就可以玩一輩子了)

 

google大神給了我一道曙光,非常有可能再給我下一道,畢竟如果衪不給我,我也不知道去哪點下一道了。

於是我繼續這樣的死阿宅決策法(不與活人交談討論或聽親友長輩給意見,完全只坐在電腦前面就完成的決策方法),

直接再google我最懷念的博物館:「史前文化博物館」、空格、「徵才」

一邊笑我自己白痴,史前館是什麼地方,就算剛好要找不用考公務員資格的約聘人員,也只會缺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南洋研究學家,就是不可能缺你這家。

讀傳播和資管這種輕浮的科系,還只是學士畢業,怎麼可能有辦法踏進國家級博物館的學術殿堂呢?

正當我抱著絕望的「查一查不用錢」的心態的時候,搜尋結果出現了,點進史前館的公告頁面,上頭寫了幾行讓我之後呼了自己幾巴掌的字:

「徵約僱人員/國內外大專以上學校大眾傳播、資訊科技、圖書資訊或美術設計等相關科系畢業,具備數位應用與媒體製作能力。具美學相關學識知能,有設計能力者尤佳……」

 

You freak!  Are you f*cking stalking me?!

 

它一定是在偷窺我……這是整人遊戲嗎?!

 

雖然已經不可思議到了一個超現實的地步,我還是立馬打開Indesign著手展開我今年第37份履歷的製作。但是每隔五分鐘,都會回去史前館的網站重讀一次徵人公告,確定這一切不是我的幻覺,最後終於將履歷寄出去,還又回去看了一次,他們真的在找傳播系?不是傳統產業系?真的只要大專以上?不用碩士學歷?真的是今年2月的公告?不是三年前的庫存頁面?……

 

一直到兩週後人事室一派輕鬆地打給363公里外的我說後天下午兩點來面試的那一刻,我才確定我沒有看錯。

 

現在知道為什麼我會害怕面試官問起這件事了吧?

 

我總不能說:因為某天早上起床,不知道要幹嘛,就上google搜尋「我在幹嘛」,然後做了一個心理測驗,就決定投履歷了……

 

 

 

Anyway,「樂透問題法」始終是迷途之人的一劑強心針,或許你也正在思考下一步該往哪走、正在懷疑自己現在做的事到底對不對,那就問問自己:「如果你中了樂透,接下來的人生你要拿來幹嘛?」

 

 

 

就算你其實這輩子也沒這種煩惱,沒事還是可以想想,想爽的也好。

undefined

文章標籤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MG_4634  

【搬家中,一卡皮箱 + 一堆雜物】

 

 

絨絨的雲朵滿佈天空,尚在考慮是不是該在山的這一邊降下細雨;

毛絨絨的民宿店犬一一搖著尾巴迎接遠道而來的訪客;

毛絨絨的紫色小花在杳無人跡的廣闊空地悄悄地向上伸展,

毛絨絨的檳榔渣在公路旁脫了皮的人行道上每隔兩三步一枚,同尺寸不同款式;

毛絨絨的小腿從老外的海灘褲底下露出來,一搖一擺地踏在溫熱的南島上

 

——這就是臨近春分的台東,

一切都以毛絨絨的姿態擁抱著小鎮上的人們,

讓他們即便行駛在遼闊無人的道路上也能感到徐徐的暖意。

 

 

找了一家靠近火車站名為「台東旅遊民宿」的地方落腳,女主人恰好是卑南文化公園的志工團副團長。火車一開進台東站就開始下起毛毛雨,幸好她提供了車站機場接送服務,並且是用一台絕對放得下大型行李的BMW,而且明明還沒到check-in時間,依舊在百忙之中抽空來接我。

 

一進房就送來了朋友送的極品麝香咖啡和小餅乾,問清我的來意之後,還主動借我家裡的機車一整天,讓我去找房子。事後雖然我也偷偷地把油加滿才還回去,但還是省下我不少麻煩,而且最後找到房子還是由少東開車幫我搬行李。

 

撇開這些私人情感因素不談,民宿本身的房間也相當划算,一個人在非假日只需要700元,毛巾、雙人床、電視、冰箱、熱水壺、吹風機、電腦和無線網路應有盡有,不應有的也通通有,廁所雖然不在房內但也還是個人專用,一邊刷牙還能一邊眺望田園風景(原諒我找房太累沒拍照片)。學生(包括陸生、交換生、外籍生)和單車族還有折扣,雖然離車站較近、市中心較遠,但本來在台東沒有代步工具就哪裡也去不了,因此即使他什麼都不做,我也十分樂意推薦他。

 

另外一個在台東遇到的和善商家則是「一心腳踏車」,專門買賣中古單車,是學生族的好夥伴。

其實原本就是剛好在網路上看到推薦老闆用心又實在的文章

地址是:台東縣台東市正氣北路241

就是從市中心往鯉魚山開,從山的北邊正氣路一直走,還沒到康樂橋的地方,離環市自行車道也很近,買完車就可以直接上路。

 

為了達成我在台東享有「總統級待遇 騎腳踏車上下班」的夢想(不要太羨慕我,我知道這在台北很難),我來到一心車行,找老闆要一台不超過1000的中古車。

面對我無理的要求,王老闆拿出現有已經組裝好(老闆是從回收場收購歪七扭八的自行車和零件回來組裝成完整車身的超強技術達人,算是一門非常環保的生意)的所有車,最便宜也就1500

但我不但死都不加500塊,而且還嫌棄老闆都拿淑女車給我看,明明旁邊就有變速車,心想難道看我一介女子,就篤定我駕馭不了變速車,血液當中的女性主義因子差點要衝進腦中控制髒話的神經元。

 

然而,老闆依舊和善地對應:「咦?原來妳喜歡變速車喔?台東的小孩都喜歡牛奶車(淑女車)耶!這邊這是最時髦的耶!

 

就衝著這句話,為了成為道地的台東人(?),我最後買了這台:

 IMG_4640  

【我日後半年的生命伴侶(還是粉紅色的),後面藍色那台是舊糖廠前的裝置藝術】

 

這還是老闆為了符合我的預算,現場幫我組裝,趕工一小時弄出來的(因為我已經在台東連續步行了6個小時,快到極限了),開價800

老闆還很抱歉它的籃子歪歪的來不及修好,我心裡想說:有差嗎?但基於老闆認真的眼神,我猜測這當中一定有某些重大的原因。

 

根據我後來的觀察,老闆真的沒有騙我:在台東,不管是身穿制服的高中女生、六十幾歲的阿伯,還是帥氣的大眼睛哥哥,人人都騎淑女車!(當然他們叫它牛奶車啦。)

 

 

路上唯一騎著變速車的人,就是車上貼著租車廣告和電話號碼大熱天還穿內搭褲服裝永遠和天氣無關(愈冷愈要穿熱褲,愈熱愈要穿長袖)的台北觀光客以及老外。

每次看到這些變速車咖,騎著淑女車的我都會投以鄙視的眼光,覺得他們真是搞不清楚狀況,連最新的潮流資訊都沒掌握就敢在台東騎車

 

(雖然同一台車我也不敢在台北騎。)

 

能夠趕上這股流行的浪潮,彷彿處於台東社會趨勢的核心,真是令我興奮莫名。

 

我也發現,原來台東人除了一定要騎淑女車之外,還一定要騎有籃子的淑女車!

 

一台沒有籃子的淑女車,就好像一個不完整的男人,武功再高強也沒用。

 

難怪老闆再三交待,下星期有時間一定要回來讓他換上新的籃子。

因為籃子歪歪的淑女車,就好像籃…歪歪的男人一樣,走在路上頭都抬不起來。

 

 

 

 IMG_4645  

【台東環市自行車步道:舊馬蘭站】只有自行車和行人的美麗步道,西邊沿著舊鐵道的浪漫路線,內側是舊公廠,外側是一大片的田,南邊接上濱海公園,東邊直接穿越森林公園,厲害的是北側主幹道就在我家對面。

 

除此之外,我在短短三日內學會「人在台東的騎車大法」

1.看車不看燈。

說起來看紅綠燈本質上就是一件多餘的事情,因為有車就是有車,沒車就是沒車,看什麼燈呢?

爽。

 

2.忽視待轉區。

記得幾年前我來台東時還沒有待轉區這個東西,現在市區是有畫在地上了,畫得挺好看的。

爽。

 

3.對角線切過十字路口。

爽。

 

4.處處是車位。

爽。

 

 

台東真是一個適合騎腳踏車的地方。

 

 

除了第一天上班之後,發現通往史前館的路線十分容易被狗追之外。

 

 

趁著週末突然來個大太陽(氣象局說連續兩週下雨是騙人的,我來台東三天,總共只下了15分鐘的雨而己),

我決定騎著炫麗有型的牛奶車、載著新買的防蚊樹(台東蚊子嘴巴好長,會隔著牛仔褲叮人,連續被蚊子吵了兩天,最近在尋找環保的防蚊方法),

去海邊吹吹東北季風,希望它能快點長大(大誤,順便說明一下,防蚊樹喜歡多陽光、不積水的環境,吹海風並不會讓長大,純粹我自己想吹風又沒有寵物可以帶……

聽起來真是個寂寞的女人……),

IMG_4654  

 

發現在山的另一邊,風都吹同一邊。

IMG_4657  

 

(送大家一首歌,是在309反核之後和老大逛唱片行的時候突然聽到的,配台東剛好。)

On a holiday


You won't be taking any calls


You won't be surrounded


By the same four walls


This will be the last time anyone hears your


Footsteps in the hall

 

Leaving through the front door


Feeling ten foot tall


Had to get away

 

Because you waited far too long


Needed time to listen to your favorite songs


And just about the time when everyone here


Noticed you were gone


You were making footprints in the sand at dawn

 

Far away


On a holiday

花生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